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开展绿色信贷的动机研究.docx_第1页
经济新常态下开展绿色信贷的动机研究.docx_第2页
经济新常态下开展绿色信贷的动机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新常态下开展绿色信贷的动机研究 【摘 要】 本文运用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和探索了绿色信贷的相关问题,从博弈结果来看,企业不会自主转变生产方式,商业银行不会主动参与绿色信贷,因此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动力优化需要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在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基础上,加大非环保企业处罚力度,实行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信贷模式;企业应利用绿色金融支持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博弈 金融创新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曾经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要求,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迫在眉睫。 从全球范围看,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正在成为全球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绿色信贷尚无统一定义,国际上普遍以赤道原则为界定标准,主要指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等。在我国,间接融资是主要的融资方式,而银行信贷最重要的间接融资方式,因此,绿色信贷是发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环节。而传统信贷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绿色信贷则更加关注信贷主体的生态效益和其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尚未完善,无法充分调动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因而,如何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促使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解决绿色信贷发展目标与银行自身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发展绿色信贷的关键问题。 二、发展绿色信贷的动力分析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得到政府高度重视,而绿色信贷政策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推动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发展亟待向绿色、可持续模式转变的关键。但绿色信贷政策并不具备法律效应,银行在信贷决策过程中仍然保有经营自主权,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仍然能得到行的贷款。虽然如此,银行作为绿色金融的执行单位,其经营行为必然受到政府部门政策的引导和约束。截至16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9%。因此,长期来看,银行有推行绿色信贷的动力。 三、发展绿色信贷的三方博弈模型 在绿色信贷决策中,不仅政府部门要就企业环保问题做出决策,商业银行也要参与决策。政府部门对于“两高”企业的决策依据是基于社会福利和环境外部性考量;商业银行的决策依据是放贷行为对其自身收益的影响。政府的金融政策会影响银行的利益和信贷行为,银行的信贷行为也会因为杠杆作用影响社会福利,从而影响政府金融政策。因此,银行和政府的目标不同,但又存在利益重叠,决策时相互制约和影响。因此本文引入博弈理论分析三方博弈的相互影响机理,模型构建如下: (一)政府与银行的博弈分析 本文将银行的策略简化为非绿色信贷S1和绿色信贷S2;政府部门策略为惩处G1与放任(G2)。如果银行实现绿色信贷政策,将会受到政府部门支持,提升品牌价值,带来的无形收益IE,同时银行将资金转投环保产业获得收益为OE,此时银行也会失去客户而造成损益为CC,同时政府部门惩处两高企业,社会福利的增加ER,监管成本GC,另外当企业获得银行支持时,其经营收益会增加,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增加SE。如果银行不实行绿色信贷,贷款给“两高”企业的收益为OE,但因为政府的惩处政策,银行可能面临环境问题从而带来风险损失CCL;企业无法获得改进升级的绿色资金,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SEL;政府部门需要额外支付监督成本GC,如果政府部门对于“两高”企业的非环保行为不追究时,此时信贷给“两高”企业产生的无形收益为IE。 1从政府角度出发,银行选择非绿色信贷,此时企业获得贷款顺利经营的收益不足以抵消或弥补其产生的负外部效应,政府部门会选择放任。当商业银行主动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企业则必须解决“两高”问题,政府部门也不需支付任何监管成本,因此政府的选择就是放任。 2从银行角度考虑,当政府部门对非环保行为进行惩处时,当OE-CCLIE+OE-CC,即商业银行会选择非绿色信贷;反之,银行将会实施绿色信贷。当政府不对企业非环保行为加以处罚,银行实施非绿色信贷只会获得收益而不用担心信贷风险。,但此时的均衡为囚徒困境,社会利益受损,需要政府制定政策,进行干预,才能实现有效合作,进而实现更好的纳什均衡。 (二)银行与企业的博弈模型 博弈模型假设如下:企业可以选择环境污染型生产策略H1和友好环境型生产策略H2;银行策略为非绿色信贷策略S1、绿色信贷策略S2。假设银行采用非绿色信贷策略S1,企业按照目前环境污染型生产策略E1进行生产,取得的收益为EP,环境污染的惩罚损失为EL1,如果银行不贷款给企业,企业还会因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损失EL2;若企业采用策略E2,污染治理、降低能耗的投资成本为API;银行的生命周期较长而企业较短,假设银行业在经营策略上更加注重长远利益,而企业更加注重短期利益。OE、CCL、IE、OE、CC代表含义与前文一致 1从企业角度看,如果银行选择贷款,企业将不会改变生产模式,获得经验收益EP,面临政府部门的惩罚EL1,银行因此而承担风险;企业若选择环境友好策略H2,需要支付转变生产模式成本API.由于目前监管部门对企业罚金企业治污成本,企业会选择环境污染的生产方式。如果银行不贷款,企业选择策略H1,此时企业不仅需要承担政府部门惩罚成本EL1,还因不能获得银行贷款而遭受损失为EL2;企业如选择策略H2,需支付转变生产模式成本API以及损失成本EL2,决策的依据就是EL1和AP的大小。但我国当前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企业承担的惩罚成本EL1较小,企业依旧会选择环境污染。因此,商业银行的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2从银行角度看,对于“两高”企业,如果银行采取策略S1,银行的收益OE,风险损失为CCL;如果?y行采取策略S2,客户减少的损失成本为CC,但转投其他行业获得的收益为OE,因绿色信贷行为获得绿色声誉为IE。对于环境友好型企业,银行必然选择策略S1,因为EP-API显然大于EP-API-EL2。 当前中国民众的绿色观念还相对薄弱,“两高”企业规模大、盈利性较强、偿债能力较强,符合商业银行现有绩效考核和信贷评估体系,商业银行放贷给“两高”企业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在政府选择策略G2时,银行选择策略S1是理性的决策,是利益最大化衡量的必然结果。因此,为了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降低企业对社会福利的侵占侵害,政府部门必须完善绿色金融机制体制,引导银行企业采用S2策略,促进企业采用环保、低碳和绿色经营行为。 四、结论 本文首先采用定性分析,基于理性人假设探索了政府、银行和企业参与绿色信贷行为的动力,然后引入博弈模型分析政府、银行和企业在决策过程中相互影响,最后得到了如下结论: 1、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与法律。在全社会环保意识、低碳消费比例较低的背景下。如果不加大惩处力度,那么社会福利将会因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损失巨大,因此清晰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发展绿色信贷的基础,我国绿色信贷政策法律的出台势在必行。 2、优惠的财政政策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商业银行是绿色信贷的主体,但不会主动推行绿色信贷发展,“两高”企业往往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绿色信贷在我国起步较晚,绿色信贷定量评级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