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案例分析米兰成长分析.doc_第1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米兰成长分析.doc_第2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米兰成长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分析米兰达从婴幼儿经青少年直至成人的各个发展阶段,探讨她的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对其叛逆性格形成的影响。从人类成长的普遍规律的角度,解读米兰达反叛性格的演变过程,对于探究南方女性摆脱封建束缚、谋求独立人格的必然性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婴幼儿期:从缺乏母爱到固执性格的形成埃里克森认为,在婴儿心中创造“基本信任”的感觉是构成其“同一性”的基础。“基本信任是一种对自身和世界的肯定态度”。这种信任感的建立不仅需要母亲对婴儿的细心照料,更有赖于母亲对所属社会群体的文化认同以及她被这个群体所信赖的感觉。十九世纪末,米兰达出生于一个南方没落的贵族封建家庭。她是家里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母亲在生她的时候死于难产。这样,抚养米兰达的责任就落在黑人保姆和父亲身上。黑人保姆对其白人主人家庭的不信任,导致她无法与米兰达建立感情共鸣、互相信任的亲密关系,无法在米兰达心中培育基本的信任感。而家势的衰落也使失去爱妻的米兰达的父亲变得懦弱、不可信赖。一个缺乏自信、惧怕承担责任的父亲怎能担起抚育下一代的重任?于是他把对家庭的抚养责任推给了自己的母亲米兰达的祖母,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幼儿心中的信任感反映了父母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群体的信赖”,“幼儿的自主性体现了父母作为独立个体所具有的尊严”。米兰达的祖母是整个家族的核心。失去了对父母依赖的米兰达把祖母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从孩提时代起就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意志力。然而由于米兰达在婴儿期没能从黑人保姆和父亲那里获得基本的信任感,幼儿期她从祖母那里继承的自主性就演变成消极的任性。米兰达的不信任感和任性性格的形成,为她将来挣脱旧秩序的束缚、追求独立的人格奠定了心理基础。二、青少年期:从“完美典型”的幻灭到“角色混乱”随着幼儿步入游戏年龄和学龄期,他逐渐意识到家庭的存在,并在与家人的交往过程中获得基本的社会规范。家庭是特定社会的基础结构,它对于个人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南方这个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里显得尤为重要。米兰达反叛的个性正是在她的封建贵族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虽然家道中落,但是以米兰达祖母为代表的老一辈人反反复复向儿辈讲述的“几乎永远是爱情故事,发生在晴朗、空阔、可爱的蓝天下”。这些故事对于米兰达“同一性”的形成至关重要,因为“成人通过他们的亲自示范,通过讲述他们的传奇经历和伟大过去,给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了完美典型,而这些典型形象体现了特定群体在行为方式上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家族的历史故事向米兰达展示了旧秩序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可是二十世纪之交正值美国南方的重建期,奴隶制已被废除。米兰达体会到“时代在变化,旧世界正从他们脚下溜走”。本来对世界和人怀有不信任感的她开始怀疑其从小接受的南方神话。米兰达十岁的时候,见到了被族人所称颂的加布里埃尔姑父。她发现姑父不是家族传说中那个“英俊而浪漫”的绅士,而是一个醉醺醺、谈吐粗俗的胖子。艾米姑妈也不是传说中的“南方淑女”,她通宵跳舞、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年轻的生命。她不禁在心中发问:“当大人们说话的时候,他们想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随着加布里埃尔姑父、艾米姑妈这些“完美典型”在米兰达心中的幻灭,南方神话再也无法向米兰达提供值得认同的成人模式。在她的不信任感和自主性的驱动下,米兰达要在父辈们的“南方人”这一群体之外寻求理想的人格。米兰达十七岁从教会学校出逃与人私奔结婚。这正是她选择适应社会的角色、确立自己同一性的勇敢尝试。米兰达在学校里受到约束和惩罚,她感到自己“似被监禁一样”,找不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于是她任性地选择了以私奔的方式,逃出学校,寻求能够认同自己的世界。这一率性而为的行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爱情,而是对来自家庭和学校密不透风的束缚的反抗,是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的尝试性选择。然而私奔并没有让米兰达获得理想的人格。她再次为“我是什么人?”“该怎么做?”这些问题所困扰,产生了“角色混乱”的感觉。步入青年期的她渴望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便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在得到加布里埃尔姑父的死讯后,她立刻赶回家参加葬礼,她幻想家人能容忍她、重新接纳她。火车刚刚驶入站台,她便“扣击窗玻璃来引起她父亲的注意,随后奔跑着扑向父亲的怀抱”,但是父亲“抓住她两条胳膊的双手不让她的身子挨近。”米兰达意识到“她并不受欢迎,自从她逃走以来,她一直不受欢迎”。 “她再也不想同这个家有任何的联系,她要离开这个家,她也不要回到丈夫的家里。”尝到了私奔苦果后的米兰达再次产生了“角色混乱”:“什么是真实?”“我自己的人和我自己的时代在哪里呢?”但是从小就固执且具有很强自主性的米兰达,在陷入迷惘的时候,依然渴望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活。三、成人前期:从“理想的我”过渡到“现实的我”米兰达感受到老一辈倡导的旧秩序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如果说这种反差令米兰达对“过去的我”和“今天的我”的角色认知出现错位的话,那么当她离开家人和丈夫去寻求真实的生活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又促使她的“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出现了裂痕。陷入“角色混乱”的米兰达只有通过整合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才能获得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自我”。1918年,24岁的米兰达在报社担任戏剧评论员,她用笔与谬误和压迫势力勇敢地作斗争。比如,她坚持批评一个舞蹈演员的平庸表演,全然不顾他的无理取闹以及权威报纸对他的褒奖。然而,她的同事查克却认为这件事米兰达“没有处理好”,因为在娱乐业,“该做的就是追捧名伶,而不用提那些平庸之辈”。除了同事的不理解,米兰达还因拒绝讨好娱乐界大亨赖平斯基而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这时美国政府正鼓吹战争的正义性,鼓动人们通过购买“自由债券”来支援国家打仗。而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人感染了流感,救护车的警报声日夜充斥着街道,随处可见不幸死去的人的葬礼。工作的烦闷、政府的欺诈和生存环境的恶劣,让逃出旧南方的米兰达再次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她崇高的理想和倔强的性格使她无法与现实达成妥协,她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陷入了迷茫。在压抑和迷茫之中,米兰达患了流感。一个月后,她在医院从长时间的昏迷中醒来并逐渐康复,这时战争已经结束。在医院的这段时间为她权衡、取舍、整合内心的矛盾提供了机会。在她出院前,她决定与现实达成妥协,做她“应当”做的事。“尽管她在内心不愿意回到这个邪恶的世界,但她断然地告诉自己,当她得知她认识的人逃离了死神的时候,她应当感到高兴,她应当去探望他们,帮他们穿衣,并且告诉他们能够活下来是多么的幸运”。但是从她出院前开出的购物单,我们可以看出米兰达并没有屈服于现实:“一支中型口红,一双灰色麂皮、无搭扣手套,两双灰色透明无绣花长统袜”。这反映了她对生活的要求依然很高,她不会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物品的灰暗色调和中等型号暗示她改变了自己对“世界不是黑便是白”的认识,她能够与现实达成一定的妥协。“自我同一性”包括一种连带感和归属感,即个体“接受自己所属社会或集团的价值观念,可以容忍社会的一些不足。他了解社会的期望,并按照一定的社会角色规范去行事,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步入成人前期的米兰达成功地跨越了“理想的我”跟“现实的我”之间的鸿沟,她已然明确了她的“自我同一性”:她要尽量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用自己的笔,继续批判谬误、探索真理。米兰达是南方旧秩序的掘墓人,更是批判一切恶势力的勇士。她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正如作者在灰色马,灰色的骑手这一故事的结尾处写道,米兰达的康复出院表明这“是开始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的成长过程纳入家庭和社会的结构中来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旧南方没落的社会因素通过米兰达的保姆、父亲和祖母影响并促使了米兰达的不信任感和自主性的产生,从而为她以后挣脱旧秩序的束缚奠定了心理基础;而封建家庭所极力维护的南方神话在现实面前的破灭,迫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