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1页
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2页
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巨野高级中学 黄国英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思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比较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通过练习题的利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汉朝强盛的顶点,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教与学方法设计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课前播放S.H.E的中国话)展示潘基文照片及其写给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的新年贺词,展示孔子学院师生写汉字、读汉语的图片。通过汉字、汉语、汉文化、汉学、汉族等称呼的由来,引出汉朝和汉武帝。讲学新课:学生读课标,明确本课目标;读大一统含义。师明确本课教材的整合:一,西汉的建立和发展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一,西汉的建立和发展1西汉的建立展示刘邦画像,引导学生标出汉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的称号。强调朝代建立掌握方法。评价学生掌握情况。2西汉的发展展示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发展简图。分析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引导学生联系此政策和汉武帝施展雄才大略的关系。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过渡:汉武帝虽有前代留下的坚实基础,但还是有些烦心事儿。引出要学习的三个问题。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展示汉武图片和询问治国方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展示董仲舒的画像和一段话,分析汉武帝的选择儒家思想。学生说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措施。引导学生分析此措施的影响,后果。补充资料,古今联系,引出汉武帝此举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对比“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推恩令展示金缕玉衣图片,引出汉武帝的第二个烦心事西汉封国问题。简单介绍西汉封国问题的由来,讲述七国之乱的故事。展示推恩令示意图,让学生据图讲解推恩令这一做法。让学生书写主父偃这一名字。出示问题:推恩令颁布后新分封的诸侯、原来的诸侯王、汉武帝心里会有什么想法,学生分组回答后引导学生分析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强调汉武帝时期彻底解决了封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巩固了大一统。3强化监察制度展示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表。让学生说出措施并和秦始皇相比较。讲解公孙贺的故事,引出皇权缺少制约力量这一事实。展示班固和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初步评价汉武帝,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小结:引导学生说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和作用并展示。练习巩固采用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的方式评价学生掌握情况,加强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反思反思我的上课过程,我觉得存在不少问题:1.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学生主体地位没得到充分体现。2.教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本课教学中,我把全课分成两个版块:一是西汉的建立和发展;二是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对于此种整合自己一直不太满意,可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上课时只好先这样用了。3.时间把握功夫明显欠火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时偏多,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用时太少。4.教材把握欠功夫,重点难点体现不充分。5.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