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榴英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几个误区.doc_第1页
马榴英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几个误区.doc_第2页
马榴英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几个误区.doc_第3页
马榴英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几个误区.doc_第4页
马榴英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几个误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几个误区江苏常州武进前黄实验学校(213172)马榴英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增进学习者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题、以学习者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已经在政治课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并成为课堂教学实践、探讨的热点。但是,由于“探究性学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人们在对其支持的同时也会对之产生一些误解,主要体现在: 误区之一:探究问题的泛化什么都要提问,由原来的满堂灌演化成满堂问。我们知道,学生科学知识的习得,学习方式的转换,创造能力的具备与提高,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一切都是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问题是整个探究的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越多越好。如有一位教师在进行初三“原始社会”的教学时,出示了如下问题: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有哪三个要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是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中包括哪三个内容?其中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什么出示完了这些问题后让学生进行看书讨论,在“探究”了相当一段时间后,老师请各学习小组派代表进行解答,结果是学生照本宣科。这种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是什么”之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同时,如此满堂提问,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事事必探究,样样要交流,势必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这种浅层的探究性学习必然熄灭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打消学生真正探究的兴趣。探究离不开问题,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探究效果。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因此构建有价值、能研究的问题是探究的迫切需要。教师引导时要做到:一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以及所蕴含的设计理念;二要有问题意识,根据实际需要学会选择合适问题,确定探究计划。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前提。在确立问题时,要有探究意识,明白问题是探究的一个环节,不能盲目随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反思:是什么使他们对此问题感兴趣?问题的奥秘是什么?他们想怎样研究?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问题”与“非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中,有些只是“陈述性”的,没有探究价值,它仅仅涉及“是什么”,没有涉及“为什么”或“怎么样”。而有些又离科学“遥不可及”,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课堂积极作用,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还满足思维过程的复杂性,以及难易程度的适合性、实在性,构建一些有价值、能研究的好问题。如在初三思想政治课中讲完了五个社会后,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比较乱、散、浅。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引导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再思考、再筛选、再提炼,最后,引出了“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依次更替?”这个带有综合性、深刻性、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一方面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分析讨论,最后得出了三大结论: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新社会就能孕育产生;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社会就要走向衰亡;第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原因,同时也是判断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准。这种能起到承上启下,又能解决一类问题甚至贯穿社会发展全过程的规律性问题,值得学生探讨和研究。这样的问题才能增强学生探究热情,提升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误区之二:探究程序模式化忠实于每个探究环节,并且不可愈越,程式化现象严重目前所能见到的探究式教学,其探究的过程大都完完整整地包含: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提出猜想或假设、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推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些过程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完整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明确具备这几个阶段,也并不是这些阶段的顺序一成不变。例如,在探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发展趋势”问题的活动里,学生首先进行大胆猜测,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必然要产生?在什么情况下他们绝对不可能产生?然后在小组合作下经过推理,最后得出: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不具备产生条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没有产生的必要;只有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产生。在这个典型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就没有“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这一步骤,而且“提出猜想或假设”也并不是只体现一次,在每完成一个子任务之前,都要提出猜想或假设。在实际中,大多数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活动都按部就班地忠实地执行了这六个阶段,但是在课堂气氛的烘托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及在学生的体验性上却毫无建树。可以说,一些课堂上所谓的探究式教学,仅仅是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改革而改革,使探究走向模式化和程序化,脱离了探究式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设计探究式教学时,关键还是看教学活动的本身应该采取哪些步骤,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误区之三:探究神化拔高探究,提高探究难度,让人觉得探究可望不可及探究的神化则是把探究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只有从问题的提出、证据收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解释的形成、检验和结论的得出等等都是由学生自主发现、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才归为探究。一句话,把课堂学生的探究完全等同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些教师一方面表现出不相信学生能通过探究学到知识,在教学中不引导、不信任,出现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也是走走过场,草草了事。另一方面表现为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加大了探究的难度,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探究是科学家的事,”就会对“探究”产生畏惧感。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学科教学中,要组织起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都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是不容易的,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这样的境界。如对探究的问题来说,要是探究的问题完全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那当然很好,而且在学科教学中也必须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相反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果这样的程度也不容易达到,就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根据别人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完全可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深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他们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而不必刻意追求一开始问题就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内容,但不能机械理解为整个学习活动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和解决每一个问题。其实,探究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维,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接触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真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就可能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我们倡导探究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从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追求象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能达到的那样结果,或者通过探究学习后要求学生成为象模象样的科学家,事实上这些至少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如果探究真的要符合上述要求的话,那么,探究性学习永远无法真正进入课堂。误区之四:教师作用淡化从原来课堂的主宰者变成旁观者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包含了许多环节,如提出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寻找信息、表达成果等,而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正是基于此,有些教师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而淡化自身的作用。这样,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干脆放手让学生去做,不参与、不发表意见,真正地成了一个旁观者,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难怪有的教师一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自己挑,典型的对课堂的放任自流。这样做,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其实,在探究性学习中,课题的具体实施者虽然是学生,但指导教师对于指导问题的探究思路、探究方法必须进行精心的准备,在实施的过程中应予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这一切说明教师决不是观望者,而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所以,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并做好角色转换。而决不能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忙了学生,闲了教师”。那么,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该具备哪些素质呢?首先,教师要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内涵和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巨大作用,要在心理上接受和支持。其次,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更高,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再次,教师对课题探究的过程、方法要比较熟悉,能够指导学生开展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能力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才能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管理者与指导者的作用。探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