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六单元教案王宝九年一贯制学校郭淑珍.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第六单元教案王宝九年一贯制学校郭淑珍.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第六单元教案王宝九年一贯制学校郭淑珍.doc_第3页
七年级历史第六单元教案王宝九年一贯制学校郭淑珍.doc_第4页
七年级历史第六单元教案王宝九年一贯制学校郭淑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学科六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960年至1368年是宋元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宋元时期,农工商业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棉花在南方种植,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都是生活丰富多彩。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并设置机构直接管辖西藏和台湾,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是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宋元科技领先世界,火药是应用、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传播,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史学成就突出,文学和艺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名作众多。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辽、北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及政权的并立、对峙。(2)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宋金对峙形成及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讲述杨家将、岳飞抗金等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4)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5)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机器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6)了解四大发明,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7)通过归纳宋元科技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8)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补史书,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及其活动等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是局面和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2)学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识记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3)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合作精神。(4)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5)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的意义,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是观点。(2)学习寇准、岳飞等人物济国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敌的崇高气节。(3)通过了解宋代在农业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崇高科学的意识。(4)通过蒙古和元朝的统一及蒙古政权的扩张战争,支持争议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掠夺战争。(5)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的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6)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7)认识宋元时期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1)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2)如何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表现。(4)元朝得 大一统与民族关系的发展。(5)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6)火药的发明及在军事上广泛使用。(7)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四大发明的传播。(8)资治通鉴(9)苏轼开创豪放的词风,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四、教学难点(1)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2)如何正确评价岳飞的抗金斗争。(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4)客观评价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5)正确认识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6)资治通鉴的优点。五、教学策略本单元涉及的民族、政权等内容较多,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概念,同时还可以尝试用列表归纳的方法掌握重要史实。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想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加深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认识,同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与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力。六、课时分配:七课时第一课时 第九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第二课时 第十课 宋金对峙第三课时 第十一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第四课时 第十二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五课时 第十三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第六课时 第十四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第七课时 单元复习课题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课型新授课时1主备东戴河新区王宝九年一贯制学校历史学科备课组教师郭淑珍负责领导高树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辽、北宋、西夏等政权的并立,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讲述杨家将的故事,认识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西夏等建立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的局部和当时民族融合的背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创造的。 (2)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观点。(3)认识中华文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教学重点契丹、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国和南方。教学难点澶渊之盟和宋夏议和。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归纳法。教学媒体相关资料图片、地图、PPT一、 情景导入,明确任务课时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个时期一个突出特点是,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与汉族的两宋政权并立。到元朝是,全国实现了重新统一。那么你知道契丹是怎样兴起的?为什么会称这个时期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二、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6分钟)教师在大屏幕展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提出阅读要求,在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可给予相应指导。1、 契丹族是怎样兴起的?及政权的建立者、都城。2、 陈桥兵变的发动者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定都在哪里?为什么北宋能够统一中原和南方?3、 澶夏之盟的主要内容及对双方的影响?4、 宋夏和议的原因,主要内容,意义?【学生活动】学生在教材重难点出做好标准,小组间可以进行讨论。【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初步理清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3、 分组展示,汇报交流(23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一)契丹的兴起要求第一组学生阅读本课第一目正文部分,找出大屏幕上的问题,学生回答后讲评:唐末五代,契丹出了一位著名领袖是谁?他对契丹族有什么贡献?归纳: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教师在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指导: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伟大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的少数民族领袖。【学生活动】学生阅读第一目内容病讨论归纳第一目的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陈桥兵变要求第二组学生阅读第二目正文及小字部分,找出大屏幕上问题的答案,选出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1、陈桥兵变是发动者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定都在哪?2、宋朝哪两位皇帝先后开展统一战争,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归纳:960年 赵匡胤 宋朝 东京【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澶渊之盟要求第三组学生阅读第三目正文部分,同桌间相互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1、哪一位同学说说杨家将故事?杨家将故事反映了一个什么历史事实?2、澶州之战是怎么回事?发生在哪一年?作战双方?当时哪位宰相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看图讲述。3、为什么宋军能取得澶州之战的胜利?4、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及对双方的影响? 归纳:1004年 澶州之战 辽军攻宋 澶渊之盟 和平往来【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四)宋夏和战要求同上,思考:1、党项族是怎样起源的?它生活在哪一带?看图指出。2、西夏国是哪一年由谁建立,都城及统治范围?3、宋夏在哪一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归纳: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044年 宋夏和议 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 归纳总结,拓展提升(3分钟)让学生自由总结,通过本节学习自己在知识上和能力上的收获有哪些?并看图说出辽、西夏、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位置。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学会活动】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反思是学习习惯。五、 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0分钟)大屏幕出示习题,将学生分组,并提出答案要求。1.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连环画,如图连环画中的主人公通过这一故事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他是( )A.秦始皇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2.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3.下图是内蒙古昭乌达盟白塔子的辽墓壁画,图中这匹经过梳理装饰的骏马,是契丹人用来同中原人交换的重要商品。历史上,契丹人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应从哪一事件开始(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州之战 D.澶渊之盟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北宋建立 澶渊之盟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 B. C. D.5. 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宋对夏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 重新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A. B. C. D.6.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同类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比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知识,纲目并举,有利于识记掌握同类的知识点。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3)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掌握本课基础知识。【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一、契丹的兴起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二、陈桥兵变(1)、赵匡胤建立北宋:960年发动陈桥兵变 (2)、北宋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三、澶渊之盟(1)、澶渊之战:1004年 辽宋 (2)、澶渊之盟:1005年 和议四、宋夏和战(1)、党项族崛起 (2)、元昊建立西夏:1038年定都兴庆 (3)、宋夏和议:1044年 经济文化交流反思升华课题第十课 宋金对峙课型新授课时1主备王宝学校九年级历史学科备课组教师郭淑珍负责领导高树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过程及其原因的史实增强学习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评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任务能力。过程与方法:1、比较岳飞、秦桧在历史上的不同作为,是学习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应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民方利益和是否促进了历史的发展。2、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看待、客观分析各政权的战争和岳飞抗金的性质,认识到正义斗争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而掠弃战争和投降派的可耻行为必定受到人民的之谴责和唾弃。教学重点岳飞抗金和宋金和议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岳飞方抗金斗争。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示意图、谈话法、比较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一、 情境导入、明确任务(3分钟)(屏幕里播放精忠报国的VCD),同学们都知道这首是歌颂哪位英雄人物的吗?(学生回答: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和他率领的岳家军是如何抵抗“金”的入侵,南宋和金的对峙局面又是怎样形成的?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认识一下历史上真实是岳飞和他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吧!【学生活动】学生听歌曲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大屏幕桑展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提出阅读要求,在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可给予应指导。1、 完颜阿骨打是怎样的历史人物?建立了什么政权?2、东京保卫战”是怎么回事?什么是“靖康之变?3、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尊重?4、宋金和议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达成的?你怎样看待这一和议?【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本目课文,在教材重难点出做好标注,小组间可以进行讨论归纳,找出知识要点。【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初步理清知识脉络,整体把握教材知识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三、 分组展示,汇报交流(23分钟)(一) 靖康之变要求第一组学生阅读本课第一目正文部分,找出大屏幕上问题的答案,小组选出代表回答归纳,其他同学之所适当补充。1、 为什么女真是一个古老是民族?生活在哪里?建立了什么政权?2、 从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到“靖康之变“的发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归纳:女真族,北地区,1115年称帝,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 1126年 金军包围东京 李纲1127年 靖康之变教师总结:对金来说,是一场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对北宋军民来说,抗金是反对女真贵族掠夺的正义战争。【学生活动】学生看书、自学,讲述知识点。【设计意图】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的显示,增加学生对历史认识的直观点。(二) 岳飞抗金 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本目内容的学习。1、 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2、 岳家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郾都大战?3、 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害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表达作者什么雄心壮志?4、 岳飞事迹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为什么?【教师引导】可就是这样一抗金将领,却被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杀害。请同学们讲一讲岳飞被害的过程。【教师评析】“青山有幸埋忠骨,自铁无辜铸”【学生朗诵】满江红怒发冲冠【学生回答】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立志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凌云壮志,反映了作者无比悲愤和大专难伸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三) 宋金和议【教师引导】岳飞被解除兵权,投入监狱之后,宋高宗和秦桧加紧了投降活动,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协议。有关各方的内容,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活动】学生朗读和议内容后,识记宋金和议的内容与影响。四、 归纳总结、拓展提升(3分钟)让学生自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收获?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民族观、和平观教育,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0分钟)1陆游诗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句,使得“大散关”一举成名,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 )的分界线。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3.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4.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A南宋军民英勇抗金 B南宋王朝对金屈膝投降C金朝统治者留恋北方生活 D金朝无力统治南方广大地区5.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后来受辽的控制,摆脱辽的控制称帝建立金国的人是( )A阿骨打 B元昊 C骨力裴罗 D耶律阿保机板书设计第10课 宋金对峙一、 靖康之变1、金国建立 1115年 完颜阿骨打 会宁2、东京保卫战 1126年 李纲 东京3、“靖康之变” 1127年 掳走徽宗钦宗 北宋灭亡二、岳飞抗金1、南宁的建立 1127年 赵构 临安2、岳飞建“岳家军”3、郾城大捷 1140年 岳家军金兀术4、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三、宋金和议1、内容2、影响反思升华课题第十一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课型新授课时1主备王宝学校九年级历史学科备课组教师郭淑珍负责领导高树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2、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表现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归纳法教学媒体相关资料图片、地图、PPT一、情景导入,明确任务(3分钟)课前引导:教师展示我国近年来江南经济富庶的有关影像资料,由今溯古,告诉同学们,现今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北方相对落后,这一格局是两宋时形成的。在此之前,北方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那么经济重心为什么南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开始共同探究这一主题【学生活动】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认识这种经济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设计意图】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6分钟)教师在大屏幕展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提出阅读要求,在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给予相应指导。1、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表现“2、 (1)宋代农业的发展情况?(2)宋代的手工业有哪些依靠世界的成就?(3)宋代商业的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3、为什么说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学生活动】学生在教材重难点处做好标注,小组间可以进行讨论。【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初步理清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三、分组展示,汇报交流(23分钟)(一)、经济重心南移1、解释何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引导学生加快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迁人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优越。3、 表现由第二小组回答,再由其他同学补充。【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农工商业的发展1、宋代农业学生看书,列举两宋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由第三小组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的表现。多媒体展示“秧马”。【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1)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3)小麦种植有了很大发展2、宋代手工业教师引导第一小组学生概括宋代手工业发展的概况通过比较中外矿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这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搜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的瓷器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理解中国为何被称为“瓷之国”。3、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1)市镇的兴起:应让学生理解市镇的兴起,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它是由贸易集市发展而来的。(2)纸币的出现: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纸币产生的基本情况。(3)海外贸易兴盛:提问: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政府支持,自身经济繁荣,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等。(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概括本课知识点。学生作为宋代人向大家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自己的所见所闻)四、归纳总结,拓展提升:(3分钟)让学生自由总结通过本节学习,自己在知识上和能力上的收获有哪些?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两次强调重点和难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0分钟)大屏幕出示习题,将学生分组,并提出答题要求。板书设计第十一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经济重心南移1、时间:两宋时期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3、表现二、农工商业的发展1、宋代农业2、宋代手工业3、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反思升华课题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课型新授课时1主备王宝学校七年级历史学科备课组教师郭淑珍负责领导高树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成吉思汗,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阐释历史现象和辩证思维的能力。(2)、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评价成吉思汗。2、具体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客观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长玉统一蒙古的过程,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2、通过文天祥抗元及内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1、元朝的大一统。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难点1、对成吉思汗是评价。2、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图片、地图一、 情景导入、明确任务(3分钟)多媒体播放歌曲蒙古人MV,请学生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教师导入: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就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上,他们勤劳勇敢、骁勇善战,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元朝的历史。【学生活动】学生欣赏歌曲,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6分钟)教师在大屏幕展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提出阅读要求,在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可给予相应指导。1、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有哪些功绩?2、 怎样看待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3、 元朝如何实行对金国的统治?【学生活动】学生在教材重难点处做好标注,小组间可以进行讨论。【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初步理清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三、分组展示,汇报交流(23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1、成吉思汗统(1)、播放:成吉思汗的视频资料辅助教学。学生讲述课前收集是成吉思汗小故事。(2)、利用电子地图动态演示蒙古军代扩展情况,建立历史是空观。(3)、讨论: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马?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进行讨论。【设计意图】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事件。2、元朝统一(1)忽必烈建立元朝学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归纳元朝建立的史实,了解国号:“元”的含义。(2)、文天祥抗元和元灭南宋播放视频资料,了解文天祥的事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学生思考文天祥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强调元灭南宋和统一全国的时间分别为1276年、1279年,分析元统一的历史意义。组织学生讨论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的意义是否矛盾。(3)、元朝的统治部分,学生阅读自学,归纳元朝的统治制度。分别有4个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行省制度:借助小字资料和元朝疆域图,全面了解行省制度。宜政院:回忆唐蕃友好关系的史实,建立历史知识纵向联系。澎湖巡检司:回顾三国卫温到达夷洲的史实,强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师:课件显示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师:在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史上有位历史名人(黄道婆)你对她有什么了解呢?【教师过渡】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很重要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形成,仅就这一点来说,元朝的历史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师引导】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出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教师引导】民族融合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同时把本课的学习推向高潮。四、归纳总结、拓展提升(3分钟)让学生自由总结,通过本节学习自己在知识上和能力上的收获有哪些?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再次强调重难点。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0分钟)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句“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的主要贡献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C统一全国 D基本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2.铁木真是一位叱咤风云、显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的业绩对于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当今中国版图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史实属于铁木真的业绩是( )统一蒙古 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成立蒙古大汗国 正式定国号为“大元”成吉思汗A B C D3.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完颜阿骨打 元昊 铁木真 耶律阿保机 忽必烈A. B. C. D.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