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例谈.doc_第1页
低年级阅读教学例谈.doc_第2页
低年级阅读教学例谈.doc_第3页
低年级阅读教学例谈.doc_第4页
低年级阅读教学例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年级阅读教学例谈低年级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认知心理上都处于形成初期,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在教学策略上更加注重潜移默化和循循善诱,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学习,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对文本所涵蕴的人文精神的体验和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一、鼓励质疑,重视课堂生成。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课堂教学中常会提出来一些天真幼稚的问题。“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们敢于质疑,喜欢问为什么。老师应充分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鼓励他们提问。千万不能担心孩子们的质疑打乱教学进程,更不能批评他们乱说话,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积极性和稚嫩的自信心。教学不能没有预设,否则教学就会漫无边际,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无从说起。孩子们的质疑与教学预设并不矛盾,解决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一定的度。与高年级相比较,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更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水到渠成乃为最佳境界。 教例:我不认识你(苏教版第二册) 片断1 师:(板题后)小朋友,读了课文的的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老师的吗? 生1:老师“我是谁呀?” 生2:我不知道“你”是谁。 生3:老师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认识他? 片断2 师引读:“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玩,是好朋友。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 一生举手:老师,为什么上课高士其就不认识他的同学了呢? (未及老师说话) 一生举手:我知道,那个同学上课做小动作,不好好学习,高士其瞧不起他,故意装作不认识他的。 师(笑):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如果说片断1中学生的质疑源自于教师的引导,而片断2则体现了教师“顺学而教”的教学思路,学生的质疑和回答或许并不在老师的备课预设中,但老师能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得出正确结论。上例中老师立足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现状,自然延伸发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较好地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本质要求。 二、加强学科融合,激发隐性参与。 常见低年级的课堂有些沉闷。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囿于自身的综合能力,活泼生动的课文,也如高年级一样的教:读、议、讲解,枯燥无味。学生表面上书声朗朗,积极发言,显性参与度很高,实际上却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的学习。学生的认知、想象、情感等隐性学习要素的参与度却很低。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应该是孩子们的,学生要求老师更多的是对他们学习的组织引导和评价激励。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老师应积极运用多学科手段,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隐性学习要素,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进来,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教例1:放小鸟(苏教版第二册)片断教学设计。 “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1 读一读句子,给小鸟涂上颜色。 2 同桌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涂颜色。 3 除了书上写的颜色,你还给小鸟涂了什么颜色?向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涂。 4 上台展示自自己的图画,边指边说小鸟漂亮的外形。 5 配乐齐读句子,再次感受小鸟的美丽、可爱。老师将美术和音乐综合运用于教学中,让学生动手画,动口说,动脑想,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学习不在是被动,而成了一种充满乐趣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例2:雨点(苏教版第二册)教学片断设计。 1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能做出这些动作吗?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2 同桌小朋友一个人读课文,一个人演一演小雨点。 3 选一两个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余小朋友读课文。演完评一评。不同的动作准确地描写了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大海里的运动状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没有采用分析比较、品味等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而是让孩子们去演小雨点来体会这种不同。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童话和寓言,非常适合课本剧的表演。如蚂蚁和蝈蝈穿山甲问路等等。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儿童爱唱爱跳的天性,让孩子们去演课文中的角色,主动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获得求知识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低年级孩子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活泼爱动;教材中有大量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等。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这些特点,加强学科融合,拓宽学习知识的渠道,激发学生的想象、感情投入等隐性学习要素的参与,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设情境,重视直观感悟。 创设情境,就是将文本描绘的内容情境化,具体化。情境的创设适应了低年级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要求。直观形象的情境能降低他们学习文本的难度,有利于他们内化文本语言,获得思想的启迪。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低年级教材浅显形象、故事性强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悟来实现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教例1: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小池塘教学片断 师:小池塘呀小池塘,睁开你的大眼睛,看到了什么呀?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放映白天太阳白云夜晚月牙星星倒影在池塘里的画面) 生:(说) 师:你喜欢小池塘里的什么?先说一说,再读好这句话。 师:在你们眼里小池塘里还能映出什么呢? 生:池塘边的绿草红花倒映在池塘里像天上的彩霞。 生:圆圆的月亮倒影在池塘里像块大月饼。 生:岸边飞舞的蝴蝶倒影在池塘里像漂动的小花。 师:(用事先制作的课件播放小草、鲜花、蝴蝶等倒映在池塘里的画面。)本例中, 不但文本描绘的内容在媒体里得到了直观呈现,而且利用媒体,老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文本给学生提供的灵感想象也在媒体中得到直观显现。学生透过媒体,感悟到了语言的形象美。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例2:利用教材“空白”创设情境。 蚂蚁和蝈蝈教学片断。 “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师:小朋友想一想,蝈蝈们会怎样嘲笑蚂蚁呀?生:这么热的天不休息,真傻呀小蚂蚁!生:瞧,我们都舒服:又乘凉又唱歌。生:树林里有吃不完的食物。干吗大热天的干活,小蚂蚁真呆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言是思维的符号,在人的脑海里,它往往被转化为具体可感受的形象参与思维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尤为重要。例中老师利用课文创设的空白给低年级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了空间。学生自由想象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主动体会蝈蝈的心理活动,从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例3: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蚂蚁和蝈蝈一课,有位老师别出心裁地选了一些学生分别扮演蚂蚁和蝈蝈,边演边学课文。课文中蚂蚁劳动的动作,蝈蝈嘲笑蚂蚁的语言,冬天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的了心理都被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生动活泼地表演出来了。老师和其余学生再根据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推断,对台上的表演进行评价。例中,孩子们都被这种不像上课的学习方式吸引住了。学习主动性空前高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