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心理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_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应用心理学09班_ _姓 名 何 海 学 号 200913409148 任课教师 严 静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身心健康需求显得越来越强烈。然而,现代高科技,一方面给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医疗保障设施,另一方面它也给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一些负性的影响,如运动不足症、亚健康、现代“文明病”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探讨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成了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界的关注焦点。关键词:体育运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不同,提出的标准也有所差异,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归纳起来主要是认识、情绪、人格的社会适应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协调、健全的人,才能称为是心理健康的人。1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证明,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增强体质、发展身体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是任何文化活动都不能取代的.K. Bos与F. Grobe(1991)统计73个相关实验的研究结论(其中70%是准实验研究或相关研究,其余是实验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形成共识,即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水平相辅相承.临床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显示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而且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功能有促进作用.11. 1体育运动能促进智能发展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锻炼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强化,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1. 2体育运动改善情绪控制应激反应是指一种不适宜的紧张表现.通过运动可以降低应激反应,这是因为运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能受律的数目或敏感性,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心理学实验表明,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 Mcinman等人(1993)对锻炼后的被试立即进行测量,发现他们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2。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认为,在已发现的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心理应激发生率的影响因素中,社会支持和体育运动是最为突出的两个因素.Roth(1989)关于有氧健身运动与心理应激和紧张的研究显示,有氧运动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研究试验组参加持续25分钟的、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而控制组是观看电视.报告结果发现运动后积极情绪增多,消极情绪减少,持续30分钟左右的一次性身体活动可产生如下短期情绪效益:可改善心境状态,可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活动中可产生一些良好情绪体验;研究发现,坚持每周24次的运动锻炼,持续810周以上,可产生长期情绪效益,主要表现在它与心理自我良好感觉相关,对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有治疗作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使人们常常受到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的刺激.要适应这种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以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张弛适度,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之中.11. 3体育锻炼提高自我知觉自我知觉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运动能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观念,有助于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个体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与其他参加体育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体育运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个体参加体育运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Wheeler(1982)的研究认为锻炼者比非锻炼者具有更积极的总体自我概念.3研究发现,体质好的人比体质差的人倾向于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更高的躯体概念. 1. 4体育运动能够消除疲劳疲劳是一种综合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运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感.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运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就能减少疲劳感.有研究显示,体育运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够减少疲劳.1. 5体育运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尤其是住在高楼的老年人群),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体育锻炼者以体育活动为纽带,不论职务、层次、文化水平,平等地从事体育锻炼,锻炼者胸怀坦荡、心情舒畅,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不带有任何个人隐私目的,这种体育锻炼过程能够促进参加者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产生亲密感,联络与他人的感情.体育锻炼有利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已得到大多数研究的证实。2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尽管一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体育运动为什么有助于心理疾病消除等基本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已经开始流行起来.根据Ryan(1983)的调查, 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应将身体活动作为治疗焦虑症的手段; 80%的人认为体育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4North (1990)等人研究进行运动与抑郁关系的元分析,结果支持两者间的正相关,特别指出剧烈运动与缓慢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临床抑郁;他认为长期的身体锻炼,在减少消极情绪方面,比放松练习或其他,更能够分散注意力,同时更有效地达到运动的愉快感.5拉方丹(1992)等人对1985-1990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氧运动可以降低焦虑、抑郁,对于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运动者参加运动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体育运动的程度也越大.6 Petruzzello等的元分析表明,有氧锻炼对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与焦虑相关的心理生理反应(血压、心率、肌肉紧张、皮肤反应、脑电活动等)具有降低效应.7Bosscher(1993)调查了体育运动方式,对于医治严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实验对象采取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一种运动方式是散步或慢跑,另一种方式是踢足球、打排球等体育运动结合放松练习.报告结果显示,慢跑组患者的抑郁感觉和身体症状明显减轻,并且自尊感增强.与此相反,剧烈运动(如:踢足球、打排球等)和缓慢运动(如:散步、慢跑)相结合的混合运动方式对患者没有任何生理或心理的变化.8最新一期的哈佛心理健康通讯在总结了大量的研究后得出结论:体育锻炼对缓解抑郁、焦虑和其他慢性的心理障碍有很好的帮助.“虽然我们还没有明确体育锻炼有益于抑郁症和其他心理问题的具体调节作用,但是很多研究都证实了锻炼的良好作用,而且丝毫没有不利的影响.”9国内关于运动对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干预作用,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长期运动和一次性运动活动效果的比较上,对象大多数是中年男子、中年妇女及一些精神面貌病患者.研究表明,有氧练习(连续性有节奏的运动)和力量、灵活性练习可改善中年健康男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长期进行体育运动和长期进行渐进性放松练习(全身各部位依次先紧张再放松的放松方法)均可降低工作压力较大的妇女的焦虑水平并提高她们的自我效能.也有研究表明,进行有氧练习的学生,其心境状态改善的程度比控制组大,特别是那些练习前存在情绪问题的学生,其心境状态改善最为明显,这提示体育运动可能对心理问题大学生具有更明显的效用.然而,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却很少见.10-133结束语近几年,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体育运动如何促进心理健康这一课题已经成为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引起心理学、体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推测和实证出发,很少有明确的结论.此外,生理与心理相互影响的机制仍不清楚.虽然大量研究从运动项目特点、人群等方面作出了尝试性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但到底哪种因素真正发挥了作用,是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尽管目前这些方面研究缺乏较明确的结论,但是,因为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会更深的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参考文献】1陈佶彧.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J.时代文学, 2007(3): 246-247.2 Mc. Inman, A. D,&Benger, B. G. Self-concept andmood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erobic dance.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3, 45, 134-14.3 ROTH D L.Acute, Emotional and psychophy siological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J. Psychophysiology, 1989(26): 593-602.4RYAN A J.Exercise ismedicine J.The Psysician and SportMedicine, 1983, 11(10): 226-231.5NORTH T C,MCCULLAGH P,TRAN Z V. 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J.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1990, (18): 379- 415.6黄希庭.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4-36.7PETRUZZELLO S J.Analysis on the anxiety reducing effects ofacute and chronic exercise:Outcomes andmechanismsJ. SportsMedicine, 1991(14): 8-10.8BOSSCHER RJ. Running and mixed physical exercises with depressed psychiatric patie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Psychology, 1993(24): 170-184.9张力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广播广告创作与欣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资源与环境领域前沿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治学院《计算机与互联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强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测绘管理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科技学院《食品生物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素材(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化工设计与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农业大学《胶黏剂的发展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抗生素分级管理规范
- T-PAYS 002-2024 磐安药膳制作技术规程
- 牛场安全培训
- 脑电图及临床应用
- 2025年重庆中考语文a试题及答案2024
-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境与突破
- 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基础练习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下册
- 2024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题库
- 黄河文化(齐鲁工业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齐鲁工业大学
- 变电站电网侧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十二周《遇见劳动之美点亮成长底色》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