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初三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初三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初三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初三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东中学片区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 文 试 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执笔:赖健琛审核校对:郑建华题序一一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一)(二)(三)(四)得分一、积累与运用( 25 分)(一)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 15 分)1.水是眼波横, 。2 ,对影成三人。3.关关雎鸠, 。 ,君子好逑。4.“爱国”是诗人写作题材中永恒的主题。杨炯的从军行中“ , ”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 , ”突出了将士们的高昂斗志和爱国热情;夏完淳的别云间中“ , ”写出了山河破碎,作者泪眼朦胧,满腔悲愤;杜甫的登楼中“ , ”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5.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所指的一件事是:“ , , 。”(二)积累运用(10分)6.根据拼音写汉字,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只填字母)。(4分)沉min c隐 河 畔 (A.pn B.bn) 提防 (A.t B.d)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无精打彩 一泄千里 望眼欲穿 茫刺在背B奄奄一息 漠不关心 吹毛求庇 遮天避日C万恶不赦 鳞次栉比 天伦之乐 如坐针毡D断壁残垣 中流抵柱 乐此不彼 引颈受戮8.在原句中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4分)今天是我们学校建校50周年纪念日,到处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博,终于夺得了冠军。二、综合性学习( 10 分)“群贤社区”开展社区文化创建活动。作为社区成员的你,请参与下面的活动。9为了共建共享和谐三明,社区积极参与“创城”活动,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营造“创城”的浓厚氛围。(2分)_ _10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举天地之正气 B.博古通今 C.家和万事兴 D.妙手回春11社区新建的文化长廊,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群贤社区在“创文明,建和谐”活动中取得的成果。现在设置了“邻里剪影”和“爱心快递”两个栏目,请你根据这一主题,仿照已有栏目名称,为文化长廊再设置两个栏目(不要与已有的栏目名称重复)(2分)栏目一: 栏目二: 12社区决定举行主题为“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请你以社区居民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100字。(4分)各位社区居民:三、阅读(55分)(一)阅读公输选段,完成 1317 题。( 16分)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2)荆之地方五千里( ) (3)公输盘诎( )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为何若人? 译文: (2)虽杀臣,不能绝也。译文: 16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 “锦绣”“粱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2分)17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822 题。( 16 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饮食亦尝胆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若孀妻弱子C置胆于坐 所欲有甚于生者 D百里奚举于市 见山上人烟市肆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而后作 ( ) (2)人恒过 ( )(3)身自耕作( ) (4)越王勾践反国(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女忘会稽之耻邪? 21【甲】文认为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就需要“ ”和“ ”两个方面的条件。【乙】文中越王最终灭掉吴国的原因是 。(4分)22除越王勾践之外,请再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 ,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2分) (三)名著阅读(7分)23. 格列佛游记作者是 ,主人公格列佛先后游历了 、 、 、 四个国家。(5分)24.格列佛游记表面上酷似儿童读物,实际上却是一部老少皆宜的讽刺小说。请结合原著的一个情节分析这部小说的讽刺特点。(2分)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乡村的风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A】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一种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到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B】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驴马在风中打着响鼻,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25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仿照第段段尾划波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2分) 26第段作者用了4幅画面来表现乡村的“诗意”?请简要概括(每一幅画面仅限4-7字)。(4分) 27文中画线的【A】【B】两句富有表现力,联系上下文,请加以赏析。(4分) 【A】句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B】句从修辞的角度评析: 28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3分) 29有人提出结尾第段删去,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四、作文(60分)1初三,我多了一份_ 2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起,每天做三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