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基础题.docx_第1页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基础题.docx_第2页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基础题.docx_第3页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基础题.docx_第4页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基础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基础题、名句默写及答案大学语文基础知识100题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句式以四言为主。2诗经中被清代诗人王士祯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的篇目是邶风燕燕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的邶风击鼓。4.杜甫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5.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6.开创“香草美人”传统的诗人是屈原。7.屈原开创的“楚辞体”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8.屈原的主要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9.山鬼一诗选自屈原的九歌。10.东汉张衡写的、被称为“七言之祖”的四愁诗是效法屈原美人香草之喻以抒己志的作品。11.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含蓄委婉,具有独特的风格。12.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的“李”是指李商隐。13.徐志摩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14.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最初收录在诗集志摩的诗。15.戴望舒的成名作是雨巷,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6.戴望舒的早期诗作忧伤哀愁,受欧洲象征派诗歌影响,追求意象的朦胧。17.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18.老子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主要阐述自然无为的思想。19.老子共五千多字,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22.成语“和而不同”出自论语。23.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24.庄子善于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文笔恣肆、词藻瑰丽、想象奇幻,诗意盎然。25.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说难、孤愤等。26.战国策传说是西汉末年学者刘向根据当时搜集到的史料重新编辑整理成书的。27.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自战国策。28.苏秦以连横说秦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好学、熟悉时事、能言善辩、渴求富贵的纵横家形象。29.李斯在谏逐客书一文中正面立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重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事实依据。30.1919年9月15日,新青年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写的敬告青年。31.“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是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的著名论断。32.汉乐府大多时候指汉代从民间采集而来的诗歌。现存的汉乐府民歌共三四十首,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其内容主要是描写民间疾苦,反映底层百姓呼声。33.王粲博学强识,才思敏捷,与孔融、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刘桢齐名,号称“建安七子”。34.罗伟章的作品因大多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苦难,而被文坛称为“底层作家”。35.罗伟章拾荒者里的主人公是八贵。36.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期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37.余华写的长篇小说活着里的主人公是福贵。38.“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一句出自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序。3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写入经济问题的作家是司马迁。40.明末小说家凌濛初编写了拟话本小说集“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41.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原名石头记,基本定稿80回,曾以手抄本流传。4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在饮酒中的名句。43.陶渊明的饮酒是一首田园诗。44.渭川田家是王维晚年所写的田园诗。45.沈从文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勇于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46.翠湖心影是现代作家汪曾祺写的一篇散文。47.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瓦尔登湖,记录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48.张若虚生活年代在初、盛唐之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十”。49张若虚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二首,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夜。50.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作是春江花月夜。51.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反映东汉末年动乱时世中夫妇两地分居之苦及文人失落心态,语言平易自然,描写生动真切。52.和前代月亮诗一脉相承,曹植的七哀也是一首月下怀人之作。53.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以元宵佳节皎洁的月亮为背景,极尽抒写了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不堪回首的离别与伤感。54.“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荆津,八十四来钓谓滨。”这是李白梁父吟中的前两句。55.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律体诗的代表作,历来被公认为是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组诗。56.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群仙画像图,深刻地反映出盛唐时期的酒文化。57.说:“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的诗人是余光中。58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常见的观点是爱情说、讽喻说、双重主题说。59.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成就很高,诗风平易通俗,与元稹并称,时称“元白体”。60.长恨歌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被后世奉为我国古代长篇歌行的绝唱。61.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写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62.纳兰性德的词率性自然,真切感人,被誉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63.一棵花开的树是一首唯美空灵的青春爱情诗,是诗人席慕容的代表作之一。64.张洁的爱情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反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65.张洁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66.表现率真任诞、豪迈超远的“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世说新语。67.世说新语生动地记述了自汉末至南朝宋三百年间高门名士的遗闻轶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代表作。68.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69.给嵇康带来杀身之祸的一封信是与山巨源绝交书。70.1918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用笔名鲁迅发表的。71.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的演讲。72.山居笔记是作家余秋雨写的散文集。73.遥远的绝响选自余秋雨著的散文集山居笔记。7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李煜从一国之君变为阶下之囚时内心最真诚的自白。75.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境界开阔,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76.柳永度曲填词,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专业词人。77.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的词句是柳永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78.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内容和题材,并开创“自是一家”的豪放词派。79.宋词史上的“三苏”是指苏轼、苏洵和苏辙。8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苏轼在临江仙夜归临皋中的词句。81.词人晏几道是词人晏殊的儿子,号称“二晏”词人。82.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语言清新自然,号称“易安体”,在词史上独树一帜。83.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出色代表,她的词,以1127年靖康之变为界,前期多闺情,深挚清丽、含蓄秀婉;南渡以后多悲情,伤离感乱、凄楚哀苦。84.鲁迅在复仇里所要揭示的国民劣根性之一就是看客心理。85.郭沫若天狗塑造的天狗形象就是作者的化身。86.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从人们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写下了800多万字的作品,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87.五四给了我什么由衷表达了作者老舍对五四运动的感谢。88.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茶馆和龙须沟都是作家老舍的传世名作。89.巴金“文革”后创作的近五十万字的散文集随想录,被誉为是“说真话的大书”。90.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中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有三个大字,即爱、自由和美。91.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92.祭十二郎文作于贞元十九年(803),是韩愈悼念亡侄韩老成的祭文。93.美国作家凯特肖邦写的一小时的故事被称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之一。94.“三八”节有感是丁玲在延安时期的作品。95.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的双桅船的作者是舒婷。96.翟永明的独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比较早、并且也是相当成熟的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97.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和女心理师都是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创作的长篇小说。98.“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是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语。99.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100.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从题目上看,和当下公文中的命令相似。古诗词文填空55题1.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选自诗经邶风燕燕)2.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选自诗经邶风燕燕)3.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选自诗经邶风燕燕)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选自诗经邶风击鼓)5.自伯之东,首如飞蓬。(选自诗经卫风伯兮)6.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选自楚辞九歌山鬼)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选自老子六十四章)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选自老子六十四章)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选自论语述而篇)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自论语述而篇)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选自论语泰伯篇)1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选自论语泰伯篇)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选自论语子路篇)1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选自论语卫灵公篇)15.是以泰山不让十壤,故能成其大。(选自李斯谏逐客书)16.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选自李斯谏逐客书)17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选自汉乐府十五从军征)1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选自司马迁货殖列传序)19.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选自司马迁货殖列传序)2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选自陶渊明饮酒其五)2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选自陶渊明饮酒其五)22.斜光照墟落,穷乡牛羊归。(选自王维渭川田家)23.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选自王维渭川田家)2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选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选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6.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选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7.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选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8.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选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29.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选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0.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选自李白梁甫吟)3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选自李白把酒问月)3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选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选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4.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选自白居易长恨歌)35.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选自白居易长恨歌)36.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选自白居易长恨歌)37.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选自白居易长恨歌)3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白居易长恨歌)3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选自纳兰性德木兰花)40.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选自阮籍咏怀诗其一)41.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选自阮籍咏怀诗其一)42.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选自李煜破阵子)43.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选自李煜破阵子)44.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选自柳永八声甘州)45.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选自柳永八声甘州)46.夜饮东坡醒复酔,归来仿佛三更。(选自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47.长恨此身非我,何时忘却营营。(选自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48.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选自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49.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选自晏几道鹧鸪天)50.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选自晏几道鹧鸪天)51.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选自李清照永遇乐)52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选自李清照永遇乐)5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选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5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选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55.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选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蒹葭一、选择1、诗经中用于祭祀宗庙的乐歌,称为(2)风颂大雅小雅2、在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1)风颂大雅小雅3、诗经卫风氓中“兴”的句子是(3)淇水汤汤,渐车惟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未落,其叶沃若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二、填空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2、诗经约遍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5、“蒹葭”意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三、名词解释赋比兴“赋”的表现手法:“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是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朱熹所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1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简单的答发: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比,即比喻。兴,即起兴、发端。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四、翻译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曲折。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滩。五、分析1、蒹葭意境朦胧,含蓄不尽,由此产生不同解读方式: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对此,你是如何解读的?2、蒹葭在艺术表现上如何体现时间的推移?又如何体现空间的转换?3、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六、作文蒹葭一诗道尽了世间多少追寻而不可得的情境,所谓伊人,或许是美丽的心上人,或许是品格高尚的贤士,或许是理想的目标,或许是,朦胧的诗境,引人生发无尽遐思,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或许,也有如同伊人般的美好在召唤着我们,虽然这追寻之路是艰难曲折的,请以在水一方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湘夫人一、选择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3)离骚九章九歌天问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2)孔雀东南飞离骚长恨歌行路难二、填空1、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和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3、战国后期产生的一种新诗体是楚辞。4、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5、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6、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字句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7、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三、名词解释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四、翻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糜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五、分析、湘夫人表达了湘君对于湘夫人深切的怀念之情,诗中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湘君对于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在表达上可分几个层次?论语选读一、选择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1)论语孟子庄子战国策二、填空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_仁_,论语是一部_语录_体散文集。2、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是一部_语录_体散文集。3、宋代,论语、孟子以及大学、中庸被合称为四书。三、翻译1、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3、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樊迟询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生活举止要恭敬,办事工作要认真,帮助人要忠诚。即使到夷狄的地方去,也不能放弃这些品德。”四、分析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齐桓晋文之事一、选择1、孟子的思想核心是(2)仁与礼民本和王道顺应自然严刑峻法2、先秦散文中,最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2)论语孟子庄子战国策二、填空、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把孔子“仁”的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倡民本思想,主张施行仁政。、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它与论语及大学、中庸被合称为“四书”。、齐桓晋文之事在文体上属于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议论文。、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向齐宣王提出了一系列实行“仁政”的措施,其中之一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句话中“庠序”一词的意思是古代的学校。、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开头,孟子巧妙地把霸道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的观点。三、名词解释明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四、翻译、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业?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五、分析、阅读文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段话,请回答:()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些措施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理想?()这段议论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文开头,齐宣王是向孟子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是如何巧妙地把话题引到“王道”上来?请作具体分析。秋水一、选择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3)论语孟子庄子战国策二、填空、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们并称为“老庄”。、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是庄子,它亦称南华经。、秋水一文中,北海若向河伯阐明大道,以“井蛙”、“夏虫”、“曲士”类比,说明人的认识会受到空间、时间和教育条件的局限。、河伯感叹自己若不来到北海,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大方之家”意思是明白大道理的人。、“望洋兴叹”这一成语出于庄子.秋水,它的本来意思是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7、秋水通过寓言形式揭示了一个道理P408、庄子散文的特点是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9、秋水记述了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10、秋水中,北海若向河伯阐述大理,以“井蛙”类比,说明人的认识会受到空间、时间和教育的局限。11、“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叹曰”一句中,“旋”的意思是转,转变,“望洋”的意思是连绵词,仰视的样子。1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一句中“面”的意思是面名作动,面向东面而视,“端”的意思是边,尽头1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一句中,“自多”的意思是自我夸耀。三、名词解释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发出。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四、翻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分析1.阅读秋水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通过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明其喻义。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盲木地自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3文中的河水和海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象征手法,衬托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所描绘的两种景象:一是有限的秋水暴涨,二是无限的大海。这两种景象之间的关系是:对比。这个对比的直接作用:使河伯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两种景象的对比和河伯态度的转变,都昭示出一个基本道理:广大的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却是有限的。这就是本文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到,庄子散文善于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说理,善于将抽象哲理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从而也就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色彩。所包孕的成语:望洋兴叹。2、秋水一文的主旨是什么?对我们今人有什么启示?3、本文首段描写了哪两种自然景物?本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对全文说理有什么作用?4.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哲理转化成具体的形象?5.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6.本篇是如何逐层推进地论证其观点的?谏逐客书一、填空1、谏逐客书的作者是李斯,秦国著名政治家。2、李斯曾跟随儒学大师荀子学过“帝王之术”,与韩非同学。3、谏逐客书是中保存下来的。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逐客是错误的,用现代白话来说,意思就是驱逐客卿是错误的5、谏逐客书的“书”是指上书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6、谏逐客书第三段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说明用物与人类比,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与他在用人上排斥客卿相矛盾,然后指出这种“重物轻人”的做法是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的。7、“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一句中,“乐用”的意思是乐于用命。(乐于为国效力)8、“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一句中,“散”的意思是使散,“从”的意思是通“纵”,即合纵,“施”的意思是yi延,延续。9、“弃黔首以资敌国”中,“黔首”一词的意思是秦代对百姓的称呼。10、把“蚕食诸侯”一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逐步侵吞诸侯。二、翻译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令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2、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三、分析1、本文第二段大肆铺陈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的事迹,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分析文章一开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的写作策略3、本文意在论述逐客之过,作者不直斥秦王逐客之非,而用很大篇幅详叙秦国历代君主的纳客之功,这是出于何种考虑?4、文章的中心议题是客卿问题,但作者始终不谈客卿的利益,却处处从秦国的危亡着眼,为秦王的统一大业着想,你认为作者在策略上有何高明之处?5、清李兆洛在骈体文钞中尊本文为“骈文之祖”,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结合本文略作阐析。6、阅读本篇,对于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建立一种海纳百川的科学人才观,有何历史的启示意义?报任安书一、选择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句赞颂的著作是(3)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其中占篇幅最多的是(3)本记世家列传书3、史记一百三十多篇中,记诸侯的是(2)本纪世家列传书二、填空1、报任安书的作者是司马迁,他编写的是第一部体通史,鲁迅先生评价。2、史记共一百三十篇篇,其中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3、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自述创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报任安书之所以激动人心,主要原因在于这封书信自始至终充溢着冤屈之情、痛苦之情、激愤之情。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阐述对生死的观点,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格言流传了两千多年。7、“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一句翻译成白话为唯有豪迈不拘,才气纵横之士在这世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8、“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意思是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杀戮,又有什么后悔的呢。9、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概括出发愤著书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三、名词解释史纪“发愤著书”四、翻译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2、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五、分析1、通过学习报任安书,请就司马迁的人格、思想及其勇敢的选择,发表些感想。2、为什么一封书信能产生如此深远巨大的思想震撼力?3.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含意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其生死观4.古谚有云:“士可杀而不可辱”,司马迁为什么忍受“宫刑”的奇耻大辱?5.请对“发愤著书说”进行简要的评论。六、作文1、司马迁自遭受非人的刑罚之后,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痛彻的感悟。在报任安书中,他写道:“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又说:“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尝前辱之责,虽被万戮,岂有悔哉!”联系左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等儒家传统思想,则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观。请结合现实,以生命的份量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司马迁自遭受非人的刑罚之后,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痛彻的感悟。在报任安书中,他写道:“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又说:“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尝前辱之责,虽被万戮,岂有悔哉!”两相权衡,他选择了隐忍苟活,完成著述。请以选择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婴宁一、填空1、婴宁选自聊斋志异,它的作者是清代的_蒲松龄_。2、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婴宁一文中,通过狐仙婴宁与王子服两人的爱情故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浪漫、生动可爱的女妖形象。3、著名作家郭沫若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来概括清代著名小说家的小说。4、婴宁爱二、分析1、婴宁是个怎样的女性?她有哪些特点?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2、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婴宁“笑”的音容姿态的?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的一“笑”,却使人物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更者,也正是这一“笑”,仿佛一把尖刀,直插入了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3、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围绕着婴宁的鲜花的?这些笔墨艺术效果如何?4、婴宁爱笑,为什么后来不笑了?断魂枪一、填空1、断魂枪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2、试再写出老舍的两部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3、老舍在断魂枪中,主要刻画了以下几个人物的心态: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4、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北京味,语言简洁传神,富有表现力,北京市人民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5、沙子龙的性格特征是保守愚顽,孤傲偏执。6、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性格外露,争强好胜。7、孙老者是个豪爽乐观,积极进取的人。8、沙子龙空怀五虎断魂枪的绝技而孤芳自赏。9、断魂枪中,作者通过人物欲扬先抑手法、传统的白描,来刻画人物性格,达到了传神的艺术境界。二、分析1、沙子龙不传断魂枪说明了什么?2、比较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3、分析小说烘托对比的手法和白描的手法。一、善于使用烘托对比的手法作者在沙子龙身上着魔并不多,主要是通过王三胜与孙老者的衬托和对比来表现他的性格。王三胜的争强好胜、利己自私与沙子龙不计私利、挚爱武艺形成对比。孙老者的豪爽乐观、积极进取与沙子龙的孤傲冷漠、保守愚顽形成对比。这种性格上的反差使人物形象相得益彰,更加鲜明。此外,作者以徒弟们热衷于武艺大吹大擂他的往日微风来烘托沙子龙不谈武艺、不谈昔日的辉煌。写孙老者的武艺高强,以先刻画王三胜的工夫为烘托,又以王三胜的失败为对照。尽管作者对沙子龙的描写不多,但人物形象却丰满含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刻画人物使用白描手法老舍在塑造人物形象是主要在人物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方面运用了白描手法,达到了形神必现的艺术境界。(1)肖像白描:沙子龙的形象:“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象霜夜的大星?”作者突出了以武功威慑江湖的沙子龙的形象。特别是集中描写眼睛,更显出沙子龙的深不可测。孙老者的形象是这样描写的:“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象筷子那么直顺。”观察细致,描写赋予色彩感和立体感,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头的形象便凸现在眼前,王三胜的肖像是这样描写的:“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寥寥几笔,争强好胜的王三胜便活灵活现的站在读者面前。(2)语言白描:作者借助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文中生动之处比比皆是。写沙子龙的预言:“教什么?那开水浇吧!”“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沙子龙或话中有话,或言不及义的语言表现了他封闭保守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孙老者的预言:“不,我还不饿!”孙老者很坚决,两个不字把小辫子从肩上抡到后边去。表现了孙老者爽快的性格和为求艺而来的迫切心情(3)动作白描:作者对孙老者和王三胜的武艺动作的精彩白描,令人拍案叫绝,如写孙老者的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象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此段动作描写把孙老者稳、准、利落的武艺刻画得惟妙惟肖,从而显示了人物不甘示弱、锐意进取的个性特点。王三胜的把式写的虎虎有生气:“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从色彩、动作的幅度,都真切的感到了谣言、夸张,不愧是人高马大的王三胜的武艺,王三胜争强好胜的性格也就从动作描写中得到揭示。至于沙子龙,作者没有描写他的枪法技巧,但却两次描写他用手抚摸凉滑枪身的细微动作,从而表现了沙子龙决意告别武艺而又恋恋不舍的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三、善用比喻写孙老者的眼睛“眼睛可黑得像两口小井”,“老头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那俩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三个比喻表现了孙老者眼睛的深、小、亮和震慑力,活力和动感十足,可以使人想象孙老者专注的神情,表现了人物视武艺为生命的的性格特点。饮酒一、选择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的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