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徽杭古道(江南第一关)讲解词游客们,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朋友游览国家AAAA级景区徽杭古道。在一百多年前,徽州乡下有一个十三四岁放牛娃,背着行李,沿着徽州通往余杭的山间小道,走出大山的封闭,来到杭州一家杂货店里当学徒。短短数年间,就在苏杭之间,大江南北,打造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他就是徽商文化的代表人物红顶商人:胡雪岩。而这条连接着徽州和杭州,在大山中缠来绕去的山路就是“徽杭古道”。徽杭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绩溪县伏岭镇东部,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我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同时,也是一条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古道是徽州与杭州两地人的生命线,时至今日还是当地老百姓的一条重要交通渠道。徽杭古道起自红顶商人胡雪岩故里,经仁里徽商广场、古道延伸段,登江南第一关,过黄茅培、下雪堂、蓝天凹,达永来村,登国家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全长75公里。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代文豪胡适、著名徽商胡沇源等许多名人志士就是经这走出大山,成名天下。千百年来,古道上谋生、求学、为官、经商的行人南来北往,生生不息,古道历尽沧桑;今日古道新风荡漾,成为户外旅行的经典路线,低碳、健康、时尚,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全国驴友休闲示范基地、中国十大徒步古道、华东第一精品徒步线路等。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徽杭古道精华段-江南第一关景区,江南第一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清凉峰主要通道。全长约5公里,行程约2小时。为了使大家旅途愉快,我在这里提醒大家:首先请大家注意安全,记住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不要攀爬,拍照时也要特别小心,不要随意移动。第二景区内严禁吸烟,请吸烟的朋友注意了。三请大家爱护环境,不要采摘花草,垃圾请扔到垃圾池,保持环境卫生,最后,请大家跟紧我走,年轻的体力好的请等等后面的朋友,这样我才能更好为各位服务。前面这座就是著名的江南第一桥,早在宋代时候,这里就是古道的交通要道,古道自古有“径通江浙”、 “东南险要”“通达徽宁”的美誉。桥上悬有这三块匾额,充分体现的江南第一桥的重要地理位置。现在就让我们推开1000多年历史的厚重之门,观赏这里瑰丽的自然风光,领略这里深厚的徽州文化,重温这里辉煌的徽商历史。步入景区,路坐山崖下有一小庙,称“泗州庙”,供奉着泗州菩萨,俗称“泗州老爷”。传说泗州老爷原来是玉皇大帝外孙,从小为玉帝和王母娘娘所疼爱,视若掌上明珠,不离前后。一天,玉帝正在书斋研墨书写,外孙在一旁玩耍,一不小心将桌上的墨池打翻,墨水四溅,有几滴落下天界。天上一滴,地上成河,酿成了大祸。一时间大雨倾盆,洪水成灾,淹没九州,斃民无数,玉帝闻之又惊又怒,就把外孙打落凡尘。外孙来到人间,同情民众疾苦,有求必应。每遇大旱灾年,农民请出泗州老爷求雨,都很灵验,人们尊称他为“雨神”。 泗州老爷形象和蔼,慈眉善目,温良可亲,因而也有人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化身。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种化身,一般观音塑像为女相,也有男相化身,泗州老爷是观音男相化身之一。他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普渡众生,求财得财,求子得子,镇邪驱妖,保民安泰,深受广大信众的崇敬,村村处处建庙供其神像以祭祀。建泗州庙于古道之旁,是借助神威,保行人平安。古泗州庙在“文革”时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是祝三村几位老人自发集资在原址重建小庙,供奉观音菩萨和泗州老爷神像。每逢观音菩萨祭祀胜日,远近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烧香祷祝,求子求财,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徽杭古道地处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的结合部,经过亿万年前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形成花岗岩地貌,因此山势险峻,加上花岗岩容易被水侵蚀和风化,因此象形石形态各异、比比皆是,有磨盘石、将军石、望夫石、佛掌石等等,每个石头都富有传奇色彩。大家看左上方石像是人工堆起的石头,当地人把它叫做“磨盘石”。据说磨盘石实际上叫“梦盘石”,史记:宋宝佑年间(公元1257年),绩溪大石门人胡旦有晚梦见逍遥河有一堆盘石,第二天来一看,果然有。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在逍遥河这里梦见这么堆盘石呢?随即他就沿着古道寻找梦的寓意,当走到现在的“二程庙”时,看见古道断了,忽然大悟,是不是上天托梦给他把这段路接起来,于是立即着手筹集银两开凿修筑这段险要的古道,使得古道上下贯通!因为“梦盘石”的外形像个磨盘,加上绩溪方言说“梦盘石”和“磨盘石”的谐音,所以久而久之就叫成“磨盘石”了。据说磨盘的上片天天在转,慢慢向外移动,一年移出一根发丝那样细小的距离,人们难以察觉,一旦到了上片磨出坠落之时,就是天翻地覆之日,人类将临灭顶的灾难。这一千古之谜,吸引来往路人怀着好奇心驻足探看:那上片磨盘较下片确实伸出许多,有旦夕坠落之险。然而历经千万年风雨,依然如故;也许是磨盘的移距太微小,我们难以看出。究竟何年何月才是磨盘石磨出之时,令人遐想,使人担忧!“磨盘”是古徽州磨面的工具,绩溪有一种特色面点小吃绩溪挞馃,挞馃以香椿、腌菜馅料为主,可以存放多天,方便携带充饥。古徽州人勤俭持家,外出时携带的干粮就是这种粿,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吃粿。现在我们就开始进入逍遥谷了。前方巍峨耸立的巨石,就是传说中的将军石。“将军石”也叫“关公石”,是当地人对关公的尊称,为江南第一关“逍遥谷”的保护神,守护着徽州绩溪的龙脉,保佑着古徽州人背井离乡、阔别亲人出关和回家都能一路平安,不少徽州游子均以此寄托思乡情怀。绩溪籍国际知名科学家、当代绝妙诗人程良骏有思乡绝句:“远望江南第一关,几多游子泪潸潸。逍遥岩上将军石,何日归来奋力攀。”大家看到这里有一潭碧水,叫做“饮马潭”。相传胡宗宪为人至孝,常返故里绩溪龙川探视母亲,逍遥河是登源河上流,是登源人的母亲河,胡宗宪对她特别感到亲切,每次经过古道,必到路下水潭掬饮家乡水,以抒思亲之情。还让心爱的坐骑也痛饮一番。胡宗宪不仅耗资修复过徽杭古道,而且也留下很多传说故事。传说胡宗宪有一条黑犬,是胡宗宪的信使,每天衔着胡宗宪写给友人的信,跑在皖浙之间。黑犬从不走人们走熟的道,而是来往于丛林之间。好奇的人跟在黑犬后,发现它走的路是皖浙之间最近而且最易穿行的,比从昱岭关走要近100多里。于是胡宗宪就命人跟在黑犬后面,沿线勘修了一条便道,这便是江南第一关。这里一眼望去,眼前犹如一幅幅精华版九寨沟的绝妙画卷,美轮美奂的山谷景色让你流连忘返!这条黑犬非常忠心,留了下来,成了天犬石,守护者江南第一关。迎面方向的这块三角形的巨石,大家看象什么?象一块船帆,称为“顺帆石”,寓意着外出发展的徽州人能一帆风顺,一路顺风。走在徽杭古道上,路径“顺帆石”大家都要用手摸摸它,沾点儿灵气,图个万事顺顺利利、一帆风顺,从政经商的图个步步高升、好运常在,美女帅哥求个顺风顺水、终成眷属。这里是当地村民家喻户晓的“姐妹石”,徽州人男人大都外出发展,留在家中大多为妇女儿童,希望妯娌、姑嫂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姐妹,“出门客”在外才能安心经营,努力打拼,实现梦想,早日平安归来。再看姊妹石左上方有条石线,象人的脊梁骨,挺且正。这就是徽州人提倡的做人做事要有骨气,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徽州脊梁”由此而来。我们回望右边的山崖,有一块高高悬挂的火腿石。火腿也是绩溪著名的特产之一,因腿色红似火,所以称为火腿。绩溪火腿外形很像琵琶,取用绩溪黑猪后腿为原料,进行低温腌制、中温脱水和高温发酵技术处理,整个工艺工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使绩溪火腿得以“瘦而不柴,肥而不腻”而著称,是徽菜上乘的配料。绩溪人多地少,劳动人民历来有吃苦、勤劳、智慧的传统,促成了火腿加工的特殊工艺和精湛技术,且在总结千百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优点和风味。再加上绩溪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即在火腿腌制期温度适宜,洗晒期则日照充足,使产品得以逐渐风干,自然成熟致香。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民间有“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绩溪”之说。徽商进入发达旺盛期,市场遂有“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之说。许多金华、兰溪的火腿店及工艺制作者,都是徽州绩溪人。著名的是“雪舫蒋” 金华火腿创始人蒋雪舫,祖上就是绩溪人,后定居东阳。红顶商人胡雪岩是“雪舫蒋”火腿最忠诚的粉丝。后经胡雪岩推荐,成为满清皇朝的贡品,并在1919年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898,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大修,工匠们在宗祠后进寝楼腰壶板上,以艺术手法,刻下绩溪老百姓用绩溪火腿犒劳将士的生动场面,成为绩溪火腿制作历史的木雕实证,充分地再现了绩溪火腿与金华火腿的历史渊源关系。大家请看:前方到了“点将台”。相传胡宗宪途径古道去杭州时,天神点将赋予他驱逐倭寇保卫国民的本领和智慧。此后,当地就有了这样的习俗:让外出求学、从政、经商的家人,在他出山前登上“点将台”洗礼,祈求上天赋予他们智慧和力量,成为成功者!只要大家留心,就能发现逍遥谷里有很多象形石。有酷似金龟笑面相迎,有昂首远眺的鲸鱼跃出水面,有形象逼真的乌贼游嬉水中,有“双鳄争霸”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那么,这些象形石,在勾起人们无限遐想之际,又惊叹于大自然的奇妙造化。我们看前面就有金龟再欢迎我们,龟与凤凰、麒麟、龙并称四灵,是祥瑞之物。是动物中寿命最长的寿星,象征健康长寿,龟又和贵谐音,所以这乌龟不仅象征寿,还代表贵。在过去的年画里,把乌龟、仙鹤、梅花鹿画在一块,就叫三寿图;把蝙蝠(富)和乌龟(贵)画在一起,就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在此祝给位朋友健康长寿,大富大贵!大家看到的天然石洞,称“老君洞”。相传当年老子遁世修道,一天云游来到这,一下子被眼前奇石、奇洞、奇水、奇景迷住,决心在此逗留炼丹修道。这里是江南第一关逍遥谷的精华所在,上部称为白玉滩,下面是碧玉潭。逍遥河是徽杭古道的重要河道,谷水来自国家自然保护区清凉峰,水质清澈透明,富含矿物质,使得水色随流程而变,有的翠绿,绿得天真,有的碧蓝,蓝得深沉,有的玉白,清纯诱人,如诗、如画、如梦。她与峡谷中的万千奇石相映衬,相依托,水绕峡谷流转,曲折跌宕,人在水上踏行,饱览万种风情。水景壮观、奇妙、优美,形成了一首节奏和谐、音调美妙的山水奇石协奏曲。徽骆驼是徽商的美称,喻徽州人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性格。一代文豪胡适先生在给同乡会的题词中多次用“努力做徽骆驼”来激励同乡,徽骆驼之名遂远播海内外。徽商是中国最著名,最成功的商帮。徽商,即徽州商人,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盛于清代,至清代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四百余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存徽商老字号有:胡开文墨、胡庆余堂、张小泉剪刀等。天镜,具有辟邪除魔之神奇,保护徽杭古道上经商求学从政志士。“天镜石”,告诫世人“人在做,天在看”,做事要踏踏实实,为人要坦坦荡荡! 天镜桥 天镜桥上走一走,幸福乐悠悠。可以说,徽杭古道是千百年来古徽商经济繁盛和徽商艰辛经营的历史见证!“不慌不忙,三日到余杭”这在一代代徽商口中相传的经营历程中,见证的不仅仅是当年徽商闯天下的酸甜苦辣,更是传播着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古徽州有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徽州处“吴头楚尾”,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了,故自古有“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的说法。前面我们有说徽商美称徽骆驼,绩溪商人也有个美称绩溪牛,骆驼和牛是人们所熟知的两种哺乳动物,象征着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体现了敬业、执著、拼搏、进取、友爱、和谐等优秀品质。徽商多数以小本生意起家,吃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徒步,一代代的徽州人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在那全靠肩扛背驮的岁月,修筑这样一条古道,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而这条古道留下的,是历代徽商的血汗足迹,更是让后人感叹古徽州人的艰辛与忍耐!在古徽州小孩长到十三四岁,就要随乡族长辈出外学做生意,寻觅谋生之路。一开始他们多半是在自己的长辈或亲戚的店铺里当学徒。学徒一般历时三年,三年的学徒生活是相当辛苦的。吃苦倒是小事,关键要能圆满结束学业,否则就要被人嘲笑。在外学徒以及日后独自做生意,最忌讳被人称作“茴香萝卜干”。因为“茴香”谐音为“回乡”,“萝卜”谐音为“落泊”,意为在外学无所成或者经营不善落泊回乡。所以徽商无论拜师学徒还是日后独自闯荡商海,他们都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旦生意不成功,他们宁愿客死他乡,也不愿轻易回家。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可以说是相当罕见的。许多人离家别妻,一年到头奔波于外,往往一直到老才罢休。经商期间,按照徽州的风俗,经营者一般每年回家探亲一次,然而那些离家远的三四年才能够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一次。探视之后又要出门继续经营生意。虽然如此年复一年地在外操劳,黑发出门白发回,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甚至有的徽商外出,数十年而不归。“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这首新安竹枝词就是徽人经商的真实写照。勤劳的徽商四海为家,坚守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足迹遍布神州,还远至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欧洲、非洲等地。盐业、茶叶、木材、典当业是徽商主营的四大行业。唐宋时期,徽州山货土特产极为丰富,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明嘉靖年间,徽商就开始海上运输贸易,成为明代海外贸易先行者。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清末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逐渐衰败。但是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敏锐的创业眼光、进取的人生态度、诚信的处世风格、合作的人际关系、超首的契约意识和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执着的敬业精神等徽商精神。“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显著特点。古徽州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情趣,再加上徽州人本身的聪明隽秀,重视教育,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说。经商致富后的徽商自然要追求自己的文化精神生活。,他们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在路途中也是时时忘不了读书。所以经商之余,有的借书抒怀、有的吟诗作文、有的以画绘意,雅然情趣,乐不可言。在徽商大贾中能诗善文的几乎比比皆是。另外,徽商文化人作为商人流寓四方,把他们自身的文化形式传播到各地,同时又吸收各地文化营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最典型的就是徽剧了。徽剧现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为伏岭镇,自明朝中叶诞生以来,伏岭邵姓家族上、中、下三门合作,创新徽剧曲目,竞演徽剧,欢度春节,一直延续至今。据记载,从道光10年(1830年)至今历时177年,共演出720多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时间之长、场次之多、观众之广为全国罕见。1790年(乾隆55年),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接着,春台、和春、四喜等徽班又相继进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进京后,吸取京腔、秦腔、昆曲、汉调等剧种的长处,发展成现在的国粹-京剧。可以说,徽剧就是京剧的鼻祖,此外,徽班的影响遍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陕西、山东、山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全国有40多个戏曲剧种与它有渊源关系。徽剧是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观的方式反映了徽文化的许多特点。当年徽班进京就是从徽杭古道走出徽州,走到京城的。现在伏岭镇还有徽剧班,传承着这宝贵遗产。 徽杭古道上的传说和历程,不仅激励着徽商重振雄风,也让不少学者文人励志壮行。冠有36个博士学位的当代文豪绩溪人胡适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他14岁那年跟随二哥去上海求学,从绩溪上庄老家出发,经过江南第一关,到余杭一共走了七天,然后再乘船到杭州,在那里他第一次看见了警察。此后,他又重走过数次徽杭古道到杭州。五里一路亭,十里一茶亭,徽杭古道上设有很多路亭、茶亭,以便解决行人饥渴和露宿之忧。我们看到的这座“施茶亭”是明代伏岭下村邵时玉捐建的。行人在“施茶亭”不仅可以得到休息,而且还可以免费喝上几杯清茶解解渴,是当年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体现了徽州人那种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担忧的积善成德理念。 “路漫漫其修远行,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揭开徽杭古道神秘历史的面纱。大家请随看路上这方摩崖石刻:“圣宋宝佑丁巳六月旦日,大石门胡八十府属讳润捐金用工开辟,凿去巉岩,甃成阶级,以便往来,永无危险,至中秋前五日毕工。聊记岁月云耳。”这方石刻面积3.6平方尺,阴刻楷书56个字,记述了徽杭古道江南第一关段开创历史。宝佑丁已即公元1257年,这方摩崖石刻已越754年,也就是说754年前南宋时期因发明了火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拓宽改造,形成了今天大家脚下的古道,从此徽州与杭州联系更加紧密了。明代绩溪县志就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可见,我们脚下的徽杭古道是古时延至今天绩溪人民精心开辟、静心养护的结果,史载,大石门人胡旦修筑的5华里路段,正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段所在。作为胡姓后代民营企业,胡仕集团勇担历史赋予的使命,保护开发徽杭古道旅游事业,重振徽杭古道雄风,展示徽商文化昔日辉煌!大家可能不知道,徽杭古道不是一条官方驿道,而是民间资本修成的古道,是被民间精心养护而保存至今。大家看那块祝三路的石碑,这里让你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信步走进一个村落,就会翻开一页历史;随意踩着一块石板,就会触动一个朝代。”绩溪县有志,村有谱,路有史,桥有记,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多年来,江南第一关当地祝三村农民自发成立的民间公益性组织“祝三路会”,坚持义务修路从未间断过。路会是一个相互帮助、乐善好施,以方便过往路人为目的护路组织。由祝三村村民自愿组成,1918年成立,至今已近百年的历史。祝三路会成立伊始就对古道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维修,同时确定每年阴历十月十五,对从江南第一桥到施茶亭这一段古道进行义务修护的传统。数百年来,路会一直都在维修徽杭古道,即使是在1970年、1975年大洪灾期间,祝三村老百姓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仍坚持每年对古道进行义务修护。西寺飞瀑 天烛台 佛掌峰 据说是佛祖留给人间托福的掌印。一是保护走出大山徽商的平安。二是希望有成就的徽商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回报家乡,所以徽商们发迹后都会捐资在家乡建祠堂,修桥筑路,办学堂等,我们现在走的这一段石板路就是徽商胡旦、胡商岩等出资修筑的。三、寓意为托福,也就是佛掌托你一把,把你带进福地,你就沾了佛家的灵气,大富大贵,大吉大利。所以徽商经过这都要祭拜。在佛掌的后面还有一股大旱不涸,大雨不浊的清泉,据说喝了能消除百病,健康长寿,人们都叫他圣泉水。如果你下次再来这里,就能喝到这圣水。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江南第一关,当地人又称之为“逍遥岩”,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明代抗倭名臣、兵部尚书胡宗宪认为这在江浙这一带堪称最险要之处,堪称第一,赞叹天险而命名为“江南第一关”。从关口至江南第一桥,高峰巨岩南北夹峙,怪石嶙峋,峭壁峻立;在北岩石壁之中,用人工凿开横档,嵌入长约2 米的花岗石板,筑成栈道。石栈宛若天梯,约1400余级,直插白云深处。天梯顶端,一孔云天,即为江南第一关隘口。其关之险要于此可见。关口垒石为门,上铺6根石条,楣石东刻“徽杭锁钥 同治二年里人建造 邵道棠题”,西刻“江南第一关” ,为1862年伏岭下村代邵道棠。人立关口,耳际风吻,远山如球,举目回望,怪石森森,向下眺视,逍遥河咆哮其中,水声如雷,慑人心魄。有诗人面对这一壮丽工程,钩沉其悠悠历史,不得不由衷赞叹道“大鄣山高阻浙东,晴岚万丈接天空。遥遥孔道经何处?妙有丛关一曲通。”江南第一关因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条古道就记录了太平天国激战的历史。从18541864年这11年间,这一段古道发生激战达数百次,其中最激烈的一次发生在1861年秋,当地守关将领邵伯棠率将士奋力抵抗,同时通知唐元林部队支援,前后夹击,并破坏古道,把太平军全部歼灭。这些内容全部记载在当地百姓的宗谱和当事人的日记中,口口相传于当地百姓茶语饭后的闲谈中。江南第一关又是一处革命胜地,寻淮洲率领的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打此路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皖南一带的游击健儿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以追忆、缅怀的革命故事.1934年12月3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第十九师3000余人在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的带领下,由浙江昌化进入安徽绩溪,在银陇坞、阴山、岭脚下、大坦、半岭亭安营扎寨,在蓝天凹山脊挖掘战壕,现今仍留有遗迹。5日越过江南第一关经伏岭到达扬溪镇。6日经板桥头进入旌德。红军沿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唤起全民族抗战,受到绩溪百姓热烈欢迎!前面经过的黄毛培,当年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指挥所就在那,寻淮洲率红十军团十九师3000多人曾在黄毛培扎寨,建立临时指挥所。解放战争期间,红四军军长方志敏带军北上抗日时也在此安营扎寨,曾亲自在观音堂的外墙壁上书写了“保卫大江南”之宣传标语,一直保留至八十年代“观音堂”重修,县档案馆有照片保存,成为当地极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江南第一关后的石拱亭,由石头垒砌而成,十分壮观,亭楣刻有“履险如夷”,此亭是由伏岭下村邵在炳独资捐洋414元修建,由荆州著名的修路人胡商岩督造。胡商岩,大慈善家,毕生献身于公益事业,创医院、建学校、修桥筑路,修筑的那些爬行在穷山恶水的羊肠小道,成了许多山里人家的生命线,促进山区经济、教育、文化、水利等事业的发展,被誉为徽骆驼和绩溪牛意志和精神的象征。当时安徽省政府以“乐善不倦” 褒奖其,蒋介石亦以“积善康民”旌表其。石拱亭在徽杭古道上又称做“徽商洞”,是徽商来往、行人歇脚免费供应茶水、传递书信、躲避风雨的场所。江南第一关的“二程庙”。是为了纪念当时修建古道时遇难的乡民。在庙东边的石梁上刻有“民国二十一年”,西刻“胡桂森建”等字样。这些都如实记载着修筑古道的不易。立于徽商洞上的如来柱,是出门之人的驱魔辟邪之物。我们看这块石壁下方有条七、八寸高的横缝,石缝中扦着许多小柴棒,密密相挤,有的已干枯陈旧,有的还很新鲜,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跨境贸易货物保险及全链条物流追溯合同
- 2025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及赔偿责任分担协议
- 2025年新型购物中心宠物主题店租赁及管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电接入与智能计量系统合同协议书》
- 2025年酒店装修改造合同(含瓷砖工程及灯光系统)
- 2025年城市交通场站开发与智能化改造合同
- 2025年物资仓库信息管理面试题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结合
- 2025版高科技园区物业管理与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2025年初中物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答题技巧与思路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博物馆装修贷款合同范本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5.Braden评估表及其评分指引
- 22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供应商现场作业基础安全考试附答案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共27张PPT)
- 建设工地每日消杀记录表
- 建筑施工应急处置明白卡
-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学习课件
- 信息技术教学德育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