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精品训练题.docx_第1页
阅读精品训练题.docx_第2页
阅读精品训练题.docx_第3页
阅读精品训练题.docx_第4页
阅读精品训练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级阅读精品训练题现代文篇1、月光启蒙1. 第2段“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填空飘满愁絮”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 文中引用童谣有什么作用? 3. 文题为什么用“月光启蒙”?2、一方阳光1、 文章的开头描写了四合院什么特点?从全文看,这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2、 文中说,“母亲的心常常很乱吗?” 结合全文,怎么理解这句话中包含的深刻含义?3、 母亲对我讲了一个梦,“对我而言,那是她最后的梦。”这个梦反映了母亲的什么感情?请综合文意,分条简述。4、 文章为什么要以“一方阳光”为标题?3、父亲的秘密1、父子俩因 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 。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 。(2) 。2阅读全文后说说“父亲的秘密”是什么? 3、从全文来看,第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已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 ,更是为了 。 4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字80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 5、 拜谒高原1、(1)在第段中,作者写道“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为什么说“这种痛苦无法躲藏”? (2)在第段中,作者写道:“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这份“崭新的感觉”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作者在第段中写道:“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那么,高原贯穿身心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分三点概括。(1)(2)(3)3、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文章第段中“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的含义是什么。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以“拜谒高原”为题,意在表明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仰慕之情。B文章以“我”对高原从仰慕对畏惧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逐层深入地揭示了高原给予人的种种启示。C文中描写了青藏高原的雄姿和美景,为下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作了铺垫。D文章第段结尾句“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意在表现高原顽强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E作者多次采用拟人手法,不仅使高原形象更加鲜明,而且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5 、不见大雁1、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2、第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文段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什么?2 文段中划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指的是什么?4、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5、“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1根据文意,按要求回答问题。(1)曾经枕着一个质感的词语我睡了十年好觉中的一个质感的词语具体指什么?(2)如何理解走出西藏,我才发现我是西藏的一朵云,总在回忆中飘零?(3)“云朵是西藏人灵魂的知己,是他们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中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2、文章开篇从一座满眼是灰的城市写起,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3、为了写西藏的云朵,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作了非常充实的铺垫,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用作铺垫的材料。4. 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题目“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的理解。7、中华鲟1 选文第段“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中“主要”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2.选文第段 “雌性相隔35年才产一次卵”运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仔细阅读选文第段,请简要概括人工繁殖中华鲟的过程。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华鲟。B中华鲟具有溯河洄游的习性。整个洄游过程约历时一年;洄游路途长达3000余千米,是长江中洄游路线最长的。C为了挽救中华鲟,葛州坝工程建设者采纳了中外专家“工程救鱼”的建议,在葛州坝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D中华鲟俗名腊子、鲟鱼、鳇鱼等,由于它世代不忘故地,表现了对故乡的至诚至爱,在洄游的旅途中,还表现出了不惧艰险的坚强品格,因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被命名为中华鲟。8、握一把苍凉1.文章题目是“握一把苍凉”。文中说“三分的甜蜜,竟有七分的苍凉”。这“一把苍凉”的内涵是什么?2.文中第五段写道“恋爱不是一种陕乐,青春也不是”,第六段又说“恋爱可能是一种快乐,青春也是”。这两处文字是否矛盾?为什么?3.文章结尾说“握一把苍凉献给你”,为什么要献给“你”“一把苍凉”?作者意欲告诉“你”什么?4.分析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1)天辽地阔,扫一季落叶烧成在火中浮现的无数的人脸,悲剧对于我是一种温暖。 (2)中国,我爱恋过的人和物,土地和山川,我是一茎白发的芦苇,犹自劲立在夜风中守望,而这里的秋空,没见鸿雁飞过。9、爱 晚 亭1、从文章来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思想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当时作者思想情感的三个语句。(1) 作者当时的心态是:(2) 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2、文中写了作者对着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1) 写“对着溪水哭笑”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2) 写“跟着虾蟆跳”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3、文章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写法(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1) 写法上的特点是(不超过10字):(2) 这样写的作用是(不超过20字):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看到题目便让人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就有一种对秋天傍晚景象的联想。B 这篇散文中写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都明显的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从中可看出作者少时的纯真,年轻时的奔放和年长时的深沉。C 本文脉络清晰,先是感情的激荡,后是理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投身自然的强烈愿望。D文中的景物与作者的喜怒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正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压迫生活的同情。E文章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地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10、苦夏1. 联系全文看,题目苦夏包含哪几层意思?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 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 (2)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3、第段写童年夏天的乐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方法来写苦夏?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11、思1. 第1段为什么把自己比作“候鸟”而不是“鸟”?2.思的内容虽多,其实可以归纳为 、 、 三个方面。3. “你说无光,便肯定无光,始也默默,终也默默,徒然浪费了宇宙的昂贵能源”的含义是什么?12、心泉1. 作者阅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对“泉”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2. 第自然段中,作者说:“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3. 那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和影响?4. 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5、阅读第段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自己阅读或欣赏过的某一文学艺术作品,谈谈它是如何给你以精神的洗礼的。13、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1阅读全文回答: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2文章第段中的“大吃一惊”,除了具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14、 垂钓1. 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 文中瘦老头认为的“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是什么?3.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一句的理解。15、天山向日葵1、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请你反复诵读后思考: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要表达的志趣是什么? 2、 本文是怎样层层深入表现“天山向日葵”的象征义的? 3、本文作者抓住“天山向日葵”的哪些特征来赞扬特立独行、没有丝毫谄媚精神的? 16、脚步声1. “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狄早起舞剑的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是怎样的?2.文章两次写了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分析两次的不同。怕的对象不同: 怕的程度不同: 怕的感悟不同:3.文章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则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什么写法?用意是什么?4. 文末的“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中的“你”指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向何处”则指未来,将这三点连贯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17、书窗上的那轮明月1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 2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 3、 文章结尾说:“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诗意栖居”? 18、那些柔软的或坚硬的时光1. 文中说:“让都市人看了,不免立马恍惚起来。”都市人为什么会恍惚起来? 2. 巴里特弗根据什么断定捷克人“不会欣赏早晨”? 3.在倒数第三段作者还叙述了一件媒体报道十二岁女孩替生病得姨妈打扫卫生得故事,有何用意? 4.请分析本文题目的修辞特点并联系全文阐述其含义。19、没有留住的1.解释文中加线句的含义。 瞎子的前面是塞得严严实实的黑暗,黑暗像丰收了的小麦一样多。 瞎子身后的亮光是瞎子自己播种的。2、瞎子为什么总是不断地数着脚印?根据文意写出它的原因及其寓意。3.“瞎子手里的竹竿”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分条概述它的作用。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不属叙事,也不属抒情,而是阐释一种人生哲理的散文,文章的重点是阐发人生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的道理。B 本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象征,也用到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双关、排比等修辞方法。C 文章重在启示人们珍惜生命,强健人格,像瞎子那样永葆心中的一点亮光,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千万别走歪路邪道。D 文章避开抽象玄奥的述说,而采用形象的、跳跃的、诗的语言,看似扑朔迷离,实则哲理意蕴豁然照彻全篇。E 在构思上,本言颇有特色,一是文眼显现,反复照应,二是说理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20、青山行1 为什么说李白与当涂有着“不解之缘”?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然后分条作答。2 第五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3 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请概括作答。4本文在运用艺术手法方面特点鲜明,请选取其中的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 21、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1、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去大量笔墨叙写“我”常年生病的情况?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将文中画“_”线的A、B两处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22、岁月中飞翔的瓦1.周庄的瓦有哪些特点、品质?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2.说说下而俩句话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有何特殊的含义和作用。(1)岁月中飞翔的瓦。(2)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放置在瓦片上。3、为什么作者说“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4、 作者写小时候挥拳砸瓦的经历有什么作用?23、我的世界下雪了1、请分别指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归纳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3、最后两段都写到了“我的世界下雪了”,请结合全篇简析它的不同含义。24、白马湖的雾1、 此文又名永远的念想 ,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试说明理由。2、认真阅读原文,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文章内容。白马湖的景: ;春晖园的形: ;作者的情: 。 3、你认为作者借情景交融的景,升华出对 的赞颂,这从文中点睛之笔“ ”可看出。 25、邂逅黄姚1、黄姚的美的本质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1)一个美丽的错误.(3) 黄姚依然是时间的迷宫。3、从全文看,作者在描述黄姚时,怀着一种怎样的的情怀?4、根据第段文字,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26、夏至微山湖1、“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偶尔有被水托出的村庄”中“托”用得好,好在哪里?2、从修辞监督赏析划线句“你便看到夹岸湖苇向你招手”。3、说说结尾句“呈现出一个金黄的世界”的字面意思和深刻含义。27、江南古镇1、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写到了哪些能够表现古镇特色的景物? 2、文章开头说“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认真阅读文章4-6段,说说文中主要写了古镇上哪几类人,作者写他们的用意何在? 4结合本文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