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docx_第1页
浅析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docx_第2页
浅析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疏散楼梯设计对于高层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分析目前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的常见错误,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evacuation staircase design for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 design importance,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 evacuation staircase design errors,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taircase; design; countermeasure; 一、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突飞猛进、建筑材料和内装修材料的多样化、轻质,公共建筑也向高层化发展,其带来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也相应增加。高层建筑平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电梯,很少使用疏散楼梯。疏散楼梯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发生火灾时起到疏散屋内人员及其财物,满足消防人员通入进行灭火。其作为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设施,是建筑防火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安全、合理设计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在整个防火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疏散楼梯的种类及其相应设计要求 仅仅采取防烟防火分隔的楼梯间是不能够满足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要求,因此高层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如要设计为既防火又防烟的安全疏散楼梯间,还应设置避难前室。前室不仅能起到竖向和横向疏散的缓冲作用,还能增强楼梯间防烟和排烟的能力。根据疏散楼的形式将其划分为三种。 1、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 疏散楼梯设置为开敞式前室即采用阳台、凹廊等作为前室进行排烟。当用阳台作为开敞前室时,可以直接对着阳台开门,这样必须通过两道防火门和阳台才能进入楼梯间,其侵入阳台的烟能迅速被吹走,且不受风向的影响。如果疏散楼梯结合电梯厅设置,其前室不仅排烟效果好,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既靠近又有分隔地结合布置,可以形成完善、可靠的安全区域;当用凹廊作为开敞前室,如果结合电梯厅布置会造成经常用的流线和火灾时的疏散路线结合起来,在火灾时会出现人员疏散与消防队扑救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造成疏散的不利,如若分开布置则相对较好。 2、带封闭前室的疏散楼梯间 封闭前室与开敞前室相比,其主要优点为设置灵活且形式多样既可靠外墙设置,亦可设在建筑物内部。主要的缺点是排烟问题相对复杂,位于建筑内部的楼梯间必须设置自然排烟道或使用机械排烟设备来排除侵入前室和楼梯间的烟气,不但设备复杂、经济性差,而且效果不好。靠外墙楼梯间虽可利用窗口进行自然排烟,但可靠性仍难得到保证。 3、全开敞的室外疏散楼梯 全开敞的室外疏散楼梯一般布置于建筑物的端部。其优点为:既可以采取结构简易的悬挑方式,不占据室内的有效建筑面积;同时侵入楼梯间的烟气又能被迅速排走,不受风向的影响。因此其排烟效果和经济性都很好。但由于它只有一道防火门而无前室,安全性相对较差,因此应配合前两种形式共同使用。 三、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对策 在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及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设计是否可以实现。疏散楼梯的设计作为整个高层公共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设计者的足够重视。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仅仅只存在设计图纸的问题,因为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本人在工作中针对疏散楼梯设计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归纳,共有八个方面的问题。 1、疏散楼梯的定性不对 有些设计者对高层建筑楼梯间的形式不清楚,其造成相应的楼梯防火不符合规范。一般来说,楼梯的应用和分类按照防火要求,通常把疏散楼梯分为敞开式楼梯间、封闭式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楼梯。对于一座民用建筑,需要采取何种楼梯形式,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层数、使用性质、建筑体量。一般来说,高层民用建筑、大型商(店)场等公共场所的室内楼梯需设置为防烟楼梯,其楼梯需相应按照防烟楼梯的要求进行设计。 2、疏散楼梯直通地下室无防火墙,未通向屋顶 疏散楼梯间应保证地上部分上下通畅,当向下疏散的通路产生堵塞或被烟火切断时,疏散人员还能上到屋顶进行暂时避难等待有关部门进行救援。例如巴西“安得拉斯”大楼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上部人员因向下通路被阻而逃到屋顶等待当局利用直升飞机进行救援。疏散楼梯还应能通向底层,直达出口,但不能直通地下室,以免发生火灾时人们误入更加危险的地下室。如地上地下疏散通道不便干分开时,须在地下室入口和对外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如用灯具、字体、箭头等附属设施进行指引,提醒疏散者注意,并采取一定的分隔措施。 3、疏散楼梯疏散宽度、疏散距离、个数不对 在GB500452-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以下简称建规和高规)均对建筑物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距离、数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对楼梯分布的规定则较为原则。 规定疏散楼梯的宽度及前室面积等均应通过计算来确定。 楼梯的数量与楼梯的宽度之间应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在设计楼梯宽度时,要合理地确定楼梯人流股数和允许疏散时间的协调关系。其室内楼梯控制数据如下:梯段和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1.2m。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宜小于10m2。室外楼梯也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 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4、疏散楼梯设计位置不合理 楼梯间在建筑物平面中位置的设置是建筑设计中的要点之一。它不仅要考虑建筑、结构、人员流向等因素,还要符合“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一般疏散楼梯要设置两个及其以上,主要是满足两个及以上安全出口规定的要求。防烟楼梯间主要有以下两种布置方式:尽端式布置,也就是在建筑物长边的两个尽端布置疏散楼梯,这是最常用的布置方式。楼梯这样设计,最容易满足平面内任何一点具备二个安全出口的要求。居中布置,即将楼梯设置在建筑物的中间部位。如在内回廊式建筑、塔式高层住宅等中心部位设计防烟楼梯间。这种设计满足功能要求、节约空间,但需重点考虑满足二各安全出口的要求。 5、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不明确 建规中明确规定了民用建筑的封闭、防烟楼梯间、前室、走道、面积较大或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公共活动房间均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只需在公众聚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路线等地面上设置;高规规定了楼梯间、前室、观众厅、居住建筑中超过20 m 的内走道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而只在除二类居住建筑外的建筑走道和安全出口处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在实际的许多设计中,无论面积大小、地上地下,多层民用建筑内的公共活动房间以及高层居住建筑的外走道中都设置了火灾事故照明,并且在民用建筑的所有封闭、防烟楼梯间梯段上、前室内、安全出口处都设置了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6、首层防烟前室随意扩大,首层疏散个数不够 许多公共建筑的首层为了门厅做的气派,随意地扩大防烟楼梯间的前室。 实际上从建规和高规的很多条文解释中可以发现,随意扩大防烟前室,将会导致人员疏散安全性降低,疏散时间延长,消防的不利。还有许多高层公共建筑在标准层上虽设计两部疏散楼梯,但其到首层时,却只有一个出口,造成了“殊途同归”的现象,这严重违反了防火疏散的关于两个安全出口的概念,是防火设计中必须要注意的重要设计错误。 7、机械防烟措施不当 高规第8.2.1条规定超过建筑高度50m的一类高层公共建筑,无论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是否可以自然排烟,都宜设计为机械加压送风,其主要是考虑到这些是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最重要的通道,一旦自然排烟受到影响,将会对建筑的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造成很大困难。但有些建筑在设置了机械加压送风的同时,仍然设有自然排烟的外窗,这样将会造成机械的不利。本人认为如若在这些场设计外窗采光,也应采用固定窗扇。 8、门窗洞口设置和用材不当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前室与楼梯之间如开窗,其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如果小于2m 应为固定向外开启的窗户,窗户应采用金属等不燃材料制作,其玻璃须采用铅丝玻璃或防火玻璃,以免受破碎伤人并造成烟火的袭入和蔓延。疏散楼梯与走道或过厅之间的耐火隔墙上尽量不要开设洞口,如若必须设置洞口时,须填塞玻璃砖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