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整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docx_第1页
产业调整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docx_第2页
产业调整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docx_第3页
产业调整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docx_第4页
产业调整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调整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摘要:余杭经济开发区自2007年综合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呈现了快递增长的趋势,财政收入也有了进一步的增长。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46.5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35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也呈现了同步增长的良好势态。但是,良好的发展势态下也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产业结构已成为影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不加以及时调整,将会影响余杭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开题报告 关键词:产业调整 余杭经济开发区 财政收入 影响 余杭经济开发区自2007年综合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呈现了快递增长的趋势,财政收入也有了进一步的增长。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46.5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35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也呈现了同步增长的良好势态。但是,良好的发展势态下也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从数据综合分析中不难看出,特别是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内需求持续方放缓,对外出口受限,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跌宕起伏,主导产业增长受限,财政收入也随之一波三折。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如不加以及时调整,将会影响整个余杭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一、余杭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的综合评价 1、把脉产业定位,实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余杭经济开发区自2007年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2008年,余杭经济开发区高薪聘请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公司对余杭经济开发区“会诊把脉”,将未来余杭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方向进行定位,以重点发展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产业、通信电子和纺织服装产业为主的“4+1”产业。通过产业定位,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2008年2010年余杭经济开发区累计实现生产增加值243.23亿元,增加值从2007年底的50.2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2.79亿元,增长了44.91%;累计实现财政收入42.33亿元,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8.13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12.35亿元,增长了51.91%。2009年财政收入比2008年财政收入有了质的飞跃,财政收入从2008年9.3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53亿元,增长了54.12%,为余杭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文 目前开发区产业集群已初步成型,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已集聚了瑞士诺华、法国赛诺菲、美国礼来等知名医药企业,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也都具备了一定规模的龙头强企,如欧文斯科宁、西湖离合器、春风控股集团等。体制改革来余杭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产业结构表附表一年度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建筑业房产业 税收(万元)占全部%税收(万元)占全部%200780952-0.0293.096.909111.136020089285114.70087.8112.197400.803030.33200912552735.190.0290.369.6224291.9420811.662010124440-0.87088.5611.4457134.5936952.97 2、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的财政收入占主导地位。余杭经济开发区自体制调整来,财政收入以第二产业为主,2007年第二产业占财政收入93.09%,2008年第二产业占财政收入87.81%,2009年第二产业占财政收入90.36%,2010第二产业占财政收入88.56%;第一产业农业占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微乎其微,从2007年到2010年间基本只有0-2%,因为农业税的减免,第一产业所产生的财政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第三产业财政收入的比重稳中有升,2007年第三产业占财政收入6.9%,2008年第三产业占财政收入12.19%,2009年第三产业占财政收入9.62%,2010年第三产业占财政收入11.44%。第三产业这几年稳中有升,其中批发零售业占了50%以上,以谛都置业为首,新世纪五金机电市场、江南家私市场、轻纺原料市场、江南食品市场4个销售额超亿元市场,开发区的第三产业正蓬勃发展。另外,随着开发区大量的存量土地出让,绿城、金都、金帝、赞成等房产公司的相继入驻,房地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第三产业中的后起之秀,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从2007年的1%上升到2010年的26%,2010年房地产业实现各项税收3695万元,而2007年仅为6万元。 3、从行业结构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税收的新亮点。近几年开发区实行5118项目工程,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发展,建筑业税收从2007年的911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5713万元,增长了527.11%;房地产业税收也从2007年的6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3695万元,增长了515.8%。预计今年房地产业的税收可达1亿元。 4、从税种上看,营业税的增长幅度较快,从2007年占财政收入的2.25%增长到2010年的6.79%;2007年营业税为1822万元,到了2010年营业税达到了8449万元。其他各税种从2007年至2010年的变化都不是很大。只有增值税和营业税与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尤其与一些主导行业的关联度比较大,2009年2010年间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与第二产业直接相关的增值税也有所回落。以2010年为例,第三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11.44%时,第二产业税收回落到了88.56%。当然增值税的波动与出口退税和免抵调也有很大的关系,如2009年增值税达到了各税种的65.10%,其中免抵调增值税26779万元,占全部增值税的37.78%。因此,增值税与第二产业关联较大,营业税与第三产业直接相关。 二、存在的问题 2007年以来,余杭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财政收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完全到位,发展中仍面临众多的不确定因素,给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带来一定风险。 作文 1、财政收入来源结构不尽合理。 第二产业仍然为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自2007年以来,第二产业制造业累计实现税收36.61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86.49%。第二产业所带来的基本是增值税,在地方留存增值税只占了25%,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影响比较大;第三产业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7年的6.9%增长到了2010年的11.44%。在第三产业中,批零业占了50%以上,房地产业虽然近两年有了初步的发展,但随着政府对房产业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从长远看依赖房地产业增长税收非长久之策,而其他服务型商贸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2、经济结构与税收结构不协调。 2010年余杭经济开发区生产增加值的产业结构比例为1:84:15,而全部产业结构税收为0:88.5:11.5,第三产业税收按生产增加值比例低于实际税收比例。从近几年的增值税看,增幅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生产主导业经济地位占主导力量不强 ,没有很好的与税收贡献相协调。 3、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压力。 开发区以依托传统的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过分依赖于工业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没有改变。目前开发区着力发展的“4+1”产业中,2010年全年装备制造业产值为91.8亿元,占到了整个开发区总量37.26%;纺织服装业产值为77.38亿元,占总量的31.38%;绿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值为21亿元,占总量的8.52%。开发区装备制造业这块占经济总量的37.26%,有部分企业还是产能落后,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优化存在较大的压力。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到余杭经济开发区来投资,引进一些大的项目,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过快增长,关停部分产能落后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新型替代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健康产业、电了信息产业,通过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2、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角度看,培植营业税税源的边际效应应远远大于扩大增值税税源的边际效应,因此,着力发展营业税的第三产业,是增强地方财政实力的优先之选。除坚持发展批发零售业、房地业等传统服务业外,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设计研发、新型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使余杭经济开发区的经济格局逐步从以工业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通过“放水养鱼”的形式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由消费型服务业向生产型服务项目业转化,引导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给营业税的增长提供较大的空间,必将成为余杭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增长新的增长点。 简历大全 3、细化支柱产业,明确税源培植对象 积极运用财政税收杠杆,整合财政补助资金,支持产业结构优化,以余杭经济开发区“4+1”产业体系为主导,细化支柱产业,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支持开发区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开发区企业上市。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含量高、工业增加值高,而且占地少,对涵养税源、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发达的教育和科研等资源,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4、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支撑,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自主创新体系,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并且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开发区建设一个科创园区,与知名大学合作,并推行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