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讲解题.docx_第1页
中国古代经济讲解题.docx_第2页
中国古代经济讲解题.docx_第3页
中国古代经济讲解题.docx_第4页
中国古代经济讲解题.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井田制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是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据此回答12题。1西周井田制与分封制联结的纽带是()A王位与权力B土地与义务C贡赋与工具D土地与奴隶2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A周王室势力衰微 B刺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C国君收入减少D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土地兼并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34题。3以下哪些情况可造成土地的高度集中士族制度封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均田制王田令商鞅变法ABCD4土地集中的最主要危害是()A威胁政府财政收入B激化了社会矛盾C阻碍了生产力发展D导致地方割据5下列有关古代商业发展概况,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洛阳商业盛极一时商业活动不再限定在城内特定区域来自亚洲、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络绎不绝ABCD6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直接相关的是()南北朝佛教盛行唐代传奇小说问世两宋风俗画的出现明代中期书院的兴盛ABCD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防止土地兼并的加剧C保持稳定的财政收入D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8秦汉、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年平均发生灾荒次数分别为0 852、1 706、2 740、3 787、4 183。这主要说明了()A小农经济生产与再生产对生态的影响愈来愈大B农民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愈来愈大C人类征服自然的活动也遭到了自然的惩罚D专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失误愈来愈多9.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0.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11.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A流通铜贝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12. 在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家常见一副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秦代 B唐代 C清代 D汉代13. 礼记有“天子为藉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14.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15.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制瓷业发达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二、材料分析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宋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从黄河领域向南移的过程逐渐完成。关于政治格局对于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有以下两种看法:第一种: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是几次大分裂的政治格局所致。第二种:经济重心南移贯穿于统一与分裂政治格局的始终。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史实论证你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战国策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请回答:(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和影响。(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15731620年,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明神宗的年号)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明清史散论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春阳的店铺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3)材料三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参考答案一赞同第一种看法。从经济重心转移情况看:(1)三国时期,南方农业有所发展,但经济重心在北方;十六国时期北方经济破坏严重;东晋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衡。(2)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3)南宋时期,太湖流域农业居全国之首,江南农业生产超过北方,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从分裂的政治格局对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看:(1)北方战乱,破坏了社会经济,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战乱,迫使北方人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南方,带去先进的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3)北方战乱,相对稳定的统治中心都在南方,这些政权为巩固统治地位,重视发展生产,客观上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由此可见,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和南宋分裂的政治格局,使北方经济一再破坏,而南方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的转移是大分裂的政治格局所致。统一时期如隋唐,南北经济都得到发展,对经济重心的转移影响不大。参考答案二赞同第二种看法。大分裂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和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转移的加速时期。 (1)北方战乱,破坏社会经济;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战乱,迫使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南方,带去先进的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3)北方战乱,相对稳定的统治中心都在南方,这些政权为巩固统治地位,重视发展生产,客观上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统一的西晋、隋唐、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的持续时期。表现在:(1)政治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较安定的社会环境,南北经济联系加强,南方经济保持发展的态势。唐朝在长江流域大面积开凿、修筑水利灌溉工程,北宋时北方农作物传到江南、两广,福建、江淮种植高产的占城稻。(2)统一时期,统治者腐败,在统治中心地区内乱较多,导致北方农业受到极大破坏,农业人口流散;南方所受影响较小,经济继续发展。如西晋惠帝时统治阶级争夺皇权的斗争、唐朝安史之乱。由此可见,经济重心南移贯穿于统一与分裂政治格局的始终。(1) 思想: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影响:在战国时期这一思想对发展封建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2)从材料二看是违背了材料一的思想,前者是限制商业的发展,而后者是反映由于商业发展所出现的状况。这正说明了人为地抑制商业的发展是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发展,从而引起城市的显著变化。(3)思想:清朝时仍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这种思想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