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题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_代_家。字_,自号_,又号_,著有(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_,_。(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环滁(ch) 林壑(h) 蔚然(wi) 琅琊(y) B. 翼然(y) 辄醉(zh) 酿泉(nibng) 繁阴(fn) C. 酒洌(1i) 野蔌(sh) 伛偻(y l) 觥筹(gng) D颓然(tu) 苍颜(cng) 提携(xi) 喧哗(xun)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杂然而前陈者 ( ) 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 (2)觥筹交错 ( ) 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 (3)负者歌于途 ( ) 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 )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翼然临于泉上( ) (2)饮少辄醉( ) (3)太守自谓(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3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_,它的常用意义是_。 4选文写景,首先写_,其次写_,最后写_ 。 5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1)宋 文学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修散文选集 (2)滁州知州 丰乐亭记(3)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5)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6)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2C 3D 4,(1)A (2)A (3)A 5,(1)比喻 (2)设问 (3)对偶 (4)设问 二、1略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4山 泉 亭 5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 1.填空。(10分) (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_,_。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 。 (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_,_。 (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_,_,_,_,_。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 (6)全文的主旨句是_。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_,_。 (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 环滁(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 潺潺( ) 酿泉( ) 辄醉( ) 晦明( ) 野蔌( ) 酒洌( ) 山肴( ) 伛偻( )( ) 弈者( ) 觥筹( ) 颓然( ) 阴翳(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 (1) 环滁( ( ) (2) 蔚然( ) (3)得之心而寓之酒( ) (4)风霜高洁( ) (5)宴酣之乐( ) (6)非丝非竹( )( ) (7)苍颜白发( ) (8)颓然乎其间( ) (9)树林阴翳( ) 参考答案: 一、1(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4)临溪而渔山肴野蔌 (5)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6)醉能同其乐 (7)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2略 3略 二、1(1)估计 (2)逃跑 (3)骗 2(1)到了南郑,路上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人。 (2)大王你如果只想做汉中王,就用不着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想夺天下,除了韩信之外没有能同你共谋大事的人了。 3(1)上不我用。 (2)国士无双。 4(1)韩信:才华出众,择明主而栖。 (2)萧何:能识人荐人的伯乐。 5国士无双。在国家有才能的人中,找不出第二个,形容人很有才华。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已附答案,下同)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 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表示判断的语气:(A、G) 表示解释的语气:(B、F) 表示肯定的语气:(C、D)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E)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 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答()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醉翁亭记练习题 200810一、比较阅读:(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此:指滁州。掇:拾取,采取。上:皇上。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佳木秀而繁阴。 秀: 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最能说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一句话是: 。2、写出出自本文段的两个成语: 、 。3、下列句“然”字的解释有别于其他三句的是(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吴广以为然。C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D满座寂然,无敢哗者。4、下列各句画线字全能作“都”“全部”解释的一项是( )环滁皆山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百废具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问所从来,具答之。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ABCD5、本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用“”在原文中标出,并简要归纳层意。6、介绍醉翁亭,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其中的哪两句与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拊贿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_ _ _ _ 2、翻译(4分)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_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 3、从作者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的旷达胸襟。(2分)四、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解释加点词: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翻译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本节作者写景先写早晚之景,后写四时之景,那么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概括此节的内容:“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上边的文字中有一句子已演化为成语,这个成语是。五、理解填空: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于: 名: 得: 寓:用现代汉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下面加点的词应重读的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下面两道题,任选一题。(如两题都答按第(1)小题计分)本段说亭名由来,旨在引出一句。本段文字选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文学家和史学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名之者谁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名: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意:山之僧智仙也之:名之者谁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悍吏之来吾乡之: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大守醉也。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至于负者歌于途负:射者中,弈者胜弈:觥筹交错 觥:颓然乎其间者颓然:觥筹交错 觥:颓然乎其间者 乎:临溪而渔临: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行者休于树于: 告之于帝于: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酿泉为酒为:山峦为晴雪所洗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弈者胜胜:予观夫巴陵胜状胜: 高处不胜寒胜:往来而不绝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颓然乎其间者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乎:把酒临风临:临溪而渔临:“太守醉也”的“醉”应如何理解?欧阳修在本段中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请找出来,抄在下面。 答:与醉翁亭记同样,桃花源记也是篇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社会风尚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文中有两处用借代修辞手法,找出来后,并说明指代什么?滁人能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这段文字写了太守之乐,是通过文中的“”字表现出来的。文中的“”这个句子,表现了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此段文字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时滁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 。解释加点词: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解释加点词: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用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临溪而渔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而:朝而往,暮而归而: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而:二、课外阅读(共22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日:“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常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6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2)丞相何亡( ) (3)追信,诈也(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2)王必欲常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 (1)韩信为什么逃亡? (2)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如何? 4概括韩信、萧何的特点。(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室短租合同范本
- 喷漆修复合同范本
- 植树的牧羊人题目及答案
- 脂类代谢大题目及答案
- 2025年1月全国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竞产业游戏产品创新趋势分析报告及竞技赛事发展
- 小课堂在线教育创新方
- 2025年新村官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专四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审计与法律试题及答案
- 强制执行申请书(劳动仲裁)
- 饮料生产中的风味控制与风味优化技术
- 针织服装设计课件
- esd防静电知识培训
- 投标书-备品备件长期供应方案
- 《国家司法考试》课件
- 专业婚介培训课件
- 骨科运用PDCA循环提高深静脉血栓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措施的落实率品管圈QCC持续质量改进成果汇报
-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2
- 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讲中英版
- 《七大营养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