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编号烟 台 大 学学 年 论 文矛盾式修辞类型及其语用效果Contradictions Rhetoric Types and Pragmatic Effect院 系: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专 业:对 外 汉 语 姓 名:庞 新 新 学 号:201092501216 指导老师:田 英 华(副教授)2013年 12月 20日烟台大学【摘要】本文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从不同的角度对矛盾修辞法进行界定;然后对矛盾修辞法产生的哲学基础、情感基础、物质基础、语言基础等进行分析;接下来结合逻辑规律进一步分析矛盾修辞法的各种格式。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该部分从构成矛盾修辞法的词语的语义方面将矛盾修辞法分为三大类型,即:利用反义词或反义短语构成的矛盾修辞法、利用一个词的多义项性构成的矛盾修辞法、利用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冲突构成矛盾修辞法。本文还根据逻辑思维关系和深层意义把利用反义词或反义短语构成的矛盾修辞法分为两个小类;揭示了利用一个词的多义项性构成的矛盾修辞法的两种深层含义;对利用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冲突构成矛盾修辞法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矛盾修辞法的语用效果进行分析。【关键词】矛盾修辞;类型分析;语用效果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is to analysis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depth,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define contradictions rhetoric, then analysi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emotional foundation, the material base, language foundation of contradiction rhetoric. The next is the logical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formats of contradiction rhetoric, which is the key point in this paper. In this part of the words, contradiction rhetoric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which constitute the contradiction rhetoric, namely: the contradiction rhetoric which constituted by using antonym or antisense phrases, the contradiction rhetoric which constituted by using two meanings of one word, the contradiction rhetoric which constituted by us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epithets and center in language. And according to the logic relationship and deep meanings to divided the first type into two small; Reveals two deep meaning of the second type;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third type. this paper finally is analysis the pragmatic effect of the contradictions rhetoric. Key words:Contradictions rhetoric; Type analysis; Pragmatic effect烟台大学学年论文引言在汉语中,矛盾修辞法经常跟其他的修辞方式(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综合运用让文章变得韵味十足。虽然综合运用这些修辞能达到较好的语用效果,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些修辞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研究中应当把这些修辞手法分辨清楚再进行研究。在国内,语言学界对矛盾修辞法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不同学者在对矛盾修辞法的归类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谭永祥(1983)主编的修辞新格一书中把矛盾修辞法定义为“舛互”。石宣明先生(2009)、王矫捷先生(2006)等也把这一修辞手法作为“舛互”进行过研究。我们应对矛盾修辞法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理论。本文先从不同的角度对矛盾修辞法进行界定,然后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矛盾修辞法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其语用效果进行说明。一 矛盾以及矛盾修辞法的概说1.1矛盾修辞法概述 对于这一问题,古今中外的语言学家有过不同的界定,但具体地来说,矛盾修辞法指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将词汇意义相矛盾的词、短语、小句放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构成反义聚合,造成一种表面上不符合逻辑但是深层意义蕴含逻辑,并能达到精辟的语用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简单地来说:矛盾修辞法是借助语言表层形式的矛盾,表达复杂情感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语句从表面看来不符合逻辑规律、有悖于常理,但是在表情达意方面却含义隽永,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外语中“矛盾修辞法”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希腊语Oxymoron,意思是“突出的荒谬”,这个词有两个含义:oxy的意思是尖锐的、敏锐的;moron的意思是愚蠢的、迟钝的。后来这个词语被语言学界引用,成为修辞学中的专用术语矛盾修辞法。国外对矛盾修辞法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名称也已经固定。矛盾修辞法中“矛盾”一词在汉语中出现的时间也比较早,最早出现在韩非子难一中用“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表明卖家的言语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地方。后来,“矛与盾”连用,在形式逻辑方面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相互抵触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的关系。矛盾修辞法中的“矛盾”就是违反了形式逻辑的一致性造成的。矛盾修辞法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汉语中也存在矛盾修辞法,而且这一修辞法在汉语中的应用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开始运用这一修辞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比如:老子三十七章就曾写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庄子齐物论中也曾写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11.2矛盾修辞法形成的基础条件本文认为矛盾修辞法像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一样,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法。矛盾修辞法有自己特有的理论基础、修辞方式、语用效果。下面就矛盾修辞法形成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1.2.1哲学基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因此,人们在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时必须反映客观存在的矛盾。可以说,哲学中矛盾的思想是矛盾修辞法的哲学基础,矛盾修辞法是矛盾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1.2.2情感基础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为矛盾修辞法的运用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又美妙的语源。比如说:阔别家乡的游子回到离别已久的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会有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分娩时的母亲,会感受到痛苦的快乐和快乐的痛苦;在享受人生中美丽的爱情的时候也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态。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是矛盾修辞法的情感基础。1.2.3心理学基础当代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人们内心普遍存在一种求异的心理,在语言运用中也存在这样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法刻意地打破浅易的语言表达,以求达到耳目一新的语用效果。矛盾修辞法就是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应运而生的。1.2.4物质基础客观世界的复杂多变。我们所生活的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来越精细,在表达的时候往往选取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描写,两个侧面的特点往往存在矛盾,这也是构成矛盾修辞法的另一条件。1.2.5语言基础任何一种语言都能准确地表达出说该语言的人们的思想情感。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汉语是世界上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语言,一词多义、反义词、词义具有褒贬色彩等等,都为矛盾修辞法的形成奠定了语言基础。1.3表达上的矛盾(病句)与矛盾修辞法 人们在运用语言时往往为了追求修辞效果而对常规的语言有所突破和偏离,使语言发生变异。但是这种变异常常会产生正面和反面两种效果,即矛盾修辞和病句。有些看似矛盾的语句在语义上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好地突出句意,增强了表达效果。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矛盾修辞法,我们有必要将它与表达上的矛盾即病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对病句与含有矛盾修辞法的语句进行区分。 (1)这是一头多奶的公羊。 (2)孤儿的父亲在喝酒。 (3)这是一个好聪明的糊涂法子。 (4)他是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以上四个句子,从语言表层来看都是前后矛盾的,在句子中都出现了意思相对立的词语。但是我们对这四句话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1)(2)两句包含歧义,不能自圆其说。“多奶”只能形容雌性的动物,用“多奶”修饰“公羊”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孤儿”是失去父母的孩子,而其后又出现了“父亲”这显然也是不合常理的。(3)(4)虽然从语言表面来看是矛盾的,但是结合上下文,从心理和文化角度能够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法子”虽然看起来很“糊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可以用“好聪明”来修饰。“他”原本不是一个“孤儿”,有父母,但是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过着像“孤儿”一般的生活。所以说“他是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实际上(3)(4)这两个句子清晰简练、深刻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并非病句而是对矛盾修辞法的巧妙运用。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病句与矛盾修辞法的异同点:相同点是在句子结构和表层语义上有前后语义矛盾的词语构成,不同点是在深层语义上病句是讲不通的、存在歧义的,病句在深层次上的矛盾大多是由于对客观事物或事实的歪曲或说话人思维混乱造成的,不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但含有矛盾修辞法的语句则是思维严密的表现,正确运用这一修辞手法能够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语用效果。二 矛盾修辞法的类型分析要对某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首先应对这类语言现象进行分类,根据类型的不同做进一步的分析。国内很多语言学家以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矛盾修辞法进行了分析。聂焱先生(1997年)对矛盾修辞法进行逻辑分析;华东师范大学邱云燕(2008年)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从矛盾修辞格的命题产生方式以及语义结构角度对矛盾修辞格进行过分类研究,并且将矛盾修辞格根据冲突命题的来源将其分为六大类。窦元俊先生(2006年)从语义学的角度把矛盾修辞法分为:表现主观情感的矛盾、表现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表现事物现象与本质的矛盾、表现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矛盾和表现动机与效果的矛盾六大类型。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矛盾修辞法进行分类并进一步从深层语义和逻辑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从语言表层来看矛盾修辞法大多是具有矛盾的反义词、反义短语构成的,本文将根据构成矛盾修辞法的词语的意义特点将矛盾修辞法分为三大类型,并对这三大类型做进一步研究。2.1利用反义词语或概念的否定构成矛盾修辞法在文学语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这样的句子,在一句话中用意义相反的两个词语来描述同一个事物或现象;还有一些句子是利用前后两个概念相互否定,在语言表层构成矛盾修辞法,但在深层语义上却表达出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比如:(5)我的童年既漫长而又短促,整整赶上了抗日战争的全程。(吴泰昌有星和无星的夜)(6)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郭小川诗选)(7)我已经真的失败了然而我胜利了。(鲁迅孤独者)(8)现在相隔十二年,又是初春,旧地重来,我觉得每个人,每座山,每棵树,都十分熟悉,可又一点都不熟悉。(杨朔龙马赞)(9)但对一个江湖汉子,却是常有的遗憾中的不遗憾。(雨晴湖雕)(10)林说:“你的特点就在于没有特点,太柔和了”。(赵玫最大限度)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例(5)“漫长”和“短促”、例(6)“那样遥远”和“这样亲近”、例(7)“失败”和“胜利”是利用反义词语在语言层面构成矛盾;例(8)“十分熟悉”和“一点都不熟悉”、例(9)“遗憾中”和“不遗憾”、例(10)“有特点”和“没特点”是利用两个概念的相互否定在语言层面构成矛盾。我们再进一步分析这一类型中几个例子,可以发现:例(5)“漫长”说明时间很长、不短,而接着又说“短促”,两个意义截然相反的词语构成矛盾修辞法,来描写同一个事物“我的童年”。例(10)中“你的特点”就说明这个人有某种特点,但又说“没有特点”,即“有特点”和“没有特点”两个相互否定的概念构成矛盾修辞法,来说明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逻辑关系和矛盾修辞法的深层语义,把这一大类型中的矛盾修辞格式再分为两个小的类别:2.1.1一个事物两个侧面的特点具有矛盾即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往往两方面的特点刚好相反,能够用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来描述,构成语言形式上的矛盾。这一类型如图1所示: 图1把图1的立方体看做一个事物2.1.1.1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如果白色箭头所指向的侧面表示事物的现象,黑色箭头所指向的侧面表示事物的本质,可构成如下矛盾修辞法:如前例(7)(7)我已经真的失败了然而我胜利了。(鲁迅孤独者)如果从比赛的表面结果来看,“我”是失败者,但是我通过参加比赛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我”又是“胜利”者。2.1.1.2人的肉体与精神之间的矛盾如果白色箭头所指向的侧面表示人的肉体,黑色箭头所指向的侧面表示人的精神或灵魂,可以构成以下矛盾修辞法:(1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鲁迅这句话前后两个分句都包含着矛盾关系,前一句中“有的人”他的“肉体”虽然还活着,但是“精神”早已不存在了。后一句“有的人”从肉体来看已经“死了”,但是从精神和灵魂来看他还“活着”,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依然留在人们心中。这一句话是从精神和肉体两方面来对“有的人”进行描写。2.1.1.3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之间的矛盾我们用上述理论来解释上面这个句子,前面“不幸中的有幸”之中“不幸”可以看作是大环境大背景,而“有幸”可以看作是图形。在“不幸”这样的大背景下,还有看起来比较“幸运”的事情发生,即不幸之中有有幸。把“幸运”的事情放在这样“不幸”的大环境下,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后半句“有幸中的不幸”也可以这样解释,即大的背景环境是“有幸的”,在这样“有幸的”环境下发生了“不幸的”事情。利用“有幸”和“不幸”的这种关系,在表层语言形式上形成“不幸中的有幸”与“有幸中的不幸”这两个矛盾,构成矛盾修辞句。如前例(9)三 矛盾修辞法的语用效果语法是管怎么表达正确的,那么修辞便是管怎么表达是更好的。“情欲信、词欲巧”。说话者要准确地表达出自己丰富的思想情感,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巧妙多变的表达方式也即是修辞方式。汉语的矛盾修辞法能够使语义表达更具思辨性、使语言表达更具精练性、使语言结构更具创新性的特点。这也就是矛盾修辞法的语用效果,下面一一分析之。3.1使语义表达更具思辨性矛盾修辞法往往以表层语言矛盾来揭示深层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矛盾修辞法建立在深层语义具有思辨性的基础之上,通过运用在语言表层的具有语义矛盾的词语组合而成,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特殊感受和复杂情感,来阐述事理,体现辩证统一的思想。比如:(34)我到现在始终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3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3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37)我追求的是不表演的表演,是生活而不是表演。(姚忠礼啊,明星)例(34)中“大约”表示作者的一种推测,“的确”表示一种肯定的态度。从语言表层来看不符合逻辑,但其深层次的语义具有思辨性,作者很久没有看到孔乙己但是也没有听到他的死讯只能用猜测“大约”,但是根据客观事实孔乙己的现状是已经难以维持生存,根据这一客观事实作者断定他已经死了,所以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体现出语言的深厚意蕴和深层的逻辑性思辨性。矛盾修辞法的这一语用效果要求作者具有思辨能力,不能单从语言表层来理解。总之,矛盾修辞法具有无穷的魅力,具有矛盾修辞的语句都渗透着作者的复杂的人生体验,反映出作者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但是要准确地理解矛盾式修辞语句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找出“矛盾”的深层来源。结语汉语中的矛盾式修辞法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这一修辞手法是在一句话中运用两个语义相反的词、短语或小句在语言表层构成矛盾形式,但是在深层语义层面上不仅符合逻辑思维标准,而且能够更准确地描写出复杂的客观世界和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活动。这一修辞艺术是通过利用多角度描写同一事物、利用一个词语的多个义项或是某一词语的一个意素脱落等方式形成的。在文章中灵活运用矛盾修辞法能够达到风趣幽默、婉转含蓄的语用效果。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即深层逻辑关系和深层语义角度把矛盾修辞法分为三大类型,即:利用反义词或反义短语构成的矛盾修辞法、利用一个词的多义项性构成的矛盾修辞法、利用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冲突构成矛盾修辞法。根据逻辑思维关系和深层意义把利用反义词或反义短语构成的矛盾修辞法分为两个小类;揭示了利用一个词的多义项性构成的矛盾修辞法的两种深层含义;对利用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冲突构成矛盾修辞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矛盾修辞法的具体分析研究,得知矛盾修辞法是一种应用广泛、形式灵活多样、语用效果甚佳的修辞方法。人们灵活运用语言的各种因素和逻辑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这一“矛盾”修辞法,能达到使语义表达更具思辨性、使语言表达精炼性、使语言结构更具创新性的语用效果。深入研究矛盾修辞法,能够帮助人们在以后的言语交际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修辞方式,以便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也能够帮助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更准确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相信,在这个充满各种矛盾的世界里,矛盾修辞必然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也应对矛盾修辞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以便人们在以后的语言表达中更准确灵活地加以运用。附注:邹晓玲.矛盾修辞简析J.湘潭师范学院报,2008:6邵敬敏.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40文章的语料一部分是引自已有的文献,另一部分来自在北京大学语料库参考文献邵敬敏.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冯广艺.变异修辞学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韩庆玲.模糊修辞学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周日安.表达的矛盾与矛盾的表达 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报,2000邹晓玲.矛盾修辞简析J.湘潭师范学院报,2008董秀英.定中矛盾结构的构成理据J.修辞学习,2006曾海清.修辞结构“不是N的N”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10聂炎.修辞与逻辑关系新论J.固原师专学报,1997王文斌.矛盾修辞法的张力、成因及其认知消解J.外语教学,2010窦元俊.矛盾句与矛盾修辞J.语言应用研究,2006杨传艳,周文杰.关于矛盾修辞格中“矛盾”的界定J.大连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0石宣明.耐人寻味的矛盾现象:舛互J.汉语广角,2009王矫捷.舛互修辞格的妙用J.语言教学研究,2006高选勤.矛盾表达与逻辑规律J.江汉大学学报,2001王叔新.试论矛盾修辞法的逻辑意义J.台州学院学报,2006杨国栋.矛盾修辞格的认知理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邱云燕.汉语矛盾修辞格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宋光辉.一种常用不常谈的修辞格:舛互Z .大家谈, 20072开题报告题目 : 矛盾式修辞类型及其语用效果一、研究的缘由与价值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描绘世界万事万物。人们的语言交际受到语言规则的制约,但是这种制约不是绝对的。人们在多数情况下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情感。有时为了交际的需要或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人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会采用一种“矛盾”的表达方法。这种“矛盾”的表达方法从表面的语言形式来看打破了逻辑中的“同一律”,但实际上具有含蓄婉转的语用效果,而且能够明确简练、深刻有力地表达交际者的思想情感,具有“看似矛盾,实则隽永”的特点。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人们是如何创造性地利用“矛盾”来进行表达的,以便帮助人们在以后的言语交际中灵活运用这一修辞方式,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也能够帮助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二、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往研究者对修辞现象的研究,已经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成果。具体研究“矛盾”式修辞这一修辞手法的也有一些。但以前修辞学著作往往把这种修辞方式归并到其他的修辞手法中。我国著名的修辞学家陈道望先生在其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把“矛盾”式修辞归入“映衬”中的“反映”这一类,并将这类修辞方式定义为: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监管趋势与消费者认知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车队管理咨询服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广西南宁市市容事务服务中心外聘人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智能语音助手的自然语言处理
- 2025年智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
- 2025年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中心卫生院招聘药师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海洋能发电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路径报告
- 2025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招聘辅导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黄山黄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招聘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硕士招聘3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护理课件
- 眼科专业视野培训教材
- 乳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青蓝工程教师成长档案
- 中建室内中庭墙面铝板、玻璃安装施工方案(改)
- 中秋佳节给客户的一封信(10篇)
- 二维码见证取样操作手册广西
-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格
- 雨污水管道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毕业论文-线路二次电弧熄灭时刻扑捉方法研究及仿真分析
- GB/T 18029.2-2022轮椅车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