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课程习题III注意:(一) 本课程成绩评估包含出勤与课堂讨论情况(占6分)、三次习题作业(各占8分)以及一次期末闭卷考试(70分);(二) 习题作业需手写,打印版无效(无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务必写上姓名与学号;(三) 本次作业需在2010年6月6日课前上交,迟交扣分。(一) 不定项选择题(3%10=30%)1. 自我服务偏见不包括下列哪些方面?C(P47-53)A. 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B. 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和外在的因素C. 盲目的悲观主义D. 虚假的独特性2. 下列关于自我展示的说法正确的是?BCD(P56)A. 仅针对外在的观众B. 期望得到赞许C. 道歉也是自我展示的方式之一D. 可在无意识状态下自然发生3. 研究已发现两种驱动利他主义的规范,分别是:BD(P354-355)A. 公平规范B. 互惠规范C. 宗教信仰规范D. 社会责任规范4. 关于性别与助人规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P357)A. 男性倾向于向女性提供更多帮助B. 女性倾向于向男性提供更多帮助C. 男性对不同性别求助者一视同仁D. 女性对不同性别求助者一视同仁5. 如何增加帮助行为?ABCD(P375-377)A. 提高责任感B. 增加对方内疚感C. 树立助人榜样D. 教化道德包容6. 下列哪些因素什么会引起冲突?ABCD(P381)A. 处于社会困境中B. 面临竞争C. 知觉到不公正D. 产生了误解7. 如何解决社会困境?以下方法正确的是:CD(P385-387)A. 进行严格管制B. 扩大群体规模C. 改变激励机制D. 倡导利他规范8. 以下有关施助行为研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D(P366-374)A. 通过人格测验可区分助人者和非助人者B. 人们倾向于帮助与自己相似者C. 有高度精神信仰的人更倾向于帮助他人D. 旁观者越多,对需要帮助者越有利9. 下列哪些属于解决群体间冲突时通过沟通而进行的有效手段?ABD(P407)A. 直接谈判B. 调解C. 提高群体认同感D. 仲裁10. 研究发现,在冲突中,双方对对方的误解常常具有惊人的一致。下列哪种术语用以描述这一现象:A(P392)A. 镜像知觉B. 知觉转换C. 简单化思维D. 对称式思维(二) 名词解释(8%5=40%)1.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essness)(P42)是指当个体对有害事件知觉或认识到自己无法进行控制时,就会逐渐放弃对逃避有害事件的努力,直至完全被动接受伤害的发生。例如,动物实验中,将一只狗关入笼中,并对其施予电击,并且无论狗如何反应,都无法逃避电击惩罚。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即算其处于其它可以逃避惩罚的条件下时,也会被动地畏缩而不再做任何逃避努力。习得性无助反映了个体对事件具有控制感的重要性。2. 利他主义(Altruism)(P349)利他主义是自私自利的反义词。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心和帮助别人。例如,圣经中曾提到一个善良的撒玛利亚人完全为同情心所驱动,为一个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奉献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却既没有期待任何回报,也不期待任何感激,其行为是对利他主义的最好诠释。3. 虚假普遍性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P51)为了进一步增加自身形象,人们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奇怪的倾向,即: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低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一现象即被称为虚假普遍性效应。例如,当个体赞成政府的某项决议时,他会满怀希望地认为别人也持有同样的观点。4. 道德排除(moral exclusion)(P376)道德排除是指将某些人或动物排除于自己的道德关怀之外。这种心理会促使人们认为,对那些没有价值的人或动物,或者应该受到排挤的人或动物来说,剥夺他们或对其施予残忍的行为会变得可以接受,甚至是适当的。例如,纳粹就是典型地将犹太人排除于他们的道德共同体之外,因而针对犹太人的灭绝性大屠杀在纳粹看来实际上已经合理化了。5. 公共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P384)社会两难困境是指在某情境中,对个人最有利的短期行为最终会导致对所有人(集体)的负性结果。可举例说明: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导致地球大气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对全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从集体的角度看,人们应该尽量少地买车、开车;但从个体角度来看,以车代步确实可以给自己带来便利。(三) 问答题(10%3=30%)1. 简述自我参照效应及其经典范式(P30)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在实验研究中,往往表现为个体对与自我概念相关的刺激材料具有更短的反应时间或更高的回忆正确率。其经典范式为,实验中首先要求被试对每个形容词进行“是否能描述自己”、“是否能描述某人(实际实验时以具体人名代替)”或字体的判断(口头报告或按键)。在该任务结束后,一般先让被试自由休息一段时间(半小时左右,可能加入干扰任务以避免被试有意对之前的形容词进行回忆)。然后,再让被试自由回忆或再认此前见过的形容词(至此之前不事先告诉被试有回忆或再认测验)。结果发现,那些出现在“是否能描述自己”条件下的形容词回忆或再认正确率最高,其次则为“是否能描述他人”条件,而字体判断任务中的回忆或再认正确率最低。这表明与自我相关的词汇得到了最好的加工,记忆保持量也最好,体现了自我概念的重要性。2. 简述旁观者效应及其成因。(P361)旁观者效应是指在个体在他人处于危急状态的情境中时,如果有其他旁观者在场,则会大大降低他对事件的干预。即在有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受害者可能更少可能获得帮助。例如在一项“遭难女士”实验中,一些大学生首先被要求在一个房间填写问卷。而主试则从一个挂有门帘的房门进入里间办公室。4分钟后,外间的被试听到(用录音机播放)她爬上椅子去高处的纸张、然后尖叫、椅子倒下和她跌倒在地的声音,接着又传出主试呜咽惨叫的声音。在2分钟的呻吟后,主试才走出实验室。结果发现,单独填写问卷的被试中,有70%的人听到意外发生后,立即走进办公室或出去求救;而在两个陌生人一起填写问卷的情况下,只有40%的小组中有人去施予帮助。研究认为,旁观者效应的成因包含三个方面:1、注意。在多人在场的情境中,个体更少可能知觉到危急事件的发生;2、解释。在多人在场的情境中,即使发生了危急事件,个体会倾向于以他人的行为作为现实情况的线索而对事件进行解释,这样更易产生误解,低估事件的危急程度,从而减少施助行为的发生;3、确定责任。在多人在场的情境中,个体对自身责任的知觉程度更低,会倾向于认为反正其他人在场,他们之中会有人出手相助,因而自己就更不倾向于做出施助行为。3. 简述经典的囚徒困境。(P382-384)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经典的囚徒困境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新区规划调整与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估
-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进步与产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银行购房贷款合同注意事项
- 2025年酒店租赁协议标准
- 2025年投资权益附带条件合同协议
- 2025年采购供应合同(八)
- 2025年前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性合同格式
- 2025年广州市合作经营合同模板
- 2025年工程成本审计结算合同
- 2025年合作终止项目协议书格式
- 2024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学习解读课件
- 《植物细胞》教学课件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医学教材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处置课件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
- 2024-2030年中国纳米烧结银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WS 329-2024 麻醉记录单标准
- 不交养老保险劳务合同范本
- JT-T-1223-2018落水人员主动报警定位终端技术要求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 2024封窗高空作业免责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