2011补校语文练习-文言和诗歌2.doc_第1页
2011补校语文练习-文言和诗歌2.doc_第2页
2011补校语文练习-文言和诗歌2.doc_第3页
2011补校语文练习-文言和诗歌2.doc_第4页
2011补校语文练习-文言和诗歌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校语文练习(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窳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邪?物坏,虫由生之;元气阴阳之坏,人由生之。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蕃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恳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窾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堰溲,筑为墙桓、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熔,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幸幸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蕃而息之,天地之雠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受罚必大矣。予以吾言为何如?”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邪?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 、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窳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怒,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 ,生而死耳,乌置存亡得丧于果窳、痈痔、草木邪?” 柳宗元天说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今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若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蹻介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以是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辩云。刘禹锡天论(上)(节选)注解:在木曰果在地曰蓏。 偃,谓屏厕,屏厕则以偃溲。今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若有物的然以宰者。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是者,举不能知天 举:全、皆B蕃而息之,天地之雠也 息:使 休息C子诚有激而为是邪?则信辩且美矣 信:确实D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 遂:成功、顺利5B(使生长)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岂不以坏而后出邪? 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B虫之祸物也滋甚 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C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A(A因为B取独/的C如果/它D到/对于)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说开篇先引用了韩愈的“天说”。在韩愈看来,事物坏了才会生虫,人体坏了会生疮,这些都是在“坏”中诞生的,人类是阴阳元气的腐败物,是天的敌人,上天就是让人有各种灾难。B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上玄下黄这是天地;中间的是元气;像寒暑这些都属于阴阳。指出天、地、阴阳与果瓜、草木等同样都是自然现象,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天没有意志,不能赏功罚恶,C柳宗元在天说中认为儒家学者要以“仁义”“游其内”,生生死死,泰然处之,而没有必要把存亡得失寄托在“果窳痈痔草木”这些自然物身上。D刘禹锡在天论中认为。世之言天者二道焉,一为阴骘之说,一为自然之说。韩愈的“天说”属“自然之说”。 柳宗元的“天说”属“阴骘之说”。 刘禹锡是倾向于肯定柳宗元的“天说”的,但又认为柳宗元的“阴骘之说”有片面性。7D(韩愈的“天说”属“阴骘之说”。柳宗元的“天说”属“自然之说”。)8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若有物的然以宰者。B今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若有物的然以宰者。C今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若有物的然以宰者。D今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若有物的然以宰者。8C(对称断句:今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徕,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若有物的然以宰者。)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 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3分)译文:于是就会仰起头对苍天呼喊:伤害人民的兴盛,保护人民的遭殃(2) 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 (4分)译文:这些行为对元气阴阳造成的祸害,不比虫子造成的祸害更大吗?(3)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怒,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4分)译文:那些有功劳的人自然会有奖赏,那些有灾祸的人自然会有惩罚,期望得到天地的奖赏或惩罚的人是十分荒谬的;呼喊和抱怨,期望得到天地的同情和恩赐的人,更是十分荒谬的。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根据提示和要求,完成赏析。(7分)符离吊颖川侯傅公清王士禛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颍川汤沐尽,空羡夥颐王。.【注】盖陈涉亦产此地,故结句云然。昔人云秦少恩哉,吾于汉、明二祖亦云。若宋文帝之杀檀道济,北齐高洋之杀斛律光,宋高宗之杀岳忠武,明世宗之杀夏言、曾铣,又各有断案(1)简析诗歌前两联作者是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 首联写人的雄姿与气概草原广袤鹰隼振翅,颔联写草原广袤鹰隼振翅的壮景,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2)赏析颈联中“寂寂”“沉沉”二词的巧妙之处,(4分)答:“寂寂”为“寂寥冷清”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寂寂无闻冷冷清清,“沉沉” 为“茂盛寂”之意,这里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诗人运用叠字将傅公与陈胜死后衰荣的迥然不同相对比。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2)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3)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补校语文练习(10)阅读下文,完成8到10题。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日:“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逋赋:拖欠的赋税 渠魁:首领 军兴旁午:军队征敏繁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日 顾:回头看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饷应期至,军乃戢守臣当先以身殉 柳民欢呼戴上恩德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3分) 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4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 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2)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3)歌曰:“桂棹兮兰浆, 。”(苏轼赤壁赋) (4)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柳宗元的种树郭驼橐传是一篇 体的传记。 (6)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8B 9B 10A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10分) (1)翻译 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2)用斜线()断句: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12(6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13(6分)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老鱼跳波瘦蛟舞 (3)击空明兮溯流光 (4)出师一表真名世 (5)寓言 (6)川靖康成补校语文练习(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K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D】 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或著崖石皆没镞 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 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B、 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 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D、 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 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搞敌三日,受伤战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答: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答: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补校语文练习(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到10题。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上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至庭前 徐:缓慢。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C惠之谷 惠:赠送。D刺船而去 刺:乘坐。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B. 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C吕徽之以耕种打渔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四、(23分)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姜夔扬州慢中用对比手法借扬州街道写出盛衰之感的句子是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8答案:D解析:刺船,意为“撑船”。9答案:D解析:A项前句“而”为连词,表转折,却;后句“而”为连词,表修饰,地。B项前句“其”为代词,那;后句“其”为副词,表祈使,一定。C项“何”为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何以”即“以何”,凭什么】。D项均为介词,用。10答案:B解析:“侮”字含义理解错误,不是“嘲笑侮辱”,是“轻慢,看不起”。11答案:有一天,吕徽之带着纸币去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到下大雪,他站在大门口,没有人理睬他。解析:“楮币”“诣”“易”“值”各1分,“弗之顾”宾语前置句式1分。11答案:陈治中骑着一头跛脚毛驴,当时他还是平民,见吕徽之先生风采神态高洁简约,就问到:“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解析:“策”“蹇驴”“风神”“高简”“得非”各1分。12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12答案: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3分)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2分)解析: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顺心适意的感情。补校语文练习(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引领:伸颈远望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次行:秩序。庳:低、矮。捆:门槛。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20第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 )的性格特征。(2分)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稼说送张琥 苏轼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注】锄耰铚艾:四种农具。得:此指中进士。22第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 )。(2分)23第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_。(2分)24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B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C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D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25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3分)14、(1分)古体15、(3分)A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五)(16分)17、(4分)(1)鼓励 (2)以为乐 (3)左右(指时间) (4)听从什么18、(2分)B19、(5分)(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2分,居、句意各1分)20、(2分)自信21、(3分)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六)(12分)22、(2分)更休23、(2分)写出古人专注于培养自己学识才能时的状态24、(2分)C25、(3分)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的道理来类比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用耕种的道理来类比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写作手法还有对比等。写作手法、对种树郭橐驼传的分析、对本文的分析各1分。)26、(3分)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补校语文练习(14)始汲黯为谒者 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黯多病,赐告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不上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注】谒者:官名。 告:休假。 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揖客:只揖不拜之客。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11下列各组词句中,家电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B上贤而释之令人有大功而击之;C庄助复为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尊宠于群臣无二以勇气闻于诸侯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分)译文:(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及黯与亢礼。(4分)译文:(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译文: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明明如月,_?越陌度阡,_。(曹操短歌行)(2)_,终鲜兄弟,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3)我欲因之梦吴越,_。湖月照我影,_。(李白梦游无姥吟留别)(4)_,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5)佳节又重阳,_,_(李清照醉花阴)三、(9分,每小题3分)1012 DBC四、(28分)13(12分)(1)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2)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14(8分)(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定哀情,哀景衬哀情。(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妄”。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15(8分)(1)何时可掇 枉用相存(2)既无伯叔 门衰祚薄(3)一夜飞度镜湖月 送我至剡溪(4)玉露凋伤枫树林 白帝城高急暮砧(5)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补校语文练习(15)陈公弼传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县大耸 耸:震惊。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公戒而舍之公禁之,民不敢犯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3、 古诗词鉴赏(10分)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1)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2)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4)土地平旷,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5)以古为镜,_;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6)_,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7) 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答案:B解析:易,轻视,看不起。6答案:说明禁止巫祭,没有“不残”;说明治理得好。7答案:C解析: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8译文: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8译文: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8译文: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参考译文: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