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1语文.doc_第1页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1语文.doc_第2页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1语文.doc_第3页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1语文.doc_第4页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1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第一部分 小学通识1小学老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与行动策略1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普遍认为,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增权教师的专业地位。 2个人自我指导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教师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自己设计学习活动,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选择为实现目标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3 综观国内外的主流观点,专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至少应具备三个方面特征:(1)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2)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3)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的专业组织。对照上述分析,教师职业显然属于一种专业。4广义上,“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狭义上,两者有所区别,各有侧重。“教师专业化”属社会学范畴,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属教育学范畴,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升。5所谓教师素质,即教师从业所需的各种专业素质的理想标准和综合发展水平。作为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它发端于行业标准,落实于个体追求。6教师素质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质量变化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常态下,教师素质的发展遵循这样的轨迹,即由幼稚型成熟型专家型逐渐提升,呈梯级上升趋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认识、把握这条规律有助于明确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目标,提高自觉性,把握专业发展的脉搏。7个人幸福与职业价值的和谐统一,既是广大教师的追求,也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原则。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滥觞,对教师主体价值的尊重愈来愈被认同。这种思想的解放、自我的觉醒,不仅增强了发展动力,而且拓展了成长空间。因此,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应凸现个人与组织的双重目标。8近年来,伴随着体制转型和社会变迁,多元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甚为广泛,大大增加了教育的复杂性;同时,在新课改推行过程中,各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良莠不齐,使广大小学教师疲于应付,其专业发展也遭遇尴尬,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定位暧昧、路径模糊、保障不足、自主性不强、易生职业倦怠等现实问题。9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属于学校微观层面的规划,是对学校师资建设规划的具体落实。应本着“点面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厘清专业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可设置教学型、科研型、管理型等专业发展方向,指导教师根据岗位要求、专业旨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设置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专业成长阶梯,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素质条件、当下基础,确定可能达到的近期发展目标,从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10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制度包括对各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化的奖励,涵括教学、科研、管理、进修等各个方面,涉及奖励的条件、程度和方式,并达到制度化、公开化,以有效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发展动力。11临床指导就是优化教学技能的有效策略,是指导者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一种现场管理策略。“临床”一词源于医学术语“临床治疗”,其基本含义是一对一、面对面的医患关系,强调亲临病床、直接观察、切实诊断、对症下药;移植到教育领域后,这种关系演变为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咨询、指导关系,试图通过对实践问题的现场观察与共同研究,优化教育决策,改进教学技能。12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藉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能。实践表明,不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往往得不到教师的欢迎,实施中也易受抗拒。所以,应采取专业发展导向的教师评价策略,综合各种可能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建立教师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机制。2做自己精神家园的建设者1教师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职业素养决定了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我们要借助内心向上、向好、向善的力量,做优、做强、做大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实现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2、在进行自我审视时,积极评价应多于消极评价,主观评价应多于客观评价,同时,指向未来的表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校工作中,我们要聚焦自己的身心能量,不断呈现 “好作品”,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3、管理时间就是管理生命,在时间管理的“产出与产能”中,最重要的是做好一些不紧迫但重要的事情。我们要贯彻优质高效的时间管理原则,学会用头脑而不是用身体去工作。如做到:列出任务清单,确定优先次序,规定完成期限等等。4、在情绪理性疗法的ABC理论中,最重要的是B,即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教师在宣泄情绪时,要遵守不损害自己、不影响他人的原则;要懂得职业需要我们有用表情掩饰情感的能力,以使学生获得更积极的教育刺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会阅读、会散步、会聊天、会听音乐,慢慢欣赏和品味生活的美好,并将这种文化感受传递给儿童。5、在现代家庭的生育、经济和情感功能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功能。家庭关系的核心是无血缘却要相伴终生的夫妻关系。爱情由生理激情、心理相知和社会承诺三大元素组成,我们要学会宽容接纳、家务分担、艺术沟通、角色多重、距离适当等共建和谐家庭的策略,以共享阳光灿烂的每一天。6、“头脑风暴法”具有去行政化、去权威化的特点,宽松的氛围、自由的表达,是集体产生“金点子”的必要条件。每个教师都具备教育的创造力,我们不是不能,只是不为罢了。亟待培育的是理想、情怀、质疑、毅力、勤勉、自信等创造人格。因为只有在富有激情和智慧的创造性劳动中,我们才有工作的充实感、成就感和意义感,才能减少或避免职业倦怠(表现为生理、才智、情绪的衰竭),享受教师劳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7、价值取向反映了大千世界中一切在人内心深处轻重主次的地位。作为模范公民的人民教师,在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中,要让自己的人生追求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做一个为学生成长服务的人,以在平凡中体验到工作的充实感和意义感。生活追求不同,人生境界不同,劳动态度不同,最终所带来的教书育人的质效就会大不相同。8、余秋雨说:“一个老师在学校里要做的事情其实是十分有限的。我们无力和各种力量抗争,至多在精力许可的岁月里,守住那个被称之为学校的庭院,带着为数不多的学生,参与一场陶冶人格和传递文化的运动,全部行为的目的,无非是使参与者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但对此却又不能期望过高。”这段话引发我们思考是:教育和教师的责任虽然是有限的,但精心精致、尽心尽力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必然担当。3我们需要怎样的师德目前师德问题愈益为社会公众所关注,大众普遍认为师德严重滑坡了,而教育专家以及广大教师却不这么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是:(1)教师必须崇高吗?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社会公众期待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2)教师可以惩戒学生吗?鉴于出现了教师不敢管、不愿管、不能管学生的现象,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班主任有权采取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但教师是否可以适度惩戒学生,尚有待探讨。(3)教师能否有偿家教?2008年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师德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折射了社会改革的深层矛盾,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体现。网络社会资讯手段的发达、社会对教师的高期待值更凸显了师德问题。师德制度化规范化是国际化的潮流,发达国家如英、美、德等都对师德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江苏首次尝试将师德与绩效工资挂钩,湖南推出全国首个Credit SPMS学校智能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在全国引起热议。我国在2008年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条师德规范。新规范还增加了 “保护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等内容。师德规范中既有属于师德理想层面的高要求,如“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也有属于师德规则的底线要求,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等,具有现实性。我们需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师德。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师德表现出自觉性、创造性、情境性、深远性的特点。教师职业主要是“良心活”,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让师德走向崇高,要求教师个人立志教育,胸怀社会,重在修为,提升境界。4。校园暴力的相关政策法规解读虽然校园事故与校园暴力同属于威胁校园安全的主要因素,但两者在性质、恶性程度、危害、后果、责任认定、处理程序、防治对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将校园暴力“事故化”的方式,客观上会起到回避教育部门和学校责任,掩饰校园暴力现象的严重性,不利于校园暴力防治的负面作用。为保障师生人身安全所而拓展的校园合理辐射区域包括:(1)与校园秩序和师生安全密切相关的校园周边区域;(2)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延伸至校外的空间;(3)学校监护责任与家长监护责任转移的过渡区域。校园暴力的构成要素包含:(1)空间要素:空间范围包括校园及其合理辐射区域;(2)主体要素:实施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外来人员;(3)心理要素:实施者意识清楚、属于主观故意;(4)被害要素:被害人是学生,包括其人身、心理、财产受到的损害;(5)行为要素:实施的行为属于达到暴力程度的侵害行为。我国大陆地区,校园暴力具有明显的“外侵性”和“师源性”特点。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区域,校外人员、教师或同学故意侵犯学生人身、精神以及财产,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6条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5条规定: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包括:(1)中小学生都是弱小的未成年人;(2)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3)暴力文化的泛滥;(4)法律观念的缺乏; “校园暴力”的防范对策包括:(1)扎紧校园的“篱笆墙”防范外来人员侵入;(2)控制暴力文化传播净化社会环境;(3)不良行为的矫治挽救失足青少年;(4)法制宣传普及教育教师、学生;(5)加强职业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6)了解学生动态化解学生间矛盾。5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务1.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5年,南通市启动“南通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行动”。2.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3.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将心理学的研究视点从以往关注心理障碍与疾病的研究转移到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其对象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而是全员(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积极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4.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组织形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班学生,旨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教育性、发展性与预防性。5.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理念”,具有自身“范式”,“多角色统一”的教育,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多功能服务性”的教育,“防患于未然”,“需要专业化技能”的教育。6.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生理因素、主观努力外,外在因素可以归纳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由于教师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称作师源性心理障碍。7.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途径如:班级环境布置、班级辅导活动,等等。隐性途径如:班级人际关系、班集体的凝聚力、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等等。班级心理环境的形成取决于班主任。8.谈心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交换意见、沟通情感、消除隔阂的有效手段,是否恰当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巧,谈心效果会有显著差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心理辅导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肯定和鼓励辅导对象,不断强化其自尊自信,尽可能地帮助他实现自我成长。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心理基础是真诚、尊重与共情。9.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儿童既有生理需要,也有高层次的心理需要。10.具有辅导精神的班主任应具备以下特质:自我认识与接纳;乐观、积极、富有朝气;真诚关心学生;对人持有积极信念;在工作中获得价值感与满足;开放、有变革精神;有完整且幸福的个人生活。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第三部分 学科教学(小学语文)51. 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实现“知识本位”课程向“以人为本”课程的转变。5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实践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本然统一、水乳交融的关系,是不能也是无法分开的。5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54.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正是这样的课程: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培养品格,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55. 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总取向,为语文课程目标作了准确的定位,从爱语文、理解和运用语文、语言积累、语感、思维、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十个方面,陈述了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具体要素。56.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成分。在对语文理解运用的过程中,蕴含着人的思想情感、个性品质和社会文化背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语文的理解与运用这一核心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注意正确的价值引导,就能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正确取向。57.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二、三学段分别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为16001800、2500、3000个。59.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书写要求为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要求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60.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61. 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识字教育,具有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集中识字法的特点是突出字形规律;分散识字法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特点是边读书,边识字;字族文识字实验的倡导者们提倡先识字,后读书。6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低年段识字教材的编排共有五种,分别为认一认、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偏旁比较识字。“认一认”体现了苏教版教材“拼识同步,双线并进”的编排思想;“词串识字”是以韵文的形式安排的;“转转盘识字”,借助“转转盘”的形式,是为了揭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偏旁比较识字是按偏旁功能安排的。6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2年级要多认少写。”64.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6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6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一学段开始要求学生学习默读,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学生学习略读,从第三学段开始要求学生学习浏览。默读必须有一定的速度,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一、二、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要求分别为50、50、60篇(首),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对不同文体阅读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如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字,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67.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68.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评价精读,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6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知识教学力求精要有用。”70.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求第二、三学段课内习作训练每学年达到16次左右。在第三学段提出了“学写读书笔记”的要求。关于写话、习作中的“想象”各学段要求不一样,第一学段要求能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最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的要求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71.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提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72.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写作。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在学生的写作档案中,除了留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73.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在写作教学方面倡导“为自己写作”和“为不同读者写作”。 国内外写作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写作教学中是学习者和思想者。74. 我国当代习作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李吉林的“情境作文”、吴立岗的“素描作文 ”等。 75.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儿童在小学阶段要进行300次观察,在他的实验学校,他根据学生观察的实况汇编成长达300页的名为大自然的书的观察教材。76.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是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77.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78. 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统一的教材,是一种活化的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79.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对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体现了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中主动参与这一要素。第二学段要求“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体现了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中自主学习这一要素。第二学段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中乐于探究这一要素。第三学段要求“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体现了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中勤于动手这一要素。80. 目前,各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除了专题研究、参观考察、实践运用、课文延伸、应用设计之外,还有课外阅读活动。法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大多为校外活动。俄罗斯的课外阅读指导属于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科模式。81.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82.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成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83. 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即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学习艺术。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新课程中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显在学习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