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中的教学行为理解学生.doc_第1页
论新课程中的教学行为理解学生.doc_第2页
论新课程中的教学行为理解学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新课程中的教学行为理解学生 云南省广南县珠琳镇中心学校 王玉祥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又是多么顽强。在七彩斑斓的自然环境里生活。在漫漫人生路有喜有忧,成功与失败擦肩而过。如果一个人言行举止出现异常,就肯定有心灵的创伤,精神的折磨,需要的虚荣等等使之欲言又止,一直到生活有所转折,事业有所成功,旁人才理解其人的一点情况。在人与人交往中,难免发生矛盾冲突,为使大事变小事,小事变无事,双方应宽宏大量,理解万岁。新课程背景下,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评价观念转变。教学中老师如果不经三思,草率地对待学生,将会遇到难料的事。有的老师对学习差的学生视而不见,对犯错误的学生片面处理,这是不可取的,老师对学生应有坦荡的胸怀,深思熟虑地理解学生。学习差的学生不一定是差生,其身上还有“闪光点”。犯错误的学生是很难免的,其犯错误是自有苦衷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得好:“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那么老师如何去理解学生呢?我建议:一要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虽然生理发育不成熟,但是其心理是复杂的:需要的迫切、表扬与赏识的渴望、希望老师的理解等等。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老师对学生的所作所为单凭自己的主观来评价,不深入地理解,不去触摸叙述 那一颗颗纯真的心,因而常常对他们的善意和进取产生歪曲认识,使他们受到委屈,美好愿望被锤击,渐渐失去前进的动力。我平时都注重理解学生,课堂上对不认真的学生并不出口责骂和立即处理,要对其不认真的期间深入调查,关注其举止,课外通过其他学生了解情况,过后对其谈心,想办法理解其内心世界,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该生上课专心了。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以理解的态度和其不间断的心灵对话,其将会向老师诉苦、感到羞涩、主动改正。我们老师如果能对有异常行为的学生给予理解,千方百计触摸学生的心灵,那么,您一定是一位受到学生爱戴的老师。二要用辩证、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学生是一本“活书”,每个学生一本。要读好这本书,我们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着手,以辩证、全面的观点去了解研究学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一俊遮百丑”,尤其要发现不引人注目的现象。我有这样一个学生:她平时上课不爱举手回答,经常趴着听讲,看似睡觉。您若新任教这个班,她在您的视线里一定看不惯,其实她的学习很好,唱歌跳舞也挺好的,执着稳定、上进心强呢。您如果不全面了解她,就顺口喷人,可能她对您产生反感,不听话,行为反常。您就是推倒她心中美丽的罪人。再看一个例子:山村民族地区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个五年级的学生迟到了,老师罚他做100个“抱头下蹲”,做着做着,突然间他的裤带断了,就立即停止,双手拉着裤子,目瞪口呆地看老师,老师却命令他继续做,他硬着不做,老师生气了,走到他跟前扯开他的双手,谁知,他的裤子脱落下来了,这时全班同学大声吆喝狂叫,他当场哭了。后来,同学不断戏弄、嘲笑他,他越来越害怕学校,退学了。可见,不全面看待学生后果不堪设想。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学生也许永生怀恨老师,也许会对老师干出不正当的行动。三要树立角色互换意识理解学生,要对学生的种种思想和行动表现深入研究,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尽量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他们的角色意识出发进行比较客观的审视,看看当时的情景,学生的所作所为是否有些道理。例如,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什中学有这么一个事例:帕夫什中学有一女生叫季娜,她的祖母病得很重。季娜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使她在病中得到一些欢乐。但是,时临严冬,到哪里去找鲜花呢?学校的暖房有许多菊花,其中最美的一朵是全校师生极为喜爱的那朵蓝色的“快乐之花”。季娜一心想着病重的祖母,忘了学校的一切规章,大清早走进暖房,采下了那朵“快乐之花”。正在这时,一位最爱护花卉的老师走进暖房,看到季娜手里的菊花,大为吃惊,但是他注意到季娜眼里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问明情况后,老师感动地说:“季娜,你在采三朵花,一朵给你,为了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教育出一个善良的人”。后来,季娜感到学校的欢乐与甜蜜,各方面表现很出色,为学校争得很多荣誉。四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如果老师用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思维来定势理解学生,就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我们班有一男生学习要算倒数了,上课爱讲话爱逗旁边的同学。我一心想转化他,可是长时间找不到灵丹妙药。我灵机一动,发现他平时爱翻爱滚,一次体育课上,我鼓励他表演翻滚给全班同学看,空翻侧翻动作很轻松自然,跳起来很漂亮,得到同学的阵阵掌声,同学们从那时起喜欢和他在一起,我也亲热地叫他“小武林”。他变里,对学习感兴趣了,经常跟同学讨论问题,还偶尔来问我,现在他的学习进步得很快,在班上占据中上水平。古今中外的事例很多,如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但他小时候读书考试常常不及格,被老师骂做“糊涂虫”。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要以变化、发展、进步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长处”,看到学生的未来。善于理解学生是一种教育境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