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doc_第1页
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doc_第2页
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doc_第3页
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印发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稿时间:2010-8-12 10:00:00 阅读次数:727) 镇徒政规发20102号 关于印发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区各有关部门: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已经区政府十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三日 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促进城乡统筹与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苏政发200915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未满60周岁,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本区户籍的城乡居民。第三条 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筹资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与城乡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普遍参保,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第四条 新农保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新农保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区社会劳动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是新农保工作的具体经办机构,负责全区新农保基金的征缴、养老金的发放以及参保人员个人帐户管理等工作。区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对新农保基金的收支情况以及财政专户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统筹安排新农保业务和工作经费。 各镇(园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的参保工作,具体业务由镇(园区)劳动保障服务所明确工作人员在经办机构指导下办理具体业务。各社区、村民委员会应明确一名新农保协管员负责本社区、村的新农保工作。第五条 新农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得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第六条 新农保保费的征缴和经办业务所需工作人员,按照工作量核定人员编制,核编人员以及经办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支取。第七条 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条件的城乡居民,应及时到所在社区、村民委员会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由其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所为其建立个人参保档案,核发相关证卡。参保人员凭经办机构为其办理的银行卡,在规定时间内,到经办机构指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缴纳保险费,每年缴费一次。第八条 新农保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一)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设定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6个档次。参保人缴费有困难的,可适当降低缴费标准;自愿提高缴费标准的,最高不得超过基本缴费标准的3倍。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2010年基本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438元。区政府根据上级要求以及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当调整缴费标准,每年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基本缴费标准。(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一定的补助。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三)政府补贴。区政府对参保人参保缴费给予补贴,按基本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50元。降低缴费标准的,每降低100元补贴标准减少10元,最低补贴不低于30元;提高缴费标准的,每提高100元补贴标准提高10元,最高不超过150元。今后区政府根据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调整补贴标准。参保人员未按时缴费不得享受财政补贴。重度残疾人和被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享受低保待遇期间参保的,区政府按缴费100元标准为其缴纳全部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由区残联和民政局按程序予以审核确认。区政府建立新农保储备金制度,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死亡丧葬费及个人账户不足部分。第九条 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参保人员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其建立新农保个人账户、核发保险手册,建立新农保业务档案。第十条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其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每年结息一次。 第十一条 参保人员因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无能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其中断缴费前后的缴费年限累积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第十二条 享受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2010年12月31日前参加新农保的人员。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2、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3、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二)2010年12月31日后参加新农保的人员。1、年满60周岁;2、逐年正常足额缴费。缴费年限含参保人员服役期间的军龄以及转接折算的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第十三条 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一)基础养老金:1、按照不低于基本缴费标准参保缴费的人员,基础养老金按参保缴费的年限确定,标准如下:缴费年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满一年( 不足一年的缴费月数折算为年,下同),发给5元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低于80元补足到80元;缴费年满20年,不满25年的,每满一年发给6元基础养老金;缴费年满25年,不满30年的,每满一年发给7元基础养老金;缴费满30年的,每满一年发给8元基础养老金。2、按照低于基本缴费标准参保缴费或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人员,基础养老金按60元标准执行。(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除以139(老办法女55周岁领取人员计发系数为170)。第十四条 符合我区原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领取条件,按月领取养老补贴的城乡居民,从2010年 1 月起,按60元/人发放基础养老金,同时停发老年居民养老补贴;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及配偶应当参加新农保等社会养老保险。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满60周岁人员,未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待遇的,可选择本办法规定的缴费档次缴足15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第十五条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由区财政全额支付。区政府根据国家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以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第十六条 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或缴费期间死亡,由其直系亲属提出申请,经办机构发给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标准按同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类待遇标准10%确定。个人账户余额或储存额(不含政府补贴),有指定受益人的,发给指定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发给法定继承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第十七条 参保人员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时,由社区、村协管员将参保人员身份证及相关证件、资料提交各镇(园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由劳动保障服务所集中到区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换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证,养老金在规定到龄次月实行社会化发放。第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按镇徒政发200835号文件参保缴费人员,其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记入个人账户。第十九条 参保人员到达领取年龄,缴费年限不满15年可以补缴养老保险费,但累计不得超过15年。第二十条 新农保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具体转接办法另行制定。第二十一条 经办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存储、筹集、上解、预算、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要根据国家和省规定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审计管理制度。按实编制报送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和业务统计表,并接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二十二条 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单独记帐、核算,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做到收支两条线管理,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挪用、截留和侵占保险基金。第二十三条 经办机构及工作人员违反基金管理和使用规定,造成资金损失或严重影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或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四条 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社区)每年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区域内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及其亲属以隐瞒、伪造有关证件或采取其他手段多领、冒领养老金的,由区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追回多领、冒领的养老金,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第二十五条 经办机构要认真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建立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