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物保护与旅游开发.docx_第1页
试物保护与旅游开发.docx_第2页
试物保护与旅游开发.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各时期各民族保护下来的文化遗产、文物遗迹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成为世界文明的典范,更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而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既不能完全分开,又不能等同一体,更不能相互替代。他们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突出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概念内涵 文物保护,指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叫做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如对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旅游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眼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二)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文物保护和文物旅游资源开发是相辅相成的。文物保护做好了,才能有效地为旅游开发服务,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科学的开发利用文物资源,又会起到宣传文物、认识文物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自觉性,有效发挥文物资源的价值。同时,会增加收入,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由于文物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时,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利用为次;以长期利益为重,发挥文物的永续作用,绝对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以国家和全民族利益为重,而不能只顾地方利益和集团利益;以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为重,而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千方百计地榨取文物的经济利益,而导致文物损毁。 二、文物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文物资源损失严重 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建设,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淡化文物保护的思想意识日趋严重,造成文物资源遭受严重损失。我国文物资源的破坏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例如,哈尔滨刘亚楼旧居、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旧址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遭拆除。尽管11名相关人员被问责,但损毁严重,不可恢复,面对废墟,国家文物局的断语,令人痛心疾首。 (二)地方政策向文物资源的开发倾斜,文物保护势单力薄 近年来,有些地方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擅自改变文物单位的管理体制,将原本由政府实施保护与管理的文物单位转移到旅游企业开发经营。有的以合署办公的形式将文物单位纳入旅游企业,有的直接将文物单位并入旅游公司,有的将文物单位的门票划入旅游企业,有的干脆将文物单位作为资产对国内外进行招标和租赁经营。 (三)文物保护法律意识不强,旅游违规开发建设现象严重 有的地区在文物保护区大修现代化设施,这些设施一方面方便了游客,增加了收入,而另一方面又为文物保护带来负面影响。交通、宾馆饭店、污水排放设施等这些是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而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破坏文物资源的现象。如泰山景区的城市化与索道的建设,索道本是为了游人上山观光游览,使泰山的年旅游人数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30万人次左右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万人次。旅游高峰时段,人满为患。险些使其被取消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称号,这对泰山景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四)文物保护不科学,侵害文物现象严重 作为文物,多是历经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环境的侵蚀已经造成文物的自然破坏,如果处理不当,人为破坏会更为严重。如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对古建筑、壁画、碑石、彩绘等保护措施不當,造成人为损坏。清理古建筑屋面时踩坏瓦当,造成漏雨,长期被雨水侵蚀,古建筑便会被毁坏;处理碑石表面尘土时,有的不注意直接用水冲或用湿布擦造成碑石风化严重;油漆、彩绘等被水冲造成脱落、蜕皮等。 三、解决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媒体宣传,使社会全员都懂得文物的价值 认识文物保护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物旅游部门应该把文物保护纳入旅游事业的长期规划。在旅游促销和旅游活动中应加强 文物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等法规的宣传,对破坏文物者应采取经济、法律等手段加以制裁。这样不仅树立了文物旅游单位的形象,还强化了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放眼全局,树立长远发展意识,让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共发展 发展旅游,特别是文物景点,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后就有经济实力去维护及修复文物,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过度利用开发旅游资源而不注重文物景点的保护,必然导致景点的破坏,从而不久就会导致旅游业的下滑,最终是经济发展减慢乃停滞。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 文物具有历史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文物资源不仅是当代人的财富,也是子孙后代的财富。在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上,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以保护为主旅游利用为次,以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为重,而不能只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能急功近利,只顾当代人利益,以国家和全民族利益为重,而不能只顾地方利益和集团利益。 (三)严守文物法律法规,合理规划,合法经营 为了保护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2条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它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财产,受到我国根本大法宪法的保护。任何侵占或破坏文物的行为都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古建筑、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组织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这表明只有作为所有权主体的中央人民政府才具有对文物行使占用和处置的权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无权对国家所有的文物进行占有和处置,企业机构更无权对国家所有的文物进行占有和处置。出于地方利益、集团利益,擅自将文物作为一般实物资产出让或转让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侵犯国家所有权的行为,是一种变相化国有为地方所有、集团所有的非法行为。国家及各省各地区文物部门对文物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做到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积极利用。必须遵循文物工作自身的规律,聘请有关专家对文物保护单位制定文物保护利用中本文由收集整理长期规划,分层次开发。对特殊的、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