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年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 采用网上阅卷学生务必要用2B铅笔在右侧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班级、考生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主要表现在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2、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打破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工商业发展3、梭伦改革后实际上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A.公民大会 B.“四百人会议” C.首席执政官 D.公民陪审法庭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A.中庸,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w.w.w.k.s.5.u.c.o.m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封建贵族民主政治 C、平民民主政治 D、奴隶主民主政治6、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7、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8、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按功受爵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废分封,行县制 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10、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A、贵族保守势力 B、大地主保守势力 C、中小地主保守势力 D、农民阶级 1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12、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3、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民族矛盾日渐突出冯太后崇尚“汉法” A、 B、 C、 D、14、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 B、C、 D、1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1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17、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相符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的发展18、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缓和了民族矛盾 B、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D、汉族生活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19、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 B轻徭薄赋 C精简军队 D限制“恩荫”20、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反映了A.王安石为人刚正 B.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C.王安石历史责任感强 D.变法决心坚定21、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22.“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23、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24、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2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6、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27、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有利于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神圣罗马帝国加强中央集权 C、罗马教廷控制德意志 D、德意志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28、1555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所确立的原则是A“教随国定” B路德派新教成为将来德国的国教C“因行称义” D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29、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 )恢复了周礼 尊崇周王,会盟诸侯实行了“初税亩” 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 B C D30、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第二卷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13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6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32.(12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6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33.阅读材料:(15分)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暂时义务农。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请思考:(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实质是什么?(2分)(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1分)并扼要回答这三次改革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8分)参考答案选择题15ABBAD 610CDADA 1115DCDAD 1620BABAD 2125ADCCC 2530CCACB二、非选择题31.(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2分)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分)(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分)(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 (1分) 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2分)32.(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2)不 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每点2分)33.(15分)(1)实质:封建土地国有制。(2分)(2)权益: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2分)原因: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2分)(3)相似之处:确立新的土地制度。(1分)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分)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了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4分)参考答案选择题15ABBAD 610CDADA 1115DCDAD 1620BABAD 2125ADCCC 2530CCACB二、非选择题31.(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2分)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分)(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分)(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 (1分) 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2分)32.(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2)不 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每点2分)33.(15分)(1)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