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点桃花源记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6、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3、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陋室铭(刘禹锡 唐)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一、 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益: 副词,更。 2、 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亵:亲近而不庄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 二、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六、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补充说明: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理解背诵: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出自水经注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 素;白色。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 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绝 献:极 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6)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探讨:(1)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北朝 (1)写普通山川之美,清丽自然,浑然天趣,表露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2)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山水的相映、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3)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解释下列词语: 1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在是人间天堂。 三、简答: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窗户,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1、词义落英 才通人 俨然 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便要还家 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具言所闻 便扶向路 诣太守 遂迷 欣然规往 寻病终 无问津者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鸿儒 甚蕃 净植 亵玩焉 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生曾云 决眦 浑欲不胜簪 暮投 逾墙 一何苦 犹得备晨炊 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 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则素湍 回清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属引凄异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 未复有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翻译(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彼此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人断绝了来往。)(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把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5)莲,花之君子也:(莲,是花中的君子。)(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船都被阻绝了。)(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1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13)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诗文默写1、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无人问津)。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桃花源记中,描绘桃源环境自然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桃花源记中,描绘桃源社会环境宁静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6、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陋室铭中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陋室铭中,点明题旨(提挈全篇)的句子是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何陋之有)?9、爱莲说中,描写莲花优秀品格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0、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习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1、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14、望岳中成为千古传诵的惊人之语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从山小。)15、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6、杜甫的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7、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8、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9、答谢中书书中由描写静景转入描写动景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0、三峡中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1、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2、由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名句“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3、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成“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附:文体及写作知识。1、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时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记叙文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外貌,从而看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这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而了解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以写景状物为主的主叙文就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体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现的思想情感。因此,阅读记叙文就要注意它的写法,如人称、顺序、线索以及选材和剪裁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也经常运用,议论的作用是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抒情是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说明文(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八年级上语文专题默写复习卷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直接默写。1、问今是何世,_,_。2、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3、青林翠竹,_。4、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6、山重水复疑无路,_。7、_,家书抵万金。8、日暮乡关何处是,_。9、_,铁马冰河入梦来。10、挥手自兹去,_。11、好峰随处改,_。12、_,徙倚欲何依。13、气蒸云梦泽,_。14、晴川历历汉阳树,_。15、大道之行也,_,选贤与能,_.16、_,万物生光辉。二、理解性默写。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2、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3、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4、归园田居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6、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37、透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39、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2、游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美容师岗位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补修课《财务管理#》一平台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地铁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构建
- 职业健康检查培训
- 员工安全职责培训
- 幼儿教师职责培训
- 带教老师培训课件
- 转运老人协议书范本
- 运营服务类合同协议
- 迎合作协议书范本
- 赴远(2024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试题)
- 2025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家长法制安全教育
-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串讲讲义
- 儿童主任培训课件
- JBQGTGST9000控制器说明书
- UL2595标准中文版-2015电池驱动设备的要求中文版
- 初二英语语法填空浙江版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 烧伤治疗和护理
-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区块链技术应用》赛项样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