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doc_第1页
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doc_第2页
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doc_第3页
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doc_第4页
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课语序和省略一、古代汉语的语序(一)主谓倒装句表示感叹的主谓倒装句如:有是哉,子之迂也!(论语?子路)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表示疑问的主谓倒装句如: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二)宾语前置句1.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以上句中,前后两句都是动词“欺”带宾语,前句宾语为疑问代词“谁”,因此位于动词“欺”前,后句宾语是名词“天”,所以不前置。又如:“许子冠乎?” 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以上句中,“奚冠”和“冠素”也是个对比,“奚”为疑问代词充当宾语,所以位于动词“冠”前,“素”为名词充当宾语,所以位于动词“冠”的后面。再看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介词宾语前置常见于介词“为”“以”“与”的用例,介词“于(于)”的宾语不前置。例如:何以战?(左传?庄公十年)奚以知其然也?(北冥有鱼)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介词“于”的宾语不前置,但是与“于”功能相当的“乎”在与疑问代词“恶”的组合中,宾语“恶”前置:(2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梁惠王上)(21)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以上“恶乎”都是宾语前置结构,相当于“于何”。“恶乎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学恶乎始恶乎终”即求学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2.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这种前置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否定句,即句中必须有否定词如“不”“弗”“勿”“莫”“未”等,二是宾语必须是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例如: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礼记?礼运)“未之逮”即“未逮之”,“未”为否定词,“之”为代词充当前置宾语。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莫之知”即“莫知之”,“莫”为否定性无定代词,“之”为代词充当前置宾语。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无尔诈”即“毋诈尔”,“无我虞”即“毋虞我”,“无(毋)”为否定词,“尔”“我”为代词充当前置宾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3.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这类宾语前置句式的重要特点是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有个代词来复指宾语,构成“前置宾语代词动词”。常用于复指宾语的代词有“之”或“是”。例句: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何厌之有”即“有何厌”,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何厌”。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之谓”即“谓田单”(说的是田单),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田单”。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异之问”即“问异”(问别人的事),“由与求之问”即“问由与求的事”,都是用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虢是灭”即“灭虢”,用代词“是”复指前置宾语“虢”。如果被复指的前置宾语本身是由代词充当,那么一般用代词“之”来复指宾语。例如: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是之谓”即“谓是”,由于前置宾语为代词“是”,因此用“之”复指。又如:羊舍职曰:“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左传?宣公十六年)“此之谓”即“谓此”,由于前置宾语为代词“此”,因此用“之”复指。这类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式有时在宾语前加上一个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唯(惟)”,以突出表现动作行为对象的单一性和排他性。例如: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鸡鸣而食,唯命是听。(左传?成公十六年)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孙子兵法?地形)直到今天,这种古老的句式还保留在“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才是举”等成语中。除了以上几种,古代汉语里还有一些为强调宾语而使宾语前置的情况。其中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因强调而前置。如: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桓公伐楚)“方城”“汉水”都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又如: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一以贯之”即“以一贯之”(用一个道理贯穿起来),“一”为介词“以”的前置宾语。此外,古汉语里还有少数特殊的宾语前置例子。例如: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伐楚)“寡人是征”,即“寡人征是”,“寡人是问”即“寡人问是”。两句中“是”都是前置宾语。这种宾语前置的例子在古汉语里不多,在形式上与“先君之好是继”相似,容易引起误解,只有根据上下文意细心体察,才能辨别其差异。二、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一)主语的省略在古代汉语里,主谓句中主语的省略是常见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主语承前省略。即主语在上文已经出现过,为了行文简洁,后句省略主语。主语也有探下文而省略的,即上文被省略的主语在下文里出现。例如:七月(蟋蟀)在野,八月(蟋蟀)在宇,九月(蟋蟀)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二)宾语的省略1.动词宾语的省略动词宾语的省略一般都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上文已经出现过,因此承上省略。2.介词宾语的省略在古代汉语里,介词“以”“为”“与”的宾语常可省略,而介词“于(于、乎)”的宾语不可省略。下面举例说明:坚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介词宾语省略的情况在文言文里多见。对于这些被省略的介词宾语,今译时一般需要补上,否则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文选一鸣惊人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1.本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题目为后加。2.淳于髡:姓淳于,名髡,战国时齐人,曾是齐稷下学派学者,以博闻强记、能言善辩著称。赘婿:婚后定居在女家的男子,所生子女从母姓,承继母方宗祧。3.滑稽:善于言谈,应对如流。4.数:屡次,多次。5.喜隐:喜好隐语。隐语,古代也称“庾词”,指不直接说明本意而用借用、比喻等手法暗示的表达方法。6.淫乐:过分地纵欲作乐。7.沈湎:沉湎于饮酒享乐。沈,后作“沉”。8.蜚:“飞”的借字。9.朝诸县令长:让各个县令县长来朝见。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11.振惊:即震惊。振,“震”的借字。这里指齐威王起兵战胜了魏国和赵国军队,迫使魏、赵归还侵占的地地。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12.之:动词,到去。13.赍:拿钱物赠送人。1.驷:四匹马拉的车。2.冠缨索绝:系冠的带子都(因大笑而震)断了。冠缨,系冠的带子。索,尽、全。绝,断。3.少之:认为少。少,形容词意动用法。4.傍:边侧,这个意思后写作“旁”。禳:古代除邪消灾的祭祀。禳田,祭神祈求农事平安无灾。5.祝:祝祷,祭祀时说出自己的祝愿。6.瓯窭满篝:狭小的旱地收成能装满筐笼。瓯窭,高而狭小的旱地。篝,筐笼。7.污邪满车:地势低斜的田地收成也能装满车子。污邪,地势低斜的田。8.蕃熟:繁茂成熟。9.穰穰:丰盛,众多。这里指收成丰盛,家里装得满满的。10.益:增加。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溢,后作“镒”。11.革车:兵车。12.引兵而去:退兵离去。苏武牧羊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实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本篇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题目为后加。2.单于:匈奴人对君主的称呼。使使:派使者。第一个“使”为动词,第二个“使”为名词。晓:告知。3.会:一起。论:判决定罪。因:介词,趁着。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4.剑斩:用剑斩杀。剑,名词作状语,用剑。已:完毕。5.律:即卫律,原为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被封为丁零王。6.张胜:汉朝官员,苏武的副使。当:判处。7.募:招募。8.副:这里指张胜。相坐:相连坐。9.本无谋:本来没有参与谋划。10.拟:作样子,这里指作出要杀苏武的样子。11.负:背弃。归:归顺。12.弥:满。13.复然:也会像这样。然,代词。代指卫律享受的荣华富贵。14.空:副词,白白地。以;介词,可译作“用”。膏:油脂,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滋养。15.因:介词,凭借,通过。1.虽:连词,即使。尚:副词,还。可得:能够做到。2.为:动词,作为。顾:顾念。3.畔主背亲:背叛国君和亲人。畔,“叛”的借字,背叛。4.降虏:投降的俘虏。5.何以女为见:为什么要见你。6.平心持正:用心公平,主持公正。7.反:反而。斗:使动用法,使相互攻打。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馀,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13.终:最终。不可:不能。胁:逼迫。14.白:禀告。15.愈益:更加,同义副词连用。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16.幽:囚禁。17.窖:地窖。1.绝不饮食:(将苏武)和外界隔绝并且不让他喝水吃饭。饮食,动词使动用法,使喝水吃饭。2.雨雪:下雪。雨,动词。3.啮:吃。6.羝:公羊。乳:动词,生育。乃:情态副词,纔。得:能够。7.别:动词使动用法,使分开。其:批示代词,代指苏武。8.各:分别。他所:其它地方。9.既:时间副词,已经。廪食:供给的食物。10.去:“弆”的借字,收藏。草实;草籽。11.杖:名词用作动词,拿着,拄着。汉节:汉朝的符节。12.旄:指符节上用旄牛尾作的装饰。尽:完全。13.积:积累。于靬:匈奴的王号,弋射:射猎禽鸟。14.“纲”字前应有“结”。缴:系在箭上的丝绳。15.檠:校正弓弩的器具,名词用作动词,校正(弓弩)。16.给:供给。17.服匿:盛酒的容器。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圆形毡帐。18.徙去:迁徙离开。19.丁令:又作“丁灵”“丁零”,古代民族名,汉代时是匈奴的属国。厄:穷困。论贵粟疏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20.本篇选自汉书?食货志题目为后加。21.食:动词使动用法,给吃。衣:名词使动用法,给穿。1.为:介词,后省略宾语“之”,指代“百姓”。资财:物资财富。道:途经,方法。4.亡:与“无”通用。捐瘠者:被抛弃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捐,抛弃。瘠,瘦弱。5.以:连词,表示原因,可译作“因为”。畜:积蓄。备先具:防备的措施提前做好。具,准备充分。7.不避:不亚于。8.未及;赶不上。9.地有遗利:土地还有遗留下的利益,指还没有充分使用。10.生谷之土:生长粮食的土地。未尽垦:没有完全开垦。11.游食之民:四处游荡的百姓。12.奸邪:奸佞邪恶,这里指各种坏人坏事。13.农:名词用作动词,从事农业生产。14.地着:定居在一个地方,这里指不随便迁徙。着,固定。15.轻家:不重视家园。轻,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得很轻。16.虽:连词,即使。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17.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人在寒冷的时候,对于衣服的要求,不会等到有又轻又暖的衣服才穿。轻暖:这里指又轻又暖的衣服。暖,“暖”的异体字。18.甘旨:味美的食物。19.不再食:不吃两顿饭。再,两次。1.保:保有。2.安:疑问代词,怎么。以:介词。有其民:保有(自己)的百姓。其,代词,代指国君。3.明主:贤能的国君。知其然:知道道理是这样的。4.务民于农桑:使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务,动词使动用法,使致力于。5.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减轻。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加。6.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作“来”。实:充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