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國民義務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準則主筆: 田光復研究執筆群謝立信,李正三,周淑美潘偉華,劉雲英,陳文輝1998 /10/1壹、前言一個階段性完備的義務教育,自來就是從七歲至二十歲,之後,學習者乃具備行使公民權身份的教育。這必然是十二、三年之國家教育,而不應簡化為九年,半成品之國民教育。然而,在步入廿一世紀偉大時代之前一刻,衡量我國目前國情,在國民教育法限制之下,考慮九年一貫國民教育之改革堪可稱為穩健中求進步之教改策略。唯來臨中的廿一世紀,除了環境保護問題之外,一個人面對複雜而膨脹的資訊,對資訊之取得、資訊系統的整理與資訊應用的能力,以及人性相對於資訊體,其間互動適應的問題,是我國教育將面臨的根本問題。而我國傳統教育,四、五十年來著重知識的填塞,只見分科愈來愈細,學習者被灌輸過多零碎並且無甚效用的知識,導致智育並不成功。並且間接或直接的使知識學習者喪失了學習動力。只見莘莘學子因考試強記了許多沒有機能的知識與名詞,而在生活上卻能力匱乏,人格萎縮或暴躁。例如系統凌亂,沒有組織能力。例如因為過度競爭,缺少團隊與合作能力。又如推諉塞責,做事因果倒錯,沒有企劃能力。例如瘋狂相信異相,易受廣告媒體煽惑,批判思辨能力薄弱。又如為了小小空間利益,堵塞防火梯安全門,沒有安全觀念。又如腳踏車、機車左右亂闖,沒有公共安全觀念。喜愛機運命相賭博,自私卻容易受騙,缺少自主意識。又缺乏安全保健意識,由東亞病夫轉為過分肥胖,且又亂服成藥,導致腎、肝受損。出國旅游旁若無人,卻又英語生譅,不能獨立行動。生於島國,四面環海,出外旅遊卻時常溺斃。又不注意機械操作及修護的安全步驟,導至意外頻生,喪失生命。甚至交友兩性互動,深受 A片影響僅只懂單方或雙方的性發洩而無心靈契合的認知。此外對自我身心了解欠缺,對群體與我的關係等公共或人文之觀念十分薄弱。對自我生命之目的、生命價值的觀念十分紊亂。對人對物,幸災樂禍欠缺人文關懷與美善的素養,惶論求真!驕傲自大,喜愛速效的成果,卻又沒真正的能力,不知過程的價值。心靈脆弱,缺少鄉土感情,狡詐投機,居而不安,時懷恐懼。 因此此次九年一貫教育變革之動因,除是呼應各界一向所呼籲簡化課程之外,實乃基於世界教改潮流與本國情況不得不然。為解除民困,透過教育為我國在廿一世紀取立足之地所做的準備。因而,就國民義務教育階段應如何研發課程綱要之前。應先檢討如上述我國社會體質之缺陷與特點並深思考慮國家發展之目標。不僅如此。在思考這些因素之前,吾人首先應確立教育之根本信念。本文認為教育之根本信念有二:(一)尊重每一學習者是獨特而有目的之生命。(二)協助學習者成為有目標,有能力的人。前者反映教育的哲學與目標。後者反映教育對一個人才能與職業發展的考量。現今之學習者,生在廿一世紀若沒有現代化多元而且統整的能力何以自保?將何以立身於社會?將何以國際上往來無礙?因此本文基於上述眾所周知的社會現像及對教育價值上的根本信念,提出課程之總體教育目標如下:貳、教育總體目標協助學習者成長為理性與感性均衡的發展,有能力又具有目標的個體。他或她,能瞭解從過去到現在自我的身心狀態及本身之性向,具有良好的健康與活力,有敏銳而覺察的心靈,能不時的反省自己的思想與身體,與人互動情緒穩定而溝通表達無礙。在理性上能辨認形式並判斷形式與內容的關聯;能推理、思考、演繹、歸納、組織。在感性上能感知與自己相似或相異之價值體系與生命型態,並能輔以理性的形式,覺查其異同、互補或相斥的關係。在行動上能發展直覺能力,能結合外在環境創造更美善的社會以達成自我之實現。並且成為終身主動又不斷成長的學習者。 本案基於這一代我國國民前述迫切之能力與素養問題,以及已確立之教育價值的根本信念,定出此總體教育目標,用來檢視課程綱要訂定方向,並提出六項課程方向訂定準則。以及此六項準則與各學科領域間的規範關係。以系統性的架構落實能力的取得。為了解一個學習者是以取得何種能力來證明教育目標之達成,本文將先就一個人的能力,予以能力分類與能力內容之層次分析,做為六項課程指標的基礎。茲說明之如下:參、基本能力分析依能力目的,有個人的、社會的、與國家的目的。對個人能力之深淺度,可分下列為三個層次:(一)表徵性的能力1. 體能、技能行動方面的能力:是個人身體,包括五官、四肢等協調運作的能力。例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游泳能力、爬山能力、投擲能力、烹飪能力、吹奏樂器能力、傾聽能力、素描能力、築架能力。2. 情感方面的能力:是個人情感,如喜、怒、哀、樂等感覺的反應、運用、調適、發揮等能力。例如,幽默能力、辯解能力、控管能力、調解能力、察顏觀色能力、面對大眾能從容的能力、情感表達能力、說服他人能力。3. 組織系統方面的能力:是個人知識攝取與知識系統形成、意識及價值形成的能力。屬個人內部的靜態能力。例如,分析能力、組織能力、架構能力、下棋能力、記憶能力、作文能力、色彩運用能力、企劃能力、盤算能力、領導能力。(二)高層次的精神能力(經由表徵能力發展而出更深層的能力)-1. 對自我已有的知識與價值認知所組織之系統加以轉化的能力如辯證能力、邏輯能力、想像能力、理念能力、自省能力。這是個人內部之動態能力。2. 個人經由情緒、感覺方面的瞭解,管理自我,情緒穩定,覺知敏悟,心靈豐富的表達溝通能力。如愛的能力、寬容能力。3. 個人與外在環境互動中,發展周全的企劃、溝通技術與意念實踐的能力。這是個人外向的應用能力與實踐創造的能力。例如,相似、模似之辨識能力、直覺能力、想像能力、聯想能力。(三)道德的能力藉藝術之導引與科學的架構,使思考者在求真中有美感,使感覺表達者在感性中具有理性,讓行的人在行動中有美善。1. 經由前二層次的發展,因思考體會將人提昇而具求真的能力2. 經由前二層次,將感覺的覺察能力提昇至人行美的能力。3. 經由前二層次,將行動的實踐能力提昇至人行善的能力。鑑諸以往,我國廿一世紀之教育,急應跳脫單純知識攝取的層次,提昇至個人知識之統整認知,知識之應用,以及創造能力,企劃、社群能力之開發等積極表徵性能力為積極性課程之總體目標。我們主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可先將能力之目標導向置於表徵性能力的養成。並且這些表徵性能力之養成,在方法上應以實作、合作、研討為主。其間則蘊含隱藏性、間接性,反省、檢討等的思辨與導引,使學習者能逐漸認識精神層面的能力。進而養成追求美、善、真等理念的道德能力,以不斷改善自己,社會與國家、世界。 故爾教育目標總體原則之制訂應;一方面針對現有我國社會體質的缺陷與特點(註一)。二方面顧及各學科領域課程施行之可能程序與相互間之結合或互補。三方面則須透視並契合我們的國家發展目標(註二),以考量國民須具備最基本之能力與素養,以實現教育之總體目標。因此,本文依前文所述之教育總體目標與能力,依上述三項著眼點定課程綱要準則為六項:1.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2.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3.自我管理與溝通表達。4.知識應用與創造。5.運用安全原則。6.企劃、決策與生涯規畫。做為以學習者為課程發展中心,所有課程發展之具體指標。茲分述說明之如下:肆、六項課程目標說明1. 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外在的世界投射在自我身上時時生困惑,但外在的世界並非可拋棄的,它離不開學習者之自我。而且外在世界也是每一個自我,其內心意識的一種外向投射。因而一個人在內外世界不斷接觸碰撞時,他才能真正思考或反省去了解、探索自我。這包括有形的身體五官資料,例如骨架、頭重、身長、腳長的比例、器官的位置與功能、意識、心與腦、呼吸與循環;還有情緒與理智、價值的反省、生命的意義。由體會自我的價值,他我的等價值與群我相互間的異同互補,合作的超越個別性(例如合作可打掃大面積,合作可抬重物,合力可掃除罪犯,合作可完成工作,合作產生的自我迷失)而產生自尊。更深一層,甚至人生價值是否應個人化,亦應透過自我了解與對外在世界的互動判斷而逐漸成熟自主。此亦是終身學習所經歷的實際過程與終極目標。2.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沒有問題沒有矛盾疑惑,人就不是萬物之靈。遠從宇宙太空來的疑惑到自己人生的目的的追尋,再到生涯規劃國家經濟,學習者都需要分析問題,了解資訊,產生目的。透過分析問題,批判思辨語文、資訊等內容而理性乃逐漸成熟。批判吸收知識建立價值體系,再辯証轉化,增進系統功能,培育敏銳心靈與觀察能力。批判是最銳利的刀、可矯非理性之狂亂,批評的素養並可用以產生最關鍵、最佳最美的問題解決方法與創意。其實考試也是表達之一,但是辯證、表達性的學習內涵才是活躍的學習。批判思考能力是一個人從主觀的固執到客觀的公正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國民養成民主真正素養的本質性能力。任何一個學習領域,其最高形式知識的轉化能力必定要透過批判思考的經驗而獲得。就購屋、買衣、閱報、看書,或飲食、交通、交談,文學、藝術、科學、政治、經濟等等活動批判思考的活動也是心智最高層的活動之一。在國民義務教育階段,學習者之心智雖尚未達到完整理性之階段,但仍應普遍地,及早養成自我反省與批判思考的習慣。3. 自我管理與溝通表達。以表達為主訴求,知識學習需要以表達來表現了解的深淺度與應用面。語文方面本來就是如此。科學、數學的研究與解題的過程講解,步驟、機制的發生過程,都需要透過表達來達到認識的完整性。為了達到表達自然無礙,自我的管理非常重要。例如知識的整理,情緒的調整,恐懼的面對,嫉妒心的調適,分享的熱誠,禮節禮貌等民主、自尊的培育均可透過此一目標不斷的操作實行而成熟。4. 知識應用與創造。知識的攝取若謹止於記誦抄錄,摹仿則是靜而將滅的名詞圖表而已。知識的互動,相似模比應用體驗知識的生命複雜性與生命的關連才是真實而深刻的能力。至於創造能力,它本是人類與生俱來,轉化自然創造新社會環境的天賦能力。人們從藝術經驗中保留主觀的創造力,而從科學、數學社會中整理組織性、邏輯性的創造經驗,是下一代國民必需保護發展的能力,是國家人力發展的根本。5. 運用安全原則。無須多言,任何行動企劃,生活食衣住行,都需要有安全維護的觀念,否則一切成空,而且後果更甚。這是生為現代人不可少的基本觀念!然而安全維護不只是觀念而已,每件事有每件事的安全係數與安全守則之成套系統,及維護方法。要身心健康,要創造,要行動,就要有安全考量。6. 企劃、決策與生涯規畫。源自於上一代的教育,而時下之成年人,最無法教導下一代,而自身亦感十分重要的便是企劃的觀念,做事情的步驟、關係、資源狀況,建立系統規劃,時間表,發現問題,討論共識方法完成目標。個人每日生活,家庭預算每月算,房租契約功課進行,在在都需要企劃。這是這一代學習者從教育中所獲得綜合能力的最高表現。伍、學科領域說明學習者以透過下列七個學科領域,以不同的學習經驗、不同的知識結構、不同的知識要求,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解決方法,在相互統整融合的主軸裡,取得淺層紮實,深層寬宏,多元、靈活、系統化且富創造性之核心能力:1. 藝術與人文素養:包括對感受、想像、創造、鑑賞等能力的維護與培育。2. 健康與體能:包括對保健衛生、養生運動、急救、求生、災難預防、生理、心理、病理等的學習。3. 國語文:包括對語文的聽說讀寫、語言與文字的轉化互補、語文與人生經驗等的學習。4. 數學:包括對數、幾何、方程式、代數式運算、邏輯分析的學習。5. 科學:包括對天文、大氣、海洋、地質、地理、生物、物 理、化學、調查、統計、生態環境、保育等的學習。6. 社會與公民:包括對經濟活動、社會制度、文化內涵、地理環境人際互動、社會規範、公民責任等的學習。7. 族群語言與世界語:包括對國內各族群、英語(我國之第一外語)與其他外語之學習與運用。註一:如序言所述。註二:我國之國家目標應是法制化民主,與產業、個人潛能創造、開發能力的提昇。陸、七項學習領域、課程目標與基本能力總表第一部份學科領域總綱 能力指標藝術與人文素養健康與體能教育國語文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能充滿自信的作個人或群體的自我展現與演出能探索人體生理狀態與心理反應,及相互關係探知母語與國語、語言與文字相互轉化的互補性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能運用美術、音樂及科技方式增強表現效果面對健康衛生、身心安全相關資訊或問題時,具備判別與拒絕能力,及作明確抉擇熟讀本國當代作品,能分析其核心概念,並與社會與公民學科領域之相關內容進行辯証自我管理理 與溝通、 表達能有效擴展學習廣度與深度培養良好的個人與環境衛生習慣 能管理個人情緒,並適切與人溝通 參與體育活動,並遵守遊戲規則 有效學習調心、養氣、修身方法以激發個人直覺及潛能能解釋自己使用的名詞知識應用與創造多方接觸外在演出並仿效與創作運用科學、醫學知識與技巧增進體能設計新遊戲與規則能因應新情勢、新經驗、新感情、新發明而創新語文的新用途運用安全原則能有效管理道具、工具、材料之安全,並透過個案預防演出之意外具備就診、養病、服藥的正確觀念能預防運動傷害、性侵害及暴力侵害的能力安全使用化學藥劑不濫用藥物並拒絕毒品洞悉語文有控制人與社會的功能,對所指的未來事情能加以推測、明辨企劃、決策與生涯規劃每學期至少一次大型合作表達之計劃及演出具備規劃與管理日常生活的能力選擇並培養終身養生、保健與運動的項目能了解語言的相互溝通能影響人的行為第二部份 學科領域總綱 能力指標數學自然科學社會與公民族群與世界語言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能了解度量的基本單位是從主觀到公度量,而各種不同的單位間可以換算培養探索、發現和研究科學的熱忱及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 有系統的探索並認知生命現象與與物質世界及相互依存的關係 了解人的成長與發展及其所存在的社會環境(家庭、團體、社區、社會、國家、生態)關心社會事務、培養成為公民對多元文化的 尊重了解在國內政治、經濟體制下,各族群的語言位階是相同的,但具不同特色能簡單舉例說明三種以上之世界語言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能以數字來比較判別臆測與陳述能以抽象符號建立數、形、量關係,並解決關係成立的量化問題 發現問題 蒐集與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比較優劣確立解決方案 與執行對歷史事件、社會現象與個人處境的批判性思考,並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法能探索各族群語言與文化之異同自我管理理與溝 通、 表達 能清楚描述數學符號所代表的概念與解答的運算原理,以及推理証明具備觀測、紀錄、蒐集、歸納、分析、統整、判讀、表達之能力 能有效與他人溝通 對自我情緒之控制與反省能力的培養能學習各族群語言而做簡單的任務性溝通如打招呼、禮儀等知識應用與創造能從自然科學、人文、藝術與生活中找尋數學的結構應用科學資訊進行調查、實驗、研究、設計、發展藉由對過往時間、空間與制度之了解,修正與創造更適宜的社會環境與生存條件運用安全原則明白安全係數與相關不安全係數,及統計數字的意義在安全條件、永續觀念下進行科學活動,以確保自然界之平衡和生命之繁延藉由社會力量與制度之協助,避免個人陷於困境企劃、決策與生涯規劃能以數據支持日常生活的企劃之實施步驟與預期結果能清楚認知所要進行的實驗、研究,並擬定計劃於日常生活或職業生涯中能應用科學方法與成果,來提昇生活品質及工作能力選擇符合興趣、發揮潛能之角色扮演與職業能決定要學習幾種族群語言能決定主修的第二外國語能決定想探索的族群、或世界文化柒、各學科領域進階說明(一)藝術與人文素養一、前言、釋義藝術在本質上是美感、想像與創造的;而人文素養則是自我感受、群體互動與生活態度的。此二者與人類文化之衍展息息相關,於精神文明更有密不可分之整體性。舉凡音樂、美術、表演、建築、科技等等均是,此係先進教育體系所以重視此科為第一優先之故。、範圍本領域是一統整型的多元學習,其性質上亦非外求的知識或技術而已,反更著重內在體驗與觀察。從真而善而美之進階,引入更細緻的感受能力。本科以美術、音樂、舞蹈、表演為主,發展以下八組別 1.平面繪畫(包括造形、材料)2.空間裝置(建築之今古,室內空間分配布置)3.樂器吹奏(弦樂、管樂、打擊樂)4.吟唱詩歌(獨唱和音、朗誦、吟詩)5.舞蹈姿儀(節奏、反覆動作、美姿)6.戲劇表演(角色扮演、舞台動作)7.聯想創意(編、寫劇情,未來趨勢,奇想) 8.科技運用(多媒體,電腦、攝錄使用)。教學引導上,應重視學習者之個人特質與性向,並吸引主動參與分組活動為原則。、教學方式本科應充分運用校內外資源,營造有趣活潑之學習情境,可與他科之內容統整合併,並以遊戲方式進行之。藝文科目之教學完全不同於一般科目,其基於自我認識及自信心來敏銳自我直覺,並與人互動,體驗愛的能力與關愛付出之主動性。故指導老師應有以下專業素養:(一)基本哲學與藝術認知,(二)與人良好溝通表達之能力,(三)至少一項以上分組專長,並至少每月一次以上集體進修成長。而所分之八大組中,應以跨班級、跨年級及充分運用校外資源(包括時間、地點與人才)進行活動。其各組別皆由學生主動選擇參加為佳。二、學習階段性目標14年級:以建立自信為主,鼓勵發表與演出。增加自我展演欲望。多方主動嘗試自我五感之不同體驗。37年級:以認知自我才華與性向並了解空間及時間上之不同轉換,理解仿作與原創之意涵,嘗試以不同風格表演。並自我肯定與鼓勵他人。69年級:增進表現深度與運用科技之表演及紀錄能力,養成積極參與、主動學習之習慣。並推向展現個人風格與闡述理念之可能性。能組織自己之工作小組,並帶領後進者(指導弟妹)。三、專業性之分組具體目標1.0.保有原創與原始童真的感受力與表現力1.1.在色彩、造形、材料上能有觀察自然界配色之原理,並加以描繪記錄。嘗試分析自我色彩使用原則。1.2.可描繪自然界美的造形,並自創美之造形能力。1.3.可利用不同材料組合作品,並呈現材質之美。2.0.能體會空間布置與虛實關係。2.1.認識至少三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築風格,2.2.能解析自己家與學校的空間配置2.3.針對自己教室或操場提出完整規劃意見2.4.能自繪生活地圖,把學校、家庭、遊玩地、商場等,連成個人性地圖。3.0.能說明弦樂、管樂、打擊樂之不同與嘗試演奏之。3.1.認識弦樂並演奏之。3.2.認識管樂並演奏之。3.3.認識打擊樂並演奏之。4.0.以揚抑頓挫之發音,以喉、腹、頭之共振方式發音之學。4.1.藉不同之演唱、吟誦來學習發音之強弱與美感4.2.能以不同之聲調來吟唱至少三種民俗諺曲。4.3.可自信地獨自表演或合唱歌曲。5.0.美姿美儀與節奏感之體驗。5.1.站立坐臥的美感與不美練習。5.2.能與節奏相合來做體操或舞蹈。5.3.能自在地在眾人面前表演舞蹈。6.0.認識戲劇之結構,包括劇情、角色與表現方法。6.1.借舞台短劇來嘗試表演。6.2.至少研究三個名劇之劇本重點。6.3.至少嘗試三種角色之演出。6.4.嘗試設計舞台背景及道具。6.5.嘗試運用燈光、乾冰等材料營造表演氣氛。7.0.對想像力與聯想能力與創造性之開發。7.1.能假設情境下,構想未來世界之趨勢。7.2.能自由脫出現實拘束以奇想設計各樣工具或居住可能性。7.3.能接故事,編故事及寫短劇劇本,或四格漫畫。8.0.借使用科技產物達到運用科技產品之目的。8.1.會使用錄放影、音機達到背景投影及背景音樂目的。8.2.能錄下自己歌聲及舞蹈等作業紀錄。8.3.能同時運用多種媒體,來展現一次表演。(如燈光、音樂、投影)8.4.能用電腦繪圖製作卡片及海報。四、基本能力指標演繹表1.1 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1.1.1 能描繪我是誰,並表達外在及內在特質1.1.2 能說出親朋好友之姓名與特色1.1.3 能察覺人間各類情愛,並以此為主題,創造作品1.1.4 探討至少三個族群之不同文化特色,並列比其價值觀1.1.5 能了解藝術的主觀性與個別性1.1.6 能從藝術中確認個人之認知、感覺與喜好1.2 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1.2.1 能以材料表現舞蹈動作,並欣賞同類之雕塑1.2.2 能以材料表現不同時期之繪畫作品,並陳述同期時的其他文化特色1.2.3 能分析某一主題藝術,並予以仿作1.2.4 能藉分析血型、星座、排行、風水、環境等評量自我個性1.2.5 從不同層次認知與分析東西方藝術、宗教、哲學1.3 自我管理與溝通表達1.3.1 調節個人負面感覺與情緒、以及和諧地與他人溝通1.3.2 能了解至少三種以上之宗教與儀式,並加以闡述1.3.3 能以小組(5人以上)合作模式、完成主題式創作,並釐清各角色之工作內容及互動關係1.4 知識應用與創作1.4.1 能從自然界尋找造形線索並創作1.4.2 能從自然界發現色彩搭配與美感1.4.3 能與自然接觸感受不同材質之觸感,並應用於生活中1.5 運用安全原則1.5.1 能了解材料、工具之安全說明1.5.2 能尋求作品保存、陳列與管理之安全方式1.5.3 能探索藝術、宗教與哲學等活動對生命、社會與自然之正面功能,並避開負面影響力1.6 企劃決策與生活規劃1.6.1 能從群體中分擔至少一項工作,並體認個人對團體與工作之責任1.6.2 能在校內規劃團體活動,並吸引他人主動參與1.6.3 選擇喜好項目成為終身學習目標1.6.4 將藝術、宗教與哲學之觀念融入生活中(二)健康與體能教育一、 前言健康是人生旅途之本。體能為事業生涯的基礎。2.0 出生的眼睛怎能犧牲為近視、亂視!天賦嬰兒富彈性的身體,怎堪後天痀瘺臃腫?校園靈動活潑的軀體怎生呆滯畏縮神色?上天賦與的健康與潛能智慧必需不斷的培育。站在學生的安全,站在社會的安全,站在國家的安全,不管從任何一個角度,均需高度重視體能健康。二、 基本能力指標演繹表2.1 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 2.1.1 能探索人體生理與心理反應及相互關係2.1.1.1 了解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2.1.1.2 了解人體外貌及感官生理作用 (: 藝術、自然)2.1.1.3 了解人體器官組織及生理作用 (: 藝術、自然)2.1.1.4 了解人體系統組成及生理作用 (: 藝術、自然)2.1.1.5 了解人體生、老、病、衰、亡現象 (: 藝術、自然)2.1.1.6 了解情緒反應、意識活動與生理關係 (: 藝術、 自然)2.1.1.7 了解情緒反應、意識活動之人我互動關係 (: 藝術、自然)2.1.1.8 了解青春期兩性生理與心理之特徵及互動關係 (: 藝術、 自然)2.1.2 了解疾病與健康的關係2.1.2.1 了解人體健康與生病之差異(: 藝術、 自然)2.1.2.2 了解家族疾病史與個人健康狀況(: 自然、社會與公民)2.1.2.3 了解傳染病對生物物種之影響(: 自然)2.1.3 了解人我的體能活動2.1.3.1 了解個人體能狀況,喜好或擅長的活動項目(: 藝術、自然、社會與公 民)2.1.3.2 了解不同人種、民族、國家、區域的人所擅長的體能活動(: 藝術、自然、社會與公民)2.2 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2.2.1 面對健康衛生、身心安全相關資訊,具備判別與拒絕能力,並明確抉擇2.2.1.1 能清楚分辨與拒絕有礙身心健康與安全的資訊(: 社會與公民)2.2.1.2 能清楚分辨與拒絕損及個人身心健康與安全之動作或行為(: 社會與公民) 2.2.2 能透過情境探討與解決問題及衝突2.2.2.1 能安排情境,分析、討論與解決日常生活上的問題與衝突(: 社會與公民)2.2.2.2 能明智處理並化解活動場上的情緒性反應或衝突 (: 社會與公民)2.3 自我管理與溝通表達2.3.1 培養良好個人與環境衛生習慣2.3.1.1 能妥善處理個人衛生問題(: 自然、社會與公民)2.3.1.2 能維護居家環境衛生(: 自然、社會與公民)2.3.1.3 能維護公共場所之環境衛生(: 自然、 社會與公民)2.3.2 能適當表達自我的情緒與情感,有效學習調心、養氣、修身方法,以激發直覺和潛能,並與人有效溝通2.3.2.1 能述說夢境或心事(: 藝術) 2.3.2.2 能安心靜坐,減少外界干擾(: 藝術)2.3.2.3 能有效調和情緒(: 藝術、社會與公民)2.3.2.4 能適當抒發情感(: 藝術、社會與公民)2.3.2.5 能面對與妥善處理生命的死亡情境(: 藝術、自然、社會與公民)2.3.3 參與體育活動並遵守遊戲規則2.3.3.1 能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表現活力(: 藝術、社會與公民)2.3.3.2 能在活動或競賽中表現應有禮節及良好的運動精神(: 藝術、社會與公民)2.4 知識應用與創造2.4.1 能運用科學、醫學知識與技巧增進體能2.4.1.1 能比較中西醫學的差異(: 自然、 社會與公民)2.4.1.2 能比較人造與天然藥物的利弊(: 自然)2.4.1.3 能廣用保健及醫學相關知識改善或增進體能(: 藝術、自然、社會與公民)2.4.1.4 能運用社團組織及運動相關學理探討、改進與提昇體育技能(: 藝術、社會與公民)2.5 運用安全原則2.5.1 具備急救和求生的知識與技能2.5.1.1 能學習並經常演練外傷包紮、人工呼吸、電擊救援、燙傷救治、中毒處理等日常生活中常用之急救知識方法(: 藝術、數學、自然、社會與公民)2.5.1.2 能學習並經常演練發生火災、水患、風害、地震、車禍、綁架、盜匪入侵時之逃生方法(: 藝術、數學、自然、社會與公民)2.5.1.3 能學習並經常演練野外求生技能(: 藝術、數學、自然、社會與公民)2.5.2 具備預防各種外來傷害及疾病感染的能力2.5.2.1 能清楚運動傷害發生的原因,並有效預防(: 數學、社會與公民)2.5.2.2 能清楚性侵害發生的原因,並有效預防(: 藝術、自然、社會與公民)2.5.2.3 能清楚暴力侵害發生的原因,並有效預防(: 藝術、自然、社會與公民)2.5.2.4 能清楚職業侵害發生的原因,並有效預防(: 藝術、數學、自然、社會與公民)2.5.2.5 能清楚使用工具與家電用品受傷的原因,並有效預防(: 自然)2.5.2.6 能清楚致病原因與傳染病傳染途徑,並學習如何預防(: 自然)、社會與公民2.5.3 安全使用化學藥品2.5.3.1 能嚴守不隨意觸碰與使用不明化學製品(: 自然)2.5.3.2 能嚴守化學製品之使用說明與禁忌(: 自然)2.5.4 不濫用藥物、並拒絕毒品2.5.4.1 能遵醫囑用藥,不擅自服用未經處方之成藥3.5.4.2 能清楚並拒絕毒品之害2.6 企劃、決策與生涯規劃2.6.1 具備規劃與管理日常生活中保健、養生、運動的能力2.6.1.1 能具體安排就診、養病、服藥等增進身心健康相關事宜(: 自然、社會與公民) 2.6.1.2 能依科學方法詳細規劃出適當的運動量和運動方法(: 自然、社會與公民)2.6.2 選擇並培養終身保健、養生與運動項目2.6.2.1 能依體能及健康,有計劃的選擇並學習保健、養生的方法(: 藝術、自然、 社會與公民)2.6.2.2 能依興趣專長與年齡,有計劃的選擇並學習運動項目(: 藝術、自然、社會與公民)2.6.2.3 能持續進行保健、養生與運動計劃(三)國語文一、前言1.釋義語文是人發展出來的,寒帶國家與熱帶國家不同,大陸國家與海洋國家不同,陶器時代與鐵器時代不同,工業社會與資訊社會不同,現代與後現代不同;其中每個人與每個人的每個生涯階段也不會相同。語文會發展成不同的結果,實乃又為了追求一個相似。其相似的過程有基於方便傳達或精確記錄或流暢溝通或思考推理,但其動機仍在於人的發展與需要。所以,語文教育當然不能以一套絕對真理式的知識,強把學習者套入。語文隨時隨地為適應我們變動不休的需要而形成,同時也內化為我們身心的一部份,反過來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與行為。更重要的是唯有在雙方的相互匹配下,才能在理性與感性中悠遊自在,才有可能成為有能力有目標的個體。2. 課程要領 字(詞)彙的認識與學習, 應以實做的說聽、問答、活動、報告、紀錄、習作等的使用中,進行所用字、詞、句、文之討論,再經修正、分類、歸納,以整理出自己及全班的語文經驗。其成果再進行班與班、校與校、學區與學區間之交換學習及體驗。經過使用、討論以及再使用、再討論的字(詞)彙,才能真正和學習者相匹配。 只要聽與說就能構成人類活動的有機體,讀與寫是人類文明的再上層樓。年紀越小前者所佔必重越大。如果過度強調文明(讀寫)能力反其道而行,不但得不到良好的讀寫能力,更將傷害人類與生俱來之說、聽本能的發展。 說、聽、讀、寫的能力使人能更精於觀察和表達,更方便學習。語文能加強個人或群體的意志 、促成行動;但歸根究底,會觀察、會思考與會行動的能力仍然重於會說、聽、讀、寫的能力。語文教育終究不能只在語文的自滿上兜圈子。 學習語文是尋求大群體相似性的最短捷徑。有了國語文,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可以輕易的相互幫助,可以形成相近的群我關係,並可體會前人的心思。人於是變得較不孤單,精神分裂與自殺會減少! 古代文學(文言文及現代文講古代事)必需有積極的現代意義,並且是現代作品找不到的,才有研讀學習的必要。古文學本應屬於人類學、歷史學的範疇而非國語文。至於有反現代、反文明、反科學的負面價值,更應徹底排除。 讀現代(當代)作品,代表著學生從家庭、學校的經驗與視野,走向外面世界的第一步,而非意謂著經典或不經典的標準。不讀或少讀現代作品,會使教育變成阻隔人與真實土地社會間的交流,同時埋下了人民與政府間的緊張關係,這絕非教育的本意。二.基本能力指標演繹表3.1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3.1.1瞭解說話與其他感官(如視聽覺、想像力、舒適感等)的互動性、互補性、互斥性。3.1.1.1會以說話誘發其他感官的活動。3.1.1.2能輕鬆愉快的一起說話增進群體的互信基礎。3.1.1.3能體會不說話的好處。3.1.2能利用人體不同器官發聲,並瞭解國語發聲的特色。3.1.3.瞭解語文是人類本身演化出來的。3.1.3.1能蒐集列舉五年前、十年前常用字詞的不同。3.1.3.2能舉證比較不同學科領域的專用語詞。3.1.3.3能分辨國內不同地域與環境的特殊口音、腔調及語調。3.1.4能使用語文走進社區、社會、國家。3.1.4.1瞭解共同的語文是團體中最基本的公約數。3.1.4.2能在社區裏輕鬆主動的購物。3.1.4.3熟讀本國當代作品,拓展自我觸及社會脈動與土地情懷。3.1.4.4能賞讀優良文學作品,想像無限寬廣的未來世界。3.1.5能自語文的學習與運用中,探測自己的性向、潛能。3.1.6能掌握母語與國語、語言與文字相互間的轉化、互補。3.1.7能從所有實做的活動中,經由研討整理,充實字彙、詞彙、句構。3.2 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3.2.1 能聽出他人談話的重點,並瞭解相關的肢體語言。3.2.2 能做系統性的觀察並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3.2.2.1懂得有條理有組織的說明事件得關係與結構。3.2.3 對不同作品能分析其風格、思想及其創作背景。3.2.4 認清言辭世界外向(真實)世界。3.2.4.1能從廣告詞、流行文化探知語文的多種功能。3.2.4.2能推測指示性的語文(如命令、暗示、要求)被實現的可能性(百分比)。3.2.4.3能舉多例說明一字(詞)一義的謬論。3.2.4.4會使用不加推論、判斷的報告性語文。3.2.5每學期至少一次使用積極聆聽以突破困境或幫助別人。3.3自我管理與溝通表達3.3.1會使用不同形式的表達法,如敘述、描述、報告、討論、演說3.3.1.1能解釋自己使用的名詞3.3.1.2能表現個人的風格及見解。3.3.1.3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溝通方法,對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策略。3.3.2能認識、體會文學的多種形式並會妥善運用。3.3.3每學期至少選出二則喜愛的歌謠、語文、小說、戲劇、影片或詩,並能與他人分享。3.4知識應用與創造3.4.1能做大綱的摘要及細節的描述。3.4.1.1會製做卡片、書寫留言、便條、信、履歷表。3.4.1.2能合作繪製壁報、編輯班刊校刊。3.4.1.3會運用電腦文書處理及現代聲、影器材並做成作品。3.4.2能因應新情勢、新經驗、新感情、新發明而創新語文的新用途。3.4.3會活用語文來增進個人活潑的心智、敏銳的觀察及熱情的參與。3.5使用安全措施3.5.1能詳閱並了解產品及公共場所的安全規則3.5.2避免講錯話與聽錯話3.5.3能洞悉語文有控制人與社會的功能。3.5.3.1對語文所指的未來事情能加以判斷。3.5.3.2對過渡宣染的語文,不會被其恫嚇或迷惑。3.6企劃、決策與生涯規劃3.6.1語文形成的內向觀點,需隨時和外向世界進行比對。3.6.1.1會觀察會思考會行動重於會說、聽、讀、寫。3.6.1.2從希望與幻滅的兩極端中,探討語文扮演的角色。3.6.1.3建立切合現實的自我概念。3.6.2瞭解語文的相互溝通能影響人的行為。3.6.3會使用各種不同的圖書館。3.6.4會上網路搜尋資料。(四)數學一、前言數學的能力是屬科學之母的地位,其於人之客觀批判辯証思維能力、反省檢討、抽象觀念的認知經驗,向來居於知識體架構之最底層,而其應用面之廣更是無法列舉。設科自是必然。 二、基本能力指標演繹表4.1 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4.1.1 了解計數、十進位與十指相應4.1.2 了解一匝、一步等任何身體的長度均可丈量4.1.3 唯大數要大單位、小數要小單位4.1.4 了解數、形、量等概念是全世界各不同文化的共同知識概念4.1.5 了解數學中有些量如圓周率是絕對的,不是靠民主表決就可以決定的4.1.6 了解數學是精確化的知識,以及和科學的關係4.1.7 了解為了目標,估測、近似可傳達重要訊息4.1.8 了解比率、黃金分割與美學的關係4.2 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4.2.1 能了解許多日常問題,不論是自然或人文問題均有可用數量形處理的層面。數量形的語言形成是事物描述的另一面。其數學解答具準確性。4.2.2 能了解數學問題的解決是計量、邏輯、推理、演繹絕非臆測、直覺。4.2.3 能了解以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應先了解問題的數量關係,並用解決不會只有一種。 4.2.4 能了解解決問題的步驟性4.2.5 能了解並比較數學問題的解答是澄澈而無雜質、無疑惑的4.2.6 能了解並比較數學的理解必須按步就班由實際而抽象4.2.7 能了解數學的問題解決,對許多情況只是解決問題的一部份而已,雖然那部份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份。4.3 自我管理與溝通表達4.3.1 能循序漸進、能實在操作、運算4.3.2 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數學概念,並清楚的講述自己的解法4.3.3 對數學的概念與式子的因果關係及定義能清楚的解釋4.4 知識應用與創作4.4.1 能運用數學知識於生活中、自然科學中4.4.2 能自物理與人文世界尋找類比於數學世界的例子4.4.3 用物理、生活上的觀念來解釋數形量等的關連4.4.4 以數學概念與結構關係了解事物的組成方式4.5 運用安全原則4.5.1 能以電腦等科技產品去驗証、運用數學知識4.5.2 能了解安全係數與相關不安全係數的意義,並不輕易去冒險4.5.3 能了解輻射量指標與個人安全的關係4.6 企劃決策與生活規劃4.6.1 能以日數、時間量、資源量、以及所需準備之時間、步驟完成一項企劃之估算4.6.2 能以日常生活電費、電話費、伙食費、休閒費、瓦斯費、水費、房租做企劃,並提出生活上的結論4.6.3 能明白藥量與生活品質的關係(五)自然科學一、基本能力指標演繹表5.1 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5.1.1 培養研究熱忱、科學精神及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5.1.1.1 能持續以好奇、懷疑和求証的心去求知5.1.1.2 能養成將自然事物精確量化的認識5.1.1.3 能培養如實記錄、測量、量化處理的能力和習慣5.1.1.4 能積極參與討論與人溝通意見5.1.2 有系統的探索生命現象與物質世界及相互依賴的關係5.1.2.1 能了解並清楚分辨物質世界、生命現象和能量之轉化現象5.1.2.2 能了解宇宙及太陽系之起源、演變及其相關歷史事件5.1.2.3 能了解地球之形成與環境變化5.1.2.4 能了解生命之起源、構造、演化、分類、繁延及相互影響5.1.2.5 能了解物質與能量及質能保守律5.1.2.6 能了解人類科技文明之發展史與影響5.1.2.7 能了解物質世界、生命現象與意識活動相互依存之關係5.2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5.2.1 發現問題5.2.1.1 能主動探索、發掘問題5.2.1.2 能清楚提出問題,並嘗試二種分析方法5.2.2 蒐集與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比較優劣5.2.2.1 能蒐集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5.2.2.2 能詳細研究分析、討論、歸納、溝通、比較各種方法之異同和優劣5.2.3 確立解決方案與執行5.2.3.1 能明確選擇並說明原因5.2.3.2 能徹底執行並檢討改進5.3 自我管理與溝通表達5.3.1 具備觀測、記錄、蒐集、歸納、分析、統整、判讀表達之能力5.3.1.1 能細心觀測自然現象及實驗過程5.3.1.2 能詳細的如實記錄觀測過程之主客觀條件及變化與結果5.3.1.3 能蒐集與研究相關之文獻日誌表格報告或資訊5.3.1.4 能分門別類歸納所蒐集的資料5.3.1.5 能詳細研究、分析、判別已歸納的資料5.3.1.6 能有系統的整合分析研判後的資料,並系列呈現5.3.1.7 能正確解讀統整後之資料,並寫成詳細報告5.3.1.8 能以大家都能了解的方式適當表達5.4 知識應用與創造5.4.1 應用科學資訊進行調查、研究與發展5.4.1.1 能應用科學方法與知識進行調查研究以獲得新資訊5.4.1.2 能應用科學方法與知識做實驗及求証5.4.1.3 能應用科學方法與知識進行設計與發明5.4.1.4 能應用科學方法與知識避難,防災,處理危機5.5 運用安全原則5.5.1 在安全條件永續觀念下進行科學活動,以確保自然界之平衡和生命之繁延5.5.1.1 能在每次的科學實驗前,先仔細閱讀並記住與安全有關的注意事項5.5.1.2 能絕對遵守實驗活動之安全守則5.5.1.3 能信守研究、觀察時不破壞環境及生態的原則5.5.1.4 研究水、空氣、河川、土壤等保育的方法與科技5.6 企劃、決策與生涯規劃5.6.1 能清楚認知所要進行的實驗、研究,並擬訂計劃5.6.1.1 能充分了解實驗的背景、目的與原理5.6.1.2 能詳細的估算實驗所需的時間、人力、經費,及可能遭遇的困難5.6.1.3 能擬訂詳細的計劃,並附有補救計劃及危機處理方法5.6.1.4 能依計劃,按步就班進行實驗5.6.2 於日常生活或職業生涯中,能應用科學方法與工具力5.6.2.1 能學會使用家電用品、電腦資訊、交通工具來提昇生活品質5.6.2.2 能運用科學方法與工具,改善工作環境及提高工作效能5.6.2.3 能運用科學方法與知識來統整生活體驗與工作經驗,並有效規劃與調整(六)社會與公民一、基本能力指標演繹表6.1 自我身心了解與群我關係6.1.1 能了解個人成長歷程6.1.1.1 了解個人成長階段之生理變化對心理的影響(: 健康與體能教育)6.1.1.2 了解個人疾病史,以及對其家人的影響 (: 健康與體能教育)6.1.2 能了解個人與生活空間的互動關係6.1.2.1 了解個人生活空間(家庭、學校、社區、社會、國家、地理區域)對個人6.1.2.2 身心 的影響(: 藝術)6.1.2.3 了解個人或家庭遷居對個人身心的影響6.1.2.4 了解個人與大自然的互助共生關係(: 自然)6.1.2.5 了解經濟體制、社會制度與文化內涵與個人需求間的關係6.1.3 能了解個人與團體的互動關係6.1.3.1 了解家庭成員增減對個人活動空間與互動關係之影響 6.1.3.2 了解同儕團體對個人認知、態度與行為的影響力 6.1.3.3 了解學習環境與內涵對個人知識與能力的關係 6.1.3.4 了解個人對家庭、社區、社會、國家、地球的責任,及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性6.1.4 能了解團體間的異同與互動6.1.4.1 了解兩性生理狀態、心理反應與社經地位的差異社及互動歷史(: 健康與體能教育)6.1.4.2 了解族群、城鄉、國家間的價值觀、習俗、禮儀之異同,與互動歷史(: 藝術、健康與體能教育)6.1.4.3 了解階級的概念,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6.1.4.4 了解各文化產生與地理環境、生活條件、歷史事件的關係6.2 問題分析、思辨批判與解決6.2.1 能探索與解決個人問題6.2.1.1 能面對個人心理困擾,並尋求抒解途徑或支援系統6.2.1.2 能面對個人身體危害,並尋求解困之道或支援系統(: 健康與體能教育)6.2.2 能探索與解決團體中的問題6.2.2.1 能探索親子衝突的原因,並尋求解決方法或支援系統6.2.2.2 能探索同學間糾紛、打架、妒嫉的原因,並尋求解決方法或支援系統 6.2.2.3 能探索團體組織與分工失敗的原因,並尋求解決方法6.2.2.4 能探索弱勢存在的的原因,並協助尋求解決方法或支援系統6.2.2.5 能探索社區問題的原因,並尋求解決方法與向政府建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试卷: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11月期中学业水平检测数学试卷答案
- 2025版文化创意企业设计师聘用合同
- 2025承包经营公司合同-高科技农业种植项目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合同(含法律咨询)打印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小区车位租赁纠纷处理规则合同
- 2025版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财务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版贸易公司外贸业务代表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版企业间商业承揽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淋浴房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合同
- 放射科护理服务规范礼仪课件
- 充电桩安装与使用管理制度
- 物料提升机安全知识培训
- 乡村天然气管道铺设合同
- 项目验收表模板
- 航天科技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试题及答案
- FAE现场应用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4年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2024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DL∕T 782-2001 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