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卷烟制丝分组加工工艺特点及质量控制要点研究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近年来烟草企业中的制丝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制丝分组加工工艺作为对中式卷烟中业已形成的加工工艺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继承,它丰富与发展了中式卷烟中的加工工艺,提高了卷烟的产品质量。文章通过对制丝分组加工工艺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其工艺优势,并就如何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对其控制要点进行了剖析与总结。关键词:卷烟工艺;制丝;分组加工;质量控制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随着制丝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各企业针对叶组配方原料情况对分组加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分组加工,最大限度地保留烟叶固有的优良品质,有效去除原料本身的不良因素,充分发挥原料的使用价值。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体会,就制丝分组加工的工艺特点及质量控制要点作如下分析与探讨:1 制丝生产工艺概述1.1 传统制丝工艺传统的卷烟企业制丝线一般流程见图1。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这种传统的生产线给卷烟新产品的开发、制丝工艺的技术完善等带来了很多限制。卷烟企业在生产线工艺布局中更多地采用串联、并联、绕过、返回等方式组成工段,进而相互衔接形成产品加工能力,尽可能地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组加工生产。分组加工生产首先以差异化工艺技术为基础,确定分组加工工艺路线,然后据此进行设备配置、过程控制柔性化。1.2 分组加工制丝工艺图2为某厂根据本企业品牌生产情况,按照分组加工生产要求进行设备布局的制叶丝生产线简化示意图。经过设备配置,通过路径1、路径2、烘叶丝1、烘叶丝2便形成4条工艺路径。不同品质的烟叶,根据分组加工,经过不同工艺路径,以期使其得到充分加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另外,控制单元参数合理匹配,工艺过程控制柔性化。2 制丝分组加工工艺特点2.1 工艺阶段的划分制丝处理线分为6个工序段,分别为片烟处理段、叶丝处理段、梗处理和梗丝处理段、配比加香段、烟丝贮存段以及送丝段。每个段设置plc及相应的器件,对各段分别实行控制。每个工序段有不同的工艺任务,如:片烟处理段主要实现片烟切片、回潮、松散、加料、提高水分和温度、贮叶等功能。叶丝处理段主要实现贮叶、切丝、膨胀、干燥、冷却定型等功能。送丝段主要实现烟丝的出料。2.2 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主要包括:片烟处理段制可控制工艺参数是物料水分、温度、过程加水量、蒸汽施加量、滚筒筒体转速、热风温度、热风风量、排潮量。叶丝干燥段主要控制工序是叶丝干燥工序,可控制工艺参数筒体转速、筒体温度、蒸汽压力、热风温度、热风风量、排潮量、物料水分;热风温度、热风风速、蒸汽流量、物料水分。配比加香段可控制工艺参数是掺配比例、掺配精度、加香精度等。2.3 加工工艺的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针对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不同的工艺处理措施分别进行加工,这样,不仅可以稳定和提高高档烟叶在配方中的作用,而且可以降低和减轻低次烟叶的刺激性和杂气,改善其吸味品质,提高低次烟叶的使用价值,使配方中各等级烟叶完美结合、协调统一,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达到降焦减害的目的。3 卷烟制丝加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分析3.1 对切片回潮的控制自从直接滚筒回潮法的叶片连续回潮技术出现后,就迅速替代真空回潮法这种老式间歇式处理工艺,因为连续性、产量大、工艺过程简练的优点较为突出,已被世界许多先进的卷烟厂采用,并成为标准烟叶回潮工艺。目前,多数烟草企业多采用解包切片设备与直接回潮筒的工艺组合进行生产,解包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运行可靠,部分解包机还附带片烟纸箱回收系统,降低劳动强度。缺点是生产环境较差、粉尘多。切片机的切割作业非常轻柔,产生的造碎很少,利于叶片的松散和回潮。切片机的工作参数对于回潮后的叶片结构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下游工序产生和积累的消耗程度。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使用横切切片机,可以实现在线配方控制。3.2 对加料工序均匀性和工艺条件的控制近年来,为了适应中式卷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烟叶原料使用价值,国内卷烟生产企业开展了特色工艺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的烟叶原料,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不同的加料工艺处理的精细化加工工艺模式,这就对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关键工序之一的加料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滚筒式在线加料技术,存在着施加料液不均匀、施加精度稳定性差、对烟草物料的损耗大、不能快速响应生产切换等因素。目前,国内外许多烟草研究机构和卷烟企业的研究人员都致力于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揭示卷烟制丝过程中烟草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烟草制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同工艺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卷烟配方和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3.3 对在线膨胀烘丝参数的控制烟草膨胀工艺已成为卷烟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流干燥是一种连续式高效固体流态化的干燥方法,气流干燥也称瞬间干燥,是使加热介质(既是载热体也是载湿体,如空气)与待干燥的固体物料直接接触的过程。物料悬浮于气流中,加热介质以对流传热方式将热量传给物料,使物料中的部分水分汽化,从而获得一定湿含量的固体产品。对在线膨胀烘丝参数的控制,目前,国内部分烟草企业引进了英国制造的hxd系统,该系统可提高叶丝的填充值,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4 对梗丝处理的控制梗丝是制丝工艺中广泛应用的辅助烟丝,烟梗约占烟叶重量的25%,科学地对烟梗进行加料处理,提高梗丝在卷烟配方中的利用率,可以降焦降害、降低成本。各种梗丝加工新技术的出现,为烟草企业合理规划梗处理工艺布局,提供了宽泛的选择余地。不过从生产实践来看,采用什么样的处理工艺对烟梗化学组成成分的影响不大。目前,烟草企业较多采用水洗梗和蒸梗两种浸梗方式,也有部分采用两种结合的方式,但很难评价这两种方式的优劣。3.5 环境因素对烟丝的影响由于烟草本身结构的特点,气候环境因素对烟草加工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温度、湿度对烟丝填充值的影响尤为突出,而气候环境又是左右温湿度的重要原因。烟丝对温度、湿度的敏感性,影响烟草在加工过程中的耐加工性、消耗程度、部分物理指标(如整丝率、填充值等)和内在质量(如香气质、香气量、刺激、余味等)。这种敏感性甚至还影响到烟草醇化的过程,因此对工艺标准的要求也更为精细。4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企业对卷烟制丝工艺的理解和应用都有所出入。制丝线分组加工工艺的深入研究、应用和发展将不断促进我国烟草行业工艺技术的进步。随着卷烟制丝工艺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制丝工艺设计和技术指标的设定会更加科学和完善。参考文献:1武怡,曾晓鹰等.卷烟叶组配方分组研究j.云南烟草,2005(11).2潘高伟.加料工序的不同工艺条件对烟草香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2).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 silk making process in the tobacco companies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silk packet processing technology a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for chinese cigarettes have been the key technology and core technology, which enrich and develop chinese cigarette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of cigarett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ilk making packet processings features, the article describes its technology adv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摄影社团课件
- 摄影灯光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摄影审美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水产养殖技术试题及答案
- 摄像头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搭配衣服公开课课件
- 搭配中的学问吴正宪课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印花税
- 2025版本的汽车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打破光合极限:人工叶绿体工厂如何让作物产能飙升500%
- 送达地址确认书(完整版)
- 四川滑雪场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案文本含个方案 知名设计院
- 日立电梯常用零配件价格清单
- 单位人事证明(共7篇)
- 水泵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 保密管理-公司涉密人员保密自查表
- 日常安全检查记录
- 速成意大利语(上)
-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设计计算表格
- Q∕SY 1535-2012 海底管道混凝土配重层技术规范
- T∕CADERM 2002-2018 胸痛中心(基层版)建设与评估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