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婷第四届互联网《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教案.doc_第1页
刘金婷第四届互联网《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教案.doc_第2页
刘金婷第四届互联网《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教案.doc_第3页
刘金婷第四届互联网《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教案.doc_第4页
刘金婷第四届互联网《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 案 设 计地震中的父与子刘金婷山东省潍坊市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1 教学课题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教学策略:通过百度图片、百度视频、百度音乐的辅助教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2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利用“百度搜索”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运用多媒体及互联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采取自主学习,(自读自悟,读文悟情)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辅助以讲授法、谈话法、采访、讨论法。 教学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运用多媒体及互联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辅助以讲授法、谈话法、采访、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单元主题,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一种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爱着我们,直到永远。你知道这种爱是什么吗?(生答父母的爱)请听歌曲父母之爱【百度音乐】/search?fr=ps&key=%E7%88%B6%E6%AF%8D%E4%B9%8B%E7%88%B1&ie=utf-82是啊,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组课文“父母之爱”,去感受那份最平凡、最无私的爱,平时我们可能并不在意,但这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往往会创造出最惊人的奇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块来听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那份伟大而无私的父爱。听课文诵读【百度搜索】/UploadFiles/201212/2012121759745009.SWF是啊,地震无情,人有情。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灾难中显现了人性的光辉,演绎出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3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眼睛,通过读课题你看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二、检查预习1我会读(课件出示)地震 洛 杉 矶 混乱 安顿 挖掘 昔日 废墟 阿曼达 坚定 绝望爆炸 叹息 悲痛 颤抖 拥抱 疾步 瓦砾 砸碎 欢声笑语 破烂不堪 2理解:A、地震(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百度百科】百度地震/view/781.htm【百度搜索】中国地震网/老师也带来了有关地震的视频资料,请看大屏幕。播放地震视频。【百度视频】真正的地震现场/u73/v_MzY0MDAwMzA.html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可怕、惊心动魄。B、废墟【百度图片】地震中的废墟/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5%D8%D5%F0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件出示)课文讲述了:有一年发生( )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 )历尽艰辛,经过( )小时的挖掘,终于( )的感人故事。我从中体会到这是一对( )的父与子。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默读课文,并画出让你感受到这对父与子了不起的句子,在小组内谈一谈哪些词语最拔动你心弦或深深地打动了你,多读几遍,作好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过渡:这么多美丽的波浪线,说明文中有许多让你感动、或拔动你心弦的地方,注意用笔作好批注。 四、品读交流,潜心对话预设(一)品读感悟父亲的了不起,1抓住文中“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一个“冲”字,体现了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惊心动魄的那一幕【百度视频】/programs/view/ssLKTZqiXec/【百度视频】/programs/view/r-dFCu43qZY/当时的这种场面怎么不令这位父亲,着急、担心呢?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3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引导:谁来谈谈关于这个句子的一些体会。(2)师指导想象:那你能想象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3)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师指导读:让我们把这位父亲定格在心中吧!课件出示:36个小时后这位父亲: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生汇报,并谈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了不起的人物。【百度新闻】中国维和女警用双手从地震废墟挖出五条生命/world/dl/zh/4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的呢?(提示:现在我们来到废墟前,看看哪些人曾劝过这位父亲,它们分别是怎样劝说的?)重点指导阅读父亲的回答:“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此时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师采访阿曼达的父亲你为什么不离开?(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指导感情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师小结:那是因为父亲的承诺呀,同学们简简单单的语言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品读了父亲的动作、语言、外貌,这位父亲的形象在我们心中高大起来了。5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百度图片】汶川地震感人事迹/i?ct=201326592&cl=2&lm=-1&nc=1&ie=utf-8&tn=baiduimage&pv=&fm=rs9&word=%E6%B1%B6%E5%B7%9D%E5%9C%B0%E9%9C%87%E6%84%9F%E4%BA%BA%E4%BA%8B%E8%BF%B9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百度视频】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programs/view/VWmahsXlGhQ/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已经坚持挖掘了36个小时,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请你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学生在音乐中写话。【百度音乐】卡洛儿假如爱有天意 /search?fr=ps&key=%E5%81%87%E5%A6%82%E7%88%B1%E6%9C%89%E5%A4%A9%E6%84%8F&ie=utf-8配乐读课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反复读两遍。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已经写完了的同学的话。请你动情地读给大家听。学生汇报读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师: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预设(二)对比理解儿子的“了不起”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位了不起的儿子又表现在哪里呢?交流体会。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文中“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的”一共出现了几次,你体会到了什么?2“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一个“让”子让出了什么?3阿曼达在废墟下会遇到哪些困难?是什么让他如此勇敢,与死神搏斗了38小时?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现在,让我们分享劫后余生的幸福。4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百度图片】父子相见/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5%9C%B0%E9%9C%87%E4%B8%AD%E7%9A%84%E7%88%B6%E4%B8%8E%E5%AD%90&ie=utf-8&in=25278&cl=2&lm=-1&st=&pn=16&rn=1&di=55301761500&ln=682&fr=&fm=hao123&fmq=136289214854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5&-1&di216638469200&objURLhttp%3A%2F%2F%2FCrIWisK2LkEAz8xFFW8-RA%3D%3D%2F139133080988216407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s52_z%26e3B8mn_z%26e3Bv54AzdH3Fodaamadcn%408dmAzdH3Fks52AzdH3FfpwptvAzdH3F808bdd8nada8a8adl88cldb8alAzdH3F&W750&H1000&T9730&S182&TPjpg让我们把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吧。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爱,不仅仅表现在大灾大难之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也体现着父爱的深沉。同学们,回想你与爸爸妈妈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镜头,湿润着我们的心灵。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2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个感人的诗朗诵奇迹的名字叫做父亲【新浪博客视频】/s/blog_53497a1b0100ig0m.html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另外课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血色母爱。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我抓住本课教学的重点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从而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教学时,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教学: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网络资源,情感渲染为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桥梁。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与熏陶呢?首先我网络资源,让学生对地震有初步的了解。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更为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个平台。另外通过百度图片、百度视频、百度音乐的辅助教学,让听感人的朗诵,与温馨的画面相互配合,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将文本的主题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文字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情动而辞发,从而感悟到是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二、以学定教,正确诠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小组合作探究。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在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的时候,我还引导学生对写时间长的两段话进行对比,体会文中写法的好处。设计这样的环节,一个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到父亲在废墟挖掘时的艰辛,另一个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亲执着的信念,从而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伟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任何知识,都应该经历一个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所以,我才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写法。这样,就较好地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整课的教学,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读的要求层次不断加深。如开课时的自由朗读,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以及老师的引读,体会人物品质时的配乐朗读等。以“读”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父亲的品质,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较好地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上出了语文课应有的特点,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和读写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三、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目标明确,结构简单,主线清晰。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明显地体现了三个“一”,即: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板块“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课堂目标明确,结构简单朴实,但这也正好体现了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四、挖掘教材内在资源,丰富学生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