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绿色态度之研究新消费模式、阻碍与对策.docx_第1页
大学生绿色态度之研究新消费模式、阻碍与对策.docx_第2页
大学生绿色态度之研究新消费模式、阻碍与对策.docx_第3页
大学生绿色态度之研究新消费模式、阻碍与对策.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绿色态度之研究:新消费模式、阻碍与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攸关社会未来发展,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是应有的品德。本文借鉴中外绿色消费的成功经验,分析现代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及阻碍因素,提出培养绿色消费态度之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载 关键词:大学生态度;绿色消费模式;消费阻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2-0000-02 绿色消费以“自然、环保、和谐、健康”为宗旨,是有益于人类和社会环境的新形态消费方式。全球绿色消费观念持续攀升,大学生做为国家的未来栋梁,能否为自身健康与国家永续发展而落实绿色消费观念将至关重要。 一、全球绿色消费发展现况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避免或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并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它不仅包括购买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是一种兼具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高层次理性消费。 (一)国际绿色消费发展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社会进程带来高速发展,但发展背后同时也带来环境危机。196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IOCU)率先倡导绿色消费观念,指出消费者应该具备环境保护义务;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报告始得重视,遂成为国际追求永续发展的共同认知。1990年后,绿色消费的观念倡导在欧美国家快速发展,并且引领世界消费的潮流。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亦有许多国际企业投入绿色产品的生产,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例如,近10年以来,美国惠普的办公室设备相当注重包装减量或使用环保材质的零组件,藉由落实企业的绿色管理与创造环境价值,强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二)国内绿色消费推行现况 价值导向的管理可令企业更具竞争力,亦可让国家更具竞争优势。2001年,“绿色消费年”启动,延续至今。十二五规划纲要亦积极推动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政策,并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与绿色消费相关的主题活动。虽然社会大众普遍意识到“只求方便、不顾后果”的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的重大影响,然而,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之绿色消费模式却仍待深化。反观欧美先进国家民众都是自幼培养,不仅个人珍惜且善用资源,更塑造出良好的国家形象,为此,中国大学生身为国家未来栋梁,体现的消费模式将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对于整体社会的消费改革亦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更宜尽早内化绿色观念将有助于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到永续发展与进步。 二、大学生消费模式分析 这是充满生机、极其庞大的消费群体。目前,出现的主要现象和问题大致包括: (一)人情消费仍属于主流 中国人重视关系,即面子、人情与感情,借此衍伸出关系消费行为。大学生当中以人情消费和面子消费居于多数,特别是人情消费的对象包括同学、朋友与恋人,遇到值得庆贺或做为纪念的事情,均是请客、吃饭或送礼的理由。研究显示,大学生之中有70%的人情消费每月金额是在100元以内,30%则在100元以上,显示出大学生对于人情消费的重视程度。而且,有一定交际能力的学生几乎都会参加一些人情聚会,不去则被贴上不给面子、不懂交际的标签;尽管有些人情消费没有必要,但碍于面子问题则不会拒绝这样的消费,甚至产生人情消费越多表示关系越好的认知,与绿色消费的节约概念背道而驰。 (二)攀比消费现象较为突出 大学生之间存在崇尚奢侈享受的消费观念。互联网时代造就类似“再不疯狂就老了”的观念,因此有一些大学生急于在出社会之前就先过着有钱有闲的日子,或是不断更换手机以跟上潮流为荣,甚至崇尚名牌以满足虚荣心理。一方面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可供暗自攀比,真正落实绿色消费行为的大学生实为少数。 (三)绿色消费行为与绿色态度不同步 大学生接受绿色消费观念的程度超前于社会人士,然而绿色消费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铺垫。在实际的购买行为中,很多绿色产品由于其特殊性,其价格比一般产品来得高;而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加上现行绿色产品的产销体系并不完善,甚或不一定适用于学生群体,导致绿色消费观念与行为的不平衡。 三、推行大学生绿色消费的阻碍 依据当前高校的形势而言,数量众多、分布较散,地区差距很大。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内在阻碍 尽管现代大学生多数具有绿色消费意识,也愿意参加绿色活动,但在消费时会自备购物袋,或在用餐时会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实质行动仅占少数。一份针对国内高校600位学生的调研显示,有92%的大学生都听过绿色消费观这一概念,但实际上会经常选购绿色产品的学生仅占5%;由于学生们的内心产生一种不知道能否真正对社会环境起到效果的想法,因此执行人数难以扩大。 此外,即便大学生有心购买绿色产品,但有38%的大学生是因为不会识别而没选购,有36%的大学生则认为绿色产品其实与一般产品无异,同时也忧心该产品质量或是否具有认证,因为消费市场充斥着许多以“绿色产品”名义为幌子的假冒伪劣产品,使大学生对该市场失去信心,因而形成推行绿色消费的内在阻碍因素。 (二)外在阻碍 1.绿色产品价格偏高。中国贫富差距大,加上环保意识未成气候,故绿色消费水平尚处较低层次。另外,开发绿色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及时间,相较非绿色产品将多出更多成本,而这些成本自然就嫁接到消费者身上,使得还没有自主经济能力的大学生望而却步。一项针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的研究显示,大学生选购绿色产品的考量因素中,52%首重质量,27%注重价格,其余才看对健康与环境的影响。换言之,受到每月可支配所得的影响,即使大学生存有绿色消费观念,产品质量也在标准以内,但若没有能力或意愿负担较高的价钱,则偏高的价格即构成推动绿色消费的外在阻碍因素之一。 2.绿色消费制度不够完善。由于绿色消费对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需要国家施政予以调节,包括对有绿色行为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违反者则加以规范和处罚。加之,中国在法律制度方面未有明确的绿色消费规范体制,即使是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未提及推行或抵触绿色消费的奖罚机制。绿色消费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企业在产品制造和分销过程中对于环境、健康与安全的控管,进而缺乏良善的产品质量、包装、认证与购买渠道,形成推动大学生养成绿色消费行为的外在阻碍因素之一。 四、大学生绿色消费推行对策 基于国情、立足实际,现就此提出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改进和提升对策,大致如下。 (一)恪守政府绿色政策 绿色消费政策是引导人们理性消费的方针,也是促使绿色消费规范化、制度化且合理化的重要保证。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消费政策能够引领学生及社会大众追求减少浪费、降低公害、维护生态及能源再生的消费模式,选出以社会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消费产品。因此,国家政策应持续鼓励绿色消费的发展,例如:推动产品自开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至处置(回收、丢弃、转卖等)的相关立法,明确规范个体消费者应尽的权利义务,并引导国内企业的产销运营皆能落实绿色管理与创造环境价值,从而推行友善的绿色消费。此外,推行ISO14000国际质量认证,同时宣导识别绿色标志的能力,不仅有助于保护社会大众的权益,更能推动Made in China的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 (二)推动学校绿色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建设,有关部门鉴于高校的高耗能情况下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等条例,以促进“绿色校园”的建立。绿色校园不仅是节约水电、二次利用能源及减少运营的消耗,还要加强绿色教育,从人文方面入手。当绿色消费观念深入校园群体,将会强化教职员工生的校园责任意识,从实际行动促使整个校园环境往绿色方面转变。例如:提倡环保餐具的使用、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与饭盒的使用、建立垃圾分类的习惯、避免资源过度浪费等。除了通过校内社团与活动发挥其观念宣导及执行作用,亦可利用校园平台对大学生进行互动性强、实践性较高的绿色消费教育。 (三)促进家庭绿色观念 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比任何宣导有效。即便疼爱子女也要管教有方,除了让孩子理解金钱赚取得来不易,更应从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消费模式对于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自采购、使用至处置产品的完整消费过程,其购买之产品与包装为环境带来的一连串效应。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其不自觉地调整消费习惯及行为,远离奢侈、攀比心理等非理性消费,除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理性交流,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企业改变思维而投入绿色产销,推出同时满足环保意识与消费需求的产品,发展更友好的环境。 (四)提升个人绿色意识 绿色消费是一种科学的、具有生态意识的观念,包括爱护环境、拒用一次性产品、循环利用、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等一系列的主张。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绿色态度且愿意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对社会造成影响。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生活消费习惯的养成将逐渐与社会历程相结合,并一点一滴改变环境。过去研究显示,愈具有环保意识者就愈是关注产品来源、制程与配置,甚至延伸至社会环境与大众福祉的关爱;当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绿色消费观念的认识,认知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并追求意识和行为的结合,将能拥有正确且理性的消费观念,减少攀比、奢侈或浪费的恶习。由于同侪对于学生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通过参考群体或自我力量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对于绿色消费的落实将事半功倍。 五、结语 简言之,伴随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绿色消费观念和主张势必深入人心。作为最有活力和激情的大学生,养成绿色态度、规范自身行为,既是顺应全球浪潮,又是引领社会风气,更是提升综合素质之所在。 参考文献: Muldoon, A. Where the green is: examining the paradox of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consumptionerjahn, I., Buerke, A., Kirchgeorg, M., Peyer M., Seegebarth, B., & Wiedmann, K. P. Consciousness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scale development and new insights in the economic dimension 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