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docx_第1页
试论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docx_第2页
试论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docx_第3页
试论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摘要】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失业人口增加、城市贫民比例增大。就中国而言,其城市化的特殊性是大量农民工的低工资和“边缘化”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关于是否应该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并将其制度化,学术界的争论一直在进行。本文基于对英国斯品汉姆莱法令双重效应的分析,着重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法令的深远影响,探讨了中国是否应该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以及如何在恰当时机下制定制度等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斯品汉姆莱法令 劳动力市场 最低工资制度 【中图分类号】F24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严格的户籍制度的松动和沿海开放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务工人员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助推力。这一过程导致了中国整个社会架构的变动,产生了城市化中与农民工相关的低工资、贫困化和“被边缘化”等问题,影响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发展,也在实际当中构成了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要威胁。因此,能否适时给予农民工最低工资保障也成为城市化进中种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基于对英国斯品汉姆莱法令的引入,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的角度,分析这一法令的深远影响,探讨了中国是否应该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而对于如何在恰当时机下制定制度,本文也基于模型进行了说明。 2 斯品汉姆法令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面对贫困问题的国家。在世界各国中,英国的统治阶级首先认识到了贫困问题对于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的威胁,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济贫措施。18世纪末,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大量城市手工业者失业,卢德分子的反机器骚乱时有发生。在乡村,毛纺业走向衰落,加之农业歉收和“饥荒价格”,大量乡村贫民产生。 1795年,在几个方面的历史原因共同作用下,英国乡村地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牵头制定和实施了斯品汉姆莱法,其核心内容是对劳动者提供工资补助:只要参加劳动,无论雇主提供怎么样低的工资,教区都会补足它跟标准工资的差额。这样的济贫方法改变了原先的强迫劳动原则。第二年,议会认可了各地盛行的“斯品汉姆莱法”。 毋庸置疑,在社会救济、国民福利层次上,该法令承认了公民获得救济的权利,甚至包含了日后“福利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该法令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而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问题上,它更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实施后果,是从反面证明了建立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性。 3 中国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分析 经过以上对斯品汉姆莱法令下劳动力市场的分析,本文以下将探讨中国是否应该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如何在恰当时机下制定制度的问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政策与“补贴”制度有严格的区别,其实质是一种利用基准价格调节劳动力供求的手段。效率,有利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3.1 模型的构建 在对斯品汉姆莱法令与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的政策区分的基础上,结合德瑞格和皮埃尔的“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对于社会整体劳动力市场两大非竞争性部门的划分,同时对比斯品汉姆莱体系下的劳动力市场模型,我们可以构造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与从属部门的对应模型。模型的设定基于以下假设: (1)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雇佣歧视行为。 (2)采用中国的农民工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先有一个向右上方倾斜的阶段的说法。 (3)市场经济作为法制经济并非无视“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但仍可以将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来研究,同时认为工资决定的市场经济规律包含最低收入保障。 (4)将社会整体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大非竞争性部门即主要部门和从属部门,同时将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细分为城市职工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逐步向城市转移所形成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二者有一个相互区别但最终相融为一体的过程。 根据以上假设,改造后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型如下: (1) (2) (3) (4) 同时,假设劳动力价格(工资)p=p(t)是时间t的未知函数,当t=0时,p=p0,抛开其他因素,可将问题简化为:价格变化率正比于需求与供给之差,得到,和P(0)=P0。 简历大全 其中均为常数,且均大于0。则上述模型反映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流动机制和与之相对应的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阶段是: (1)W1阶段(W1W2),农民工供给处于第一阶段,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从W0的初始工资开始,农民工劳动力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阶段的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明显,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刚刚起步,与城市职工劳动力市场更没有太大瓜葛。农民工劳动力 市场绝大多数工作于从属部门,很难自由流入主要部门谋得岗位。 (2)W2工资水平上,劳动力转移呈现无限供给状态,即在此工资水平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逐步减弱,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开始了与城市职工劳动力市场的融合,部分农民工由于技术水平上升、工作经验增加而进入主要部门。 (3)W2以上的工资水平,即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到一定程度不再呈现无限供给的状态,而是必须要不断提高工资水平,才能够继续有农民工劳动力的转移。此时,二元结构转化为一元结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主要部门和从属部门的划分消失,“歧视”消除。 上述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别设定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W1(W2)W3,其作用在于减弱对农民工的“歧视”。模型中所设定的第一阶段的W1工资标准,可以起到诱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其中W2-W1须保持一定的浮动范围,才能达到良好的诱导作用。最低工资标准W3的设定必然要高于W2,原因是如果最低工资标准低于原本由供求所决定的均衡水平,则这一制度的实施并不会对市场有所影响,当然也失去了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 3.2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赞成出台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如何适时建立这一制度,本文也给出了自己的框架: (1)客观判定中国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 本文认为,无论劳动力供给处于哪一个阶段,都需要设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公平对待农民工的需要,更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为实现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2)依据经济济形势变动,确定有浮动的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不仅要考虑劳动力供给的阶段,同时要考虑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此,我们在张娟(2005)等给出的农民工最低工资的一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得出一种改进型的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的计算公式: 其中,W为最低工资标准,E1是城市贫困户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额,为农民工在城市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费用。E2代表农村贫困户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额,为赡养系数,农民工抚养的人口所需最低生活费用等于农村贫困户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额乘以农民工除自己外需要赡养的人口数。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当地个人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等因素。 为前文所述的诱导农民工转移的最低工资与市场劳动力价格之间的差额,其值保持相对的稳定,本文估计值为农民工进程务工工资收入的30%左右。 (3)与完善立法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相结合 保障农民工权益、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并不是简单制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就可以解决的,除此之外还必须采取相应的立法和政策措施,从多方面对农民工权益加以保障。 整理。 参考文献 Jalan,Jyotsna and Martin Raval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8 Theodore P.Liarn Economic Journal, 1976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蔡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赵耀.中国劳动力市场雇佣歧视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景天魁.收入差距与利益协调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