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整理.doc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整理.doc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整理.doc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整理.doc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一、容易错的字词蒙、薄、昂、贯、规、隙、耀、笼罩、缝隙、薄雾、恢复、规律二、同音字组词笼(笼罩)拢(合拢)竿(竹竿)杆(栏杆)秆(苇秆)稍(稍微)梢(树梢)三、要求背诵的课文观潮中的三、四自然段;鸟的天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从到那几句话(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熟读)。四、课文内容观潮1、这篇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重点写了(潮来时),潮来时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2、课文中描写声音和样子的句子都是那些?雅鲁藏布大峡谷1、仿写“从到”的句子。鸟的天堂(作者:巴金)1、作者先后(两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是(傍晚)和(清晨),傍晚时静态描写,清晨是动态描写。2、课文第12自然段写了鸟的天堂中鸟很多,要熟读。3、课后第二题的答案是:前四次加引号的是(特定称谓)最后一个没加是因为(这里的鸟儿很多,而且农民都很注意保护它们,它们在这里生活自由快乐,就像在天堂一样,是真正的鸟的天堂。)4、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5、课后第三题的答案是:体会到大榕树十分茂盛,充满蓬勃生机,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火烧云(作者:萧红)1、课文中写了三个变化,分别是(地面的变化)(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火烧云形态的变化)。2、试着仿写:我想象中的火烧云是()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第二单元知识清单一、容易错的字缘、豚、疑、叠、柄、痕、逐、蔽、遇、搜、倾二、古诗解释:1、字意:题:书写、题写缘:因为豚:猪疑:以为、怀疑诗意: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说明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村庄。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觉得已经没有希望了,忽然绝处逢生,出现新的机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三、要求背诵的课文(需要默写)1、古诗两首。2、爬山虎的脚整篇课文。3、熟读蟋蟀的住宅的第7自然段(读熟)。四、课文内容古诗两首1、注意作者和作者的朝代。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地方),第二段是写(爬山虎的叶子),第三段是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第四段是写(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2、本课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3、能够画出爬山虎的脚。4、课后第二题的答案是:因为爬山虎的叶子生长得很有顺序。蟋蟀的住宅(作者:法布尔)1、本课有许多地方运用到了拟人的手法,课文中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的三个部分,分别是(选址)(外部结构)(内部结构)。2、注意课后第二题。3、随遇而安的意思是:是指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4、了解昆虫记世界地图上的发现1、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2、不可思议的同义词(不可想象)。3、本课中魏格纳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最终才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语文园地二中的日积月累要求会背诵会默写。第三单元知识清单一、容易错的字允牌添凝酷拆伐二、形近字组词拆()折()代()伐()三、课文中说明的道理巨人的花园:快乐要与大家分享。幸福是什么: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作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去年的树:告诉人们不要乱砍乱伐,也写出了小鸟所具有的品质是信守诺言、珍惜友谊。小木偶的故事: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但仅仅有笑是不行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四、课文内容巨人的花园(作者:英国通话作家王尔德)1、本文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的,有(花园情景的对比)和(巨人态度、感觉的对比)。2、资料袋幸福是什么1、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述的去年的树(日本作家新美南吉)1、本文是(拟人体)童话,文中共有(4)处对话。文章15、17自然段中两个“看”分别说明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2、第一个“看”鸟儿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第二个“看”鸟儿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小木偶的故事1、本文也是拟人体童话。第四单元知识清单本组专题: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一、容易错的字脾蹲贪辟二、需要自己格外重视的是:结合大本,看一下同一作家写的不同小动物,以及不同作家写的相同小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多音字组词供模角当折恶四、课文内容白鹅(作者:丰子恺)1、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体会文中的反语用法。3、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过渡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4、本文一共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后三个是重点写。白公鹅(作者:俄国的叶.诺索夫)课文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从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白公鹅的特点:走路“慢条斯理”,活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猫(作者:老舍)1、文中写了(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两个方面。2、能总结出猫的性格,用上“既又”。3、本文的中心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点古怪。过渡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母鸡(作者:老舍)了解本文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部分要求会写会背。第五单元知识清单一、生字:1、能正确听写五六单元的生词,每个生字都会扩词。2、容易写错的字砖隔慧魄栽旋仗惰衡袭裤3、形近字组词栽载裁、桂挂、怀杯、4、同音字组词朱柱、堤低底、店殿、惟唯、4、多音字组词几乘供舍涨间5、正确认读课后横格中的生字。6、熟读词语盘点,听写读读写写。二、背诵1、颐和园喜欢的部分2、20古诗两首会背诵默写2、背诵默写园地五、六中的日积月累。三、课文内容17长城1、比照句:城墙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无六匹马可以并行。2、本文的顺序是(由远到近),长城的特点是(长)(高大坚固)。3、体会P84课后第三题。(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表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北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包含作者无限的感慨。“才”表示建成长城是多模的不容易。整句话概括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感叹知情。解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堡垒互相呼应气魄雄伟奇迹四、熟读课后资料袋18颐和园1、颐和园的特点是(大)和(美丽)。2、体会昆明湖的静,以及滑的用法。(结合小试卷)3、仿照“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写句子。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5、“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又与最后一段首尾呼应。7、解词:神清气爽、耸立、葱郁、19秦兵马俑1、本文的比照句: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2、第三段是承上启下句,又是全文的中心句。园地五:日积月累部分要求会背会默写。第六单元专题:人间真情20古诗两首1、词语解释:之:去,到。故人:这里指老朋友。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使:出使浥:湿润更尽:再饮完2、本课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3、解释每句话的意思。21搭石1、本课体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精神。2、怎样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3、解词:谴责、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本课重在体会海峡两岸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2、本课中有两个情景,分别是(杭州)和(台湾慈济医院),时间、人物、干什么。3、“生命桥”指什么?23卡罗纳感受本课中的爱24给予是快乐的从哪里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园地六:日积月累部分要求背诵,会写。第七单元本组专题:成长的故事一、易错的字范嚷荐洽二、课文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周恩来提出这一志向的原因:中华不振2、什么是“中华不振”?3、本课中的过渡句: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4、文中写了三件事,记述了周恩来从(疑惑)(沉思)到(立志)的过程。5、积累四字词语6、想一想: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你为什么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本文的两件事:(叶圣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我”到叶圣陶老先生家做客)。2、结合大本,体会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课题,为什么“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3、本文中能体现出叶圣陶老先生对人(平易真诚),对文章或对事(一丝不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注意书信的格式。语文园地七:背诵默写日积月累,能理解意思,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名言。第八单元单元主题: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一、容易写错的字:程赖幻敏捷崭新描绘二、同音字:程称架驾连联三、背诵默写:园地八中的日积月累四、课文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1、中心句、统领全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发现、发明;改变、改观的区别3、三、四自然段中用对比、列举事例的方法说明了20世纪科技迅速发展。4、用一句诗来说明20世纪的变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课后第三题: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本文比喻20世纪科技迅速发展,使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原指神仙的本领。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