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1页
浅议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2页
浅议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3页
浅议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4页
浅议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文化作为人类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各民族的人们长期生产、生活的产物,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任何文化的形成都主要是由各个民族语自然和社会的内在关系决定的。所以说,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不可替代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俗园数不胜数,位于边疆地带的少数民族地区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古朴,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穿梭往来,许多已经消失的民俗事项被知识分子挖掘 发明出来,策划、包装成为动态性、参与性展示古代民俗生活的旅游产品。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实践经验证明,旅游活动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说,要使得旅游与经济共同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长远的规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恩施位于湖北的西部,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人们“回归自然”的追求下,希望不断发现更偏僻的村庄的热潮下,恩施以自然风光为依托,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媒介的民俗旅游业也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作为山区,恩施的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梭布垭是4亿多年前形成的地质奇观,以形态奇异的石林著称;恩施土司城村寨建筑尽显民族特色,集中体现了土家文化;咸丰土司城、恩施连珠塔等景点历史文化悠久;和着撒尔荷的音乐,跳着土家摆手舞,唱着“龙船调”,漂流在三峡源头的支流清江河上,徜徉在有“世外桃源”之城、“土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土家古寨“鱼木寨”,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而恩施州是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小山城,交通不便、相对闭塞,制约了该州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造就和保存了许多原始、奇秀、古朴的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环境,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构成了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因此恩施的魅力不仅在其自然景观,还在于其浓郁的民族风情,恩施州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摇篮,积淀了丰富浓郁的民族文化,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有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有经典民歌黄四姐,有茅台斯舞,建始丝弦锣鼓,傩戏,肉连响等民间舞蹈,还有七月女儿会,牛王节,过社等典型节事活动;除此之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楼,耕耘时的媷草锣鼓,葬礼时跳得撒尔嗬,吉庆时跳的摆手舞,嫁娶时的土家哭嫁歌等,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恩施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大力的发展旅游业,使得其经济得到了发展,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第三产业又带动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个昔日的落后闭塞的小山村变得不再闭塞,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人们得眼界也开阔了,不再是闭塞的小山城中的闭塞的人民。但是,恩施的民俗文化旅游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是随着旅游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旅游火起来之后,来到恩施的人口突然的暴增,来来去去的人口给恩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再加上当地人民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不强,从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坏,也带来了一些污染,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压力。还有,民俗文化旅游也给恩施的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民族特色逐渐被淡化。丰富多彩的现代快餐文化的大举进攻、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小城镇的大力推进,有意无意间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硬伤,婚丧嫁娶新事新办,寿诞从易从简,吊脚楼变成了“小洋楼”,传统节日逐渐被现代节日甚至舶来品所替代,原汁原味的山乡田野式的对歌、祭祀、乡土文艺表演日益淡化。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强烈冲击下,一些弱小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衰退和消逝,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又严重阻碍着现代化发展,必须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旧观念和旧思想,改变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由自然经济进入市场经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需要对外来文化引发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冲击,有一个理解、吸收、消化和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是一个文化社会面对对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广义文化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只有根植于当地地理环境,并以特殊的定位与外界环境交流,才能发展成独特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这种根植于当地的地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总体发展,只能由本土内源性的创造力来完成,因为外源性的发展缺乏地方少数民族拥有的地方性知识。所以只有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才能在吸收现代化先进科技的同时,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精华,实现文化可延承性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制约,又相互发展。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的相互排斥,如果能够把关系处理好,还是能够和平发展的,还是可以使得当地的文化与经济达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在恩施州的旅游与经济问题上就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使得其得到更好的发展:1、抓文明载体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的原则,加快推进民族风情街、民族风情村、民族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建设,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发展。2、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卡,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圈,命名一批民族民间文艺大师,加大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力度;大力开发土家摆手舞、土家民歌、傩戏、土家吊脚楼、苗族史诗以及土家织锦、苗族蜡染、服饰和建筑文化。3、加强引导且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处于低档次阶段,具有明显的落后性。要使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起到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必须加强正确引导,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使其更有吸引力,吸引广大的游客,逐渐形成品牌。4、努力发展旅游产品,丰富其种类,大力引进民族文化研究人员,为民俗旅游做研究,让民族文化得到最好的保存和发展。5、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以当地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