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教研课教案及反思.doc_第1页
生物入侵者教研课教案及反思.doc_第2页
生物入侵者教研课教案及反思.doc_第3页
生物入侵者教研课教案及反思.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光5s课堂” 八年级 上 册 学科:语文 类别:说明文 编号: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预习作业:查资料,每个同学找出我国3种生物入侵者(现象)并且用50字左右的一段话概括。教学步骤:一、导入设计一:“加拿大一枝黄花”图片以及下面的文字导入。加拿大一枝黄花,又名黄莺、麒麟草,属菊科植物。这种花色泽亮丽,在花市上被称为“幸福草”,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在苏浙沪一带和广东省,加拿大一枝黄花近年来使植物大面积死亡,果园、农田作物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危及生态安全。(学生自由发表评论,教师引入生物入侵)设计二:出示棕树蛇图片及新闻(学生自由发表评论,教师引入生物入侵)二、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独学)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在文章中找一句话,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用波浪线划出)第1小节2、学生用=符号标出文章中所提到的生物入侵者,并且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蒲公英,鱼虾是不是?)入侵者有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并且造成当地一定的损失。3、文章8个小节,学生用符号划出中心句,或者在旁边总结,要求每小节大意都要与“生物入侵”有直接关系。(考虑各小节之间的关系)第一段,生物入侵者破坏生态系统,造成经济损失。第二段,人类文明早期,没有人为干预,生态系统不失衡。第三段,物种在新环境可能无节制繁衍,例。第四段,生物入侵者威胁物种多样性。例。第五段,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途径)第六段,生物入侵者很难控制。第七段,物竞天择 VS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惊人。(不同的观点)第八段,采取的措施。教师对比点拔,明确说明顺序(教师简要叙说):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3、作者在说明生物入侵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每人2处)?还有哪些词语用的好,好在哪里?(每人1处)(文中各段落空白处注明)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提到一种说明方法,就让学生再找其他用此种方法的地方)1、列数字:“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准确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耗资数十亿美元-准确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2、举例子:举蒲公英等为例-具体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斑贝、天牛、红蚂蚁等-具体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蔬菜、水果、宠物等-具体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3、打比方: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生动形象说明: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生动形象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4、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几乎 到目前为止 往往 仅存等四、自主探究1、其实,我们身边的生物入侵现象还是很多的,设置“你还认识我吗”环节,图文(在课件中出现)展示文章中出现的入侵生物的资料,让学生辨认,解说。2、学生自主展示“我所知道的生物入侵者(现象)”(主要在我国出现)(主要是学生朗读课前找到的资料)。教师:从文章中你知道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在生活中你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补充资料:1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2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3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4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五、总结提升: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土地“尽带黄金甲”,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六、作业1、准备的反馈练习2、拓展延伸作业,其实这篇文章只粗略谈到防的措施,而如何治呢?课后可以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谈谈具体的防治措施。七、板书设计生物入侵者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的危害逻辑顺序 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世界各国采取对策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 生物入侵者是八年级重点教学内容说明文中事理说明文。我在备课之时确立了两个目标,分别是圈点勾画在课堂的应用和说明文的常规教学要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对象等)。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棕树蛇的图片和新闻,由他们自由发表意见。从而明白棕树蛇的危害性大,在此基础上,导入课文。教学之后我反思到:首先,教师备课,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者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准备了图片和文字,然后通过不断的发问,一步一步的把他们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问题“陷阱”中,表面上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呢,很多学生在上课文以前已经对生物入侵有了一些认知,而且通过预习他们已经知道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什么。所以他们的回答也是主动的向着我预想的方向走去。课后我反思,我在导入课题的过程中,设计的导语和题目之间其实并没有很必然的联系,或者说我并没有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必然的联系,所以导入显得生搬硬套。像这样的导入,我觉得可以省略,开门见山是不是反而更加明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发表见解。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碰到学生的答案和我预先设计的不一样时,采用的是“粗暴打断”的方法,直接用“正确”的答案来替代“不正确”的答案。课堂上,当学生回答“这小节说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时,我愣了,当即决定让其他学生重新回答并且替代前者的答案,以此来掩饰我内心的慌张。其实我可以让学生画出关键词“人类文明”“生态系统不失衡”等,然后串词成句,就可以概括文段的中心。这样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可以发挥出来。所以课堂上不需要害怕不同意见,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如果能很好的起到引导作用,反而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节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将圈点勾画落到实处。平时的课堂,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书上一片空白的情况很多。但是圈点勾画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要求他们用“”号、“”号、“”号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