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树德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谴责/潜藏 刹那/差劲 离间/间不容发B.混账/混沌 埋怨/埋藏 纠葛/百舸争流C.缛礼/儒将 纶巾/涤纶 估量/不自量力D.雪茄/夹袄 症候/症结 脚镣/极目瞭望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诡秘 相貌 吉人天象 无可质疑B. 意气 鼎盛 顶力相助 五味俱全C. 萧鼓 磋商 蹉跎岁月 寥若晨星 D. 寒暄 委曲 委曲求全 孤身只影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安在奥斯卡再度获奖,说明了华人导演在世界影坛的异军突起,也说明了中国电影不能一味照着好莱坞的方式去拍,否则就只能跟在人家后面拾人牙慧。 B.近年来,于正的宫系列、笑傲江湖等剧,虽然收视率颇高,甚至捧红杨幂、佟丽娅等人,但始终被与“雷”字画等号,不少网友对此心里一直耿耿于怀。C. 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D. 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针砭时弊,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2年以来,CPl高位运行,居民经济收入增加,消费理念变化,使得成都市市区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B. 专家强调,地方性公共场所戒烟规定远不能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的烟害问题,国家控烟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劝阻青少年戒烟也显得尤为重要。C. 15日央视的3.15晚会将矛头指向包括售后歧视、产品质量安全、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苹果、大众、网易和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均在被曝光行列。D. 强迫症患者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追怀疑、强迫回忆、强追意向及对立观念等。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会发现神的影子。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的眼中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A B C D第 卷(非选择题,共135分)(二) (6分)6. 我们学习古典诗词,徜徉在诗词长廊中,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唐宋诗词为内容,仿照例句的形式和结构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字数不必和原句完全相同)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答:(1) (2)(三)(12分)7.填空(12分)。(任选6题作答,多选只按前6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1) ,归去, 。(苏轼定风波)(2)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佳节又重阳, , 。(李清照醉花阴)(4) ,尽西风,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元杂剧中扮演男主角的称作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题材看属于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二、阅读与鉴赏( 57 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0题。(9分)点绛唇 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注】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传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8“点绛唇”是这首词的 (1分)9结合词句,赏析词中加点的“瘦”字。(4分)答:10本来“好个霜天”正是喝酒尽兴的时候,诗人为什么说“闲却传杯手”?(4分)答:(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7分)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已,碧玉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注】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1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此诗多撷前人语词入诗,却能一如己出,对意象的成功驾驭丰富了诗的内涵,加强了历史纵深感。B首联化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C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D尾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劲气构成一种意境,使得诗歌有一种昂扬向上的基调。12“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4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7题。(22分)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昉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普寻出镇 寻:不久B而佖朔望必诣昉 朔:阴历每月初一C是市私恩也 市:买卖,交易D台吏掖之以出 掖:鞭打14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一组是( )(3分)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雅厚张洎而薄张佖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A B 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B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昉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C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D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5分)译文:(2)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5分)译文:17. 下面是晋代裴松之引述魏国名士袁准的话来评价诸葛亮的文段,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袁子曰:或问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亮足重故也。及 其 受 六 尺 之 孤 摄 一 国 之 政 事 凡 庸 之 君 专 权 而 不 失 礼 行 法 严 而 人 悦 服 用 民 尽 而 下 不 怨 行 君 事 而人 不 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选自裴松之注)(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19分)父 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母亲 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新二郎 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父亲 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阿胤 爸爸!我是阿胤。父亲 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母亲 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父亲 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贤一郎不睬。父亲 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新二郎 是。【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贤一郎 (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母亲 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贤一郎 (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父亲 (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贤一郎 (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新二郎 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贤一郎 (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新二郎 (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 已经老了么?贤一郎 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父亲 (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贤一郎 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父亲 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新二郎 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贤一郎 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新二郎 可是贤一郎 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父亲 (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新二郎 (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父亲 (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母亲 (哀求地)贤一郎!阿胤 哥哥!贤一郎 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C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D母亲是一个心底善良、任劳任怨,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E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父亲和解,只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19分析选段画线部分贤一郎说:“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的潜台词是什么?(2分)答:20.选段画线部分“色厉内荏”在剧本语言中有个特定的术语,叫做什么?(2分)父亲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神情?(3分)答:21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答:22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三、表达与交流(6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201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树德中学高2011级第四期第一阶段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选C。(A.in/in,ch,jin/ jin。B. hn,mn/ mi,g/g。C./,gun/ln,ling/ ling。D.ji/ji,zhng/ zhng,lio)2.选D。(A.吉人天相,无可置疑。B.鼎力相助。C.箫鼓。)3.选C。(因噎废食:比喻因为碰到挫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正确。A.“拾人牙慧”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这里不能用来形容拍摄电影的方式。 B. “耿耿于怀” 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此处语义重复。 D. “翻云覆雨” 翻、覆:翻转。翻转过去是云,翻转过来是雨。形容一时这样,一时又那样,反复无常。也比喻惯于耍权术和手段。)4.选A。(B否定不当,去掉“阻”字;C.并列不当,把“和”改为“等”;D.“强迫症患者是障碍,主宾搭配不当)5. 选B。(由“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可知,此两句的顺序为;由“前一种孤独”“后一种孤独”可知,此两句的顺序为;由“一切人间的爱”“当他爱一个人时”可知,此两句的顺序为;根据三组句群的逻辑关系,正确的语序为。)6. 【答案示例】苏东坡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评分参考】每句内容贴切2分,结构一致1分。7.(1)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3)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4)休说鲈鱼堪脍,季鹰归未。(5)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6)正末;麦克白(7)咏诗怀古,阕。(每空1分)8. 词牌(1分)9.“瘦”字用拟人手法,把梅人格化(1分),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1分),又写出诗人因官场失意而身形消瘦(1分),还写出它(也是词人自己)不阿不谀的坚贞和耿直的傲骨(1分)。10.在构思上此句设置悬念,引出设问(1分);在感情上此句突出了词人感到仕途艰险,渴望退隐回家(2分),远离官场倾轧的比酒还浓的“归兴” (1分)。11. 选D。 (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12. 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细节(动作神态)描写(2分)来表达愁绪;颔联用典(1分),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知己已少的孤寂惆怅。(1分)13.选D。(掖:搀扶)14. B(表现李昉为性情中人,也有个人的好恶;表现他不贪功,把任用贤能的功劳让给皇上,其它四句均符合题干要求。)15. C(并非所有的都不予提拔,要看是否“其材可取”。可取的,严词相加,但不久即得以拔擢;材不可取的,就和颜悦色对待来人,免致其心生怨愤。)16. (1)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卢多逊)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5分,“短”“闻”字各1分,“为所”被动结构1分,句意通顺2分。)(2)李昉一直和卢多逊友好,对他毫不怀疑,卢多逊多次向皇上诬陷李昉,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这些。(5分,“素”“善”字各1分,“不之信”倒装结构1分,句意通顺2分)17.【参考答案】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法严而人悦服/用民尽而下不怨/行君事而人不疑。 【评分参考】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译文】袁子说:有人问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袁子说:张飞、关羽刘备一同起事,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心腹之臣,但他们都是一介武夫。后来得到诸葛亮,于是就任命他为丞相,而群臣上下心悦诚服,是刘备值得信服,诸葛亮值得倚重的缘故。等到他接受刘备临终的嘱托,掌管一国的政事,侍奉平庸的君主,虽然掌握着朝中大权却不失礼法,执行法令严格却令人心悦诚服,耗用民力几近殆尽(讨魏),众臣百姓却毫无怨言,执行君王的权力却没有人怀疑他(有谋逆之心)。正因为这样,(我)也怀着蜀国君臣上下及百姓那样的心情(态度)来欣悦地拥戴(尊敬)他啊!诸葛亮去世至今已经有几十年了,国人都讴歌他思念他,就像当年周人怀念召公一样。孔子曾经说“冉雍这个人啊,(他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可以让他去做官啊。”诸葛亮就具备这样的能力啊。18. (4分)BE(B“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错,E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父亲和解,除了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还有对夫爱的渴望,对完整的家的渴望。)(答对一个选项给两分)19. (2分)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1分);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1分)。20. (5分)术语叫做舞台说明(2分);因为父亲的权威被藐视而“色厉”(1分),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1分),说明父亲矛盾的心理。(1分)21. (4分)一郎亲眼见过以前父亲的无理,所以痛恨他(2分);二郎只见过现在年老体弱的父亲,所以可怜他(2分)。22.(4分)【答案示例】同意,如结尾部分贤一郎的突然转变。从父权家长制的角度贤一郎应该接受父亲,从情感的角度父亲的归来是贤一郎没预料到的,他恐惧、厌恶、憎恨和悲哀,这是矛盾之处,但血缘是任何东西无法阻隔的,当多年积压的愤怒已经发泄完毕;父亲已经忏悔;父亲的确需要照顾;母亲的哀求;和弟弟妹妹对父爱的渴望之后;他不想继续没有父亲,所以结尾这样的突然转变,这也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评分标准:观点1分,举出具体剧情1分,具体分析2分,要涉及到矛盾和统一两方面.)三、表达与交流(60分)23.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一、判断类型:新材料作文二、试题特点:多则材料(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三、审题步骤:1、认真读懂材料(是什么?)2、分析材料(为什么?)这是两道性质完全不同的多则材料作文试题。这类作文题在审题时注意一个审题原则:逐则分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1)逐则分析:做到:是叙述描写的材料要注意抒情议论的文字,是议论文字则要找到表明观点的内容,明确主旨。如,材料1:龙应台的质疑语言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其观点是主张中国人应该要生气,即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材料2:201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其观点是:主张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2)对比分析:做到:要明确多则材料之间关系是互补关系还是对立关系。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对立关系。(3)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多则材料的观点,而采取以下分析方法审题: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异中辨异、互补叠加。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观点是对立的,一个主张人应该要生气。一个不赞成生气。我们可以采取的异中辨异方法来加以分析。然而,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第二则材料实际上是第一则材料的延伸与拓展。为什么中国人不敢生气呢?正是因为很多中国人由于受到不同的教育和社会影响,当自己遭遇不公平时,总是世俗地认为“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以至于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面前,都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最终成麻木,最终失去了血性,失去了骨气。3、正确立意(怎么办:即我如何立意?)(1)立意指引: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立论:中国人,应该要生气。中国人,最好不要随便生气。中国人,该生气时就生气。据此,可确定如下立意: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正)。众所周知,当今一些中国人面对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为自私、懦弱与不敢抗争。如面对钓鱼岛事情,“表叔”事件,“小悦悦”事件,黑心食物等,中国人要敢于生气,敢于反抗。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反)。这是从第二则材料引发出来的观点,即在个人情绪控制方面,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生气,影响自己于他人的和睦相处,这种审题是符合题意的,但在立意上就不够高雅。中国人,该生气时要生气(折中)。面对社会上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要敢于生气;当中国遭到列强侵犯时,中国人要敢于反抗。不过,如果面对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我们要顾全大局,不要轻易生气,要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中国人,该生气时就生气。(2)偏离题意现象预测:本次作文,很可能出现这样一些偏离题意的情况:作文时本来想写人有宽容之心才不至于容易生气,却通篇只写宽容,忘记写“生气”了;本来想写做一个品德高贵者,而不做随便生气的人,却通篇写高贵。这种另起炉灶的错误行为最容易发生。还有一种可能是:有的同学,指出了某种社会现象,却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论证的时候还缺乏深刻的挖掘,缺乏自己的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