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doc_第1页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doc_第2页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doc_第3页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对比分析邵江婷 文学阅读与教育专业20090519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中起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两人在历史上的形象却截然不同。一 性格不同司马懿生性残忍、毒辣,看重权术。曹操生前就曾警告过曹丕“司马懿非人宦也,有狼顾像,必预汝家事”。 太尉华歆也曾进言于魏帝:“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日: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患。”历史也正如曹操所预想的那样进行,在齐王即位之初,朝廷大权均掌握在曹爽手中,司马懿虽然同受明帝的遗诏辅翼幼主,却被排斥于政权之外。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并未就此罢休,他托病蛰伏了十年,突然而起,司马懿先用狡诈的手段两次派人诱骗曹爽:“太傅无他事,只是削汝兵权而已。”“吾与蒋济指洛水为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等曹爽交出兵权,凶残面目暴露无遗,当即翦除曹爽党羽,接着又翦除曹爽一族, “押着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千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其家产财物,尽抄入库。最终掌握了大权, 为司马篡权创造了重要的条件。相比之下,诸葛亮则生性淡泊,注重信义。诸葛亮正如他其门上之对联所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虽然在事实上,他的行为与这句话有矛盾之处,在三国志中曾记述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而管仲和乐毅,一个是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的政治家,一个是辅佐燕昭王迅速崛起的军事家,从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内心是非常渴望建立一番功业的。可是与司马懿相比,他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只是良臣贤相。在深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情后,他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为的只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也是不忘刘备之恩,尽心尽力辅佐刘禅,明知他不是一个贤主。这样的选择都是因为,在诸葛亮心中,功利和信义相比,信义远远超过功利。这些也直接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二 人生遭遇不同同样是身为人臣,同样是才华横溢,但是两人的遭遇却截然不同。司马懿在动乱的三国时代,选择了曹魏集团,可是曹魏集团的第一个领导者曹操却是一个既爱才又妒才,既用人又疑人的统治者。对于司马懿也同样如此,他深知司马懿的才华,既想用他也疑他,最后到了与处之而后快的地步。这时的司马懿不得不韬光隐晦,明哲保身。到了曹丕,虽然得到了重用,但是面对曹丕的好大喜功,爱征战杀伐,他不爱显露自己的军事才华。到了曹睿,司马懿也是时时受到曹氏家族的排挤,多次被剥夺军权。到了曹方,曹爽害怕司马家族终有一天会垄断朝政,于是用欲抑先扬之术,敬事司马懿如父,推举他为“太傅”,外示尊崇,而实则夺了他的军政大权。司马懿处空名而无实权,一晃就是10年。在这10年里,他处处示弱,隐忍不发,静观其变。果然,曹爽志得意满之后走向了狂悖与淫慢。他作威作福,秽政横行,以致大臣离心、物议沸腾。这时司马懿才抓住机会,突然作起,翦除了曹氏异己。为自己以后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而诸葛亮在这一方面也是截然不同。他一开始就受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邀请。等到出山,他就被刘备委以军师重任,得到刘备的赏识和重用。刘备曾对关羽、张飞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当刘备白帝城重病,他把刘禅托与诸葛亮,并让刘禅视诸葛亮为义父。刘备死后,刘禅更是依靠诸葛亮,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军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在他的仕途当中,是在不断的排挤也压迫中求得生存,最后依靠自己的隐忍和韬光养晦、明哲保身,最终才走向了权利的高峰。而诸葛亮深受刘备赏识、重用之恩,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为报答这份恩情,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走向了另一个结局。三 军事弱点不同诸葛亮、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在军事才能上,两人都不相上下。但是两人在军事方面的弱点,却是各有侧重。司马懿猜忌心非常重,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空城计。虽然空城计是司马懿各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但是与司马懿自身的猜忌心不可分离,我想如果诸葛亮不是知道司马懿猜忌心严重,我想他是不会打开城门,来这么一次名扬古今的“空城计”。从空城计中,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谨慎行事。诸葛亮是一个处事非常谨慎的一个人,最为代表性的一次事件就是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嫌魏延之谋过于冒险而不肯用,他选择稳打稳扎的方式进兵。在取得南安、天水、安定三城后,却又没有乘胜进军,而是整顿军马,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诸葛亮不愿乘胜追击,就在于此时蜀军兵力较少,他不敢冒进。所以他选择停下来整顿军马,再提大兵进发。毛宗岗在第10回回评中写道:“魏延子午谷之谋,未尝不善,武侯以为危计而不用,盖逆知天意之不可回,而不欲行险以争之耳。”夹评中又说:“此亦韩信暗渡陈仓之计,惜孔明之不用也。”“武侯只是小心,不肯放胆。”再次指出诸葛亮用兵的谨慎小心。魏延并非有勇无谋之人,其策也非异想天开,以当时情状,其确为奇计,后来司马懿也证实了魏延之计的高妙。司马懿和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