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式教案定稿三.doc_第1页
模板式教案定稿三.doc_第2页
模板式教案定稿三.doc_第3页
模板式教案定稿三.doc_第4页
模板式教案定稿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0、军神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1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教学准备挂图、投影。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板书课题,了解刘伯承爷爷的举手,指名介绍。教师补充介绍。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崭新()损坏()说说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结束()镇定( )(1) 齐读生字词3、各自轻声读课文。4、听课文录音,理清脉络5、排列顺序( )手术前刘伯承不愿使用麻醉剂。()刘伯承请沃克医生治眼伤。()手术后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军神。()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三、 作业1、练习朗读全文。2、描红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0、军神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2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精读,理解军神的含义。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录音机、生字卡片。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一、听写生字词二、学习课文导读第一自然段出示(抓住以下词语引导学生朗读体会)1、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一家德国人开的小医院。2、不,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评议:读第一句应语气平缓,强调头缠绷带、走进等词语,体会刘伯承虽负重伤但仍然十分镇定。读第二句应强调这样重、只有*才能*等词语,从沃克医生的话语感悟刘伯承坚强的品格。导读第二自然段1、引导:谁见过做眼部手术不使用麻醉药的?沃克医生为此很吃惊。能承受得了?能!一定能!并自个儿爬上了手术台,表现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导读第三自然段1、出示,对比(1)可那位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底下的垫单。手术结束,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2)双手微微发抖。你要是受不了的话,可以叫出声来。一条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说明了什么?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导读第四自然段1、抓住人物对话,感悟军神形象讨论:经受了手术的剧痛,怎么还笑呢?沃克医生的表现可以看出什么?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三、总结课文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讨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了不起的军神的原因。分角色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1、掌声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1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和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鼓励。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读准字音,了解主要人物;搜集爱的名言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学习第一、第五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揭题质疑1、表扬 (找课堂中某一值得表扬的人和事鼓掌)2、谈话 同学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3、揭题 板书:掌声 4、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词1、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2、出示生字新词,要求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1)班级 愿意 讲述 投向 低头 调(动)情况 持久 困境 (2)残疾 慢吞吞 骤然间 情绪 普通话鞠躬 交谈 学校 舞蹈 珍惜3、检查,及时评议,纠正。4、再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多音字:落 lo5、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学习课文 认识人物1、默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讲了谁?2、学习第一、第五自然段小英是个怎样的同学?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第一还是第五自然段:第一自然段:(1)读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能看出她的忧郁和自卑?“默默地”“坐在一角”“不愿意”解释“默默地”读好词语(2)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知道小英心里想些什么呀?(3)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坐在教室的一角,指导用“因为所以”说话。(4)感情朗读这句话第五自然段:(1)过渡 可是后来小英却有了很大的转变,她的变化在哪呢?请看第五自然段!(2)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小英的变化。(3)交流讨论交流变化这是一个腿有残疾的同学,现在却变得那么活泼开朗,(板书 活泼自信)她不光跟同学交谈游戏,还走进舞蹈房练习跳舞。联系上下文理解“甚至”想象小英还会有哪些变化(4)感情朗读四、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3、教师范写。五、作业设计1、描红2、抄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1、掌声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2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鼓励,正确看待自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鼓励。教学准备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探究小英变化的原因,理解“掌声”的内涵,联系生活深化感受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质疑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英原先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后来又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女孩?相机板书 忧郁自卑 活泼开朗 分读相关段落2、对于小英前后有这么大的变化,你最想问什么?提示:是什么原因促使小英前后有这么大的变化?二、精读课文 探究变因1、引读课题。是什么原因促使小英前后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就是两个字掌声2、研读究因(1)过渡: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就具体讲了由于掌声,小英才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原因。(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英一共得到了几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掌声的?(3)交流第一次掌声交流画出的句子A、出示:在大家注视的目光下,小英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B、这句话中,大家什么表现?小英什么表现?C、突出“终于”在你印象中“终于”那是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找出经过大家的注视、等待中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A、出示画出的句子:轮到小英的时候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小英犹豫了一会儿小英的眼圈儿红了。B、角色体验:小英啊小英,你为什么低头呀,说说你的心里话吗?(紧张害怕)你“犹豫”什么呀?你能“慢吞吞”地站,表现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时的样子吗?C、练习朗读 体会小英的自卑心理和复杂的心理变化。强化“勇气”:A、引读:可是,在大家注视的目光下,小英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B、点拨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C、再读,突出“终于”角色体验A、引读,所以就在小英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B、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热烈、持久的掌声告诉她什么?从这热烈、持久掌声中,小英听出了什么?她会想些什么? (4)交流第二次掌声讨论画出的句子 当她演讲结束的时候经久不息的掌声。交流:演讲结束后小英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追问:小英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演讲成功,战胜自我)角色体验:此时,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告诉她什么?3、引读故事结尾三、创设情境 深化“掌声”1、采访小英。2、引读第六自然段小英在信中连用两个“永远”,说明小英很珍惜那次的掌声,并将他们一直将铭记在心 。四、联系实际 拓展升华1、学习第七自然段: (1)引读课文(2)解释“困境”困难的处境(3)联系实际:还有哪些身处困境的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她最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板书 珍惜 奉献2、拓展交流爱的名言3、深化内涵:结合板书读课题 的掌声 背诵第七自然段4、爱意浓浓:学了课文,说说现在你最想对谁送去掌声,最想对他说些什么?愿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周围永远都有这凝聚爱的掌声响起。五、作业设计1、摘录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体会它们的意思。2、写话训练(二选一)(1)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几句话鼓励他。(2)以实际行动向别人表达你的爱,并写下感受。板书设计: 关爱 忧郁自卑 鼓励 的掌声 小英赞扬 活泼自信 奉献 珍惜教学反思: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2、金子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1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认真阅读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小黑板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精读课文第1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金子,齐读课题。2、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一种贵重的金属)人们也常常用金子来比喻什么?(珍贵的东西、美好的心灵或品质例:金子般的心灵、金子般的嗓音等等) 3、课文以金子为题,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打开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字词。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评价交流。2、检查生字词语:出示 坑坑洼洼 彼得 不甘心 附近 买地 金钱 倾盆大雨 松软 打扮 实现 淘金者 绝对多数 挖掘 冲刷 若有所悟 娇艳3、指名读准字音。4、理解词语: 淘金者:挖金的人。文中的彼得就是一名淘金者。5、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6、检查思考情况,交流讨论研究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追金而来,一无所获第二部分(第三六自然段)意外发现,辛勤种花第一部分(第七自然段) 取得成功,收获真金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1,2自然段1) 指名朗读思考:彼得有没有找到金子?彼得和其他的淘金者有什么不一样?2)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彼得不甘心? 默默 埋头苦干 几个月 翻遍 整块土地指名读好第二段,读出彼得的不甘心。 齐读。3) 读到这里,彼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勤劳 有恒心4) 辛勤劳动,仍然没找到金子,彼得当时的心情怎么样?5) 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你能告诉彼得为什么会这样呢? 默读第一自然段 点出无意,听说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听说:听来的话,不一定可靠。耳听为虚。无意:无心之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听说和无意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暗示盲从。 一则听来的消息,让许多人蜂拥而至,可见这些淘金者都怀有什么样的想法?理解蜂拥而至,一无所获。6) 为什么大家都一无所获扫兴而归?7) 正因为盲从,才使得执着勤劳的彼得什么也没找到。那么彼得后来所说的“真金”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细细研读。四、作业1、抄写词语(课后第三项)2、细读课文,思考彼得的“真金”是什么?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2、金子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2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勤劳与智慧获得财富。4、初步感受对比描写对于揭示人物性格和文章中心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认真阅读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教学内容:认真阅读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词语点击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埋头苦干 若有所悟 辛勤培育 不无骄傲1) 指名朗读2) 自由选用第一行中的词语简述第一段落内容。 相机板书:埋头苦干(勤 劳) 不 甘 心(执 着)2、都说天道酬勤,可是,萨文河畔除了那黑黝黝的泥土,没让勤劳的彼得看到一丁点金色,彼得怎么办呢?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由读36自然段2、读后交流:1)一番耕耘,劳而无获,不但没见着金子的面,就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彼得决定(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2)彼得离开了吗?为什么?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相关句子。 这场雨很大,从哪里可以看出,点出相关词语(倾盆大雨、三天三夜)3)雨停了,彼得走了吗?为什么?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相关语句。 从彼得的发现中,你感觉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肥沃的土地)4)倾盆大雨、坑坑洼洼的土地、肥沃的土壤孕育出绿茸茸的小草!眼前的新发现,让勤劳的彼得“若有所悟”,(相机板书:若有所悟(发 现)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什么是若有所悟?悟:明白;若:好像若有所悟:好像有点明白了什么。5)从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中感受到这土地的肥沃,继而想到种花装饰人们的客厅读到这儿,你发现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的不同,除了表现在他的不甘心上,还表现在哪里?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6)如果你还没有完整地读过这个故事,现在有人请你做一回预言家,预测一下这一回彼得能不能获得成功,你预测的结果是什么呢?请说说你的理由。7)来看看故事的发展吧!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读完这一段,我们高兴地看到彼得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他是依靠什么获得成功的呢? 板书:全部精力(勤 劳)正因为抓住了机会,付出了劳动踏踏实实的劳动,彼得获得了成功。大家想一 想,彼得是怎么付出他的劳动的呢?出示小黑板:白天,彼得 ;夜晚,彼得 ;风雨中,彼得 ;烈日下,彼得 ;整整五年,彼得 。这样的付出就叫“全部精力”齐读36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阳光总在风雨后”。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2、那么彼得的真金是什么? 勤劳+智慧=成功 为什么他说自己是“唯一”的呢? 想想彼得说这话时的神情,他会怎样说,谁来学一学?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不无骄傲”?(非常自豪)3、再读第7自然段四、感受文中的对比描写,深化理解人物和文章中心。1、同为淘金者,你觉得彼得与其他淘金者有哪些不一样?2、淘金与种花,彼得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什么结果不一样?3、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那么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学完本课,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实现它?四、作业设想一下,在彼得已经找到真金,明白真金的含义的今天,还有很多来自更远地方的人来到萨文河畔淘金,此时,彼得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五、读读记记写写1、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巴尔扎克【法】 2、在任何一块土地上挖掘,都会找到珍宝,不过应以农民的信心去挖掘。 纪伯伦【黎】板书设计: 22、金 子(真金) 全部精力(勤 劳) 若有所悟(发 现) 埋头苦干(勤 劳) 不 甘 心(执 着)教学反思: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练习7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1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认识京剧脸谱,了解相关图案代表的人物及他的故事。2、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人物不同的性格。3、能够画画最感兴趣的人物脸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认识京剧脸谱,了解相关图案代表的人物及他的故事,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人物不同的性格。教学准备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各类历史人物故事。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一、录象导入1、播放京剧遇皇后片段。2、知道这段剧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吗?谁来说说包公长什么样?二、认识脸谱1、出示包公图,包公生性面目黧黑,相貌很特别。你知道还有哪些人相貌或性格上也很特别?出示图片,这些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都可以成为京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净。2、除了净,京剧中的重要角色还有旦、生、丑3、分组出示旦、生、丑各类图片。4、对于他们脸部的化妆,你有什么发现?京剧的角色中,一般净和丑脸上化妆时用五颜六色描绘出各种图案,成了一张花脸,这就是“脸谱”。丑角很简单,只是在鼻梁上画块豆腐大小的白粉,所以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净角脸谱。5、老师搜集了很多脸谱,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他是谁。6、出示:关羽脸谱,猜出的上台写出他的名字。你们怎么都知道他是关羽?7、正因为关羽忠勇,又是红脸,所以后来就用红脸代表忠勇。出示词语:忠勇。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也像关羽一般忠心耿耿又勇猛无比的?现在你知道脸谱中的红脸的意义了吧,他代表忠勇(齐读)8、从脸谱还能看出人物的性格呢,难怪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红脸了解了,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颜色的脸谱。出示:包公、秦桧、孙悟空脸谱。9、推选组长交流:黑脸的是包公、白脸秦桧、猴脸孙悟空,学生说到哪教师点到哪,读准生字字音,说说人物故事后判断他的性格。依次显示包公黑脸正直,秦桧白脸奸诈,孙悟空猴脸(有黑有红表示忠勇与正直),结合出示相关脸谱,认识人物,开阔眼界。10、考考大家是否掌握,出题给大家做做,出示连线及填空。11、先口头作业后翻书第128页,书面完成。三、熟悉脸谱1、如果要给你画一张脸谱,你希望自己的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看来大家都想像关羽或包公一样做忠勇正直的人。2、给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各实物脸谱(实物投影):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3、学生交流所见色彩。四、画画脸谱 动手试一试吧! 五、作业设计 课后可以尝试制作书签、面具、泥塑脸谱等。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练习7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2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读背成语,了解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能联系自身谈谈对贤文的理解。2、按规则,把“述”、“淡”、“趣”写正确,写端正。3、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运用解析字面、结合课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成语及古文的大意。2、初步学习如何买卖东西,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教学准备挂图、投影、小黑板。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一、读读背背(一) 成语1、回顾军神一课,激发学生对军人的敬佩之情。 师:今天我们走近军人,去学习一组描写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的成语。2、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语(同桌互读检查)3、指名朗读正音,重点指导:戎马一生、秋毫无犯、运筹帷幄4、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成语的意思,想想哪些读懂了,哪些没读懂?5、集体交流,理解词义,重点指导:戎马一生、秋毫无犯、刮骨疗毒(补充故事)、运筹帷幄6、边想象词语情境边朗读成诵。7、指名背,齐背。 (二)古今贤文劝学篇(下) 1、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 2、师范读,生边听边思考语句的含义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不懂什么? 4、熟读成诵二、写好钢笔字1、读读小发现,观察字帖,掌握捺变点的规律 2、师举例范写“淡”1、 学生描红练习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3 每逢佳节倍思亲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1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读并练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了解诗作者王维,能初步了解诗中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收集王维的资料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生字词、古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2、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美好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3、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4、唐代有位诗人在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5、个别读题目 逢:后鼻音6、这句诗你在哪儿见过吗?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1、生自由读。2、指名读,正音。3、再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1)佳节重阳节(九月九日)(2)山东不是现在所说的山东省,而指的是华山的东面。(3)茱萸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着它可以祛邪避灾。它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三、初读课文。过渡: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出示生词,指名读。王维 重阳 扶老携幼 头插茱萸手挽手 思绪万千 兄弟 兴高采烈(1)介绍王维 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2)兄弟: 这里指包括哥哥和弟弟。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四、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3、教师范写。五、作业1、学生描红、练写生字。2、背诵古诗。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3 每逢佳节倍思亲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2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收集王维的资料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课文是以什么为题?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小节。2、出示句子: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1)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2)“就”说明了什么?在这两年里,他会怎样?(王维年纪很小,常常思念家乡亲人)(3)是呀,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去长安求学,独自一人在外,难免会有孤独的感觉,这就叫“独在异乡为异客”。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3、(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5、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更加思念亲人)板书:倍6、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你感受到什么?2、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而心却早已飞到了家乡。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读第三、四句3、王维想了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4、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5、王维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出示古诗,教师范读)6、亲情是无法割舍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了诗人客居异乡、孤单寂寞的心境。五、拓展延情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还有很多,读过吗?2、诵读静夜思、泊船瓜洲六、作业1、用兴高采烈造句。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板书设计: 佳节 倍 思亲 华山(西)长安 家乡(东)教学反思: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4、孙中山破陋习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1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重点词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陋习”的含义,初步了解女孩缠足的痛苦。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1、出示孙中山像(书后插图),介绍孙中山生平,相机了解辛亥革命。2、揭题:24、孙中山破陋习(板书课题)(正音sn,齐读课题)理解“陋习” :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二、 初读课文(一)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 挑柴、痛苦、受罪、祖宗、不该总统、废除、妇女、既然(1)指名读生字词,相机正音。(“罪、祖、宗”是平舌音,“柴”是翘舌音,这是扬州人发音的一个难点,要多多关注,多加练习。)(2)去拼音读词。(3)齐读生字词。(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四)理清脉络:试从事前、事中、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三、精读课文(一)围绕“缠足”的性质阅读思考1、“陋习”是指什么样的习惯、习俗呢?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板书:缠足)2、把“缠足”放到课题中去,应该放哪?齐读:孙中山破缠足陋习2、“缠足”是个什么性质的“陋习”呢?书中给它下了个定义,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3、出示: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1)指名读。读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上千年时间久、残害程度深,“残害”可不是一般的伤害,它已经使人落下了残疾。) (2)被“缠足”陋习伤害致残的小脚什么样?(出示小脚图片)(3)看到这样残疾的脚,畸形的脚,你的心情怎样?你又对缠足陋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读出你的感受。(二)“缠足”前后的对比1、被缠足的女孩子还能快乐、开心吗? 出示: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齐读)2、几个月之前,姐姐又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1自然段,总结出活泼、能干的特征)3、与以前能干、活泼的姐姐相比,再读这段话,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难受同情)(指名读)四、 学习生字1、 出示生字2、 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关注“痛、祖、废、该”这几个易错字)3、 教师范写五、作业1、学生描红、练写生字。2、反馈。三周小学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4、孙中山破陋习主备教师 徐俊教学课时2-2上课教师 徐俊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凡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准备一组有关旧社会妇女小脚的图片。镜花缘中描写缠足的片断。学生课前向周围人了解中国的一些陋习。教 学 步 骤复 备 课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凡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一)“缠足”的过程1、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家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出示第2自然段)(1)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板书:痛苦 流泪)(3)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4)补充阅读镜花缘中描写缠足的片断,看到这么小的鞋,了解到缠足的过程,你想到了什么?(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5)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感情朗读第2节)2、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同桌朗读讨论,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2)学生交流。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受罪一样。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这种理由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答“孙中山非常喜欢姐姐,不忍心她受苦。“缠足”是对人身心的双重摧残”)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比较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毫无办法。妈妈受陋习毒害之深,无力反驳。) 指导朗读。3、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朗读第2-7自然段)4、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5、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6、比较句子: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二)“缠足”陋习的破除1、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也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2、(出示 齐读)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3、孙中山破除了缠足陋习,还会有因缠足而痛苦的姐姐吗?还会有心里虽然难受却又不得不给女儿缠足的妈妈吗? 当千千万万的中国妇女听到这个消息时,会有什么表现呢?你能用一些词表达出她们的心情吗?(大快人心)三、朗读课文。四、总结课文1、阅读延伸。(小练笔)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对生活中的许多陋习必定深恶痛绝,把你了解到的陋习写下来。2、作品展示。3、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出心里话,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学习孙中山从小敢于同陋习作斗争的精神,同生活中的陋习做斗争,把我们的生活创造得更加美好!板书设计: 4、孙中山破身体 痛苦 流泪(缠足)陋习 心灵 没笑脸 没歌声 大快人心教学反思:三周小学1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