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12).ppt_第1页
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12).ppt_第2页
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12).ppt_第3页
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12).ppt_第4页
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1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内容提要,1.解热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常见不良反应 (1)解热镇痛药的药理作用 (2)作用机制 (3)常见不良反应 2.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包括水杨酸类、苯胺类 、吲哚类、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烯醇酸类 、吡唑酮类、烷酮类、异丁芬酸类等,内容提要,3.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包括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 4.抗痛风药 痛风药物按药理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 (2)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苯磺吡酮、苯溴马隆等; (3)抑制白细胞游走进入关节的药物如秋水仙碱等; (4)一般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NSAIDs等。,教学基本要求,学习目标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掌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2. 熟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和各代表药物,熟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了解: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解热镇痛抗炎药 (NSAIDS) 【定义】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NSAIDS。,共同的药理作用 NSAIDS作用机制: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环加氧酶,PG合成酶,COX),阻止PG合成挥发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第一节 概 述,解热镇痛药的化构不同,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常见不良反应相似,一、共同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发热】 当外热原(病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三烯)作用于下丘脑前部PG合成与释放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图: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由于T过高能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解热对症疗法很有必要。 对小儿、年老体弱慎防虚脱。,【发热】 当外热原(病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三烯、脂氧素、羟基环氧素)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PG合成与释放 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作用机制:抑制中枢环氧化酶(COX),阻止PG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作用。 其解热作用的强弱与抑制COX活性呈正相关。,【特点】 1.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与氯丙嗪不同,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降低发热和正常体温。 2.作用部位:在中枢。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影响散热。,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的解热特点区别:,解热镇痛药: 1.不受环境影响。 2.使发热病人T降低至正常,而对正常人T无影响。 3.抑制环氧化酶(COX),阻止PG合成,从而使T调定点下移至正常(散热增加)。,氯丙嗪: 1.降温作用受环境温度影响,环境温度越低,降温效果越明显。 2.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使正常人T和病理性T降低至34。 C以下 3. 阻断DA受体,抑制下丘脑T调节中枢,可使散热增加,产热减少。,【特点】 1.对轻、中度疼痛,慢性钝痛疗效佳, 2.对内脏绞痛、创伤性剧痛无效。 3.镇痛时不产生欣快感,无耐受性、无呼吸抑制。 4.作用机制: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减轻PG致痛作用,且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5.作用部位:在外周。,2.镇痛作用,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特点比较,2.痛的产生及镇痛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用药后能使炎症的红、肿、热、痛反应减轻或消退,其抗炎作用亦是与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有关。,3.抗炎作用,炎症时释放PG、组胺、BK、5-HT,慢反应物质A(SRS-A)、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这些介质相互作用共同引起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增加、炎性渗出增多,导致局部红、肿、热、痛等一系列炎症反应。,【机制】本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抑制PG合成,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 1.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对症治疗作用; 2.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退热、止痛、抗炎、消肿效果,但无病因治疗作用,不能根治,只能延缓和减轻器质性损害的发生。,4.其他 (1)防治血栓形成 NSAIDs可抑制COX,减少血栓素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2)抗肿瘤作用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 抑制PGs的合成, 激活半胱氨酸天冬蛋白激酶(胱冬肽酶,aspase-3和caspase-9),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关。,(3)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 抑制环氧化酶(COX)抑制PG合成; 清除过量的氧自由基,抑制组织损伤。,近年来发现COX有两种同工酶,简称COX-1与COX-2,两者为同分异构体。 COX-1存在于血管、胃和肾等组织,可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等一些生理反应。 COX-2则存在于炎症组织中,由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诱导产生。 目前认为NSAIDS抑制COX-1是引起不良反应的毒理学基础,抑制COX-2是NSAIDS是挥发药理效应的基础,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与抑制COX2,使PG合成减少有关。,二、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机制,二、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机制 NSAIDS的抗炎作用主要与其抑制COX的活性,抑制PGs的生成有关。除此之外,可能尚有其他作用机制参与。 NSAIDS既可抑制COX的活性,又可清除过量的氧自由基从而抑制组织损伤。阿司匹林已证明具有抑制转录因子表达,从而抑制炎症介质基因转录。,膜磷脂的代谢途径,NSAIDs对COX的选择性作用,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不一致的机制: 1、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 2、对COX-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1. 胃肠道反应; 2. 过敏反应; 3. 肝损害; 4. 肾损害; 5. 心血管系统反应; 6. 血液系统反应 7. CNS反应等。,防治或降低NSAHID不良反应的发生: (1)寻找安全有效的NSAHID; (2)研制NSAHID新型制剂,如NO-aspirin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血栓作用, 将成为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药物,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一、水杨酸类 二、苯胺类 三、吡唑酮类 四、有机酸类 (一)吲哚类 (二)芳基乙酸类 (三)芳基丙酸类 (四)烯醇酸类 (五)烷酮类 (六)异丁芬酸类,阿斯匹林(乙酰水扬酸,Aspirin),(一)水杨酸类,【体内过程】,1. PO易吸收,其吸收率和溶解度及胃肠pH有关。 很快被胃肠粘膜、血浆、RBC及组织中的酯酶水解成水杨酸,asipirin的血浆浓度低。吸收后以水杨酸盐形式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0%90%。 2. 主要经肝药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质与甘氨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由肾排泄;,3.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 4.尿液的pH变化对其排泄影响大。,(1)在碱性尿中药物易排出。故同服碳酸氢钠可促其排泄。 (2)在尿酸性中药物排出减少。 小剂量(1g)恒量消除(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大剂量水杨酸t1/2延长为1530h,血浆中游离水杨酸增高,可出现中毒症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作用:解热镇痛疗效明显可靠,可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痛经等。 2、抗风湿作用:aspirin抗风湿作用强, 较大剂量(34g/d)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迅速确实,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用药后病人在12天内关节肿胀缓解,发热减轻,脉搏减慢,血沉降低,病人感觉全身好转。 是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药。,阿斯匹林( Aspirin),3、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小剂量(2575mg/d或50100mg/d )可用于预防脑血栓及心肌梗死。,【机制】 抑制环氧化酶(COX),使血栓素A2(TXA2)形成减少,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主要用于防止冠脉血栓、脑血栓的形成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图: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示意图,注意: 阿斯匹林高浓度时能抑制血管壁中COX(PG合成酶),使PGI2合成减少,促进血栓形成。这是因为PGI2 是TXA2的拮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所以防止血栓形成宜采用小剂量(2575mg/d)。,5治疗胆道蛔虫 阿司匹林少量自胆道排出,蛔虫有“喜碱厌酸”的习性,用药后改变胆道内环境的pH值,可使虫体退出胆道,从而治疗胆道蛔虫。,4.治疗川崎病 用于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可引起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大剂量可诱发和加重溃疡及无痛性出血。 引起胃肠道反应的机制: (1)口服直接刺激胃粘膜,可致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2)血药浓度高时刺激CTZ引起恶心、呕吐。 (3)较大剂量抑制PG在胃粘膜合成,致胃溃疡与胃出血。,阿斯匹林 Aspirin,防治: (1)采用饭后服; (2)同服抗酸药或选用肠溶片; (3)合用米索前列醇,可减少溃疡的发生率; (4)胃溃疡者禁用。,2.凝血障碍 延长出血时间, 对严重肝损害, 凝血酶原过低, 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 故这些病人应避免使用。 3. 过敏反应 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哮喘的发生与抑制PG合成有关,故有哮喘史者禁用。肾上腺素对“阿斯匹林哮喘”无效,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阿斯匹林 Aspirin,4.水杨酸反应 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处理:停药, 并静滴碳酸氢钠, 以促进药物排泄。 5. 瑞夷综合征。 6. 肾损害。,阿斯匹林 Aspirin,【药物相互作用】,1.本药与双香豆素合用,因蛋白置换作用,可使游离型双香豆素的血浓度提高,增强其抗凝血作用,易致出血; 2.本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可使激素抗炎作用增强,但可诱发和加重溃疡;,3.本药与口服降糖药(甲磺丁脲)合用,可增强其降血糖作用,易致低血糖反应。 4.与呋噻米合用,可使后者排泄减慢,易致蓄积中毒。,复方阿司匹林(Aspirin Co. APC) 本品由阿司匹林0.22g、非那西丁0.15g、咖啡因0.025g组成。 临床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 不良反应同阿司匹林。因含非那西丁可致肾损害及肾功能衰竭,故不能长期应用。 双水杨酯 1.可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术后疼痛及神经痛; 2.对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痛等均有一定疗效。,贝诺酯(扑炎痛,Benorilate) 托美丁(托麦丁,灭痛定,Tolmetin) 两药均可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感冒发热、头痛、术后疼痛及神经痛等。,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扑热息痛、醋氨酚),对乙酰氨基酚为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非那西丁毒性大(损害肾脏及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已不单独应用。,【特点】 1.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2.解热作用和阿斯匹林相似,镇痛较弱; 3.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等;,4.胃肠反应较轻,凝血障碍很小; 5.过量(成人1次1015g)可致急性中毒, 肝损伤甚至肝坏死。,不良反应多: 1胃肠道反应 2钠水潴留 3过敏反应 4肝、肾损害 5甲状腺肿大和黏液性水肿,三、有机酸类抗炎药 (一)吲哚类 吲哚美辛(消炎痛 ndometacin ) 【特点】 1.为最强的COX(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有显著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2.对炎性疼痛有显效,对非炎性疼痛无效; 3.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 对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癌性发热亦有效。,4.不良反应多: (1)胃肠反应, (2)CNS症状, (3)造血系统症状, (5)过敏反应。,(二)芳基乙酸类:双氯芬酸; (三)芳基丙酸类:,布洛芬(异丁苯丙酸 Ibuprofen),【特点】,1.解热作用较阿司匹林弱,镇痛、抗炎作用较强,主要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急性肌腱炎、滑液囊炎等。,2.对胃肠道刺激小,病人易耐受 3.偶见视力模糊及中毒性弱视,应停药。,(四)烯醇酸类:,吡罗昔康(炎痛喜康,Piroxicam ),【特点】 1. 镇痛、解热、抗炎、抗痛风作用较强,速效、强效、长效; 2.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急性痛风、腰肌劳损、肩周炎、痛经等亦有效。,美洛昔康(meloxicam)、氯洛昔康(lomoxicam), 两药对COX-2具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和很强的镇痛抗炎作用。用于术后疼痛、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椎炎等。,(五)烷酮类: 萘丁美酮(nabumetone) 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六)异丁芬酸类: 舒林酸(sulindan)为吲哚乙酸类 在体转内化为磺基代谢物才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其效价强度不及吲哚美辛,但不良反应较低。,七、吡唑酮类,保泰松(布他酮,phenylbutazone,butazolidin)、 羟布宗(羟保泰松,oxyphenbutazone,tandearil)、 非普拉宗(feprazone),【特点】 1. 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作用较弱,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2. 促进尿酸的排泄,可用于急性痛风; 3. 毒性大,不良反应多,已少用。,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药,塞来昔布(celecoxib) 【药理作用】 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机制】 抑制COX-2的作用较COX-1高375倍,为选择性的COX-2抑制药。在治疗剂量时对人体内COX-1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TXA2的合成,但可抑制PGI2合成。,塞来昔布(celecoxib) 【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治疗, 2、用于手术后镇痛、牙痛、痛经。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出血和溃疡发生率均较其他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低。,罗非昔布(rofecoxib)为果糖的衍生物。有高度选择性抑制COX-2的作用,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但不抑制血小板聚集。近年来已有证据证实,罗非昔布有心血管不良反应。,尼美舒利(nimesulide) 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 1、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较强。因而其抗炎作用强。 2、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腰腿痛、牙痛、痛经等。 3、胃肠道反应少而轻微。,附: 抗痛风药,痛风药物按药理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 2.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苯磺吡酮、苯溴马隆等; 3.抑制白细胞游走进入关节的药物,如秋水仙碱等; 4.一般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NSAIDs等。,解热镇痛药小结,解热镇痛药物多, 阿司匹林数最先, 解热镇痛抗风湿, 少量防治血栓塞, 不良反应不算少, 为您扬名要记牢。 (胃肠道反应、 凝血障碍、 水杨酸反应、 过敏反应),2009级本科口腔医学12班 药理学课间小测试 姓名 班级 学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弱酸性药物是从pH值 的体液向pH值 的体液被动转运。 2精神药品主要指 、 和 等。 3激动受体引起心脏 、骨骼肌血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