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中学高一月考试卷.doc_第1页
镇江中学高一月考试卷.doc_第2页
镇江中学高一月考试卷.doc_第3页
镇江中学高一月考试卷.doc_第4页
镇江中学高一月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镇江中学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卷(注意:本试卷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案纸和作文纸上,否则不计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苍苔(ti) 通衢(q) 觇视(zhn) 昙花一现(tn)B迸发(bng) 烙印(lo) 檄文(x) 以偏赅全(gi)C澎湃(pi) 缱绻(qun) 下载(zi) 命途多舛(chun)D庇护(p) 婆娑(su) 攻讦(ji) 莘莘学子(shn)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摇篮 掂起脚 养尊处优 饿殍遍野B嵯峨 林阴道 班驳陆离 义愤填膺C罡风 傍大款 层峦迭嶂 琳琅满目D坐落 蹙眉头 抱残守缺 浅尝辄止3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B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C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的。D他们的自由和我们的自由永远都是休戚相关的。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B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C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D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认定“1225”辽源医院特大火灾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5. 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诗云”中的“子”指孔子,“诗”指古代诗歌。 B资治通鉴是纪传体,属于二十四史之一。C鲁迅有三个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D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但丁的代表作。二、文言文阅读(19分)下边(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见于世说新语和资治通鉴,二者记的是同一件事而略有不同。阅读后回答问题。(甲)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黄钺,帝王用的仪仗),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世说新语)(乙)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欤?”(资治通鉴)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诸葛亮之次渭滨 (2)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3)亮遣间谍觇之 (4)亮数挑战,懿不出7(甲)中的“晋宣王”是谁?(乙)“辛毗”和“辛佐治”是什么关系?(2分)8诸葛亮不能把对方引诱出来作战,(甲)(乙)说法有什么不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分别不超过10个字)(4分)(甲)说: (乙)说: 9翻译下面句子(9分)(1)亮设诱谲万方。(2)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3)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简要概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请分析第三句诗中“穿”的意思及表达效果。(4分)(3)有人说最后一句是表现戍边战士的伤感之情;也有人说这句是歌颂戍边战士的豪迈之情。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4分)四、名句默写(8分)11. 将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来。(1)失之东隅, 。(后汉书)(2)言之无文, 。(左传)(3)金玉其外, 。(刘基卖柑者言)(4)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5) ,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6)天行健, 。(周易) (7) ,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8)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无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一)阅读散文青菜,回答1214题。(13分)(1)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2)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3)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4)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5)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6)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12. 作者为什么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3分)13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5分)14这篇散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5分)(二)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回答1517题。(10分)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 ”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命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邪?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暂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15为本段拟一则恰当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16关羽请战前,先写华雄“大骂搦战”,连斩二将;又写袁绍感叹手下无人。这样写与关羽出战有何关系?(6分)17对“斩华雄”的场面,小说采取了怎样的手法?(2分)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 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这些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语,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辞典中有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的把较长句子精简压缩,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一些其他用法,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18请概括回答古人格外重视“四字格”成语的原因。(4分) 19下列成语中的六个,它们的来源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成语的序号(3分) 名正言顺 开天辟地 图穷匕见 钩心斗角 画蛇添足 精卫填海 黔驴技穷 卧薪尝胆 落花流水 (1)出自 的成语: (2)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 (3)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20这篇文章结构清楚,从成语的 到 ,较为详尽地说明了 这一中心。(4分) 21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做具体分析。(4分) 七、作文(70分)22. 以“收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答 案 纸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题号12345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9分)6(1) (2) (3) (4) 7(甲)中的“晋宣王”是 ;(乙)“辛毗”和“辛佐治”是 。8(甲)说: ;(乙)说: 。9 (1) 。(2) 。(3)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10(1) 。(2) 。 (3) 。四、名句默写(8分)11(1)失之东隅, 。(后汉书)(2)言之无文, 。(左传)(3)金玉其外, 。(刘基卖柑者言)(4)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5) ,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6)天行健, 。(周易) (7) ,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8)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无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一)散文阅读(13分)12 。13 。 14 。(二)小说阅读(10分)15 。16 。17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8 。19(1)出自 的成语: (2)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 (3)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20这篇文章结构清楚,从成语的 到 ,较为详尽地说明了 这一中心。 21 。 七、作文(70分)(写在作文纸上)参考答案:1B(A:“觇”读音错;C:“载”读音错;D:“庇”读音错)2D(A:踮;B:斑;C:叠)3A(B应为“骇人听闻”;C应为“一蹴而就”;D应为“息息相关”)4B(A歧义句;C搭配不当;D缺主语,可将“经过”移到“专家组”后)5D6(1)驻扎,驻守 (2)列阵,布阵 (3)偷看,窥探 (4)多次7晋宣王即司马懿;辛毗字佐治(或:辛毗即辛佐治)8(甲)辛毗制止司马懿出战(乙)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9(1)诸葛亮千方百计诱骗司马懿出战。(2)诸葛亮就送给司马懿头巾之类妇女穿戴的服饰。(3)魏明帝命令卫尉辛毗拿着符节以军师的身份来制止司马懿(出战)。10(1)描写了一幅苍凉、开阔、悲壮的边塞画面。(2)“穿”是磨破、磨穿的意思。用铁甲都磨穿了,烘托出边境战事之多,戍边时间之长,戍边生活之苦。 (3)前者:最后一句理解为:打不败楼兰就始终回不了家。频繁的边地战事,漫长的戍边时间,艰苦的戍边生活,使得战士们产生强烈的思乡之情。但是回家却遥遥无期,难免生出低沉伤感之情。后者:最后一句理解为:打不败楼兰就始终不回家。整首诗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给人雄壮有力的感受。尽管战争漫长而又艰苦,但是战士们的意志更加坚定,最后一句写出了战士们豪壮的誓言。1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言之无文,行而(之)不远。(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4)茕茕孑(独)立,形影相吊。(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2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