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doc_第1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doc_第2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意识 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看后发现其教育目标的很多地方同我们历史课程标准相一致。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把历史课程的课程理念首先定为“培育民族精神,树立现代意识”而在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广大学生培养成既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又能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栋梁。”作为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而且纲要中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这些大多都能在高中历史教育有关内容中找到它的落实点。历史教师应发挥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和生动具体的学科优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扎实的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要求。 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按时代可以简单划分为传统民族精神,近代民族精神,现代民族精神,三者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关系,但是无论什么时期的民族精神都体现着一种强烈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一种积极为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而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不同时期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同,这决定了不同时期民族精神表现内容有所不同。所以对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从弘扬和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入手。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一、了解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精髓,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培育和传播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也就是儒家文化。所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就要从了解儒家文化开始。初中学生在百家争鸣过程中知道了儒家文化,高一年级的历史书上册22课中有孟子和朱熹思想介绍,高三历史拓展课中第一章就讲儒家文明。在讲这些内容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儒家文化诞生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急剧变化的时代,各种矛盾尖锐,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提出了以“仁”为中心的儒家学说,试图通过“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等内容,试图让统治者调整政策,让个人加强自身的修身、加强社会道德规范三个方面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缓解各种矛盾。从儒家思想诞生就是为了试图解决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孔子周游列国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到儒家思想一个闪光点,那就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用自己所掌握学问、知识、能力积极的主动的去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并以此为己任。也正是在这种文化、思想和精神的熏陶之下,于是有了孟子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哲学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东林党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言行。这些言行正是这种使命感、责任感的生动而又真实具体写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到相关的历史事件,涉及相关的历史人物时就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史实,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一句句并不是很陌生名言,让学生自然而然去领悟传统民族精神精髓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这也是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中最闪亮的地方。 通过点点滴滴的史实的讲述,学生能够在具体人和事中了解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中所体现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也初步树立起要用自己所掌握学问、知识、能力积极的去寻找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责任感。 二、了解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民族精神的表现,树立社会责任的发展意识。 近代的中国是一段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和不断探索出路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则表现为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社会责任。学生通过高三拓展课第六主题18世纪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等来理解近代民族精神发展变化和特殊历史背景下特殊的社会责任。 为了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英勇儿女前赴后继反对着外来侵略。面对鸦片的大量走私,对中华民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正是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之下林则徐的上书力主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可以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置之度外的。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很多将领坚守阵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裕谦、海龄,甲午战争中的左宝贵、邓世昌、林永生、丁汝昌等。讲述黄花岗起义过程中,我给学生看了黄花岗起义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起义前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与妻书,这封信在高中的语文书中也有,高中学生理解起来也不是很难,通过对信的简单解释,让我们的学生走进这位烈士的内心世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社会背景使他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最爱和生命来为“天下人谋永福”,尽管有许多的不舍和留恋。在这封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正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林觉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最后让学生在齐豫演唱的觉的空灵和幽怨的歌声中真真实实去体味和理解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内涵。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更是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杨靖宇、左权、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抗日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这就是社会责任感在民族生死危亡关头的迸发。 为完成国家富强,摆脱民族危机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间断的上下探索寻求强国之路。从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救亡图存,张謇的实业救国,再到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从陈独秀、李大钊民主、科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再到中国共产党把中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开创,整个探索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正是他们的探索一步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近代化之路。正是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责任感让这些先进的人物勇于面对现实,并进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途径。 通过近代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和不断探索出路的历史,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矛盾和问题在变化,肩负社会责任也在变化,但是不变的是一种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三、了解当今世界面临主要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社会的责任意识。 通过高一历史第五主题中战后的国际格局和第六主题文明的现实和未来中文明面临的挑战这些内容先让学生了解、意识到现在我们社会所面临着哪些问题。从全球角度来讲,有环境污染产生的各种问题,有恐怖活动,有邪教瘟疫毒品,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各种文明之间冲突,地区局部冲突等问题。从我们生活的周围来看存在着国家意识淡薄、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社会责任感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缺失,对父母长辈缺少必要的尊敬,正气不足,诚信缺乏等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首先积极去面对,而不是采取抱怨、漠视或逃避,并试着想办法去解决。学生能够通过从传统和近代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如需要推及及人,求同存异的精神,学会宽容对待不同文明。树立保护环境责任意识,树立和谐意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和发展,从自我开始做起以维护全球、全人类利益责任意识,尊重知识产权的责任意识。弘扬正气,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责任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