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标2760GB.ppt_第1页
解读国标2760GB.ppt_第2页
解读国标2760GB.ppt_第3页
解读国标2760GB.ppt_第4页
解读国标2760GB.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 2760-2007及相 关规则解读 1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 历史、现状与发展 2 GB 2760-2007条文解读 3 如何使用GB 2760-2007 4 出口食品中的添加剂问题 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 历史、现状与发展 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质量、档次、色、香、 味、形态或质地,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对 于食品原料乃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于提高食 品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以 及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不仅是现 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食品工业 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3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1 立法与标准化的历史与现状 1954 关于食品中使用糖精剂量的规定 1960 食用合成染料管理暂行办法 1967 关于试行八种食品用化工产品(醋酸 、苯甲酸、苯甲酸钠、碳酸钠、无水碳酸钠 、碳酸氢钠、盐酸及糖精钠)标准及检验方 法的联合通知 1977 GBn50197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准(1981、1986、1996修正) 4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980 24项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GB 18861909) 1986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试行) 1990 GB1249319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1993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GB/T 14156 1993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 1994 GB 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 生 标准 1996 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1 立法与标准化的历史与现状(续) 5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现状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法规/规章: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食品 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 范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 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 、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 业卫生规范 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1994)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 、食品 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 12493-1990)、食品用香料分 类与编码(GB/T 14156-1993)、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 卫生标准(GB 14880-1994) 、预报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04) 6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现状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与编码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特殊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标注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特殊规定 ADI与最大使用量 7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与编码 GB1249319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1、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类别 21个类别 2、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分类代码规则: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代码以五位数字表示,其中前 两位数字码为类目标识,小数点以下三位数字表示 在该类目中的编号代码。 8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01:酸度调节剂 02:抗结剂 03:消泡剂 04:抗氧化剂 05:漂白剂 06:膨松剂 07:胶姆糖基础剂 08:着色剂 09:护色剂 10:乳化剂 11:酶制剂 12:增味剂 13:面粉处理剂 14:被膜剂 15:水分保持剂 16:营养强化剂 17:防腐剂 18:稳定和凝固剂 19:甜味剂 20:增稠剂 00:其他 9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与编码(续) GB/T 141561993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 规定了食品香料分类与编码的一般原则: 天然香料:用纯粹物理方法从天然芳香原料中分离得到的 物质。(N001) 天然等同香料:用化学方法得到的物质,化学结构与天然 产品中存在的物质相同。 (I1001) 人造香料:尚未从供人类食用的天然产品中发现的香味物 质。(A3001) 编码原则: N/I/A顺序号 10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2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特殊规定 GB 14880-1994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 标准规定了三类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 和使用量: 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类;维生素类;矿物质类 食品原成分中含有某种物质,其含量达到 营养强化剂最低标准1/2者,不得进行强化 。 使用已强化的食品原料制作食品时,其最 终产品的强化剂含量必须符合GB14880的要 求。 11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3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是我国目前有关食品添加剂使用条件的 国家标准,由卫生部每年公布更新的品种 目录及使用条件不断作出完善。 1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3.1 主要内容 1、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 和最大使用量; 2、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名单; 3、营养强化剂新增品种; 4、胶姆糖中胶基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5、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推荐名单。 13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3.2 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包括: 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 、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 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 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 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 、增稠剂、其他、香料,并以附录形式发 布了“胶姆糖中胶基物质及其配料名单”以 及“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推荐名”。 14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3.3 标准编排 品种编码采用GB 12493-1990食品添加剂 分类和代码的五位数表示法 ; 格式编排首先是把一种添加剂归于某个特 定的功能种类,然后规定其使用范围和最 大使用量。 15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3.4 不足 缺少食品添加剂使用总体原则; 编码系统不便于国际交流和进行有关的比 较研究 ; 标准编排不够合理; 使用范围中的食品分类不够科学。 16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4 食品添加剂的标注 GB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配料清单:配料指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 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 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 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 按递减顺序排列。 17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4 食品添加剂的标注(续) 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其他食品添加 剂可以按GB2760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 当一种食品添加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着色剂,可以标示类别 名称(着色剂),再在其后加括号,标示GB/T 12493规 定的代码。如,某食品添加了姜黄、菊花黄浸膏、诱惑红 、金樱子棕、玫瑰茄红,可以标示为:“着色剂(102、 113、012、131、125)”。 制造、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加工助剂,不需要在配料清单中 标示。 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数 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特别强调某种或数种配料的 含量较低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 食品名称中提及某种配料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不需要 标示某种配料在成品中的含量。 18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5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特殊规定 GB16740-19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 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 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 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19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5.1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保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应 符合GB2760和GB14880的规定。 供婴幼儿、孕(产)妇食用的保健食品不 应含有兴奋剂和激素,供运动员食用的保 健食品不得含有GB 15266规定的禁用药品 。 20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5.2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 保健食品标识中各种配料必须按其使用量 大小依递减顺序排列,食品添加剂列于后 。 食品添加剂名称必须使用GB2760食品添 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名称,营养 强化剂名称必须使用GB14880食品营养强 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名称。 21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6 ADI与最大使用量 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是指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 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 害的量。 ADI是评价食品添加剂最重要、也是最终的 标准。 2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6.1 通过ADI确定最大使用量 动 物 毒 性 试 验 最大未 观察到 有害作 用剂量 NOAEL 人体每 日允许 摄入量 (ADI) 人体每 日允许 摄入总 量(ADI) 人群 膳食 调查 每种 食品 的每 日摄 食量 每 种 食 品 的 最 高 允 许 量 每种 食品 中的 使用 标准 (最 大使 用量 ) 安全 系数 平均 体重 23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2.6.2 举例 以苯甲酸为例,大白鼠实验判定NOAEL=500mg/kg,以 安全系数100得出:ADI=NOAEL/100=5mg/kg,以平均体 重为55kg的正常成人计算,则人体每日允许摄入总量为 :55ADI=555275mg/天。 假设膳食调查表明,含有苯甲酸的食品有以下几种,酱油 ,每日摄取量为50克;醋,每日摄取量为20克,汽水,每 日摄取量为250克,果汁,每日摄取量为100克。 若设定酱油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g/kg,醋中的最大使用量 为1g/kg,汽水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g/kg,果汁中的最大 使用量为1g/kg。则苯甲酸的每日摄食量为220mg/人/日, 低于每日允许摄入总量。 上述计算结果是每日摄食总量低于每日允许摄入总量,说 明上述对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的设定是可行的;若每日摄 食总量高于每日允许摄入总量,则要通盘重新考虑。 24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3 发展 我国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准从2003年开始组织修订: 2005年完成征求意见稿 2005年12月通过修订草案 2006年7月提交国标委, 2007年8月提交最终文本 2007年11月正式批准发布 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25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3.1 结构性变化 1、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2、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增加了关于酶制剂的附表 4、增加了食品分类系统 5、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列表 6、调整了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 量的检索方式 7、调整了原标准的附录 26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3.2 使用规定的变化 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分类系 统,调整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重点评估着色剂、防腐剂和甜味剂 参考美国、加拿大、JECFA酶制剂的规定 27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例:乳酸钠 28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例:羧甲基纤维素钠 29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3.2 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 替代GB 27601996、 GB124931990食 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引用了两项现行国家标准: GB 148801994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30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 GB 27602007条文解读 GB 27602007由前言、正文、附录组成; 共涉及22类食品添加剂; 将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 31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1 结构(正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5 食品分类系统; 6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7 营养强化剂 8 食品用香料 9 食品用加工助剂 3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1 结构(附录A) 附录A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 附录A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附录A2:食品中可以使用的添加剂及使用量 附录A3: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 加剂名单 附录A4: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所例外的食 品类别名单 33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1 结构(附录BD) 附录B 食品用香料名单 附录B1: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 附录B2:食品用天然等同香料名单 附录B3:食品用人造香料名单 附录C 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附录C1: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附录C2: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 附录D 胶姆糖中胶基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34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1 结构(附录E、F) 资料性附录: 附录E 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附录F 食品分类系统 35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2 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 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 用量。 该标准适用于所有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和使用者。 36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第7章: 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 14880和相关规 定。 37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4 术语和定义 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 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 品香料、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在达到食品添加剂预期效果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 用量。 残留量 食品添加剂或其分解产物在最终食品中的允许残留水平。 38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4 使用原则 2.4.1 基本要求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 食品添加剂;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在达到预期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 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39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4.2 使用目的 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 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份 ;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 藏。 40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4.3 带入原则 除了直接添加外,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 过食品配料带入食品中: 1、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配料允许 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2、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 3、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的 添加剂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 4、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 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41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5 功能类别与代码 功能类别与1996版相同,共22类,但增加了 类别定义。 食品添加剂代码继续采用GB 124931990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4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5.1 功能类别 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 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 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 泡沫的物质。 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变质的物 质。 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 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胶姆糖基础剂) :赋予 胶姆糖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43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5.1 功能类别(续) 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面胚发起 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蓬松、柔软、 或酥脆的物质。 着色剂: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成色物质作用,使之在 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 好色泽的物质。 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 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 44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5.1 功能类别(续) 酶制剂: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物质 ,辅以其他成分,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 品产品质量的物质。 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 面粉处理剂:使面粉增白和提高焙烤制品质量的物 质。 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 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 水分保持剂: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 。 45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5.1 功能类别(续) 营养强化剂: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 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 范围的物质。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 期的物质。 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 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 甜味剂: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 46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5.1 功能类别(续) 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 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 ,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食品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 的物质。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是指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 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 、润滑、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 养物质等。 47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5.2 代码 食品添加剂分类代码以五位数字表示,在上述功能分类的基 础上产生。 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按其功能特征分类,功能分类按英文 名称第一个字母的顺序列出,各食品添加剂品种则按其所属 主要功能类别任意排列。 XX. XXX 类目标识 类目中的编号代码 分类 编码 48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6 食品分类系统 食品分类系统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添加剂使 用范围,对食品类别采用标准化表示方法 ,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是食 品添加剂在使用中的定位方法。食品分类 系统适用于所有食品,包括那些不允许使 用添加剂的食品。 49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6.1 食品分类系统的基本内容 1、分层级的系统,四级分类 16个一级类,96个二级类,164个三级类,99个四级类 2、基于食品在市场上的产品表述名称 3、将残留原则考虑在内 不需对混合食品进行特别表述 50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6.2 分类系统在GB 2760中的应用 1、每一食品类别规定了相应的允许使用的 食品添加剂及使用量。 2、上一层级食品类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 剂及其使用量,同样适用于下一层级的食 品。 3、尤其便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根据自身的 产品进行检索。 51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2.7 关于使用条件的附录 1、从食品添加剂品种出发,规定了各种食品添加 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270种) 2、从食品类别出发,规定各类食品中可以使用的 添加剂及使用量(17大类) 3、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 加剂名单(68种) 4、规定了不适用表3所列添加剂的食品类别 5、专门列出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1528种)、 加工助剂(104种)、酶制剂(44种)、胶姆糖基 础剂(55种) 5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3 如何使用GB 27602007 GB 27602007提供了两种检索途径: 一是根据添加剂品种检索; 二是根据食品类别检索,从而比1996版更 便于用户使用。 53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3.1 按添加剂检索 查询附录A1 查询附录A4 是否附录A3中物质 按附录A1的条件用于确定的食品(包括分类系统下一级的所有食品); 按生产需要适量用于除附录A1和A4外的其它食品 结果1 否 是 结果2 确定使用条件 54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例一:碳酸镁 添加剂:面粉处理剂碳酸镁 表1:小麦粉(06.03.1) 固体型蛋白饮料(07.02) 表3:否 即:根据附录A1的规定用于小麦粉(包括 自发粉、饺子粉、蛋糕预拌粉、其他专用 粉)与固体型蛋白饮料(中式糕点、西式 糕点、月饼、糕点上彩装) 55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例二:抗坏血酸 添加剂:抗氧化剂抗坏血酸 表1:可可制品;发酵面制品;果蔬汁(肉 )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茶饮 料 表3:是 即:根据附录A1的规定用于上述产品;按 生产需要适量用于其他各种食品,附录A4 的除外。 56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3.2 按食品检索 是否附录A4中食品 查询附录A2 确定许可品种 及使用条件 按附录A2的条件使用确定的品种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附录A3的品种 结果2 是 否 结果1 57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3.2 按食品检索(如何查询表2) 第一步:定位食品在分类表中的位置 第二步:查阅附录A2相关食品类别中允许 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及使用条件; 第三步:查阅上一级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 品种及使用条件,直至分类系统第一级; 第四步:汇总第三步中的查询结果。 58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例三:啤酒 15.4.5:啤酒和麦芽饮料 59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15.4:发酵酒 15.0:酒类 啤酒15.4.515.415.0 60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例四:调味乳 01.1.2.1:调味乳 01.1.2:调制乳 61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01.0:乳及乳制品 调味乳01.1.2.101.1.201.1按生产需要适 量使用附录A3中的添加剂 6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例五:月饼 07.2.3:月饼 07.2:糕点 63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07.0:焙烤食品 月饼07.2.107.207.0按生产需要适量使 用附录A3中的添加剂 添加剂名称功能最大使用量g/kg备注 葫芦巴胶增稠剂0.15 聚葡萄糖 增稠剂、膨松剂、 水分保持剂、稳定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三氯蔗糖(蔗糖素)甜味剂0.25 蔗糖脂肪酸酯乳化剂1.5 64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例六:肉罐头 08.3.8:肉罐头类 65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08.3:熟肉制品 08.0:肉及肉制品 肉罐头08.3.808.308.0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附录A3中的添 加剂 66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4 出口食品中的添加剂问题 由于各国技术水平以及居民生活消费习惯 的不同,对于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 定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出口食品尤其要 注意进口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具体规定。 67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4.1 出口依据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出口产品的技 术要求,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出口商品检验实践:国家标准进口国标 准的双重标准 68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4.2 欧盟 69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协调成员国有关人类消费用食品的食品 添加剂的法律趋于一致的1988年12月21日 欧洲理事会指令89/107/EEC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供食品中使用的 甜味剂指令94/35/EC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供食品中使用的 着色剂指令94/36/EC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供食品中使用的 除着色剂和甜味剂以外的其它食品添加剂 指令95/2/EC 70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根据欧盟立法,食品添加剂是指,无论是 否具有营养价值,其本身通常不作为食品 消费,也不通常用作食品特有成分的任何 物质。它们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制备、 处理、包装、运输或存储的过程中,由于 技术的目的有意加入食品中会成为或者可 合理地预期这些物质或其副产物会直接或 间接地成为食品的组成部分。 71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欧盟食品添加剂分类24类: 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乳化用盐 ;增稠剂;胶凝剂;稳定剂(包括泡沫稳定剂) ;增味剂;酸;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改性淀粉 ;甜味剂;膨松剂;消泡剂;抛光剂(包括润滑 剂);面粉处理剂;固定剂/硬化剂;水分保持剂 ;鳌合剂;酶制剂;膨松剂;推进气和包装气。 甜味剂不允许用于指令89/398/EEC所涉及的婴儿 和儿童食品; 33类食品不得使用着色剂 7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添加着色剂的食品 1、未加工食品 2、所有瓶装或包装水 3、乳、半脱脂乳和脱脂乳,巴氏杀菌法的或灭菌 的(包括UHT灭菌) 4、巧克力乳 5、发酵乳(未调味的) 6、保鲜乳 7、酪乳(未调味的) 8、稀奶油和稀奶油粉(未调味的) 73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添加着色剂的食品 9、动植物油脂 10、蛋和蛋制品 11、面粉和其他碾碎的产品以及淀粉 12、面包和类似产品 13、面食和汤团 14、糖,包括所有单糖和二糖 15、蕃茄酱以及罐装和瓶装的番茄 16、番茄沙司 17、果汁、果酒和蔬菜汁 74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添加着色剂的食品 18、罐装、瓶装或干燥的水果、蔬菜(包括土豆)和菌类植 物;加工过的水果、蔬菜(包括土豆)和菌类植物 19、浓果酱、浓果冻和栗子泥;李脯乳酪 20、鱼、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肉、禽和野味及其配制品 ,但不包括含这些配料的预加工餐 21、可可制品和巧克力产品中的巧克力成分 22、焙烤咖啡、茶、菊苣;茶和菊苣的提取物;浸泡用茶、 植物、水果和谷物的配制品;以及上述产品的混合食品和速 溶混合食品 23、盐、盐的替代品、香料和香料混合物 24、葡萄酒 75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添加着色剂的食品 25、Korn/Korn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