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学生姓名: 李伟 准考证号:014310211199主考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 助学单位: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专业名称: 工程管理 指导教师: 职 称: 评阅教师: 职 称: 2012 年10月 1 日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江汉洞庭平原(湖北)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20摘 要通过江汉洞庭平原的实际学习和训练,熟悉和掌握了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加深对地下水资源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了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性能,培养和训练野外调查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设计和专题论文制作,切身体会到即将从事的地下水调查的基本任务和程序,为步入社会和实际工作鉴定基础。关键词:1.水资源 2.调查 3.水文地质点 4.含水层ABSTRACTJianghan Dongting plain - through practical learning and training, familiar with and master the basic procedure, basic content and basic demand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deepen understanding, mastery of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basic ability of field investigation.Through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special paper, to be engaged in be keenly aware of the groundwater investigation the basic tasks and procedures, to enter the society and real work identification based on.Key word:1.Water resources 2.Investigation 3.Hydrological point 4.Aquifer目 录第一章、前言4(一)本设计和专题论文的目的4(二)任务来源及设计和论文制作的背景4(三)本设计任务分工及野外工作5(四)引用的标准5第二章、江汉洞庭平原(湖北)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松滋段)6(一)工作概况6(二)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量6(三)工作认识10第三章、调查、研究各种环境地质现象与区域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松滋段)12(一)水井调查12(二)地表水的调查12(三)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13(四)准备时期13(五)野外时期13(六)室内时期15第四章、浅析江汉洞庭平原(湖北)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工作思路与方法16(一)工作思想16(二)工作方法16(三)具体做法18致 谢参考文献第一章 前 言一、本设计和专题论文的目的通过江汉洞庭平原的实际学习和训练,熟悉和掌握了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加深对地下水资源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了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性能,培养和训练野外调查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设计和专题论文制作,切身体会到即将从事的地下水调查的基本任务和程序,为步入社会和实际工作鉴定基础。二、任务来源及设计和论文制作的背景松滋地处巫山山系荆门分支余脉和武陵山系石门分支余脉向江汉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市域地形西高东低。以枝柳铁路为界:其西为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呈四级阶梯递降;其东为丘陵平原,平原地势则由北向南微倾,形成了山地丘岗平原兼有的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平原8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7.7%;岗地1093平方公里,占50.2%;丘陵203平方公里,占9.3%;低山60平方公里,占2.8%。 调查的主要目的:1.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国土开发与整治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决策依据。2.为更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勘查,城镇、工矿供水勘查,农业与生态用水勘查、环境地质勘查等各种专门水文地质工作提供设计依据。3.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区域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主要工作任务为:1.开展江汉洞庭平原(湖北)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主要含水层的空间分布、结构和水文地质参数,划分地下水系统。2.开展江汉洞庭平原(湖北)地下水开采历史与现状、地下水动态及影响因素调查,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关系。3.开展江汉洞庭平原(湖北)典型地区地下水砷污染与农药污染调查评价。4.开展江汉洞庭平原(湖北)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建议。5.开展江汉洞庭平原(湖北)水文地质调查施工的勘探孔保留为地下水监测孔。6.根据项目统一要求,配合建立江汉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7.根据项目统一要求,建立江汉洞庭平原(湖北)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数据库和信息系统。20115.3我开始了江汉平原的基本调查工作,此毕业设计及专题论文来源于调查图纸、野外调查资料、技术文件、参考书等资料。三、本设计任务分工及野外工作该毕业设计及专题论文我主要收集野外资料整理后结合毕业设计指导书等实际情况编写。在野外我主要负责水文点调查、地质点调查及向高级工程师提出对工作的建议和协助等助理工作。参与项目人员:闫江宁 张陵 关于涛 孙建 王世伟项目负责人:张陵片区负责人:孙建职员:闫江宁 王世伟 审核:关义涛 张陵报告编写:闫江宁 孙建 四、引用的标准1.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1);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200402);3.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6.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7.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41994);8.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9.大地电磁测探法技术规程(DZ T01731997);10.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 (SL3262005);1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12.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1994);13.其他有关规程规范。第二章 江汉-洞庭平原(湖北)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松滋段)一、工作概况根据中国地调局下达的任务书要求,本次工作首先搜集区内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面上调查与重点区勘查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动态监测、采样测试等工作,查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分布、危害程度、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控制因素,分析其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查明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初步圈定应急(后备)水源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在重点地区进行浅层地下含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评价;初步建立地下水空间信息系统和动态评价系统;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和保护建议。二、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量 我片区位于湖北省松滋市,从2011年5月3日开始到2011年8月5号结束,在此段时间内共完成五图幅,分别为洋溪幅、界河市幅、磨盘洲幅、西斋幅、松滋市幅。完成工作量为1363平方公里,完成点数为365(个),调查路线为1223公里,其中在完成点数中,水文点168(个),地质点141(个),调查路线点44(个),水利工程点4(个),地表水点3(个),地貌点3(个),地下水污染点2(个)。在此段时间内,我片区人员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工作任务。 表1机(民)井调查表调查点统一编号11200310300317100野外编号YX-S001经度111 37 00纬度29 08 09高程(m)36.00地理位置湖北省松滋市石河子村图幅名称松滋幅井口高程(m)36.00井口直径(m)0.07井底直径(m)0.07水位埋深(m)3.00井的类型民井井 深(m)13.00井壁结构PVC井淘洗情况水泵循环清洗开采方式间歇开采含水层特征取水层位沙层、褐黄色地下水类型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含水层岩性特征由松散和半松散的沙层组成取样情况无开 采 量m3/h水体特征水温()17气 温()28味无pH7.0嗅无色无透明度透明井与地表水距离(m)45.00取水设备及型号手压井上否做过抽水试验否成井时间2000、5周围可能污染源类型 厕所 垃圾场主要用途生活用水距井(m)1015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主要为沙层,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河流为辅,水质较好,水量很多备注:该点靠近水塘,周围没有污染源。调查单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调查时间2011、9、3调查人闫江宁记录人闫江宁审核人孙剑表2江汉洞庭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地下水污染调查表统一编号11200310300317100野外编号图幅松滋幅行政代码位 置湖北省松滋市(县)镇(乡) 石河子 村地理坐标X: Y:E: N:地下水出露类型(泉、井)及名称民井地面高程(m)31.00地下水位埋深(m)16.00含水层名称砂及砂卵石的交界处地下水位高程(m)20.00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特征、地下水补迳排条件、水质、水量)含水层主要为沙层,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河流为辅,水质较好,水量很多地表水水质及其受三废污染程度地表水水质污染程度:较差、 受污染源(固体废弃物、污水)污染程度:中度污染源、污染途迳(三废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污染源:居民生活污水、工业排污排放量:(t/d)主要水体,排放方式:暗管、明沟明渠排放去向:江、河、湖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范围主要污染物的含量:悬浮质(颜色、含量)分布范围:面积、长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由于污染影响居民生活的正常使用污染机理及发展趋势预测污染机理:(造成污染源的原因)发展趋势预测:由于城镇的扩建或当地居民的人口增加,工业厂矿地建设,会使当地污染面积增加,给下游造成什么影响(具体点位具体调查)。污染情况:该点附近无污染,只有少数的生活污水,不会给人们造成危害备注: 靠近居民居住地。样品编号照片编号组长: 孙剑 记录: 闫江宁 调查人:闫江宁 调查日期:2011 年 9 月 10 日表3江汉洞庭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表图 幅松滋幅地理位置 湖北省松滋市石河子村 野外编号SZ-D001地理坐标X: Y: 高程32m 室内编号SZ-D001GPS坐标N:S:地貌 (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成因、结构、微地貌与人工地貌、植被景观等)该点位第四系全新统,地面高程78m,相对高差11m,成因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植被发育,覆盖率达91%。地层岩性 (地层时代、层序、分布、岩性颜色、厚度、结构、成分和主要特征、特殊夹层、岩层产状和接触关系、第四纪沉积物的裂隙、孔隙、孔洞的发育特征等)该点位控制点(Qp2y),是第四系上更新统,上部位灰黄色粘土,手捻有滑腻感,厚度3 m,下部为浅黄色砂卵石,粒径多为5cm,砂:土:石=2:2:6,厚度为16 m地质构造 (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序次、级别、组合方式及所属构造体系,断裂带宽度、充填物和胶结程度、新构造运动性质、强度,构造裂隙产状、性质、充填性等)。本区的地质构造主要为江汉微弱隆起区,掀斜降升北西强,南东弱水文地质 (地下水类型,含水层与隔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补给与排泄条件等。地表水体形态、水文特征与地下水关系等)该点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以大气降水补给环境地质 (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地方病、污染现状等)该点附近无污染,只有少数的生活污水,不会给人们造成危害调查单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调查时间2011、9、3调查人闫江宁记录人闫江宁审核人孙剑三、工作认识 本区域地处巫山武陵山余脉与江汉平原的交接处。地貌形态共分三个单元,分别是构造剥蚀丘陵山区,弱侵蚀堆积岗波平原区,堆积低平原区。其中丘陵山区,分布面积为209平方公里,占总完成量的22.45%。总体地势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地势逐渐增加。高程在180300m,最高处为丁家山328m。本调查区内,山丘绵延,冲沟和沟谷分布较多。其区内,丘顶相对浑圆,地形切割深度多在100250m,山体坡度较陡,坡度在2530之间,植被较发育,覆盖率多在70%以上。河流和河谷较为发育,河谷和河流在横剖面上多呈“V”字型,少量呈“U”字型,宽度为50500m不等,河流多为由西向东流向。水质清澈,多为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该地层为NgArD为碎屑灰岩和碳酸岩类组成,其岩性为肉红色石英砂岩,灰黄色泥质灰岩等,长江南岸还分布少量下第三系方家河组的细砂岩和泥岩互成层。地下水量较小,井深约为1013m水位埋深约15m,开采量为0.30.7mh之间,部分井点具有承压性,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山岗地区面积为482平方公里,占总完成量的51.77%,总体地势为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岗顶高程一般为60180m,山坡较平缓,坡角一般为1025,岗顶呈浑圆状或馒头状,岗间冲沟发育,其在横剖面上呈“U”字型,宽度为1001000,相对高差为1020m,冲沟河谷内多为梯级旱地或水田,局部为以灌溉水田为主。植被较发育,覆盖率达85%以上。主要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古老背组,第四系中更新统白洋组和第四系下更新统云池组。在岗间冲沟内还有薄层第四系全新统孙家河组。其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砂卵石,细沙,粉细沙及个别石英砂岩和泥质灰岩等。岗区内地下水资源贫乏,区内居民多直接人工砌开采地下水做为基本生活用水,部分居民直接以地表水做为基本生活用水。地下水量较小,井深约为1030m,水位埋深约1m6m,开采量为0.080.3mh之间,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平原区(弱侵蚀堆积波状平原和冲击低洼平原)面积为240平方公里,占总完成量的25.78%,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面高程一般为3055m,地形坦荡辽阔,地势低平,地形相对起伏较小,起伏差为16m,地表坡角为24。其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水渠交错,沟渠纵横,河流弯转流过,农田以水田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位埋深较浅,本区内居民直接以地表水做为基本生活用水。井深约为412m,位埋深约47m,开采量为0.20.6mh之间,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总结 本调查区内,岩性复杂,地层变化不明显,需仔细辨查。水库河流湖泊及池塘较多,丘陵山区和岗地区内地下水资源贫乏,地下水埋深较大,山间有小溪流淌,小溪流速缓慢,流量较小。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平原区内,地行平坦开阔,地表水系发育,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位埋深从岗地区到平原区逐渐变大,开采量逐渐变大。 三、 调查、研究各种环境地质现象与区域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松滋段)一、水井调查1.井所在地段的地貌特征;2.井周地层剖面,井所在地段的主要含水层的岩性、时代;3.井的类型、深度、井壁结构、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4.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5.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二、地表水的调查地表水调查研究的内容。在查明地表水体的类型、水系分布、所处地貌单元和地质构造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以下内容;1.查明地表水与周围地下水的水位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特征。2.观测地表水的流速及流量,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量的转化性质,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段或排泄地下水地段的位置;在各段的上、下游测定地表水流量(断面测流),以确定其补、排量及预测补、排量的变化。3.结合岩性结构、水位及其动态,确定两者间的补排形式(空间上),常见的有:(1)集中补给(注入式);(2)直接渗透补给;(3)间接渗透补给;(4)越流补给。从时间上考虑,则常将补给(或排泄)分为常年、季节和暂时性三种方式。4.分析、对比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查明它们的水质特征及两者间的变化关系。5.调查地表水(主要为江河)的含沙(泥)量及河床淤积或侵蚀速度。6.研究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现状,掌握远景规划。对地表水的调查内容(原教材):一个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往往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1.查明地表水体的类型、分布;2.测量地表水体的流量、水位、水化学成分等;3.通过断面测流的方法,确定河流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补排水量及具体地段;4.在岩溶区注意分析河流量的增减或消失与地层岩性或构造的关系;5.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水体污染方面的研究。对地表植物的调查: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某些植物的分布可以指示该地区有关地下水。例如:在干旱地区,某些喜水植物的生长,常指示该处有地下水;在盐碱化地区,可依据植物分带现象判断土壤的盐碱化程度。三、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是导致许多环境地质作用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都可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地下水的存在及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或活动情况。因此,在供、排水的水文地质测绘中,应对现存的或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观察研究。1.分清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l)在天然条件下,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滑坡、地震、塌陷、崩坍、沼泽化、盐渍化、冻胀以及地方病等;(2)在供、排水条件下(人为条件下),与地下水作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崩坍、地震、井(泉)水枯竭、水质恶化、植被衰亡、次生盐碱化及地方病等。上述有些问题,在天然条件下可以发生,在开采条件下(人为条件下)也可以发生,调查中应仔细区分。2.调查研究的内容研究、调查区内地下水开采或排水前后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规模。重点放在供、排水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上。四、准备时期1.收集与熟悉测绘区自然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2.确定各项工作量,对测绘点,测绘路线作出合理安排;3.对航、卫片进行解释;4.现场踏勘,建立地层层序,确定标志层;5.按照“规范”编制各项技术要求,工作规程和成果标准,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五、野外时期1.实测剖面:首先是查明层序、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确定标志层;其次是研究岩石中的空隙等水文地质特征。布置原则:剖面应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段上,沿地层倾向布置。2.布置观测点:每个测点要求观测仔细、描述认真、测量准确、记录全面、绘图清晰和采样完整。通常观测点有三类:(1)地质点;(2)地貌点;(3)水文地质点(或简称为水点)。(1)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地质点:布置在地层界面、断裂带、褶皱变化剧烈部位、裂隙、岩溶发育部位等;2)地貌点:布置在地形控制点、地貌成因类型控制点、各种地貌分界线等;3)水文地质点:布置在泉、井、钻孔、地表水体、地表水渗漏地段等重要的水文地质点上。(2)观测线的布置原则:要用最短的路线观测到最多的内容。1)在基岩区:小比例尺时,垂直于地层(含水层)、断层等的走向布置观测线(穿越法),大比例尺时,也常沿层追索(追索法);2)在松散层分布区:则垂直于河流走向或垂直于地貌分界线方向;3)在山前倾斜平原:沿地表倾斜最大的方向。布置观测线还要注意三点:a.从主要含水层的补给区向排水区布置;b.能见到更多的水点,井、泉、钻孔、地表水体等;c.应有较多的地质露头。3进行必要的轻型勘探和抽水为取得被淹没的断层的确切位置,裂隙或岩溶的发育地段,常布置一些坑、槽、浅钻或物探工作。又如为取得含水层的富水性、水文地质参数等资料,常布置一些水井的简易抽水试验。再如为取得松散层的厚度也可布置一些物探工作。4作好野外时期的汇总工作野外测绘时期,每天都要对当日的记录和图件认真地检查,清抄编录,清绘图件,整理样品,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并对第二天的工作作出安排。六、室内时期室内时期是完成编写测绘成果的阶段,是整理、分析所得资料,编写出高质量报告的关键时期。主要工作有:1.仔细核实、检查野外获得全部原始资料,一旦发现问题需返回现场作补充工作;2.进行实验室工作,完成水、土、岩样分析,实验和鉴定工作;3.确定图件报告的编制原则;4.正式编制图件和编写文字报告;5.按规定评审报告,并按评审意见进行修改与补充;6.按要求将资料存档。四、浅析江汉洞庭平原(湖北)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工作思路与方法一、工作思路1.总体思路根据任务书要求,本次工作首先搜集区内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面上调查与重点区勘查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动态监测、采样测试等工作,查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分布、危害程度、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控制因素,分析其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查明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初步圈定应急(后备)水源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在重点地区进行浅层地下含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评价;初步建立地下水空间信息系统和动态评价系统;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和保护建议。2.技术线路以近30年来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国内外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方面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可持续开发战略,以现代先进的水循环科学理论和地下水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江汉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工作。采用的主要工作手段为地质测量、物探、钻探、试验测试、动态监测、数值模拟分析等。采用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方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体”,突出工作重点,以产学研相结合,突出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二、工作方法1.系统搜集已往相关成果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2.在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区分片进行地面调查工作,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开采及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等。3.在前人资料和地面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布置物探工作。4.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综合测井、流速流向测试等。5.在全区范围内采取地下水样,检测地下水水质,在地下水污染区采取地下水污染样和土壤样品,检测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情况。6.选取代表性的地区,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进行地下水水温、水位、水质、污染监测。7.开展江汉平原典型农业活动区开展地下水砷异常、农药污染的调查与评价(专项调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完成)。8.开展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方法研究。9.重点区域进行浅层地下含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评价。具体工作方法见图各类资料收集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细则1:25万水文地质调查地质测量地面物探水文地质钻探采样测试动态监测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开采现状及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地下水水质调查数据库建设砷异常农药污染调查综合研究分析地下水资源、质量动态评价合理开发和保护建议图1江汉-洞庭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工作线路图专题综合分析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三、具体做法运作原则:1.严格执行项目管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2.充分收集现有资料,系统分析,分类整理,建立信息数据库。3.编制各工作方法、手段的详细操作“细则”,工作有的放矢。4.建立完善的技术质量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工作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1.严格执行项目管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1)组建项目部、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组建项目部并设置水文地质调查组、水文地质钻探组、物探组、地下水动态监测组、信息系统组和专项课题研究组(地大)等6个专项工作组。项目部由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各专项工作组负责人组成。总站同时设置“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生产及质量监督和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内外关系。(2)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计划单列,设专职财务人员进行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2.充分收集系统分析分类整理建立信息数据库系统收集已往相关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同时对区域内各含水岩类(组)进行分析,编绘出各含水岩类(组)的平面分布图、顶板埋深等值线图、底板埋深等值线图、厚度等值线图等;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尽量编绘出各含水岩类(组)地下水埋深或承压等值线图、地下水流网图等,初步分析其补径排规律和空间展布规律。然后再开展地面调查、物探工作,布设具体的水文地质钻探点进行水文地质钻探、抽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电网储能技术创新在2025年新能源储能设备市场中的应用
- 物业汽车服务方案(3篇)
- 基于风险管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证
- 2025年摆线针轮减速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斗式提升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后循环缺血疾病:责任血管、病灶关联及临床诊疗解析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泉州五中学桥南校区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心静脉直观试题及答案
- 现代园艺设施试题及答案
- 内蒙古乌海市第四中学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第一章)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讲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军兵种知识教案课件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陈岩 第四版) 课件全套 第0-16章 绪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方式
- GB 31604.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
-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评估手册 依据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3034-2022
- 儿童医院进修工作思想汇报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 泛海煤制60万吨甲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复杂世界简单规律》课件
- 加油船租赁油船租赁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