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勇: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品格作者:杜雪静 王小海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记者团 更新时间:2009-04-26 4月25日,文学院读书文化节系列讲座第三场“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品格”在敬文讲堂开讲。主讲人刘勇围绕“五四新文学”谈论五四的重要意义、深刻启示以及对五四的反思等内容。 五四的意义存在于多个方面,但其“最显在的最有建设性的意义”突出体现在文学与文化这个层面上。它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的历史。谈及五四,就不能不提鲁迅和他的狂人日记。鲁迅最为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发现了“吃人”的历史。其象征意义在于“第一次警醒国人,不要再沉浸在悠久历史的古国美梦中”,想要摆脱惨痛的地位就要到历史中寻找根源。正是因为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人对这个历史的发现,才有了他们新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 认清历史后,五四的第二点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清醒地面对现实,而这个现实是什么呢?刘勇引用了鲁迅作品中的描述:“没窗没门,黑乎乎的铁屋子”,“中国人都在这里昏睡,陷入麻木健忘而且马上就要昏死过去的境地”。正是因为认清了现实,想要打破这个铁屋子,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地方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文学事业中。“五四新文学的兴盛,是中国人一次集体意识的体现,其目标就是通过文学改进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这一点表现了那一代人的“人生选择”。 经历了“文化的选择”和“人生的选择”之后,五四的意义体现在了第三个方面,即五四让我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门窗。在了解了自己的历史,认清了现实之后,有识之士们产生了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要走出去看一看。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和欧美的两大留学阵营就出现了,而这些人从东西方先进的思想中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感知。日本是中国“这头睡狮边上的闹钟”,它是一个精明实在,既有思想又有行动,危机感与扩张野心并存的国家,“时常要在你耳边闹一闹”。而苏俄对文学的尊重以及欧美对艺术精巧的创造同样也对五四以来的文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一代人就是“在与世界的交流中获得了新的智慧和新的思路”。 五四重要意义的第四个方面是它让我们真正认识了人,认识了个人,自我以及他人的价值。这一点从五四那代人对待自己的包办婚姻的不同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刘勇举了鲁迅、孙犁等人的例子,在他看来鲁迅表现的是一种承担,在承担的基础上进行了超越而孙犁的亡人记事则通过对亡妻细致的描写突出的显现了作家的人生体验。这些都表现了对人的发现,对个性的发现,并由此形成了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谈及五四文学的深刻启示,刘勇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五四那代人用他们的思想与实践,用他们的人生与创作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经典。鲁迅的经典意义就在于“深刻”。鲁迅的“深刻”一则表现于他对“死亡”的描写的超越写“死亡”是为了表达对生的追求和渴望。而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从来不是简单的指出一个弊病,而是深刻的揭露出许多痼疾不但难以治好还有其生存基础的问题。除此之外,刘勇还分别用广博(包容)、执着、透辟等词语定义了胡适、沈从文、张爱玲等现代文学史上一颗颗璀璨明星的经典意义。而他认为这些经典意义正是五四留下的真正宝贵财富。 五四文学的另一个深刻启示则表现在那代人崇高的文化品格上,一方面他们以创新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开创了现代文学的进程;另一方面他们又做到了传承与延续。而最值得尊敬的是,“他们一方面对国民性给予无情的批判,但从不当旁观者;他们对人性的弱点加以批判又对整个人类的命运加以关注”。 最后,刘勇简要谈论对于五四理性与非理性的反思。他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五四发现了人,另一方面又过分夸大了人;二,五四发现了世界又带来了相当的盲目性;三,五四发现了文学但又把它限制在了一种格套之中。在现在的学术界,对五四的反思正在深入并将在更多层面上展开下去。 讲座尾声,刘勇还就国学与五四以及“经典”的含义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其通过深入的阐发使学子更加了解五四深刻的意义和启示,同时也唤醒对五四的深入思考。 曹文轩: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作者:陈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12-01(实习记者陈虹)2008年11月30日晚8时,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作客北师大,在我校敬文讲堂为师大学子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参与。曹文轩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甜橙树等。他是我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在讲座中,曹教授强调了文学应该包含情调和审美,要做到思想深刻。他透彻地分析了当代中国人扭曲变形的真实观,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中国作家跟外国作家同时写了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一个是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显得真实,而另一个是为了感叹青春的流逝。而后一个才是真实观的真实再现。但曹教授强调,这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真实。他解释到:“现在的社会假是存在的,我们并不是完全不能让假存在,我们拒绝、遏制的是虚伪,这才是最可怕的东西,也是文学最忌讳的东西。”曹教授还提到了文学创作的一些技巧,例如契诃夫的一句话“一条狗走在大街上为自己的罗圈腿而羞愧”,就可以通过很好的文学修辞来扩展成一篇文章。除此之外,曹教授还提到了他正在做的“绘本”,类似于童话故事书,主要是面向孩子,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及精美的图画,让这些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价值观。曹教授在这次讲座中,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的文学观,给到座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为师大讲堂添上了精彩的一笔。杨联芬:回望五四作者:白晨霞,屈丽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9-05-125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联芬主讲的“回望五四”讲座在教八101举办。 在此次讲座中,杨联芬教授通过回望历史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五四精神。她主要从作为政治事件和一场政治运动的“五四”和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这两个方面展开叙述。表明五四精神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指出:人思想的启蒙、肯定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追求独立的人格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而且五四运动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主义仍然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精神。 首先,杨教授提出“五四”是一个被人们不断纪念、具有很深刻意义和重大影响的日子。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叙述都是从“五四”开始。但人们对什么是“五四”这一问题还是很模糊。杨教授认为“五四”具有三个内涵:一是作为政治事件的政治五四,二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学的“五四”,三是包括1915年前后的思想启蒙运动的思想的“五四”。 杨教授展示了参与五四运动的重要人物的图片,其中包括:蔡元培、胡适、陈独秀、匡互生、傅斯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李大钊等人。 随后她讲述了当时北京高校学生的得知中国主权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侵害的消息后,5月4号13所北京高等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游行至东交民巷受阻,多次论争都无法通过。当队伍退出东交民巷后,有人提议到赵家楼找曹汝霖,并火烧了赵家楼,多名学生被捕继而引发了全国的学潮和工人罢工等活动这一段历史。 并认为“五四”作为一个政治事件既具有偶然性同时也具有必然性。偶然性是指五四运动不一定在这个时间以此种形式出现。而必然性是由“五四”前的一系列思想启蒙运动所导致的。从庚子事变到民国,中国拥有了大量的留学生。在辛亥革命前中国有200万左右留学生,辛亥革命后增加了3、4倍。这些留学生经历了外国的民主宪政,有强烈的个改革愿望。1915年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1917年陈独秀被蔡元培聘为文科教授,新青年也随之到北京创办,并吸引了大批同仁共同编写。当时胡适、陈独秀、等人大力批判儒教和孔子,有些人甚至提倡无政府主义、无后主义等有些过激的言论。但杨联芬指出“五四”的激进主义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有时这种过激的思想言论是一种策略。蔡元培独特的办学理念,新思想、新派人物进入北大使北大成为新文化的摇篮。蔡元培在任北大就职演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格。”而且他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聘用了很多具有新派人物来讲课。这些都是五四运动产生的必要条件。 杨教授还讲到“民主、科学”并不能很好的概括五四精神,她认为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上的革新,是打破陈规,而且带有情绪性,其中有不少人怀有浪漫主义思想。杨教授强调五四精神最重要的核心其实应该是人思想的启蒙、是人的发现、是对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肯定。五四运动中提倡青年人应有独立的人格,不应增长依附、依赖心理。胡适曾说过:“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胡适始终坚持人格自由和独立立场。他曾说:“我的自由不是别人施舍给的,而是我自己一点一点争来的。” 在和同学的交流环节,一个学生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继承五四精神,应通过何种具体方式?杨联芬认为这个问题应由当代青年人自己去思考去实践,但她还是说出自己的看法:当代青年人要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要产生依附或奴隶心理。 杨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听到一种不同于以往对五四精神狭隘的诠释。她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五四精神。她让同学们知道五四精神不仅仅只是爱国精神。杨教授对五四精神做了更加完整的解释,同时启发同学们去思考真正的无私精神是什么。五四不仅仅只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同义词,它的意义更在于提倡平等、独立、自由;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引领着当代中国人发现自己,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平。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家需要每一个个人拥有自己独立,自由,平等的人格。 西川:回眸五四作者:李明侠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更新时间:2009-04-27西川、海子和骆一禾曾是北大的“三剑客”,三个人曾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偶像。89年海子卧轨、骆一和病逝,如今只剩下西川一个人。在艺术楼101教室,他仍保持着少年时代那种随意的坐姿。大黑框眼镜、发白的牛仔裤,运动衣,发型和曾经的校园歌手老狼很像。唯一不同的是头上已经冒出了不少的白发西川老了。 “历史有它的不得然” 一个重大的时间经历的时间越长,后人对它的反思和审视就会越发地多。同样,五四也不例外。历史课本上对它的定义为反帝爱国运动,但现在对五四运动的必要性很多人提出了质疑甚至批评:破坏了中国的传统,带来了左倾的激进主义,造成了中国传统的断裂.但是西川去认为认为历史有它的不得不然。如果现在去假设和批判五四,那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五四和义和团: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在西川看来,现在回望五四不能仅仅为了弄明白那个是时代究竟是什么,重要的是要以史为鉴。回望那段历史,只分析五四是看不清那段中国历史的全貌的,需要连带义和团运动。就像我们现在不断回望和探究八十年代那段历史一样。“义和团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现在很多专家和学者要么只是单纯谈义和团运动,要么就是仅仅拿五四运动说事儿。五四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其实就是知识分子和农民的关系。 义和团运动:不能忽略的历史 义和团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时间不到三十年,但是学术界对他们的评价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也给了人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因此研究这段历史对解释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影响。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差别极为大,其中陈独秀认为它是非儒、非现代化救中国,而孙中山的先生则对农民救过反抗的行为给予了足够的肯定。和历史书上不同的是,义和团运动从现在的史料上看,起初是农民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普通农民和那些为了躲避官府追讨的土匪、白莲教的教徒加入基督教成为教民因受教堂保护而胡作非为的中国人的冲突,但是后来随着洋人不断加入其中为自己的教民讲话,最终导致了中外之间矛盾的激化。提到义和团运动,不得不提最后的八国联军,而八国联军现状也非我们传统中所知道的,这其中一半时日本人,而剩下的大部分是英国控制下的印度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后签署的辛丑条约导致中国巨额的赔款,这给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巨大的教训就是:不能让农民闹事,他们的举动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因此在后来的五四运动,知识分子就走上历史舞台开启了另一道救中国的大幕。这其中的要讲的问题是谁来救国的问题。而后来毛泽东则又重新发动农民继续进行中国的革命。 唐诗的代价:一代思想家的丧失 五四的成果之一就是新诗的出现,但现在很多人认为新诗是一个完全失败的产物,认为有必要恢复唐诗传统,借此有人打出回到唐朝的旗号。但是西川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很多人喜欢唐诗但是却并不懂得唐诗,对唐诗的理解都建立在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而非唐诗的全貌上,百分之七十的唐诗都是应景之作。唐诗留给了我们一个感性的中国,但是它的惨痛的代价却是一代思想家的丧失,中国思想界几乎整体失语,可以称得上有思想的人在他看来是“经常有怪想法”的韩愈。“回到唐朝只是一个虚妄的想法”,在他眼里首先我们现在对唐诗的理解就是假唐诗,唐诗在古代如何吟诵今人根本就不知道。把触角伸到现在,西川反问中国现在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为中心,是不是要以丧失思想家为代价。对唐诗的批评对很多人是当头一棒,而由此来看待今天的问题恐怕又是极为罕见的视角。 提到新诗,他对学术界目前对现代诗评价不高,认为现代诗不如五四运动时成绩好的时候,他认为这纯粹是“胡扯”。五四运动:矛盾的时代 关于五四运动我们讲的最多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讲的太多已经成为陈词滥调了。但无论是讲民主或者是科学它们共同点就是追求理性至上,追求共和的理念。但五四那个时代却是一个矛盾的时代“它强调理性,却热血沸腾;它强调理性却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一方面他们强调打到偶像,打倒孔家店,但实施上却是充满了对偶像的饥渴;主张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但是却急切地希望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 五四文学:体面的作家不多 五四运动的一个真正意义是开启新的启蒙、新的语言。但是在这种新语言和启蒙体系下目前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中国的文学意识和思想,明显的表现就是“体面的作家不多”。在西川看来,真正伟大的是鲁迅先生,只有他直面了中国现代性的弊端并且做了系统地分析,这也是唯一一个让他国外讲课觉得可以很饱满的一位。此外冯志、闻一多,台湾的雅娴在他眼里还算过得去。而其他要么是完全模仿西方或者是非常幼稚,这其中徐志摩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欧洲十九世纪的作家”,完全回避了中国的问题,只讲“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种软弱无力的浪漫。 杂耍:彻底瓦解知识分子的能量 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运动让他觉得“很有意思”-只要闹腾就行。而这其中蕴含的就是“杂耍“思想。也就是义和团运动走的就是一条杂耍救中国的一条路线,而这种很吸引人眼球的东西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知识分子的能量给彻底剥夺掉。但可悲的是杂耍这种现象不仅一直延续下来而且遍布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小沈阳杂耍,中央视杂耍,知识分子、甚至包括我们的政府都在杂耍-中法文化年把中国的杂技、戏曲等展示给法国。在他看来这些东西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还有更深的东西在里面。但是长期的漠视就会使我们忘却那部分基因中的记忆。 传奇泛滥:文化定力的丧失 杂耍在我们的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现在影视中传奇的泛滥,因为它可以吸引大众的眼球,很有市场的号召力。但是它却使我们失去了文化上的定力。而文化定力关于我们这个国家文化的深入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培训课件-现金业务
- 老旧市政管网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护理三基三严试题库(含答案)
- 2025版弃渣场土地租赁与环境保护服务合同
- 2025年车辆居间维修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带司机租车合同模板(含司机餐饮住宿保障)
- 2025年度燃气供用气合同与用户培训服务协议
- 2025年版冷链食品20万吨生产项目1#项目退出与清算合同
- 2025年水沟清洗及河道生态修复服务合同
- 2025电梯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合同
- 2025-2030中国余热回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无人机物流配送服务手册
- 见证取样送检计划方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理解每日一练(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功率器件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基层管理培训课程
- 宇宙飞船的发射与回收技术分析
- 2025农村租地合同农村租地合同范本
- 2024考研 政治 思维导图(马原)
- 物业小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20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