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习题集.doc_第1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习题集.doc_第2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习题集.doc_第3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习题集.doc_第4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习题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习题集第二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一、选择题:1、在机械损失中,占比例最大的的是_D_。A.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 B.排气损失 C.进气损失 D.摩擦损失 2、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循环有效功称之为_A_。A.升功率 B.有效热效率 C.有效扭矩 D.平均有效压力 3、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_A_。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 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4、发动机的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燃油发出的热量Q1的比值称之为_B_。A.有效燃油消耗率 B.有效热效率 C.有效扭矩 D.平均有效压力 5、关于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B_。.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指示指标是考虑到机械损失的指标。.有效指标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D.有效指标用来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6、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每循环做的指示功称为_A_。A.平均指示压力 B.循环指示功 C.有效功率 D.平均有效压力 7、评价发动机经济性的指标是_D_。A.平均有效压力 B.有效扭矩 C.有效功率 D.有效热效率 8、评价发动机动力性的指标是_D_。A.有效燃油消耗率 B.有效热效率 C.每小时的油耗量 D.平均有效压力 9、发动机负荷一定,当转速增加时,则_A_。A.机械效率下降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下降 C.指示功率增加 D.平均指示压力增加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选择题:1、发动机的整个换气过程约占曲轴转角的_D_CA。.180270 .300360 .340400 .410480 2、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A_。.强制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大于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进排气重叠的目的是清除残余废气,增加进气。.进气门滞后关闭的目的是利用气流的惯性进气。D.高速内燃机的进气滞后角较大。3、在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中,若膨胀损失为w,推出损失为x,进气损失为y,则发动机的换气损失为_A_。.x+y+w .x+y .x+yw.wxy 4、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泵气损失描述正确的是_B_。.泵气损失等于进气损失加进气损失。.泵气损失属于机械损失。.泵气损失大于换气损失。D.泵气损失等于膨胀损失、推出损失和进气损失之和。 5、在配气相位中对v(充气效率)影响最大的是_B_。.排气滞后角 .进气滞后角 .进排气重叠角 .进气提前角 6、在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大部分的废气是在_A_阶段排出气缸的。A.自由排气 B.强制排气 C.扫气 D.惯性进气 7、随着发动机排气提前角的增大,会使_D_A.泵气损失增加 B.热效率增加 C.推出损失增加 D.膨胀损失增加二、简答题: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有哪些?答:1.减少进气系统能够的流动损失;2.减小对新鲜充量的加热;3.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4.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第四章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一、选择题:1、关于发动机增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B_A.提高了内燃机机械效率; B.减小了内燃机的机械负荷C.增加了内燃机的热负荷 D.提高了内燃机的指示热效率 2、增压压比在1.62.5范围的增压属于_B_.低增压 .中增压 .高增压.超高增压 3、提高发动机功率最有效的途径是_C_.改变气缸结构参数 .提高转速 .提高平均有效压力 .提高压缩比 4、利用气体质点和压力波的反射特性,使排气和进气之间进行直接的能量交换,以增大进气密度。这种增压方法称为_B_.废弃涡轮增压 .气波增压 .谐波增压 .机械增压 二、简答题:(1)增压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1.机械增压系统;2.废气涡轮增压系统;3.符合增压系统;4.气波增压系统。(2)什么是喘振现象?产生喘振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喘振现象:压气机中,当空气流量(mk)减小到某一值后,气流发生强留脉动,压气机工作不稳的现象。喘振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压气机工作轮叶片及扩压叶片局部区域气流发生周期性的严重分离现象所引起的。(3)简述增压系统的选择原则。答:低增压时选择脉冲系统,高增压时选用恒压系统。车用发动机均选用脉冲增压系统,这是因为车用发动机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工作,对转矩特性和加速性能等要求较高。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热化学一、选择题:1、汽油的牌号是根据_D_确定的。A.抗暴性 B.蒸发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 2、柴油机的牌号是根据_A_确定的。A.凝点 B.浊点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 3、评价汽油蒸发性的指标是_C_A.沸点 B.低热值 C.蒸气压 D.蒸发温度 4、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_D_A.抗暴性 B.蒸发性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 5、评价柴油着火性的指标是_C_A.凝点 B.蒸发性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 6、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0.850.95的混合气成为_A_.功率混合气 .过浓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过稀混合气 7、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1.051.15的混合气成为_C_.功率混合气 .过浓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过稀混合气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一、选择题:1、提高柴油机的压缩比,会使柴油机_D_.工作粗暴 .降低机械磨损 .压力升高率增加 D.热效率提高 2、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率最快的是_B_.滞燃期 .速燃期 .缓燃期 D.后燃期3、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量最多的是_C_.滞燃期 .速燃期 .缓燃期 D.后燃期 4、柴油机燃烧室中,混合气形成以油膜蒸发混合为主的燃烧室是_B_。A.形 B.球形 C.浅盆形 D.预燃室式 5、柴油机燃烧室中,需要产生较强进气涡流的燃烧室是_B_A.涡流室室B.球形C.浅盆形D.预燃室式 6、柴油机比汽油机经济性好的主要原因是_A_A.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 B.柴油机机械效率高;C.柴油机转速低; D.柴油机功率大。7、柴油机燃烧的最高温度点出现在_B_.滞燃期 .缓燃期 .速燃期 .后燃期 8、柴油的十六烷值高,则柴油机的_B_.起动性差 .滞燃期短 .工作粗暴 D.着火能力差9、当发动机燃料的自燃温度增加时,_D_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B.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C.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10、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喷油主要是在_C_.滞燃期 .缓燃期 .速燃期 .后燃期 二、填空题:(1)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有_空间雾化混合_和_油膜蒸发混合_两种。(2)油束本身的特性可用_喷雾锥角_、_射程_和_雾化质量_来说明。三、简答题:(1)简述柴油机的四个燃烧过程?答:1.着火延迟阶段(滞燃期);2.速燃期;3.缓燃期;4.后燃期(2)简述柴油机比较合适的放热规律。答:燃烧先缓后急,即开始放热要适中,满足运转软和的要求;随后燃烧要加快,使燃料尽量在上止点附近燃烧。(3)简述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答:燃料性质、负荷、转速、供油提前角第七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方法可减少爆燃_C_A.提高压缩比 B.降低转速 C.加快火焰速度 D.增加点火提前角 2、对于汽油机来说,最佳点火提前角如下变化,正确的是_D_。.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不变。.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 .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3、汽油机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_B_范围内最容易发生爆燃。. 0.750.85 . 0.850.95 . 0.951.05 . 1.051.15 4、下列哪一种方法会增加爆燃程度_A_A.减小气缸直径 B.提高混合气紊流 C.提高压缩比 D.减小点火提前角 5、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过小会导致_A_。A.发动机过热 B.爆震倾向增加 C.后燃减少 D.排温降低 6、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过大会导致_A_。A.发动机过热 B.爆震倾向减小 C.后燃增加 D.排温降低 7、当发动机转速不变,负荷增大时_A_。A.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基本不变,柴油机减小B.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柴油机基本不变C.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基本不变,柴油机增加 D.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柴油机增加 8、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量最多的是在_C_。. 滞燃期 . 缓燃期 . 速燃期 . 后燃期 9、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最高压力出现在_C_.滞燃期 .缓燃期 .速燃期 .后燃期 二、填空题:(1)常用典型的燃烧室有:_浴盆形燃烧室_、_楔形燃烧室_和_半球形燃烧室_。(2)_不规则燃烧_是描述汽油机在稳定正常运转时,存在的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和各缸之间的燃烧差异。三、简答题:(1)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答:1.着火延迟期;2.明显燃烧期;3.后燃期。(2)简述表面点火和爆燃的区别。答:表面点火和爆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不正常燃烧现象,爆燃是在电火花点火以后终燃混合气的自燃现象,而表面点火则是炽热物点燃混合气所致。第八章发动机特性一、选择题:1、关于汽油发动机负荷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D_A.汽油机负荷不变,经济性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负荷特性B.负荷50左右时,耗油率曲线位置最低C.随负荷的增加,充气效率下降D.大负荷时,会造成燃烧不完全,使热效率下降 2、关于汽油发动机外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_B_A.节气门开度最大时发动机的速度特性称为汽油机外特性B.对汽油机扭矩影响最大的是机械效率C.代表内燃机在某一转速下的最高动力性能D.汽油机标定工况是外特性曲线的最大功率和所对应的转速 3、发动机的工况是由_A_决定的。.转速 .负荷 .功率 .转速与负荷 4、汽车发动机的工况属于_A_.点工况 .面工况 .线工况 .点工况和线工况 5、汽油机保持某一转速不变,逐步改变节气门开度,则_A_.充气效率减小 .机械效率增加 .热效率减小.燃油消耗率增加 6、转速不变时,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称为发动机的_A_.速度特性 .负荷特性 .万有特性 .调速特性 7、发动机的燃油供给调节机构位置一定时,其性能指标随转速而变化的关系称为发动机的_A_.速度特性 B.荷特性 .万有特性 .调速特性8、汽油机保持负荷不变,当转速增加时,则_B_。.充气效率增加 . 机械效率减小 . 热效率减小. 燃油消耗率增加二、填空题:(1)转矩特性的两个重要系数是:_转矩储备系数_和_转速储备系数_。(2)发动机的性能特性包括:_负荷特性_、_速度特性_、_万有特性_和_空转特性_等。三、简答题:(1)什么是汽油机的外特性?答:节气门全开时所测得的速度特性。第九章 发动机的排放与噪声一、填空题:(1)发动机中主要的有害气体是_一氧化碳(CO)_、_碳氢化合物(HC)_和_氮氧化合物(NOx)_。二、简答题;(1)汽油机的机内净化技术有那些?答:1.推迟点火时间(点火提前角);2.废气再循环;3.燃烧系统优化设计;4.提高点火能量;5.电控汽油喷射技术(EFI)。第十章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一、填空题:(1)可变进气管有_共振式进气管_和_带谐振腔的进气管_两种类型。(2)汽油机电控电子点火系统对_点火提前角_、_通电时间_和_爆燃_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二、简答题:(1)简述什么是分层给气燃烧?答:指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成分分布,即在火花塞附近形成具有良好着火条件的较浓的可燃混合气,其空燃比A/F=1214,保证形成火焰中心,并由此向外传播。而在燃烧室的大部分空间具有较稀的混合气,在二者之间,为了有利于火焰传播,混合气从火花塞开始从浓到稀逐步过渡。(2)简述汽油机喷射供给系统的优点。答:1.可以对混合气空燃比进行精确控制,使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2.减少进气阻力;3.有效控制爆燃;4.保证各缸混合比的均匀性问题比较容易解决;5.发动机冷启动性能和加速性能良好,过渡圆滑。第十一章 发动机试验一、填空题:(1)发动机试验的种类有_常规试验_和_单项专题性研究试验_。汽车发动机原理习题集第1章 发动机的性能一、解释术语1、指示热效率2、压缩比3、燃油消耗率4、平均有效压力5、有效燃料消耗率6、升功率7、有效扭矩8、平均指示压力9、示功图二、选择题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2、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3、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4、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5、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6、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7、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8、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9、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10、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11、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12、汽油机实际循环近似于下列理论循环的 (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13、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范围为 ( )A、4 7 B、7 11C、11 15 D、15 2214、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近似于下列理论循环的 (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15、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 ( )A、做功行程结束 B、排气行程终了C、压缩行程初期 D、进气行程中期16、自然吸气柴油机的压缩比范围为 ( )A、8 16 B、10 18C、12 20 D、14 2217、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设燃烧是加热过程,其假设前提是 ( )A、温度不变 B、工质不变C、压力不变 D、容积不变三、填空题1、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循环所做的有用功,该图称为_。2、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_过程。3、四冲程发动机的四个冲程为:进气冲程、_、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_、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4、一个实际循环中,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称为_。5、升功率用来衡量发动机_利用的有效程度。6、同样排量的两种汽油机,其功率大小可能并不相同,说明强化程度和技术先进程度不同,衡量指标是 _ 。7、具有相同标定功率的两种柴油机,如果其干质量不同,说明材料利用程度和技术先进程度不同,衡量指标是 _ 。四、判断题1、比质量是指发动机的干质量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 2、升功率是指发动机的标定功率与其质量之比。 五、简答题1、解释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的联系和区别。2、什么是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它由哪些损失组成? 3、发动机的指示指标有何作用?六、综述题1、简述机械损失的组成及影响机械损失的因素。2、讨论发动机实际循环和理论循环的差异。七、计算题1、测量得到某柴油机的有效功率Pe 130 ( kW ),每小时消耗柴油量B 35 ( kg / h ),求该柴油机的有效燃料消耗率 be 。2、某汽油机在转速n 5000 ( r / min )时,测量出其有效功率Pe 120 ( kW ),求该汽油机的有效扭矩Teq。第2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解释术语1、配气相位2、气门重叠3、充气效率4、可变技术5、残余废气系数二、选择题1、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指 ( )A、进气过程 B、排气过程C、进排气过程 D、气门开启时期2、发动机的换气损失是指 ( )A、进气损失 B、排气损失C、进排气损失 D、机械损失3、为了评价发动机进、排气过程中所消耗的有用功,引入的参数是 ( )A、泵气损失 B、传热损失C、流动损失 D、机械损失4、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存在气门叠开现象的原因是 ( )A、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早开 B、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早开C、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 D、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晚关5、充量系数用于评价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 ( )A、机械效率 B、流动效率C、换气效率 D、容积效率6、为了利用气流的运动惯性,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以后,才关闭气门。从上止点到气门完全关闭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 ( )A、排气提前角 B、进气提前角C、排气迟闭角 D、进气迟闭角7、在发动机超临界排气阶段,排气流动速度 ( )A、低于音速 B、等于音速C、高于音速 D、亚音速8、为了增加流通面积,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之前,就开启气门。从气门开始打开到上止点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 ( )A、排气提前角 B、进气提前角C、排气迟闭角 D、进气迟闭角9、在发动机强制排气阶段,排气流动速度 ( )A、低于音速 B、等于音速C、高于音速 D、和音速无关10、为了利用气流的运动惯性,在活塞运动到下止点以后,才关闭气门。从下止点到气门完全关闭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 ( )A、排气提前角 B、进气提前角C、排气迟闭角 D、进气迟闭角11、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评价参数有( )。A、机械效率 B、热效率C、进气马赫数 D、充量系数12、从发动机是能量转换装置角度,发动机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评价参数也包括 ( )A、燃烧损失 B、传热损失C、换气损失 D、机械损失三、填空题1、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指标主要是 和 。2、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称为 ,排气损失包括 和 。3、一般将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分作自由排气、_、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将进、排气门开关角度以及相对上、下止点的位置画出所得到的图称为_。4、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指_。5、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角度中,_ 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最大。四、判断题1、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定时中,排气提前角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最大。 2、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期,称为强制排气阶段。 3、在超临界排气期间,排出的废气量由缸内和排气管内的压力差来决定。 4、排气终了时,排气管内废气压力高,说明残余废气密度大,残余废气系数上升。 5、充量系数总是小于1的。 6、发动机进气终了的温度Ta低于进气状态温度Ts 。 五、简答题1、用什么参数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所消耗的功?为什么?2、从哪些方面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完善程度?为什么?3、何谓气门叠开?增压发动机为何可以有较大的气门叠开角?4、引起工质进气终了温度Ta高于进气状态温度Ts的原因是什么?5、分析发动机进、排气门提前开启和迟后关闭的原因。2、泵气损失的含义是什么?与换气损失有何不同?六、综述题1、充气效率的定义是什么?试述影响发动机充气效率的主要因素。七、分析题1、提高充气效率的技术措施有哪些?2、请讨论减少换气损失的措施。第3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一、解释术语1、燃烧速度2、火焰速度3、汽油机滞燃期4、着火延迟5、过量空气系数6、空燃比二、选择题1、汽油机爆震燃烧的根本原因是远端混合气 ( )A、被过热表面点燃 B、因温度过高自燃C、受火焰传播燃烧 D、由已燃气体点燃2、汽油机出现表面点火的原因中包括 ( )A、压力过高 B、清除水垢C、浓度过高 D、积炭过多3、提高汽油机的压缩比,要相应提高所使用汽油的 ( )A、热值 B、点火能量C、辛烷值 D、馏程4、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是 ( )A、温度传播过程 B、压力传播过程C、热量传播过程 D、火焰传播过程5、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人为地分为 ( )A、5个阶段 B、4个阶段C、3个阶段 D、2个阶段6、汽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为便于燃料蒸汽向空气扩散混合,采用的措施是 ( )A、加热 B、雾化C、蒸发 D、加压7、属于汽油机燃烧特点的是下面列出的 ( )A、空气过量 B、有时缺氧C、扩散燃烧 D、混合气不均匀8、汽油机的火焰速度是 ( )A、燃烧速度 B、火焰锋面移动速度C、扩散速度 D、气流运动速度9、提高压缩比使汽油机的爆震倾向加大,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小喷油提前角 B、减小点火提前角C、加大喷油提前角 D、加大点火提前角10、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 ( )A、温度升高率 B、最大压力出现时刻C、最高温度 D、压力升高时刻11、下列措施中,不能够消除汽油机爆震的是 ( )A、增大点火提前角 B、推迟点火提前角C、加强冷却 D、选用高牌号的汽油1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对理论空燃比进行反馈控制的是 ( )A、空气流量传感器 B、压力调节器C、电源电压 D、氧传感器13、汽油机的不规则燃烧包括 ( )A、爆燃 B、早燃C、自燃 D、燃烧的循环变动14、早燃发生在火花塞点火 ( )A、之后出现 B、同时出现C、之前出现 D、不规则时出现15、汽油机用功率混合比的混合气工作时,燃烧速度最快,功率也最大。功率混合比是指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fa为 ( )A、0.75 0.85 B、0.85 0.95C、0.95 1.05 D、1.05 1.1516、下列汽油机燃烧室中,属于分层给气燃烧室的是 ( )A、多球形燃烧室 B、火球高压缩比燃烧室C、浴盆形燃烧室 D、德士古燃烧系统TCCS燃烧室17、从改善各缸混合气分配的均匀性考虑,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宜采用 ( )A、单点喷射 B、同时喷射C、分组喷射 D、顺序喷射18、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衡量发动机工作平稳性的是 ( )A、温度升高率 B、压力升高率C、最高温度 D、最大压力19、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数量是汽油机的 ( )A、火焰速度 B、点火速度C、燃烧速度 D、运动速度20一般说来,提高汽油机的压缩比,要相应提高所使用汽油的 ( )A、热值 B、点火能量C、辛烷值 D、馏程21、汽油的辛烷值反映其 ( )A、着火性能 B、抗爆性能C、安全性能 D、点火性能22、对于汽油,化学当量的空燃比A / F为 ( )A、15.7 B、14.1C、14.8 D、13.9 23、1kg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 ( )A、放热率 B、高热值C、低热值 D、热值三、填空题1、根据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气缸压力变化的特点,可以将汽油机燃烧过程分为 、 和 三个阶段。2、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 和 两种。3、压缩比是发动机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但高压缩比会给汽油机增加 的趋势。4、汽油机燃烧室基本要求是 、 、 和 。5、对液态燃料,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 和 。6、燃油的雾化是指燃油被粉碎分散为 的过程。7、发动机转速增加时,应该相应地_点火提前角。8、在汽油机上调节负荷是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来调节进入气缸_的多少。负荷调节方式是_调节。9、汽油机负荷减小时,气缸内的温度、压力降低,爆燃倾向_。10、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是指从发出电火花到_间的曲轴转角。11、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 。四、判断题1、汽油机在怠速工作时,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变差。 2、汽油机着火不受混合气浓度的影响,只要点火能量足够高,就能保证着火。 3、火花塞电极的间隙与点火能量没有关系。 4、凡是能使燃烧室温度和压力升高以及促使积炭等炽热点形成的一切因素,都能使表面点火倾向加大。 5、分层给气燃烧主要是为了解决汽油机经济性和排气污染问题。 6、国产汽油是以辛烷值来标号的。 7、催化裂化汽油的抗爆性能好,常用作高级汽油。 8、汽油是挥发性好而又易自燃的燃料。 五、简答题1、什么是汽油机的正常燃烧过程?2、爆震燃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试述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燃烧的影响。4、汽油机燃烧室设计时一般应注意哪几个原则?六、综述题1、请说明汽油机不规则燃烧的原因。2、试述点火提前角对汽油机燃烧的影响?3、为什么柴油机的压缩比通常比汽油机高?4、为何汽油机在低负荷运转时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均会下降?七、分析题1、汽油机发生爆燃时有何外部特征?产生爆燃的机理是什么?影响爆燃的因素有哪些?第4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一、解释术语1、喷油泵速度特性2、供油提前角3、喷油提前角4、滞燃期*5、喷油延迟6、缓燃期7、喷油规律8、着火方式二、选择题1、柱塞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 ( )A、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 B、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C、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 D、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2、使用柱塞式喷油泵的柴油机发生“飞车”的根本原因是 ( )A、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 B、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C、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 D、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3、使用柱塞式喷油泵的柴油机出现不正常喷射的各种原因中包括 ( )A、高压油管过短 B、油管壁面过厚C、喷油压力过高 D、发动机转速过高4、柴油机间接喷射式燃烧室类型中包括下面列出的 ( )A、半开式燃烧室 B、开式燃烧室C、统一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5、传统柴油机的喷油时刻与供油时刻的关系是 ( )A、同步 B、提前C、滞后 D、没有联系6、表示柴油机的供油始点用 ( )A、喷油提前角 B、供油提前角C、雾化提前角 D、着火提前角7、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 ( )A、温度升高率 B、最大压力C、最高温度 D、压力升高时刻8、柴油机的理想喷油规律是 ( )A、均匀喷油 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 D、先快后慢再快9、属于柴油机燃烧特点的是下面列出的 ( )A、缺氧 B、空气过量C、火焰传播 D、混合气预先形成10、柴油机扩散燃烧时,与燃料燃烧和燃料向空气扩散同步进行的现象是燃料 ( )A、喷射 B、凝结C、蒸发 D、雾化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