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9 寓言两则学习目标1、会认“窟、窿、叼”等5个生字。会写“寓、则”等12个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两个寓言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重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2、文中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3、阅读材料亡羊补牢。第一课时说成语,引入新课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2、导语: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熟字新解,引导读书1、板书“亡”和“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和“补”(补全题目):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a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b思考“亡”和“牢”的意思,并在文中找依据。3、检查自学效果,有感情朗读课文。a.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c.汇报“亡”和“牢”的意思。 学生可能有认为“亡”是死的意思,因为羊被狼吃了;也可能认为“牢”是结实的意思,因为文中有“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要引导通过争论,放到成语中去看是否通顺、查字典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相机指名读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评议要点:a.读第2段,要读出街坊善意的劝说的语气。b.读第3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c.最后一段,要读出养羊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看着图指名讲。交流体会,明了寓意1、小组间交流: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全班交流。 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如不能自爆自弃,要听别人正确的意见等,教师恰当引导,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寓意。3、总结 亡羊补牢是个短小的寓言故事,故事情节也很简单。但是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它 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在运用这个成语时,常常这样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尸学习生字,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2、记忆字形,并讲讲自己是怎样记住的。3、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窟窿是个洞,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4、比一比,组成词语。悔( ) 叼( ) 梅( ) 叨( )屈( ) 隆( ) 窟( ) 窿( )拓展阅读成语故事亡羊补牢(附后)第二课时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候,魏王曾想进攻赵国。魏国的贤人季梁十分着急,就急匆匆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最终会不会攻打赵国呢?我想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的。这个故事就是南辕北辙。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a.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注意人物的对话。一个自以为是,满不在乎,一个,不断发问,满腹不解。最后一段,应读出故事中赶车人的愚蠢可笑。“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越好越大越多越远越到不了楚国。”b.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c.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人物语言讲明白。创设情境,练习口语交际1、(出示图)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呢?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啊!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拓展活动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附:亡羊补牢 楚襄王是个昏庸无能的国君,奢靡淫逸,不理国事,强大的秦国正虎视眈眈地等待着并吞楚国的时机。对于这种局势,大臣庄辛非常着急,他劝说襄王,并指出这样下去,楚国肯定要灭亡。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吗,竟敢这样诅咒楚国!”庄辛见襄王不听他的忠告,只好躲到了赵国。 不出庄辛所料,秦军很快便长趋直人,攻陷了楚国国都郢都;襄王只得弃城而逃如丧家之犬,跑到城阳。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忙派人到赵国将庄辛迎请回来。襄王痛心地对庄辛说:“因不听先生的劝告,我才落到这般地步,往后可该怎么办呀?” 庄辛不慌不忙地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看到兔子而招呼猎犬,羊丢失了,着手修补羊圈,都不算晚。劝襄王效法商汤、周武,重新振兴国家。课后小记10 惊弓之鸟学习目标1、会认“魏、弦”等5个生字。会写“弓、魏”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课前准备1、字词卡片。2、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从“更赢”入手,激发学生读书兴趣1、(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段话):读熟这句话“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a.从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回答,可能谈到更羸是古代魏国人;更羸是射箭能手;更羸在当时很有名。2、导语: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板书:惊弓之鸟)老师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对更赢了解得更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认读生字。3、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更羸是怎样一个人,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把有关句子画一画。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2、认读生字。a.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b.单独认生字。注意“弦”读xian,不读xuan。3、交流思考的问题。a小组交流。b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谈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更羸善于观察思考。他看到大雁,就注意到了它孤单一只,飞得慢,叫声惨。推测出大雁受伤离群。第二,很谦虚。从他的语言可以看出“请让我试一下。”“不是我的本事大”。第三,有丰富的打猎经验。教师表扬学生朗读出色的、理解有独到之处、有个性化的。写字练习1、读要求会写的字,记忆字形。2、说说怎样记忆字形。 特别提醒以下几个字: 雁:“厂”字里面是“亻”和“隹”字,不能少写“亻”。 猎:与“猪”相似,但“猎”后面是“借”的右半部,不是“者”。3、认真抄写。指导难字书写。 弓的笔顺。 射:“身”在左应变形为“身”,撇不出头。 魏:不能丢掉“鬼”中“厶”。雁:是“厂”字偏旁,不是“广”。第二课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自己练习读,想想怎样读好这个故事。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评议过程:a.请读书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读。b师生评议,要点是:关于更羸:在读他怎样说怎样做时,要读出既自信、肯定,又谦虚、留有余地的语气。尤其是他最后一段话,应读慢点,讲清楚原因。关于魏王,要读出他的先怀疑“是吗?你真有这样的本事?”再赞叹“咽!真有这样的本事!”和然后奇怪“你怎么知道的?”。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惊弓之鸟”的意思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鸟”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句子和画面: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2、说说读了故事,怎样理解“惊弓之鸟”。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总结:“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现在人们常用它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读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而且,更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正是他成为出名的射箭能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吧!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抄写喜欢的词语。2、选做题,任选其一。a.练习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给父母听。b.自选一个成语故事读一读,想想明白了什么道理。 可供选择的成语是: 打草惊蛇, 一鸣惊人 塞翁失马 老马识途 杯弓蛇影 画蛇添足课后小记11 画杨桃学习目标1、会认“嘱、审”等6个生字。会写“叮、嘱”等12个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一段话。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杨桃实物或图画。2、多媒体课件(内容有:生字,父亲和老师的话、古诗题西林壁)。第一课时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三年级了,是不是觉得自己长大了?我们所说的“长大”,不光是指年龄大了,个子高了,主要是懂事了。是谁让我们不断地懂事?是生活,它不声不响地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生活是我们的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自读自悟1、板书:画杨桃 了解杨桃吗?读读我们的“资料袋”,看谁能最快地了解?(如有实物,也可以给学生看一看)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认读生字。3、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流利。2、指名读生字,并说说还在哪些词中见过它们。3、交流课文内容。a.小组间说一说。b.全班交流。4、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的问题请学生读书解决,当时解决不了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学生可能提出a.“教诲”是什么意思?b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指导书写生字1、认读生字。2、记忆生字。 提示学生:哪些字可以用熟字来记,来区分? 如:幅福 悦说 熟热 晌响 诲悔 审伸3、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嘱:右边下半部“禹”字第七笔是“”不是“”。 肃:笔顺是“ 肃”。悉:“悉”字上部是“”不是“采”。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浏览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2、练习读读218段。3、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a.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学生自以为是,嘲笑“我”。 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学生却再也神气不起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答起来支支吾吾。 句子对比:为什么用“”?为什么不用“!”?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不同的心情,读好这部分课文。b老师对同学们和颜悦色的批评。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读老师耐心和诚恳的批评这部分。结合学生疑点,体会句子意思1、多媒体展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边读边思考:a.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是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了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板书:实事求是)b.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跟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板书: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啊!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c.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1、学生自由说。比如想到了我们熟悉的鸡蛋从不同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想到了平时画画,总是想当然等。教师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感悟。2、教师交流自己的感悟。 我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诗人写庐山,就写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巩固作业1、写出你积累的含有下列字的词。 悦( )( )( )( )( ) 熟( )( )( )( )( ) 肃( )( )( )( )( ) 嘱( )( )( )( )( ) 审( )( )( )( )( )2、抄写课文中一两句你认为好的句子。课后小记12* 想别人没想到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课前准备1、挂图。2、阅读材料踏花归去马蹄香教学过程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汇报交流1、同桌互相检查读文,互相纠正。2、指名读,相机指导读流利。3、交流思考问题。a.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提醒并引导学生说清人物、事情、结果。可以这样引导:画师让徒弟干什么?他们分别怎么做的?结果怎样?b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总结,随文阅读1、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入无限的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学生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2、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附:踏花归去马蹄香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喜欢绘画,是一个善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很注意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时,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试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取。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幅画,把诗的内容表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怎么画。过了一会儿,就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脑汁,在“踏花”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许多花瓣,一个人骑马在花上行走。有的画家在“马”上下功夫,画了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黄昏时疾速归来。有的画家在“蹄”上做文章,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只有一位画家匠心独具,他着重突出一个“香”字。他画的是:在一个夏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马归去,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翩翩起舞。 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幅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幅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起舞这幅时,他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连声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就选中了这一幅。课外拓展1、课外搜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2、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语文园地三学习目标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课前准备1、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2、投影片。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谈话引题,激发说话兴趣 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像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2、说真话,说实事。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2、想好了,参加小组的交流。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全班交流,师生评议1、小组推举代表在全班讲。2、师生评价:不仅要评讲得怎么样,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比如:觉得吃惊、可笑、有趣等。3、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如爱看书的,夸其好习惯,总结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同学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第二课时习 作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都作了自我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出示一段话: 我叫丁南,是个男孩,已经1l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a.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南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么样?b.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2、你准备向谁介绍自己?任选对象,自主写作。a.自己熟悉的老师、同学。b.新来的老师。c.你从未见过面的人。多元评价,认真修改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2、读给同伴和父母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a.选择典型习作,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写出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b再交换修改,注意错字和标点。优秀习作赏读教师批阅完毕,宣读优秀习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