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doc_第1页
7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doc_第2页
7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doc_第3页
7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doc_第4页
7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第1节 地球的自转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理解。 (位置方位判断原则:面北,左西右东)地球的自转1、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2、 地球自转的方向:绕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3、 地球自转的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1天,约24小时。4、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日月星辰、太阳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提问: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地球上有昼夜之分):2个原因: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只能照亮一半。 【北京正午,华盛顿为午夜;东京和伦敦地理位置相对】2、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不断自转的结果,形成了昼夜更替。自转一周,白天黑夜更替一次。约24小时。3、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夜转昼为晨;昼转夜为昏)。1)昏线:由昼变成夜的界限。2)晨线:由夜变成昼的界限。晨昏线与经线: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重合,其他时间都不会重合。正因为不重合,所以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地轴有倾斜】晨线西面是黑夜,东面为白昼。昼夜交替对生命的形成与发展的好处:1、使地球表面温度不会过热也不会过冷。2、给地球生物的休养生息提供方便。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储存了养分。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不是,会发光的没有,不自转的也不会有】【第2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是指北京这个地方的时间,是地方时。北京时间,是我国把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是区时。解决地球上的时间问题:为了统一全球时间标准,把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但由于许多国家地跨多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各国并不完全按照每个时区定时间。中国就是以“东8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时间”。计算北京与个城市的时区差:记住“东早西晚的原则;1小时=15度。7.5度跨界”。日界线:国际上规定把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避免了日期混乱。日界线是曲折的。【为了避免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不同日期】日界线的西侧是新一天的开始(起点)。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却差1整天。日界线东侧是星期六,那么西侧就是“星期日”。(把自己想象成面北站立)。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杆影长短的变化一年四季中,旗杆的杆影会发生变化,夏短冬长。 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地球五带;四季更替等现象。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是地轴的方向始终不变,朝向北极星附近的方向。3、地轴的倾斜角度: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0夹角,(地轴的北端)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4、地球公转的周期:公转一周365.2422天即1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 【角度越大,太阳高度越高,杆影越短】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大(太阳高度最高),此时,杆影最短。杆影朝着正北或正南方向。 不在同一经度上的地方,正午时刻不同。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结论1、 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2、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3、 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点:太阳光与地面垂直。即太阳高度为90.4、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2次,回归线上1次,之外无直射。P114图4-11;一年中,同一地点正午的太阳高度不一样。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大,冬季小。南面窗户直接射入室内的阳光,冬天更远。(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变量因素: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所处的不同位置(纬度)、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方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上】季节: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对某地和某时而言,太阳高度高,影子短,6月22日前后最短,射入房屋的光线最少。冬季太阳高度小,杆影长,12月22日前后最长。春秋局中。 【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每年都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纬度:相同季节相同时间而言,纬度越大,影子越长。 【纬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是不同的。赤道最大。杆影为0.】一天时刻:对某季某地,早晨日出,太阳光东边照射,影子朝正西影子长;上午影子朝西北。正午朝正北影子最短。下午影子朝东北。傍晚影子朝东影子长。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太阳光照射的方向和角度总是不同的】北京时间中午12时,杆影是否刚好指向正北? 【大部分地区不能。地方时,北京时间是指1200E经线地方时】距离太阳直射点:冬天远,影子长。夏天近,影子短。夏至最近;冬至最远。(结合p117公转图记忆)一年中,冬至正午12点的杆影最长。夏至正午12点的杆影最短。昼夜长短变化全年昼夜平分的地区是赤道。1、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50)。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白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66.50N)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2、 春分日、秋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3、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50)。北半球夜最长,白昼最短;南半球夜最短,白昼最长;北极圈(66.50N)以北极夜;南极圈以南极昼。两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影长来计算光照量。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夏天总比冬天长。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其中夏至日最长,且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6月7月16小时)冬半年:秋分日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夜长昼短。其中冬至日最短,且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12月1月10小时)。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南北极圈: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是两条特殊的纬线。是用虚线表示的。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出现,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出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应选择什么时间去南极考察:12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正好是南极的暖季,便于考察。南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表面最北的界线,而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表面最南的界线。纬度值23.5。是二条特殊的纬线。五带划分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0S23.50N),有太阳直射。终年炎热,均温在200以上。2、南北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23.5066.50)。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3、南北寒带:极圈(66.50以外)至北极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均温在00以下。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生物。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是不一样。太阳高度越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接受的总能量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减少。【第4节 日历上的科学】历法1、 年月日的科学概念根据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现象,形成了“年”的概念。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产生溯、望现象,形成了“月”的概念。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2、 日历1)、历法的种类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阴阳历: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2) 我国的日历中包含公历和农历两部分。公历是阳历的一种,包括年月日星期。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农历中的月属于阴历,24节气属于阳历。3、 闰年(润日)能被4、400整除的是闰年。公历平年365天,2月28天。闰年366天,2月29天。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闰年。【由于绕日公转周期为365.2242天】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中的24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划分的。属于阳历成分,有固定的日期。约15天一个节气。第5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最薄、地核最厚(29006371千米)。岩石圈: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地幔软流层上部)构成岩石圈。地壳变动的证明1、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地壳变动后的地质会形成皱褶和断层构造。“岩石变形”,皱褶表现为弯曲;断层表现为断裂、断块,位置错动。皱褶和断层形成高大的山脉和盆地。2、地壳变动的证据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海陆变迁”,如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升降,有火山灰覆盖有海洋生物遗迹等;台湾海峡底部有森林遗迹(下降);喜马拉雅山脚下有贝类化石;太行山有海螺海蚌壳等(上升)。 这些都是地壳变动,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地壳变动总是持续不断进行着。火山就是地下岩浆沿着地壳裂口或脆弱地喷出地表。 共有2500余座,我国东北、台湾曾经有过火山活动。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2、火山喷发物主要有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3、火山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三种。 日本富士山是活火山。4、火山的分布:主要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边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5、火山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 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6、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 7、火山的影响:利,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矿物资源。弊,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危及生命。 地震1、 定义: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 分布: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是【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边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3、 原因:地壳变动。4、 防震自救的措施:冷静不慌乱,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地方或躲到小空间或桌子底下。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包括震源、震中、震中距三部分。与火山的分布特点比较【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完全相同。地震会诱发次生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地震预报与预防: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宣传教育;加强保护性训练。地震征兆:马补进圈、井水喷涌、动物异常、出现地光。第6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大陆漂移说:1915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依据:大西洋两岸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拼合。板块构造学说:1960年代。 熟记全球6大板块p137:非洲、亚欧、印度洋、太平洋、美洲、南极洲。板块:大陆和海底的板块(岩石圈)都“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间被海岭、海沟、巨大山脉分割而成。 板块碰撞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处于造山带】。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是稳定的。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生长边界上的岩石年龄轻。如大西洋中脊山脉我国属于亚欧板块。 地中海在缩小甚至消亡,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非洲和南美洲间的大西洋在扩大; 红海将成新的大洋,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交界处、海沟处。 有裂缝或脆弱;软流层压力大第7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地形类型山地(500米以上山高谷深)、高原(平坦但边缘陡峭)、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平坦)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1、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密陡疏缓”2、依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判断山地部位:山顶: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山峰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凸向低处为山脊】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凸向高处为山谷】(是山体的集水部位)。鞍部:位于2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