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课题名称:我国典籍翻译与中华文化传播中的战略研究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中国典籍翻译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十六至十七世纪:该时期中国典籍翻译处于初始阶段,译者以西方传教士为主。1590年,高母羡将明心宝鉴翻译成了西班牙文,这是中国文学典籍译成欧洲文字的开始。此外,利玛窦、金尼阁、马若瑟、郭纳爵和柏应理等都为中国典籍翻译及文化传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十八至十九世纪:该时期中国典籍翻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译介仍以西方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为主导,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译本,也出现了一批极富成就的译者,如理雅各、顾赛芬、亚瑟韦利、戴维霍克斯、闵福德和翟理斯等。国内具代表性的译者有辜鸿铭和苏曼殊等。二十至二十一世纪:该时期中国典籍翻译打破了欧洲的主导地位,出现了中、外并进的局面,美国的中国典籍翻译起步并得到较快发展。国外代表性的译者有德国的卫礼贤和美国的宇文所安。在国内,早期贡献较大的有林语堂、贺敬瞻、林文庆、刘师舜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典籍翻译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始了由政府引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译介,如大中华文库的编写等。出现了一批颇有成就的翻译家,如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许渊冲、汪榕培、王宏印、蒋坚松、许均、何其莘、仲伟合、李正栓等。近十年来,国内还成立了典籍英译的科研机构和协会,如“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典籍英译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典籍英译研究所”等。中国典籍翻译成果颇丰,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读者群体的时代变迁,存在的问题也逐步突显,集中体现在:绝大多数译本年代久远,不能充分满足现代读者群的需求。译本大多以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人为潜在读者,忽略了读者群体年龄结构、知识背景等的差异。绝大多数译本重在“翻译”本身,并没有充分调研多元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中国典籍的接受形式。本研究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将典籍翻译与读者接受和国际形势相结合,力求研究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研究意义中国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典籍翻译一直是我国文学翻译领域的弱项,不利于民族文化传承、交流与发展。在党和国家文化发展大政方针的指引下,依托当今汉语国际传播的有利背景,通过中国典籍翻译研究来探讨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国典籍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使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为更多的人所分享,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价值的核心;本课题紧扣时代背景与读者群,较为具体地研究中国典籍翻译及其传播的有效范式,能为日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路线提供实际有用的参考;本研究致力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缓解海外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与滞后的典籍译介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摆脱交流“逆差”。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主要内容本课题立足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以中国文史典籍翻译为突破点,分析如何通过典籍翻译来寻找文化传播的有效路线。将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探讨:1. 当前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矛盾。 中国文化传播需求分析(孔子学院的拓展和中外交流的增强,海外对中国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文化传播现状总结(中外文化交流长期“逆差”,短时期内无法满足大量增加的文化传播需求);中国文化传播矛盾根源(日益增长的中国文化传播需求与相对落后的文化输出现状)。2. 中国典籍翻译现状与问题。绝大多数译本年代久远,不能充分满足现代读者群的需求;译本大多以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人为潜在读者,忽略了读者群体年龄结构、知识背景等的差异;绝大多数译本重在“翻译”本身,并没有充分调研多元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中国典籍的接受形式。3. 中国典籍译本及其文化传播历史与现状。中国典籍译本考察(调查总结目前的典籍译本状况);中国典籍译本外国读者接受状况(通过译本抽样和读者问卷调查,了解典籍过去和现在的接受);中国典籍译本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双重角色(分析典籍译本在中国文化传播中扮演的促进和阻碍双重角色及其根本原因)。4. 中国文化传播的典籍翻译之道。经典中的经典(从文史典籍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案例分析);读者的审判(以调研为依据,从译者、语言、形式等多方面总结输入国读者对译本的接受,分析翻译与传播的“成”与“败”);“博弈”中的平衡(典籍富含文化,文化本身带有价值观,交流即是“博弈”。研究如何从国际关系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避免传播冲突、寻找融合与平衡)。5. 典籍翻译的文化传播路线设计。将文本、译者和译本形成一个循环整体,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选择与可能结果;将译本与读者形成一个相互关联体,分析译本对读者的文化传播以及读者对译本所传文化的接受与反馈;将文本、译者、译本和读者置于国际文化大环境,分析环境的影响与作用力;综合以上结果,总结规律与路线。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 基本思路:本研究以典籍翻译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战略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典籍翻译”和“文化传播”两个关键词为基本线索,重点研究在中国文化传播需求大量增加的历史背景下如何通过典籍翻译来找寻有效的文化传播路线。2. 研究方法:运用跨学科研究法整合本课题所涉及的多学科理论,寻找它们之间的交叉点;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需求以及对现有典籍译本的接受情况;运用对比分析法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各自特点与相互异同背后的原因;运用个案分析法具体剖析典型译本及其传播状况。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对中国典籍翻译的研究,找到一条有利于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且外国读者较易接受的、有效的文化传播路线。2. 难点:如何从浩瀚渊博的中国典籍中甄选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及其译本。如何找到有效途径来完成本研究所需的大量海外调研。基本观点及创新之处: 1. 基本观点:中国文化传播应建立在了解世界对中国文化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弄清什么样的文化受欢迎,以何种形式能被接受,如何最大程度避免文化冲突等。中国典籍的翻译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年龄阶层读者的需求,译本应该多样化。中国典籍翻译与文化传播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考虑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读者群体的动态变化。2. 创新之处:突破对单个典籍文本的翻译研究,从文化走出去战略出发,探讨典籍翻译的文化传播路线超越过去文化传播的单向性,以读者接受为中心,形成输出与接受的双向互动研究。三、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1. 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申请人:近五年来,课题申请人一直致力于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已在权威和CSSCI核心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在学术核心期刊及其他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论文:(1)孟子及其英译; (2)圣经语言情态的人际意义解读;(3)孟子英译方法解读全译与变译;(4)孟子称谓翻译中人际功能的丢失与非等值重构;(5) 英汉省略形式对比及其文化内涵探析;(6)圣经语言语气的人际功能解读;(7) 隐喻的人际功能研究; (8) 语境对指示语的意义推导。 参加者:专著:中国近代翻译家研究。论文:(1)ICM视域下语义省略的认知解读; (2)论阐释学观照下的一种主体性介入; (3)林纾翻译研究:基于Fairclough话语分析框架; (4)从翻译文化派角度看林纾小说翻译; (5)从翻译规范理论看Uncle Toms Cabin的两个汉译本。2. 主要参考文献1Bassnet, Susan & A.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Bassnet, Susan & A.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3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Herrera, L. M. & sa Wedin. Re-thinking Bilingualism: Challenges of Multilingualism and Communication in Classroom Settings J.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Volume 23. Routledge, 2010(3).5Nida, E.A. Language, C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梁平别墅铝扣板施工方案(3篇)
- 和老人谈话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冰蓄冷施工方案(3篇)
- 走廊通风排烟施工方案(3篇)
- 医学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点及答案
-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心理学选择题目及答案
- 心动信号测试题目及答案
- 小组成员题目大全及答案
-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内容
- 针灸学练习题库含答案
- 健身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悟空识字1-300(带拼音)-可打印
- 小学与初中科学课程衔接策略
- (完整版)西门子ARCADICOrbic3D三维C型臂培训
- 检验科免疫室工作制度
- 《智能感知技术》课件
- 2024版酷家乐课件
- 税务停业申请书
- 班组长一日工作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