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13周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13周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13周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13周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一课时 水圈及水体间补给关系【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知道水圈概念和水体的组成类型、形态、分布.2.河流补给的类型与河、湖补给关系.3、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绘图能力,强化“图文转化”能力。【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自主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知识梳理和重难点突破知识。2、独立完成“自主预习案”,自我检查预习效果,总结知识和能力缺漏。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4、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一、知识清单1、知识提纲:2、什么是水圈? 3、地球上水体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4、结合教材P54中图3.2,说明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二、预习自测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A、海洋水B、地下水 C、冰川水D、河流水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C、河流水、冰雪融水和浅层地下水 D、冰雪融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3、将下列选项的代表字母填空:A、大气降水 B、湖泊 C、湖泊水 D、地下水 E、积雪融水 F、冰川融水 陆地水最重要的补给形式是( )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是( )旱季,大多数河流补给靠( )补给我国和世界绝大多数河流补给靠( )我国东北山区河流春汛流量增大来自( )补给我国青藏高原上的河流补给水源是( ) ( ) 与河流相互补给,对河流又具有调节作用。【我的疑问】 课中探究案【问题探究一】 探究课题: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中秋桐说:“我和她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她?”以辩称其与尤二姐病情的毫无关系。但事实上“井水”还真犯了“河水”,就像她确实与尤二姐的病情有关一样。 水体之间是相互补给的,井水与河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那到底井水会不会犯河水?(请结合课本P54问题2回答) 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二】 探究课题: 读下图,判断A、B分别代表的是气温或是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分析该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及其主要补给类型,简析图示河流径流量随季节起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 【课堂训练】1.读我图某地区河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下列(1)(2)题:(1)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区的河流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2)该河流4、5月份的汛期的形成原因是 A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B春雨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C地下水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D山地永久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2.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转移、能量交换最活跃的过程之一,水循环也是最具动力的自然循环之一。读图 313(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回答(1)(2)题。(1) 箭头 a 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12 月 B34 月 C67 月 D1112 月(2)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 a、b 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 Aa、b 都变小 Ba、b 都不变 Ca 在丰水期变小 Db 在枯水期变大 3.读图回答下列(1)(2)问题:(1)这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理由是:(2)请判断图中、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筑大坝后测到的,为什么?【知识梳理】【视野拓展】大气圈和水圈起源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另外的观点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也有观点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现在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 【学习总结】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第二课时 水循环编制人:佟明权 审核人:贺国富【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 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2) 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自主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知识梳理和重难点突破知识。2、独立完成“自主预习案”,自我检查预习效果,总结知识和能力缺漏。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4、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一、知识清单 1、知识提纲: 2、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用图示法绘制出简图) 3、 水循环类型小结水循环类型发生空间循环过程及环节特点水循环的意义海陆间大循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蒸发降水陆地循环补充陆地水体的少量,为数很少2、 预习自测1、下列现象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A、登陆台风 B、未登陆台风 C、塔里木河 D、海上降水2、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上内循环都具有的环节是 ( ) A、蒸发和降水 B、蒸发、降水和径流 C、蒸发、蒸腾、径流和降水 D、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3、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4、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 C、岩石圈物质循环 D、水循环 5、 下列有关水圈的说话,不正确的是( ) A水圈的质量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 B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冰川水所占比重最大 C水圈是由地球上不断运动和相互联系的各种水体组成的 D水圈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6、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蒸腾不参与陆地循环 B夏季风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C青海湖水不参与水循环 D地表形态与水循环无关7.下列参与海陆间循环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 ( ) A.塔里木盆地中的塔里木河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里海的水蒸发【我的疑问】 课中探究案【问题探究一】 探究课题: 黄河断流情况 材料一: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材料二:从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评价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80年代延长到256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断流最早发生在4月中旬,一年之中断流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断流最早发生时间提前到2月,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将近11个月,断流的河段最远延伸到了开封附近。 1998年底,国家开始对黄河水实施水量统一分配。经过合理调度,黄河再也没有断流。 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 问题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问题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问题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问题4:人类可能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课堂训练】1.读图回答下列(1)(5)问题:(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形成水汽,水汽被(B)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 和(D)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使水资源得以_。(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N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4)实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_输送、_输送人类目前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节是_(5)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N三种循环中, _循环的水量最大,_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2.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