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教材培训(自动保存的).doc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教材培训(自动保存的).doc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教材培训(自动保存的).doc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教材培训(自动保存的).doc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教材培训(自动保存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教材不同文体阅读课的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实施 看到标题,我们首先应明确什么是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程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划分为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指的是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它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则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是由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语文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首先我们一起回顾本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交给方法什么是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粗知,大体感知,不要求语言多精炼、多准确)(第一条第二条比较好做,老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都会关注到,待会我妈在结合课例讲时,这一部分涉及到的就不会太多。)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两条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后面所举的案例也主要是从这两点给老师以启发)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本册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而本册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的要求”。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教学中要注意不同要求目标的要求,注意全体学生实现的差异。课文分成以下几类:1、记叙文(写人、写事)2、说明文 科普类赵州桥叙事类茅和盾的集合3、写景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4、诗歌秋天的雨古诗两首5、神话盘古开天地、童话狮子和鹿、寓言陶罐和铁罐一、记叙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文掌声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1、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师:从中你知道,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生:忧郁的师:你看看,多会抓词啊!(引导学生抓到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可不是“会抓词”吗?)师:课文有一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英子的忧郁。快打开书找找,看看是哪一个自然段?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师:从哪些词语当中你们感受到英子内心的忧郁呢?(继续引导孩子从重点段中寻找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生:“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默默的”,什么意思?默读是怎么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生:不出声音地读。师:那默默的呢?是什么意思?生:不动声色的师:一声也没有,小英子总是这样。还有哪些词让你们有感受?(以前我们总是问,读了这些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的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而现在恰恰相反,哪些词让你们有感受,这样就引领这孩子走进文字,探究语言文字的奥妙了。)生: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我从这里感觉到了英子的忧郁。师:同学们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跟老师想象一下:当同学们出去快乐活动的时候,英子却总是生: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师: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英子已经早早地生:来到了教室。师:下课铃响了,她却要生:最后一个离开师:是啊,身体的残疾使小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她总是感觉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的心里还非常的自卑。(这一环节教学旨在“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所采取的方法是引导抓关键词句体会,设身处地地进行想象,体验情感。)2、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师: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快读书,看谁先找到?生:是第四自然段。师:原来小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现在和大家一起游戏。师:小英子还叫同学教她跳舞,说明他对自己充满了生:信心师:好,让我们把体会记下来。(教给孩子做批注)【师板书】开朗 自信师:看到这种变化,你高兴不高兴?端好书,我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生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二)抓英子的情感变化,通过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师:是啊,是什么让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呢?生:同学们的掌声。师:现在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试试。生:以前英子非常忧郁和自卑,可是经过这次故事会后,变得开朗和自信了。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孩子们,抓住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年级上册让孩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难度,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利用板书第一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感觉到概括主要内容有抓手,第二,也交给了孩子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要求对记叙对象作逼真的描述,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因此,在记叙者的语言中,就往往特别讲究动词、形容词的精心选择和恰当使用。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善于抓住这些能够表情达意的词语,让学生去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二、说明文科普类:说明文赵州桥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这历史悠久、世界文明的石拱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取你们最想了解的内容来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情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之后,再组织学生按顺序汇报。A、雄伟:(1)小组汇报:五十多米、九米多宽、没有桥墩(2)随机指导:作者用了几个数字介绍桥的长和宽,一起看图,边看边说数字。(3)朗读指导:读好数字、横跨等词语,读出雄伟的气势。(教师授课时,一定要注意文体特点,说明文,教给学生说明方法很重要,那么这节课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就注意到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B、坚固、雄伟: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让你赞叹,划一划有关词语和句子,想一想为什么。2、学生自由读,再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和句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词语和句子3、教师组织交流,指名谈赞叹之处,引导学生重点读悟以下句子: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比较“创举”与“创造”的异同。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媒体演示,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此句,指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赵州桥非常雄伟。”赵州桥的雄伟表现在哪里?赵州桥的雄伟表现在桥长、桥宽、构造非同凡响等。这也是一个总起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的具体描写。指名朗读此段,读出雄伟,读出自豪。(三年级开始进行段的写作练习,阅读教学也是要抓住重点段,所以构段方式很重要,在这里,老师就在给学生渗透构段方式:总-分结构)C感受赵州桥的美观1、认真仔细的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让你赞叹,划一划有关词语和句子,想一想为什么。2、学生自由读,再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和句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词语和句子3、教师组织交流,指名谈赞叹之处,引导学生重点读悟以下句子: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让我们默读这一节,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进一步灌输构段方式)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课件呈现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出图案中龙的自在的情景。)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课件呈现让学生欣赏并根据画面和文中的句子所描绘的内容,同桌进行演示,体会图案中龙的神态。)有的刻着双龙戏珠。(课件呈现让学生观察,讨论“戏”字的含义。)(课件呈现句子)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 (出示三种龙的姿态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说一说,试着背一背。 )(引导背诵,积累语言)引导想象:除了书中描绘的三种龙以外,你大胆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姿态的龙?用“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语用)三、写景美丽的小兴安岭语言训练点: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3、语言的逻辑性,连句成段。四、诗歌 例如教学秋天的雨: 感悟“五彩缤纷”: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 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通过直观印象,学生就会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了) 再美读句子,边读边把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 多读几遍。 重点体会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出示课件自由朗读。(感知内容) (2)去词体会读:如果我们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 好不好?为什么?(“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 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体味潜词造句的准确美、韵律美) (3)教师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音乐、色彩、语言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回顾课文朗读 比赛,课件精美,音色纯正,乐曲悠扬,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语感。) 小朋友们,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尽情去欣赏吧!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多 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5)配乐美读全段。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永远也不过时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诗歌教学尤其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美。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有时空的距离感,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古诗词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习古诗文的重点是对作品意蕴的感受理解,而不是字词句的释义。对字词的认知可以放在学生预习阶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诵读情况了解他们对字词的掌握程度,并加以纠正。对诗句的学习绝不能采用翻译的方法。翻译将会使诗味荡然无存。古诗教学最难的就是感悟诗歌的意境。感悟意境要从感悟意象入手。这就是对诗歌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下面我们看一段某位老师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片段。看看这位老师怎样引领学生一步步由景入情的。古诗古诗两首师:看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还要意溢于海。同学们,实际上,古人跟我们在登高的时候感觉差不多,实际上就是希望我们能把一切污浊之气踩于脚下,祛灾避邪的作用。刚才有同学说插茱萸,能说说你对茱萸有了解吗?看注释,谁愿意来读读?生:茱萸,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小布袋里,认为可以避灾。师:想看看茱萸吗?生:想。课件出示:“重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师:谁愿意来读读。生读。师:这就是大家不太所知,古人喜爱倍至的茱萸。它不单单是一种植物,已经为一种重阳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下,王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重阳节。通过诵读,体会意象的特点,意象就是茱萸,由茱萸到重阳文化再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课件出示:晨曦微露,鸟鸣声声, ;天高云淡,阳光暖暖, ;月上枝头,晚风习习, 。师:拿起笔来,把你想到的美好的文字写下来,可以吗?老师给你的时间是两三分钟。师:当晨曦微露,鸟鸣声声时,王维会和他的家人做些什么呢?当天高云淡,阳光暖暖,月上枝头,晚风习习,王维又会和他的家人做些什么呢?生写话,师巡视。生:晨曦微露,鸟鸣声声,王维同家人来到树林里吟诗作对,其乐融融;天高云淡,阳光暖暖,王维同一家人去登高,享受那超然物外的感觉;月上枝头,晚风习习,王维同一家人做在树阴下,谈笑风生,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师:好一个超然物外的感觉。生:晨曦微露,鸟鸣声声,王维和一家人漫步在田间小道上,悠然而又安逸;天高云淡,阳光暖暖,王维和家人躺在草地上,顿时隐去心中的无限忧愁:月上枝头,晚风习习,王维一家坐在门口,晚风习来,真是沁人心脾。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当这一切美好成为一种回忆的时候,此时的王维又是怎样的境遇呢?出示:“年青的王维孤身一人来到洛阳,人地生疏,举目无亲,语言不通,饮食不惯”(写作背景)师:谁愿意来读读。生读。师:重阳依旧,人事已非,此时的重阳节一切美好的回忆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在王维的眼中此时的重阳节没有了太多太多。出示:“虽然还是晨夕微露,鸟鸣声声,但是没有了 ;虽然还是天高云淡,阳光暖暖,但是没有了;虽然还是月上枝头,晚风习习,但是没有了师:请你再一次拿起手中的文字,只是增加了几个字。生:虽然还是晨曦微露,鸟鸣声声,但是没有了王维同家人来到树林里吟诗作对,其乐融融;虽然还是天高云淡,阳光暖暖,但是没有了王维同一家人去登高,享受那超然物外的感觉;虽然还是月上枝头,晚风习习,但是没有了王维同一家人做在树阴下,谈笑风生,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师:没有了太多太多。生:虽然还是晨曦微露,鸟鸣声声,但是没有了王维和一家人漫步在田间小道上,没有悠然和安逸;虽然还是天高云淡,阳光暖暖,但是没有了王维和家人躺在草地上的情景;虽然还是月上枝头,晚风习习,但是没有了王维一家坐在门口,没有了晚风习来,没有了沁人心脾。师:你是一个应辩能力很强的学生。大家听清楚了吗?生:虽然还是晨曦微露,鸟鸣声声,但是没有了谈笑风生;虽然还是天高云淡,阳光暖暖,但是没有了吟诗作画;虽然还是月上枝头,晚风习习,但是没有了吃汤圆,没有了去屋外赏月。师:在王维的眼中没了太多太多。而此时的王维有的是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联想想象,捕捉心中的感觉,进而领悟诗歌的整体意境,然后以自己的感觉去揣摩作品的情感,并且用语言表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领很关键。五、童话、神话、寓言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世界,是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奇思妙想。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讽喻世界,它用篇幅简短的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它常常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们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寓言、童话、神话都是故事,都需要借助想象进行创作,在创作中都常常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童话、寓言、神话都是现实生活的间接反映。教学这些课文,要指导学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并激活他们的想象,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童话、寓言、神话以及故事、传说的教学,讲求鲜明的动感,讲求多种感官的调动,讲求思维的灵活,因此可重点研究课堂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情景的设置。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意义主要表现在:文体认读,内容理解,手法辨识,想象延伸,意味品析,语言积累,知识扩展,思想教化,情感熏陶,而这一切都需要活动来支撑。大量实践证明,其教学过程离不开下面所列举的活动。1.朗读活动。2.复述活动。3.概括活动。4.想象活动。5.讨论活动。6.品析活动。7.写作活动。例文:盘古开天地1、通过自己的预习,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是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是的,这句话概括了整个神话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看到这句话,从中找出一个关键词?生:创造。创造需要工具。要创造,必须要行动起来啊!师:是啊,原地不动,能创造吗?“创造”需要工具,需要力量,更需要行动!相信我们随着深入的学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师: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赶快从书上找到相关的语句。生: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是混沌一片的。师:请同学们圈起这个好词。(师板书:混沌)什么叫做混沌?生:非常乱。师:眼前是什么样的?生:看不清。师:给人的感觉呢?生:恐怖,害怕。师: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来理解的。自己读一读 (混沌 1.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形容无知识的样子。)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生:1。师: 是不是理解了混沌的意思了?生:理解了。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之前是混沌一片的了。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个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师: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生:2、3、4段。师: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生:写盘古把天地分开了。师:读读这句。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什么叫“抡起”?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呢?(同学们做动作。)生:大斧头很重要用“抡”,“抡”是为了更使劲把硬东西分开。师:盘古会想,我一定要把硬东西劈开。全班齐读句子。师: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读:(区分“轻”“清”。)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师: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看看这两句话里藏着几对近义词或反义词?生1:发现4对反义词。生2:发现缓缓、慢慢是近义词。师: 用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了。(分女男读)这就叫“混沌”我们也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师:把天地劈开,可用成语“开天辟地”。(提示学生把成语写在第二段的旁边。)(设计意图:第一步:体会“开天劈地”的艰难。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地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这里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抓住“抡斧猛劈”、“缓缓”、“慢慢”等词,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劈地的艰难和决心。)师: 一年过去了,盘古生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他是怎么做的?齐读第3自然段。生: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生接)师: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生接)师:盘古的动作,用哪个成语语来概括。生:顶天立地。师:同学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我们也把这个词积累下来,写在第三段的旁边。(师板书:顶天立地。)(设计意图:第二步:体会“顶天立地”的顽强。这部分的教学,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了“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也就是顶天立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角色体验,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最后是谈感受。等学生对“顶天蹬地”有了切身体会后,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盘古顽强坚定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师:盘古顶天立地,直到天地成形,他才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去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看哪句话能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盘古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把你读懂的内容告诉大家。生:一一反馈。师: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很神奇)师:这些变化的确很神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个在这神奇里的变化,边听边想,感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师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生想象洁白的云与飘动的风。)师:(重点指导朗读)这一句用轻一点的语气读。师:自由读读还有那些神奇的变化,把你看到的景象告诉大家。生1:辽阔的大地。师: 做动作,什么叫奔流不息?师:你们现在知道盘古创造后的宇宙是怎么样了吧?(师板书:美丽)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美丽的画面。老师读身体部位,你们接读。师:仅仅有这些变化吗?因为我们发现了省略号的秘密,那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