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_第1页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_第2页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_第3页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_第4页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郑强荪,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房颤: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60岁后每10年增加1倍,Go AS, et al. JAMA. 2001;285:2370-2375,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房颤的主要危害,临床症状 心功能(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栓塞(卒中占80,外周血栓栓塞占20%) 5倍于正常人,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9% 阵发性和慢性同样危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栓栓塞-最大的问题和威胁,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栓栓塞:房颤最大的威胁,卒中1年死亡率,卒中患者严重致残率(),房颤卒中的致死致残率高,Kaarisalo et al. Stroke. 1997;28:311-315 Lin et al. Stroke. 1996;27:1760-1764,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房颤本身导致一种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tate, PTS),是独立于其病因、同时存在的器质性心脏病、左房大小与左室功能以外的一种状态。,房颤易发脑卒中的机制,D-Dimer 纤维蛋白原 vwF因子 P- selectin ICAM ,(1)高凝血低抗凝 (2)低纤溶 (3)血小板活化 (4)血管内皮损伤,AF,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房颤易发脑卒中的机制,血流动力学异常: 心房整体收缩丧失,心房内血液淤滞。,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150多年前,Vinchow提出血管壁、血管和血液成分的异常是血栓形成的三要素。,房颤易发脑卒中的机制,1 血管壁受损(机械、感染、化学、免疫、代谢) 2 血液成分改变(如血小板数量、功能,凝血因子,血黏度等) 3 血流状态变化(缓慢、停滞、旋涡形成)。,血栓 形成,房颤常伴有器质性的心脏血管病变,血流淤滞,血液高凝,完全符合Vinchow提出的三要素。,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房颤卒中的危险因素,(J Am Coll Cardiol 2006;48:854 906.),根据荟萃分析的资料,提出了CHADS2计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近期心衰史 CHF 1 高血压病史 HP 1 75岁 AGE 1 糖尿病 DM 1 脑卒中TIA Stroke 2,卒中危险分层 CHADS2 计分(非瓣膜病房颤),Gage et al. JAMA, 2001, 285: 28642870,危险因素 记分,CHADS 2 计分,年卒中率(%),CHADS2 1, 华法林,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房颤卒中预防,药物治疗 抗凝 抗血小板 非药物治疗 左心耳堵闭 外科结扎LAA,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房颤的抗栓药物治疗,肝素,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复合抗血小板药物,单个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试验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68% (女性84,男性60 ) 病死率 33% 复合终点事件 48% (脑卒中、周围动脉栓塞、死亡),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华法林,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栓塞作用,AFASAK试验:阿司匹林(75mg/d)与安慰剂组比较无 差别 EAFT试验:阿司匹林( 300mg/d )使脑卒中发生率降 低16,但无统计学意义 SPAF试验:阿司匹林(325mg/d)使血栓栓塞事件的发 生率下降42 ( 3.6 vs 6.3,p=0.02 ),单个抗血小板药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Hart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9;131:492501,阿司匹林 VS 华法林:荟萃分析,16个试验中的9874例患者平均随访1.7年,华法林使卒中减少: 36%,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Hart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9;131:492501,阿司匹林 VS.华法林:荟萃分析,结论 监测调整剂量的华法林和阿斯匹林可减少 房颤卒中 华法林较阿斯匹林更有效 抗栓治疗的益处不会因增加出血而减小,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AF患者年中风发生率约4% 每1000例AF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每年可预防25例中风,其中可预防12例致残、致死性中风 每1000例AF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每年只可预防10例中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复合抗血小板药物?,ACTIVE-W试验 6706 例至少有一项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VS 华法林(INR2-3) 主要终点事件(卒中、心肌梗死、栓塞和血管性死亡) 双重抗血小板组:5.6%/年 华法林组: 3.9%/年 两组大出血发生率相同 平均随访1.28年,因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口服抗凝治疗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优势,提前中止试验,本试验的结果表明: 在预防脑卒中高危的AF患者发生血管事件方面,口服抗凝药优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联合应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SPAF试验: 入选:n=1724 (680例无危险因素,1044例至少1个危险因素) 分组及结果: 低危组:阿司匹林 325mg/d-ongoing 高危组: 常规华法林治疗组(调节INR23):中风发生率1.9% 低剂量华法林+阿司匹林325mg/d: 中风发生率7.9% 该组试验提前终止,主要终点事件联合用药组均高于华法林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FFAACS试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入选:有卒中史、65岁的房颤患者,n=157 法国49个医学中心 ,平均随访0.84年(提前结束) 华法林(INR2.02.6)安慰剂 VS. 华法林 阿司匹林100mg/d 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华法林阿司匹林组:13.1% 华法林组:1.2%,联合应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联合应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 增加出血并发症。,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房颤合并冠心病多见 华法林足以预防冠脉事件 华法林阿司匹林IIb类适应证 注意出血并发症,房颤合并冠心病时,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低分子量肝素,急诊时 院外自行注射低分子量肝素,与择期心律转复联合使用可以减少患者费用,ACC/AHA/ESC指南2006,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imelagatran SPORTIF 系列研究 固定剂量 不需监测INR 起效快 肝毒性 出于安全考虑,所有Ximelagatran的相关临床研究在2006年初终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研究中的新口服抗凝药物:需临床试验证实,新口服抗凝药 的作用靶点,新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的比较: 固定剂量,无需监测,半衰期短,Circulation 2007;116:131-133;,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ACCP7指南,年龄 危险因素 建议 75岁 所有病人 华法林,低危个体如患者本人更担心卒中并发症,也可选用华法林,Chest 2004;126;429-456,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ACC/AHA/ESC2006指南,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华法林应用的一些问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华法林:作用机制,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 通过阻断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发挥作用。 、半衰期分别为72、4-6、18-30、48小时,故华法林一般在最初给药后2天起效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华法林:药代动力学,半衰期个体差异极大,平均为35-45小时。 在血液中97-99%与白蛋白结合,仅游离部分具抗凝作用; 在肝脏经P450羟基化,经肾脏排除; 任何影响华法林和白蛋白结合以及影响P450功能的情况都影响华法林作用强度 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每个个体的华法林代谢特征。,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影响华法林作用强度的常见药物,增强抗凝:可达龙、奎尼丁、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广谱抗生素、大量饮酒、Vitk摄入减少。 降低抗凝:青霉素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 Vitk摄入增加。,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评价华法林作用的指标- INR(WHO-1983),PT(凝血酶原时间):稳定性差,影响因素多。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国际标准相同,容易监测,稳定性高。INR值和抗凝治疗的栓塞或出血并发症相关性远优于PT。 公式:INR=患者PT值/标准混合血浆PT值ISI;ISI为国际敏感指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华法林的不良反应,出血 皮肤或其他组织坏死 过敏、紫癜、皮疹、水肿、皮炎、头痛、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INR过高的处理措施,根据情况可采取如下措施 华法林减量或停药; 摄入维生素K(口服 or 静脉); 输入凝血酶原复合物or 新鲜血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华 法 林,抗凝强度的确定 合适的INR治疗范围?,出血,栓塞,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INR与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并发症的关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INR的合适范围,ACC/AHA/ESC 2006,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华法林应用注意事项,可空腹也可和食物混食 尽可能晚上用 剂量差异大 用药后第3、7日必须测定INR,此后1个月内每周测定1次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逐渐过渡到每月检查1次INR。 头日漏食,第2日不需加量;连续2日以上漏食,应监测 忌易受伤的运动 食物相对固定,忌中草药及茶 大手术5-7天前停,拔牙提前3天停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华法林的溶解血栓作用,左房血栓溶解率高达81.889。 华法林溶栓的机理尚不甚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是凝血系统被抑制后,纤溶活性相对增强使血栓消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复律前抗凝,房颤患者的心房,尤其在心耳部,血流缓慢,血流状态也明显异常,加上常常不可避免的血管壁损伤,很易形成血栓附着于凹凸不平的梳状肌。在复律时血栓容易脱落,随血流到达靶器官,形成栓塞。 研究表明,复律前抗凝可以使心房内血栓消失,减少复律后的栓塞事件。 Bjerkelund和Orning在一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电复律前后未抗凝者栓塞发生率为5.3,接受抗凝组降低至0.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复律后抗凝,房颤转复为窦性节律后会出现左房和左心耳的暂时性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