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论文(自创).doc_第1页
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论文(自创).doc_第2页
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论文(自创).doc_第3页
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论文(自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把握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朗读“读点” 李春玉【摘要】:朗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文中从“兴趣”、“阅读能力”、“阅读线索”、“阅读质量”、“阅读形式”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朗读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做法。【关键词】阅读 朗读 兴趣 角色 【正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要求指出:“喜欢阅读,感到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重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故在学生读课文时,会出现不是把每个字的音拖得很长,就是特别快,句子之间不留一点空隙的现象。我想原因可能是,有的孩子读得不熟,自然而然速度就慢了;有的孩子为了加快朗读地速度,却经常发生添字漏字地情况;还有的孩子预习过,因此他们就读得特别快,他们在读得途中不知道该在哪儿停顿,只是把字连起来正确的快速的读完而已。所以为了保证低年级的阅读质量,有必要研究和梳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读点,明确“学习朗读”要关注什么,如何落实?一、培养阅读兴趣,设计朗读环节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我们可用有趣的谜语、故事、一首歌,甚至一幅画,一段音乐,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四个太阳可以用歌曲摇太阳导入,画风可用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来导入,还例如学习童话故事雪孩子前,我从网上下载了雪孩子的动画片给学生欣赏,在感人画面的熏染下,学生都沉醉在故事情节中,我趁热打铁地让他们把书打开到雪孩子这一课,我还没布置任务,有的学生就已经在借着拼音轻声读了起来。此外,低年级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利用挂图、插图、剪贴画激发学生情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如在教四季第一自然段时,我先指名读,并思考:这一句写的是什么?当问到什么是“草芽”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结合图,认识“草芽”,并问:草芽为什么说他就是春天?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这下学生可来了兴趣,有的说:“草刚长出来,尖尖的,黄黄的。”有的说:“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学生对春天的喜爱溢于言表,此时再读课文,学生便会移情文中,读起来情真意切,意味无穷,再配上动作,学生一下子就会背诵下来。二、培养阅读能力,进行朗读指导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承载着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识字,学习新词,即在语境中,不断复现生字新词,加强其在课文语境中的音形义联系,强化词语的语用功能,因此,读准字音,读通长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应是学生学习朗读最为基础的“读点”。以坐井观天为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争论,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更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故教学时,首先要借助文本语言,让自信、傲慢的青蛙和诚恳、谦虚的小鸟呈现在学生面前,文本第一自然段中“沿”是生字,“井沿”是新词,选此读点,既可以识字、学词,又可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为两者对天有多高的认识不同做铺垫,可做如下设计:观察插图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字。师用简笔画画出“井沿”的样子,让学生上来指出,并解释什么是“井沿”。让学生举例:床沿、河沿、桌沿。问:课文中谁落在井沿上?青蛙呢?书写“沿”字,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以上设计,在词语“井沿”处着力,层层递进,步步引导,落实目标有三:一则、落实生字、新词的教学,二则、借助词语辅助朗读,体会到由于青蛙与小鸟的位置不同引起对天有多高不同见解的争论做铺垫,三则、关注字形、字义,进行字理引导,并规范学生书写,教学可谓一石数鸟。 除了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上下功夫,还可在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上下功夫。首先,可把握读准语气,口头表达有各种语气,成文时就要用不同的标点来辅助表达。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表达不同的语气,哪里含着作者的情感这标点看似很小,但却一标一点总关乎情。以四个太阳为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到: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句中,顿号将四处风景间隔,由远郊到城镇,语言短促,明快,读起来富有音乐和节奏的美感,可做如下设计:把绿绿的太阳挂在天空中,你有什么感觉?(清凉)指导:“高山、田野、街道、校园”中间的标点是什么?词语跳跃,轻盈,像富有节奏的音符,试着读读。教师可用手势辅助。问:有哪一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整个世界处处绿意浓浓?生朗读后,动笔圈出“到处一片清凉”。 其次,把握停顿,遇到较长句子时,可用画斜线表示停顿,如四个太阳第二自然段:“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这是一个长句子,可做如下设计:问:老师在某些词后面画了什么?(斜线)画斜线干什么?(停顿)师范读,再请一生读。最后,把握语速与语调。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生:(1)默读课文,画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2)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3)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让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真正应验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今共识。三、读清阅读线索,进行朗读训练朗读文本,既要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读出行文的线索,也要关注作者的情感,读出作者笔下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变化,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语言承载着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思想及真知灼见,也渗透者作者饱满丰富的思想感情。以纸船和风筝教学为例,这个小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朗读时要带着对友谊的追求和向往之情,从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惊喜、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到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松鼠和小熊的心情都在起伏变化,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清事件的发展脉络,也读出主人公在事件发展中的情感变化。可做如下设计:读1段,可用简笔画勾画出松鼠和小熊所住的位置,语气较缓和,读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读5段时,问:松鼠第一次拿起纸船,心里可能怎么想?读时速度可稍快,表现出松鼠的惊喜之情。读7段时,问:为什么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从这里开始情绪急转直下,要读出松鼠和小熊的伤心感,孤独感,速度稍慢,饱含深情。读10段时,后来松鼠放了一只纸船,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特别是读到“松鼠再也受不了啦”后,音调较高,速度稍快,表现出松鼠和小熊对和好的渴望和再次和好后的兴奋。 以上设计,立足心情,读的目标明确,读的线索清晰,既体会“我”心情的变化,又历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才是在依托文本“学朗读”,类似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在低年级教材中还编排了很多,例如:小鹿的玫瑰花栽花时憧憬;受伤后失望、惋惜;听完诉说欣慰、高兴。日记两则白纱裙的梦埋怨、不高兴;我与苗家小朋友跳舞的梦高兴。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想要小猫时迫切、喜爱;得到之后烦恼;送走小猫时伤心;见到留下的小猫时惊喜。丑小鸭出世后伤心,孤独,害怕,羡慕;变成天鹅后高兴,惊奇,欣喜,幸运。朗读这类课文,要通过朗读实践,读清作者的行文线索,读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既引导学生与文中角色共鸣,又依托文本历练朗读能力。四、提高阅读质量,进行思维训练课标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索,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达到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的方式,通过有声的朗读,梳理出作者写了什么,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这既是在感悟语言的逻辑有序,更是一项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松鼠的花生哪去了?他能找到花生吗?花生到底在哪?这些问题可能提的不是很逻辑,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几方面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3)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又如在教学 小壁虎借尾巴时,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是怎样借尾巴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小壁虎的借尾巴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比如“挣断”、“屋檐”“掌握”、“难过”等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阐明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让大家思考“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是怎样借尾巴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五、交换阅读形式,提升朗读热情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都比较差,若在朗读过程中只采用一种形式,再生动的语言也会令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势在必行。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导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学生还可以自由读,同桌互读,听老师范读,听同学读,欣赏配乐朗读。使阅读水平升级,阅读活动达到艺术升华。如在讲授笋芽儿一课时,我有意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特点:竹妈妈和蔼可亲,笋芽儿天真可爱,春姑娘活泼可爱,雷公公严厉。然后指名学生分角色读笋芽儿、雷公公、春雨姑娘的话,我读竹妈妈的话,其他学生读叙述的语言。我的参与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接着我又让学生不断变换角色来朗读,调动了学生的朗读情绪,学生读课文更投入了,在角色的变换朗读中,学生忘我,老师忘情了。师生都沉浸在一个充满情感交流的朗读声中。又如荷叶圆圆一课,是富有童真童趣的一首儿童诗,根据课前的设计,上课时,我找一位同学扮演荷叶,再找一些同学扮演蜻蜓、青蛙、小鱼,给他们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孩子们不但清晰地感受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给蜻蜓、青蛙、小鱼带来的快乐,而且还通过表演体验到了朗读带来的快乐。六、注重课内延伸,运用性朗读 任何一种知识,一种技能的内化,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运用,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最好的办法仍是读书。因此,在理解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与课文配套的自读课本上的文章。如学完秋天的图画可让学生读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